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观察 被引量:43
1
作者 林旭丰 严梅娣 +3 位作者 谢小红 杨真 封伟亮 曲冬梅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745-748,共4页
目的:探讨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42)两组,分别予以中医周期疗法(经前予以柴胡舒肝散加减... 目的:探讨中医周期疗法对乳腺增生伴乳痛患者内分泌激素及症状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4例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临床资料,根据其用药情况分为研究组(n=62)和对照组(n=42)两组,分别予以中医周期疗法(经前予以柴胡舒肝散加减+经后予以六味地黄汤加减+二至丸)和西药疗法(枸橼酸他莫昔芬片,10 mg/次,2次/d,口服),2个月经周期后观察疗效。对比其治疗前后临床症状(乳腺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评分、内分泌激素指标[雌二醇(E2)、孕酮(PRG)、催乳素(PRL)]变化情况,分析其临床疗效、用药不良反应发生情况、3个月内症状复发率及肿块最大直径缩小程度差异。结果:治疗2个月经周期后,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8.3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8.10%(P<0.05);两组受试者乳腺胀痛、乳头溢液、月经失调等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3.14±0.65)分vs(4.93±1.70)分,P<0.05]。两组受试者除PRG水平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外,E2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提升,且研究组>对照组[(75.63±4.21)pmol/L vs(71.26±3.96)pmol/L,P<0.05];PRL水平[(2.55±0.50)μg/L vs(2.86±0.46)μg/L,P<0.05]及乳房肿块最大直径[(0.83±0.25)cm vs(1.13±0.33)cm]则较治疗前明显降低,且研究组<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3个月内症状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0.00%vs7.1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伴乳痛症状的乳腺增生症患者予以中医周期疗法,能有效调节其内分泌激素水平、促进病情转归,于患者预后恢复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周期疗法 乳腺增生 乳痛 内分泌激素 临床症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槲寄生凝集素腹腔内给药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2
作者 严梅娣 叶孟 +3 位作者 林蕾 倪曙民 王少敏 刘素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2期126-129,共4页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内注射槲寄生凝集素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6只小鼠分为腹腔内给药组和空白组,分别取腹腔内巨噬细胞并计数,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表达情况,Griess法测定NO表达,MTT法检测腹腔内巨噬细胞对肠癌HCT116细胞的... 目的:探讨小鼠腹腔内注射槲寄生凝集素对腹腔巨噬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16只小鼠分为腹腔内给药组和空白组,分别取腹腔内巨噬细胞并计数,采用ELISA法测定TNF-α表达情况,Griess法测定NO表达,MTT法检测腹腔内巨噬细胞对肠癌HCT116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腹腔内给槲寄生凝集素后可明显增加腹腔内巨噬细胞数,并增加TNF-α和NO的表达水平;激活的巨噬细胞对HCT116细胞的杀伤作用增强,其杀伤作用与TNF-α和NO表达时间一致。结论:腹腔内注射槲寄生凝集素可激活腹腔内巨噬细胞,激活的巨噬细胞对HCT116细胞有杀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直肠肿瘤 槲寄生凝集素 巨噬细胞 腹腔内化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