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CT影像组学构建免疫受损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的预测模型
1
作者 张雨瑶 戴琦 +4 位作者 陆圣威 黄安康 江茂情 郑建军 张景峰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969-974,共6页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免疫受损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JP)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将2019年1月-2024年2月在本院就诊且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免疫受损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67例PJP患者和93例非PJP肺部感染患者,根据7∶3随机将数... 目的:探讨CT影像组学模型预测免疫受损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PJP)的效能。方法:回顾性将2019年1月-2024年2月在本院就诊且有完整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的免疫受损患者纳入本研究,包括67例PJP患者和93例非PJP肺部感染患者,根据7∶3随机将数据分为训练集(112例)和测试集(48例)。在平扫CT图像上通过半自动分割法基于CT阈值(窗宽:1500~2000 HU,窗位:-700~-500 HU)进行全肺ROI勾画,并由两名影像科医师进行人工校准,然后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影像表现及影像组学特征进行统计学分析,将这3类特征中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分别及联合通过逻辑回归分析在训练集中构建预测模型,共获得3个预测模型(临床-影像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临床-影像特征-组学联合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分析(DCA)和校准曲线评估各类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临床特征及影像表现中白细胞、中性粒细胞、CD3+/CD8+、1-3-β-D葡聚糖、胸腔积液及小叶间隔增厚在PJP组与非PJP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显示1-3-β-D葡聚糖、胸腔积液及小叶间隔增厚是PJP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临床-影像特征模型、影像组学模型、联合模型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中的AUC分别为0.718和0.672、0.868和0.771、0.890和0.845。DCA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临床净收益高于其它模型。校准曲线显示联合模型的预测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较小。结论:基于CT影像组学、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征等构建的联合模型能有效预测免疫受损患者合并肺孢子菌肺炎,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有助于指导治疗决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孢子菌肺炎 影像组学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预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参照物模型定量参数与乳腺癌预后因素及分子病理分型的关系 被引量:14
2
作者 李爱静 潘宇宁 +4 位作者 陈斌 夏建笔 干放 金银华 郑建军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05-510,共6页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照物模型定量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和乳腺癌分子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运用DCE-MRI参照物模... 目的: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照物模型定量参数与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和乳腺癌分子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病理学检查证实的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MRI和病理学检查资料,运用DCE-MRI参照物模型测量药代动力学定量参数,包括病灶相对肌肉的容量转运常数(RR K^(trans))、病灶的速率常数(K_(ep))、病灶的容量转运常数与肌肉的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比值(K^(trans)/V_e),分析上述定量参数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相关因素和乳腺癌分子病理分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组织学分级为3级的病灶的平均RR K^(trans)和K_(ep)值高于组织分级为1~2级的病灶(均P<0.05);雌激素受体(ER)阴性者和孕激素受体(PR)阴性者的平均RR K^(trans)值和K_(ep)值分别高于ER阳性者和PR阳性者(均P<0.05)。三阴性乳腺癌患者的RR K^(trans)和K_(ep)高于Luminal型乳腺癌患者(均P<0.05)。结论:DCE-MRI参照物模型所得定量参数RR K^(trans)和K_(ep)有助于预测乳腺癌的预后和鉴别乳腺癌的分子病理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诊断 磁共振成像/方法 钆/诊断应用 血流动力学 预后 模型 生物学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治疗腹部淋巴结转移癌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9
