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 被引量:34
1
作者 袁刚 胡爱荣 +3 位作者 胡耀仁 曾传莉 朱德东 石小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2期170-174,共5页
目的:评价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DV组和ETV组,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 目的:评价应用恩替卡韦和阿德福韦酯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临床疗效及远期预后的差异。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8月间于我院就诊的代偿期乙肝肝硬化患者16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ADV组和ETV组,分别给予阿德福韦酯和恩替卡韦进行抗病毒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48周和3年后的肝脏纤维化弹性指数、肝纤维化治疗疗效,病毒学指标[如乙型肝炎病毒(HBV)-DNA载量、HBV-DNA转阴率和乙型肝炎E抗原(HBe Ag)转换率]以及远期预后(3年死亡率、原发性肝癌和肝硬化失代偿发生率)。结果:治疗48周后,ETV组患者的肝脏纤维化弹性指数[(1.89±0.23)m/s和(1.49±0.28)m/s,P=0.000 16];ADV组和ETV组肝纤维化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66.25%和81.25%,ETV组明显高于ADV组(P=0.033)。治疗3年后,ETV组患者的HBV-DNA载量[(2.91±0.90)log10 IU/mL和(2.26±0.68)log10 IU/mL,P=0.000 007 5]和无应答率明显低于ADV组(2.50%和11.25%,P=0.029),HBV-DNA转阴率(86.25%和68.75%,P=0.008)和HBe Ag转换率显著高于ADV组(27.50%和11.25%,P=0.009)。ETV组患者的肝功能失代偿发生率和全因死亡率分别为26.25%和6.25%均明显低于ADV组(43.75%和17.50%,P=0.020,P=0.028);两组患者的原发性肝癌发生率分别为13.75%和5.00%(P=0.058),ADV组患者的肝癌发生风险明显高于ETV组[HR=2.996,95%CI(1.009,7.656),P=0.048]。ADV组和ETV组患者相关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间不存在明显的统计学差异(13.75%和11.25%,P>0.05)。结论:与阿德福韦酯相比,应用恩替卡韦治疗代偿期乙肝肝硬化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和病毒学应答,并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远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型肝炎 代偿期乙肝肝硬化 阿德福韦酯 恩替卡韦 原发性肝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恩替卡韦联合微生态制剂治疗乙肝肝硬化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20
2
作者 曾传莉 胡爱荣 +3 位作者 胡耀仁 袁刚 朱德东 石小军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7期796-801,共6页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于宁波市第二医院肝病科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肝硬化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80例... 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致肝硬化患者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将2014年7月至2017年1月于宁波市第二医院肝病科收治的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致肝硬化患者1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各80例。两组均予保肝基础治疗及恩替卡韦0.5 mg/次/d口服抗病毒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双歧三联活菌胶囊一日2次,2~4粒/次。两组均持续治疗6个月,期间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表现、肝脏B超及肝功能、肝纤维4项、内毒素、外周血T细胞亚群水平。结果:观察组及对照组治疗前后,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总胆红素(TBIL)、血氨及内毒素、肝纤维化及免疫反应指标、门静脉内径及脾脏厚度均有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观察组指标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恩替卡韦联合双歧三联活菌胶囊治疗能改善乙肝肝硬化患者肠道稳态,有效改善肝脏功能,减缓肝脏纤维化,临床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恩替卡韦 微生态制剂 临床疗效 乙型肝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RNA与人类疾病 被引量:21
3
作者 付丽云 胡耀仁 郭俊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771-778,共8页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具有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非编码RNA,具有结构稳定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征.有些circRNA分子富含微小RNA结合位点,可通过充当竞争性内源RNA的角色来发挥作用,如CDR1as对miR-... 环状RNA(circular RNAs,circRNA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各种生物细胞中具有调控基因表达功能的非编码RNA,具有结构稳定和组织特异性表达等特征.有些circRNA分子富含微小RNA结合位点,可通过充当竞争性内源RNA的角色来发挥作用,如CDR1as对miR-7的海绵作用与肺癌、乳腺癌、胶质瘤及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等疾病发生相关.c ANRIL可通过影响多梳家族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大量circRNA的发现及其结构和功能的阐明不仅可以使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疾病的发生机制,而且为相关疾病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RNA 竞争性内源RNA 微小RNA海绵 基因表达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均匀设计的HJJB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肪代谢的主效应组分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李红山 应豪 +2 位作者 胡爱荣 胡耀仁 周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676-1679,I0004,共5页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方法筛选中药组分HJJB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肪代谢的主效应组分及剂量配比,揭示HJJB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部分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12周),以HJJB方(红景天苷,绞股蓝总苷,姜黄素,... 目的:运用均匀设计方法筛选中药组分HJJB方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肪代谢的主效应组分及剂量配比,揭示HJJB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部分物质基础。