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指标测定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和钢 李锦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579-581,共3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Prim ary extranodal lymphom a,PEN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以及补体C3... 目的:检测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Prim ary extranodal lymphom a,PEN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以及补体C3、C4含量。结果:PENL组CD3+、CD4+和CD8+明显降低(P<0.01),原发性结性恶性淋巴瘤(结性组)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较其他两组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PENL组、结性组中CD3+、CD4+和NK细胞与IgA、IgG、C3比较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结外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作为病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外恶性淋巴瘤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球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组织细胞体外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与GST-π Topo Ⅱ表达的关系 被引量:2
2
作者 杨峂 和钢 +3 位作者 傅庆国 俞吉霞 黄蓉 李克强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5-188,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细胞体外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ATP-TCA法)与GST-π、Topo Ⅱ表达的关系。方法:用ATP-TCA法检测45例乳腺癌标本对4种常用化疗单药表阿霉素(EPI)、紫杉醇(PTX)、多西紫杉醇(TXT)、吉西他滨(GEM)及2种联合用药表...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细胞体外对化疗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ATP-TCA法)与GST-π、Topo Ⅱ表达的关系。方法:用ATP-TCA法检测45例乳腺癌标本对4种常用化疗单药表阿霉素(EPI)、紫杉醇(PTX)、多西紫杉醇(TXT)、吉西他滨(GEM)及2种联合用药表阿霉素+多西紫杉醇(EPl+TXT)和环磷酰胺+表阿霉素+5-氟尿嘧啶(CEF)的敏感性,并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乳腺癌组织GST-π、TopoⅡ的表达。结果:ATP-TCA检测结果显示,表阿霉素、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体外对乳腺癌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62.2%、35.6%、8.9%、15.6%;联合用药EPI+TXT、CEF的抑制率分别是77.8%、73.3%,高于单药紫杉醇、多西紫杉醇、吉西他滨,有显著性差异,P<0.01。45例乳腺癌标本中GST-π阳性表达率为44.4%(20/45),TopoⅡ阳性表达率为62.2%(28/45)。在GST-π表达阴性或Topo Ⅱ表达阳性时,表阿霉素、EPI+TXT及CEF方案对乳腺癌组织细胞增殖抑制率较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ATP-TCA法结合GST-π、TopoⅡ的表达可用于乳腺癌化疗药物的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化疗敏感性 谷胱甘肽S转移酶-Π DNA拓扑异构酶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免疫指标测定分析 被引量:5
3
作者 和钢 李锦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5年第11期1153-1154,共2页
目的:检测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primaryextranodallymphoma,PEN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以及补体C3、C4... 目的:检测原发性淋巴结外恶性淋巴瘤(primaryextranodallymphoma,PENL)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水平的变化。方法:分别应用流式细胞术(FCM)和免疫速率比浊法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和免疫球蛋白(Ig)以及补体C3、C4含量。结果:PENL组CD3+、CD4+和CD8+明显降低(P<0.01),原发性结性恶性淋巴瘤(结性组)CD4+/CD8+比值和NK细胞比较其他两组有显著意义(P<0.01);提示PENL组、结性组中CD3+、CD4+和NK细胞与IgA、IgG、C3比较有显著的相关性(P<0.01)。结论:结外恶性淋巴瘤患者免疫功能的改变,在其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不容忽视,可以作为病情进展的免疫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结 恶性淋巴瘤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免疫指标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联合免疫疗法治疗小鼠肝癌移植瘤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傅庆国 朱林波 +1 位作者 李晔 应可明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983-987,共5页
目的:探讨基础免疫调节、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运用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和机理。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培育小鼠的肝癌细胞,高效液相色谱和亲和层析技术分离肿瘤HSP70、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技术进行HSP70的检... 目的:探讨基础免疫调节、非特异性免疫治疗和特异性免疫治疗联合运用对小鼠肝癌移植瘤的治疗作用和机理。方法:细胞培养技术培育小鼠的肝癌细胞,高效液相色谱和亲和层析技术分离肿瘤HSP70、SDS-PAGE电泳和Western blot技术进行HSP70的检测,以清洁级小鼠进行治疗实验,用ELISA讲行细胞因子的分析。结果:治疗组荷瘤鼠移植瘤重量、体积均显著减小,肿瘤转移率显著降低,生存时间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别有极显著性(P<0.05或P<0.01),其中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组荷瘤鼠肿瘤均消失,无转移,均获得长期生存(>90天);治疗组血清中IFNγ-、CXCL-9、CXCL-10水平较对照组均有升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或P<0.01),以三种药物联合治疗组升高尤为显著。结论:联合免疫疗法可以改善肿瘤微环境,基础免疫调节对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治疗有促进和增强作用,研究证明联合免疫疗法对小鼠肝癌移植瘤具良好的治疗作用,该疗法对改善免疫治疗的临床应用策略有重要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SP70-PCs 肿瘤 免疫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