3
作者 汪建华 左长京 +3 位作者 邵成伟 马小龙 张建 田建明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77-881,共5页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1枚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2~4.7 cm)接受经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Ⅰ粒子植入术治疗腹部恶性肿瘤的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7例经病理确诊的腹部恶性肿瘤患者共31枚腹腔及腹膜后区转移性淋巴结(直径2.2~4.7 cm)接受经CT引导下125Ⅰ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的临床资料。植入量遵循Halarism 125Ⅰ经验公式确定,粒子活度为0.5~0.85 mCi,以间距1.0~1.5 cm布源。植入完毕后即行CT扫描,了解粒子分布情况及有无并发症。植入术后3个月行CT或PET-CT复查,参考WHO实体肿瘤评价标准进行影像学疗效评估。结果 27例中,25例手术一次植入成功,达到剂量要求,粒子分布满意率92.6%(25/27例),2例首次术后未达到要求而补种粒子。术前8例伴有明显疼痛患者中,6例于术后1~3周疼痛缓解。术后随访3个月,27例患者均生存。27例患者中淋巴结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8例,稳定4例,进展3例,总有效率74.1%(20//27)。本组术中及术后未发现剧烈疼痛、大出血、感染、骨髓抑制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CT导向下组织间植入放射性125Ⅰ粒子是治疗腹部转移性淋巴结具有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 肿瘤转移 淋巴结 腹部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近距离放射疗法 碘放射性核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MR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4
作者 董海波 徐海东 +5 位作者 张玉琴 俞伉 任峰 张信忠 王毅力 沈天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84-486,共3页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行急诊MRI和DWI检查。分析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观弥散系...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行急诊MRI和DWI检查。分析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20例,与最终临床诊断均符合。DWI所见高信号区域在CT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灶。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MRI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100%;超急性脑梗死DWI信号上升,ADC值下降(P<0.001)。结论:DWI可作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颌骨囊肿和肿瘤:X线、CT诊断方法比较 被引量:4
5
作者 张鹤 罗济程 余强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11期626-629,共4页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肿瘤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共40例(43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资料,40例同时做X线、CT检查。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 目的:探讨颌骨囊肿、肿瘤在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表现,比较不同检查方法的诊断价值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共40例(43个)经病理证实的颌骨囊肿和肿瘤的影像资料,40例同时做X线、CT检查。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被分析比较。结果:X线显示病变与牙齿关系较CT优越。CT显示病变边界、病变与骨密质、周围软组织关系较X线优越(P<0.01),显示病变与下颌神经管关系方面,与X线价值相当(P>0.05)。结论:X线对于显示病变范围和边界价值有限。病变与周围牙齿关系X线显示最佳。CT可清晰显示病变的范围、骨质破坏和钙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囊肿 骨肿瘤 放射摄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和MRI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的比较 被引量:13
6
作者 顾浩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0-42,共3页