方法:采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12周),以HJJB方(红景天苷,绞股蓝总苷,姜黄素,白术多糖)为研究对象,运用均匀设计"4因素8水平设计表"分组设计;以大鼠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磷酸化的乙酰辅酶A羧化酶(p ACCase)、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碳水化合物元件结合蛋白(CHREBP)含量为筛选指标,分析不靶点的主效应组分及剂量配比。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肝组织TG、FFA、p ACCase、SREBP-1c、CHREBP含量均显著升高(P<0.01);均匀设计各组显示出不同强度的药效学效应。降低肝组织TG含量的有效组分是姜黄素、白术多糖,最佳配比是姜黄素4.35+白术多糖69.75。绞股蓝总苷和姜黄素对降低肝组织FFA含量有效,最佳配比为绞股蓝总苷3.54+姜黄素21.76。降低肝组织p ACCase、SREBP-1c含量的有效成分为绞股蓝总苷。而红景天苷则对肝组织CHREBP含量有降低作用。结论:HJJB方能通过多途径调节非酒精性脂肪肝肝脏脂肪代谢,不同途径有其相应的主效应组分和最佳剂量配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代谢 均匀设计 主效应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祛痰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
5
作者 李红山 应豪 +1 位作者 贺晓立 何哲耘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1554-1556,共3页
目的:观察祛痰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祛痰活血方组(治疗组)和水飞蓟宾胶囊组(对照组)各70例,疗程均为24周,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清AL... 目的:观察祛痰活血方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on-alcoholic steatohepatitis,NASH)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140例NASH患者随机分为祛痰活血方组(治疗组)和水飞蓟宾胶囊组(对照组)各70例,疗程均为24周,以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血清ALT、AST、GGT活性及TG、TC含量、肝/脾CT值、肝脏FibroScan受控衰减参数(controlled attenuation parameter,CAP)的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84.13%,对照组为56.45%,治疗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血清ALT、AST、GGT、TG、TC水平、症状积分、肝脏CAP值均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两组治疗后肝/脾CT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P〈0.01),治疗组升高更为明显(P〈0.01)。结论:祛痰活血方对NASH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痰活血方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临床观察 水飞蓟宾胶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脂质过氧化环节的中药组分HJJB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作用机理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李红山 应豪 +3 位作者 胡爱荣 胡耀仁 李德周 周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2235-2238,I0006,共5页
目的:探讨HJJB方对脂肪肝大鼠脂质过氧化环节的影响,揭示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4周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造模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HJJB方组和罗格列酮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观察:(1)... 目的:探讨HJJB方对脂肪肝大鼠脂质过氧化环节的影响,揭示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4周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在造模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HJJB方组和罗格列酮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观察:(1)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2)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变化;(3)肝组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 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的变化;(4)肝组织TG、FFA、MDA、SOD、NOS、i NOS、GSH-Px含量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肝组织TG、FF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MDA、NOS、i NOS含量较正常组亦明显升高(P<0.01),肝组织GSH-Px、SOD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1)。HJJB方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组织TG、FFA、MDA、NOS、i NOS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GSH-Px、SOD含量较模型组组显著升高(P<0.05)。肝组织TG、FFA含量与肝组织MDA、NOS、i NOS含量间均呈显著正相关,而与肝组织GSH-Px、SOD含量间则呈显著负相关。结论:HJJB方具有明显的改善脂肪肝大鼠脂质过氧化损伤的作用,这可能是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JB方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质过氧化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蛋白磷酸酶1和蛋白磷酸酶2A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中的变化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 被引量:2
7
作者 李红山 应豪 +1 位作者 胡爱荣 胡耀仁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2777-2780,I0003,共5页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1,PP1)及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中的变化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 目的:研究蛋白磷酸酶1(Protein phosphatase1,PP1)及蛋白磷酸酶2A(Protein phosphatase 2A,PP2A)在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中的变化及姜黄素的干预作用。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脂肪肝模型,随机分正常组、模型组和姜黄素组。造模14周,其中姜黄素组在第9周起予以姜黄素灌胃干预6周。观察项目:(1)肝组织HE染色,观察各组肝脂肪变性程度变化;(2)肝组织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游离脂肪酸(free fatty acid,FFA)、PP1、PP2A含量;(3)肝组织PP1、PP2A mRNA水平;(4)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含量、空腹血糖(FBG)含量及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的变化;(5)肝组织TG、FFA、PP1、PP2A含量及血清FINS、FBG、HOMA-IR的相关性分析。结果:(1)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血清FINS、FBG含量、HOMA-IR和肝组织TG、FFA、PP1、PP2A含量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PP1、PP2A mRNA水平亦显著升高(P<0.01)。姜黄素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血清FINS、FBG含量、HOMA-IR和肝组织TG、FFA、PP1、PP2A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PP1、PP2A mRNA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2)肝组织PP1、PP2A含量与肝组织TG、FFA含量呈显著正相关,与血清FINS、FBG含量、HOMA-IR亦呈显著正相关。结论:(1)脂肪肝大鼠的肝组织PP1、PP2A含量和mRNA水平显著升高,在脂肪肝病理机制中有重要意义。(2)姜黄素可显著降低脂肪肝大鼠的PP1、PP2A含量和mRNA水平,这可能为该药防治脂肪肝作用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磷酸酶1 蛋白磷酸酶2A 脂肪肝 姜黄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脾益气汤联合非诺贝特、药膳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观察 被引量:5
8
作者 李凌 程井军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0-232,共3页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汤联合非诺贝特、药膳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10例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在非诺贝特治疗基础上结合药膳与健脾益气汤治疗... 目的:探讨健脾益气汤联合非诺贝特、药膳治疗脂肪肝的临床疗效分析及不良反应,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110例脂肪肝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5)和对照组(n=55);观察组在非诺贝特治疗基础上结合药膳与健脾益气汤治疗,对照组单用非诺贝特治疗;两组患者疗程均为2个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4.55%)显著高于对照组(69.09%),且差异统计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ALT、GCT及AST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TG、TC、LDL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和纤维蛋白原明显低于对照组,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健脾益气汤联合非诺贝特、药膳治疗脂肪肝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脾益气汤 非诺贝特 药膳 脂肪肝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JJB方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脏脂肪合成环节的影响 被引量:1
9
作者 李红山 应豪 +3 位作者 周飞 胡爱荣 胡耀仁 李德周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3001-3004,I0017,共5页
目的:基于肝脏脂肪合成环节,探讨HJJB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4周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HJJB方组和罗格列酮组各8只,HJJB方组在第9周起按0.5 mL/100 g灌胃给药治疗。观察:肝组织H... 目的:基于肝脏脂肪合成环节,探讨HJJB方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4周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HJJB方组和罗格列酮组各8只,HJJB方组在第9周起按0.5 mL/100 g灌胃给药治疗。观察:肝组织HE染色;生化法检测肝组织甘油三酯(TG)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ChREBP、ACCase、SCD1 mRNA水平;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ChREBP、ACCase、SCD1蛋白含量。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肝组织TG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肝组织SREBP-1c、ChREBP、ACCase、SCD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较正常组均明显升高(P<0.01)。HJJB方组的上述病理改变明显减轻,肝组织TG含量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SREBP-1c、ChREBP、ACCase、SCD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罗格列酮组(P<0.01)。结论:HJJB方能通过降低脂肪肝大鼠肝组织SREBP-1c、ChREBP、ACCase、SCD1 mRNA水平和蛋白含量抑制肝脏脂肪合成,这可能是其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重要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JJB方 非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合成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塞米松对顺铂诱导的HepG_2细胞凋亡及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
10
作者 谭俊 阮冰 +1 位作者 周密 高国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2年第10期1118-1123,共6页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顺铂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观察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方法:HepG2细胞与顺铂及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共培养,RT-PCR检测Bcl-2、Caspase-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 目的:探讨地塞米松对顺铂诱导HepG2细胞凋亡的影响,并观察Bcl-2和Caspase-3蛋白的表达。方法:HepG2细胞与顺铂及不同浓度的地塞米松共培养,RT-PCR检测Bcl-2、Caspase-3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Bcl-2、Caspase-3蛋白表达,流式细胞术(FACS)检测各组HepG2细胞的凋亡情况。结果:随着地塞米松浓度的增加,HepG2细胞中Bcl-2蛋白表达量升高,Caspase-3蛋白表达量下降。同时细胞凋亡率降低。结论:地塞米松部分通过Bcl-2途径抑制肝癌细胞的凋亡,而Caspase-3又在调控细胞凋亡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塞米松 顺铂 HEPG2细胞 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白术多糖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研究 被引量:40
11