目的:比较MSCT和MRI在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病理证实的IPMN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MSCT和MRI均可显示主胰管和囊性病灶。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的交通在MSCT、MRI和MRCP分别显示10(83.... 目的:比较MSCT和MRI在诊断胰腺导管内乳头状黏液瘤(IPMN)的价值。材料和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病理证实的IPMN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结果:MSCT和MRI均可显示主胰管和囊性病灶。囊性病灶与主胰管的交通在MSCT、MRI和MRCP分别显示10(83.3%)、10(83.3%)和11(91.7%)例。壁结节在CT和MRI上分别显示5(41.7%)例和4(33.3%)例。囊性病灶内的分隔在CT和MRI上分别显示9(75.0%)例和7(58.3%)例。结论:MSCT所提供的IPMN的诊断信息与MRCP相当,两者都可作为有效的诊断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头状瘤 粘液瘤 胰腺肿瘤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低流速肘静脉注射对比剂肺动脉时间密度曲线分析 被引量:1
7
作者 闫昆 张彩伢 +5 位作者 陈国平 沈立 施俊华 干放 季伟刚 杨铁权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426-428,共3页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同层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研究对比剂在肺动脉中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将84例患者按对比剂注射速率不同分为2.0mL/s组、3.0mL/s组,对比剂注射时间均为30s,绘制肺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DC),对肺动脉TDC形态进行判读,并根... 目的:采用多排螺旋CT同层动态对比增强技术研究对比剂在肺动脉中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方法:将84例患者按对比剂注射速率不同分为2.0mL/s组、3.0mL/s组,对比剂注射时间均为30s,绘制肺动脉时间密度曲线(TDC),对肺动脉TDC形态进行判读,并根据胸部增强CT判读有无肩部周围侧枝静脉对比剂充盈;并对上述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两组病例肺动脉TDC均可见峰值平台期;(2)随着对比剂注射速率的增加,肺动脉TDC无上升的平台期数量有所减少;(3)肺动脉TDC平台期形态的缓慢上升或无上升与肩部周围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相关。结论:(1)绝大多数情况下,肺动脉TDC均出现峰值浓度平台期,无论是缓慢上升的平台期或无上升的平台期;(2)有无肩部周围侧支静脉对比剂充盈可能是肺动脉TDC平台期形态的重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肺动脉 时间密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视觉记忆的功能磁共振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项敏 孙兮文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2004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关于视觉呈现的记忆特点。材料和方法:利用1.5T MR 的BOLD软件对8个志愿者做了有关数字顺序的视觉实验,所有数据经AFNI软件处理。结果:反序记忆激活体积显著大于正序记忆的部位在左侧半球的BA9区和BA17/18/19区... 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研究关于视觉呈现的记忆特点。材料和方法:利用1.5T MR 的BOLD软件对8个志愿者做了有关数字顺序的视觉实验,所有数据经AFNI软件处理。结果:反序记忆激活体积显著大于正序记忆的部位在左侧半球的BA9区和BA17/18/19区。相反,激活体积正序记忆大于反序记忆的情况出现在右侧BA44/45区。结论:功能磁共振技术有助于加深对视觉记忆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觉记忆 功能磁共振 FMRI 视觉通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A综合评价颈动脉鞘占位病变与颈动脉的关系 被引量:2
9
作者 卢仁根 汪建华 《放射学实践》 2003年第12期878-881,共4页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和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分析颈动脉鞘占位病变与颈动脉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3 0例颈动脉鞘肿块患者的CTA轴位和MPR ,SSD ,MIP ,VR ,VE(仿真内镜 )等后处理图像 ,根据肿瘤与血管交角 (... 目的 :探讨颈动脉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 (CTA)和多种后处理技术在分析颈动脉鞘占位病变与颈动脉关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 3 0例颈动脉鞘肿块患者的CTA轴位和MPR ,SSD ,MIP ,VR ,VE(仿真内镜 )等后处理图像 ,根据肿瘤与血管交角 (瘤 管角 )、瘤 管脂肪间隙、颈动脉狭窄的程度、血管壁光滑度等 4项指标评价颈动脉鞘占位与颈动脉的关系。结果 :CTA后处理共获得 60支血管 ,有 10支颈动脉受侵犯 ,9支为恶性肿瘤所致 ,1例为脓肿所致。将轴位和后处理图像相结合 ,综合运用 4项指标有助于显示颈动脉鞘占位与颈部血管关系 ,可帮助判断颈动脉受侵与否。结论 :CTA后处理方法综合运用能良好显示颈动脉鞘占位与颈部血管关系 ,有助于术前判断占位是否侵犯颈动脉 ,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A 综合评价 颈动脉鞘占位病变 颈动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下颌骨骨肉瘤影像学分析
10