作者 车财妍 李红山 +1 位作者 应豪 周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801-1803,I0004,共4页
目的:探讨白术多糖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4周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在造模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白术多糖组和罗格列酮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观察:(1)肝组织病理变... 目的:探讨白术多糖对单纯高脂饮食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饮食14周诱导的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模型。在造模第9周起,随机分为模型组、白术多糖组和罗格列酮对照组,灌胃给药6周。观察:(1)肝组织病理变化(HE染色);(2)肝组织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FFA)含量的变化;(3)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活性的变化。结果:模型组肝组织出现显著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及空泡样变,肝组织TG、FFA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血清ALT、AST活性较正常组亦明显升高(P<0.01)。白术多糖的上述病理改变显著减轻,肝组织TG、FFA含量及血清ALT、AST水平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白术多糖具有良好的防治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药效学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术多糖 非酒精性脂肪肝炎 防治作用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勇 应莉 +3 位作者 徐佳佳 丁世雄 胡爱荣 高国生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8年第7期809-813,共5页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就诊的63例CHC患者,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法、RT-PCR法和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 目的:探讨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s HLA-G)对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聚乙二醇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就诊的63例CHC患者,分别采用基因芯片法、RT-PCR法和ELISA方法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HCV RNA和s HLA-G。所有患者接受聚乙二醇干扰素皮下注射,联合口服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分析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SVR)的影响因素。结果:SVR组女性和非基因1型比例均显著高于非持续病毒学应答(NSVR)组(女性:70.59%vs.44.83%,χ2=4.285;非基因1型:82.76%vs.55.88%,χ2=5.217,P均<0.05),其余基线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NSVR组患者治疗前血浆s HLA-G水平显著高于SVR组[1.85(1.49-16.00)ng/L vs.1.53(1.36-2.80)ng/L;U=329.00,P<0.05]。经过多变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s HLA-G和HCV基因型是与治疗结局相关的独立影响因子,Exp(B)(95%CI)分别为0.922(0.868-0.978)、14.204(1.898-106.289)。结论:s HLA-G对丙型肝炎初治患者标准化治疗疗效有重要影响,特别是低水平者更容易获得持续病毒学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 治疗 聚乙二醇干扰素 可溶性人类白细胞抗原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分枝杆菌esxN特异性细胞表位的鉴定及其在肺结核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徐志刚 李德周 +3 位作者 陈新宇 段志良 毛嘉媛 文金生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1686-1691,共6页
目的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ESAT-6)样蛋白esxN特异性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并用于肺结核诊断。方法采用SYFPEITHI软件预测esxN中受HLA-A~*0201限制性的CTL表位并合成候选表位;采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目的鉴定结核分枝杆菌早期分泌靶向抗原6(ESAT-6)样蛋白esxN特异性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表位并用于肺结核诊断。方法采用SYFPEITHI软件预测esxN中受HLA-A~*0201限制性的CTL表位并合成候选表位;采用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HC)-肽复合物稳定性实验检测候选表位与HLA-A~*0201分子结合力;采用酶联免疫斑点实验(ELISPOT)研究候选表位在HLA-A~*0201转基因小鼠中的免疫原性;基于鉴定的CTL表位、ESAT-6和培养滤液蛋白10(CFP-10),采用ELISPOT检测肺结核患者体内表位及蛋白特异性CTL的水平。结果 6条候选CTL表位中,esxN_(15-24)(AMIRAQAASL)和esxN_(48-57)(VACQEFITQL)与HLA-A~*0201分子有较高结合力;候选表位免疫HLA-A~*0201转基因小鼠,esxN_(48-57)诱导产生可分泌γ干扰素(IFN-γ)的T细胞反应;在HLA-A~*0201阳性肺结核患者中检测到esxN_(15-24)、esxN_(48-57)、ESAT-6、CFP-10特异性分泌IFN-γ的T细胞;esxN_(15-24)、esxN_(48-57)诊断肺结核的敏感率与ESAT-6、CFP-10相近。结论从结核分枝杆菌esxN中鉴定出两条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其有望用于辅助肺结核病的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分枝杆菌 ESAT-6样蛋白esxN HLA-A~* 0201 表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T正常慢性HBV感染者不宜“全员治疗” 被引量:1
14
作者 胡爱荣 胡耀仁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527-1527,共1页
在我国,不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1]治疗适应证的慢性HBV感染者(通常指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人群,即“灰区”人群)数量仍不少。是否应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全员治疗”,一直是尚待解决的问题或争议的热... 在我国,不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9年版)》[1]治疗适应证的慢性HBV感染者(通常指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人群,即“灰区”人群)数量仍不少。是否应对这部分人群进行抗病毒治疗和“全员治疗”,一直是尚待解决的问题或争议的热点。部分学者主张只要HBV DNA阳性便应积极抗病毒治疗。但大部分学者仍秉持谨慎、选择性抗病毒治疗原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乙型肝炎 慢性 免疫耐受 治疗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