作者 张鹤 罗济程 余强 《放射学实践》 2005年第6期517-519,共3页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肉瘤影像学表现,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劣。方法:7例下颌骨肿块患者中均经X线和MRI检查,6例行CT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下颌骨骨肉瘤。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被分析比较。结果:X线检查有7例病变显示不清;6... 目的:分析下颌骨骨肉瘤影像学表现,评价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优劣。方法:7例下颌骨肿块患者中均经X线和MRI检查,6例行CT并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下颌骨骨肉瘤。所有病例的影像学特点和诊断价值均被分析比较。结果:X线检查有7例病变显示不清;6例呈棉絮状和不规则高密度,1例呈低密度,内有间隔;3例见骨膜反应呈“日光放射状”和“花边状”。CT平扫显示2例呈高密度,4例呈混合密度伴有骨皮质破坏、中断;5例见“日光放射状”骨膜反应;CT增强显示所有病例均有不均匀强化表现,4例伴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平扫MRI显示5例病变T1WI上呈等、低信号,T2WI上呈高信号;2例在T1WI和T2WI上均呈等、低信号;增强MRI显示2例病灶轻度强化;2例呈边缘强化,其内强化不均。结论:CT和MRI均可清晰显示下颌骨骨肉瘤的形态和内部结构,MRI显示髓内病变范围方面优于C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颌疾病 骨肉瘤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源CT扫描模式下间接CT静脉造影低能量与低千伏成像技术图像对比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张斌 陆海华 +2 位作者 周煜奇 张玲芳 曹玉林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8期2242-2245,共4页
目的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下,对比分析间接CT静脉造影(ICTV)检查中低能量成像技术与低千伏成像技术的血管强化及图像质量差异。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50例疑有肺血栓栓塞症(PTE)且行双源CT双能量多... 目的在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下,对比分析间接CT静脉造影(ICTV)检查中低能量成像技术与低千伏成像技术的血管强化及图像质量差异。方法连续选取2012年6月—2017年6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收治的50例疑有肺血栓栓塞症(PTE)且行双源CT双能量多层螺旋CT肺动脉造影(CTPA)联合ICTV检查的患者,获取下肢深静脉50 keV单能量图像(A组)及80 kVp图像(B组),分别测量下腔静脉远端、右股静脉(腹股沟韧带水平)、右腘静脉(腘窝水平)血管CT值及图像噪声,评估主观图像质量。结果 50例患者中,11例检出静脉血栓栓塞症(VTE)。其中9例检出PTE[3例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DVT)],2例检出孤立性DVT。A组静脉CT值高于B组,A组图像噪声大于B组(P<0.05)。A组与B组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源CT双能量扫描模式下ICTV检查中,与低千伏(80 kVp)成像技术图像相比,低能量(50 keV)图像质量与之相仿,血管强化值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脉造影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放射摄影术 双能扫描投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诊断 被引量:3
12
作者 杜小峰 何广友 +2 位作者 金中高 胡碧波 郑建军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3-56,共4页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6例位于腹内,起源于隐睾;8例为阴囊内。6例腹内隐睾并发精原细胞瘤均表现为单发腹内肿块,位于左侧2例,... 目的:探讨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4例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表现。结果:6例位于腹内,起源于隐睾;8例为阴囊内。6例腹内隐睾并发精原细胞瘤均表现为单发腹内肿块,位于左侧2例,右侧4例;4例位于腹腔内,2例位于腹膜外;其中1例呈明显不规则分叶状,5例呈椭圆形;肿块最大约9.0cm×12.2cm×15.5cm,最小约3.5cm×4.5cm×6.5cm,其最大径平均为9.5cm;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内部信号不均,肿块内见不规则、囊状高信号坏死液化区,周围实性部分呈稍低信号;DWI实性部分呈高信号,ADC图实性部分呈低信号,坏死液化区呈高信号;增强后实性部分呈轻、中度强化,并呈持续渐进性强化,病灶内坏死液化区呈不同大小无强化区;周围边界及结构清晰;肿块推移膀胱2例;6例均未见淋巴结肿大,盆腔内未见明显积液;单侧阴囊空虚、未见睾丸显示5例,双侧阴囊空虚、未见睾丸显示1例。8例位于阴囊内,均为单侧,左侧5例,右侧3例;肿块呈椭圆形,边缘清晰,肿块最大约7.8cm×8.5cm×10.2cm,最小约2.0cm×2.4cm×3.5cm,其最大径平均为5.6cm。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6例呈稍低信号,2例信号不均,内见不规则高信号区;DWI呈高信号,ADC呈低信号;增强后强化较均匀6例,欠均匀2例;病灶实性部分动脉期强化轻微,周围见薄环状强化,静脉期病灶强化稍增加,呈轻中强化,4例见内部分隔样强化;7例合并少量睾丸鞘膜积液;1例见腹沟股淋巴结肿大,1例见腹膜外淋巴结肿大。结论:睾丸精原细胞瘤的MRI征象具有一定的特点,隐睾病史对腹内型精原细胞瘤具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睾丸 隐睾 精原细胞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