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麻醉方式对急性后循环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朱晓锋 张哲宇 +6 位作者 钟晚思 贺耀德 罗钟毓 张凝远 程超婵 杨剑宏 楼敏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1-159,共9页
目的:比较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血管内治疗时选择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急性卒中质量评估与管理在线数据库(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登记的656... 目的:比较急性后循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血管内治疗时选择清醒镇静和全身麻醉两种方式对患者神经功能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急性卒中质量评估与管理在线数据库(来源于CASE-Ⅱ研究,NCT04487340)登记的656例急性后循环脑卒中血管内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麻醉方式不同分为清醒镇静组(163例)和全身麻醉组(493例)。倾向性评分匹配后428例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清醒镇静组(155例),全身麻醉组(273例)。比较两组手术方式、病因分型、血管再通情况、24 h出血转化、3个月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麻醉方式对神经功能结局等的影响。结果:倾向性评分匹配后,清醒镇静与全身麻醉患者除手术方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病因分型、血管再通情况、出血转化、3个月mRS评分和3个月死亡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清醒镇静与全身麻醉患者在血管内治疗后良好功能结局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151,95%CI:0.751~1.765,P>0.05),在患者3个月mRS评分3分及以下、3个月mRS评分4分及以下、3个月死亡、血管再通良好和24 h出血转化方面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对于接受血管内治疗的后循环脑卒中患者,采用清醒镇静或全身麻醉对患者神经功能结局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血管内治疗 全身麻醉 清醒镇静 回顾性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疗效 被引量:23
2
作者 祝星 鱼运寿 +1 位作者 李仁君 董小玲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43-344,共2页
为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将 6 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 (30例 ,常规西药加葛根素注射液治疗 )与对照组 (30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显示 ,治疗后葛根素组的心肌缺血总负荷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 为观察葛根素对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治疗作用 ,将 6 0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随机分为葛根素组 (30例 ,常规西药加葛根素注射液治疗 )与对照组 (30例 ,单用常规西药治疗 )。结果显示 ,治疗后葛根素组的心肌缺血总负荷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1) ,心率、收缩压有所下降但不明显 (P >0 .0 5 ) ,室性期前收缩有明显减少 (P <0 .0 5 )。在治疗期间无明显不良反应。本研究认为葛根素是一种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根素 冠状动脉疾病 心肌缺血 缺血总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柴胡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 被引量:17
3
作者 刘姗姗 徐丘卡 +1 位作者 陈锐 胡炜科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495-1497,共3页
目的:探讨小柴胡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组9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 目的:探讨小柴胡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本组94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7例;对照组给予盐酸氨溴索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小柴胡颗粒治疗。两组均以7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其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5.75%)显著高于对照组(76.60%),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FEV1、FEV1%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且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治疗后咳痰、咳嗽,喘息及呼吸困难消失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小柴胡颗粒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临床应用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柴胡颗粒 盐酸氨溴索 慢性支气管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相关危险因素 被引量:12
4
作者 周琼 袁怀武 +5 位作者 阮婕 计仁杰 周邑东 魏果 刘萍 罗本燕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1360-1364,共5页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后早期(3个月内)认知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19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卒中急性期(发病14d以内)和卒中后3个月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总分是否降低2分以上,分为认... 目的探索缺血性卒中后早期(3个月内)认知功能恶化的发生率以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连续入组住院治疗的195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根据卒中急性期(发病14d以内)和卒中后3个月患者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总分是否降低2分以上,分为认知功能恶化组和非恶化组,并进行组间对比。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结果缺血性卒中急性期有117例(60.0%)患者被诊断为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卒中后3个月有37例(19.0%)患者发生了认知功能的恶化。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和年龄、性别、受教育年限、急性期MMSE评分、急性期临床痴呆量表(CDR)评分、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RR=2.509,P=0.045)、文盲(RR=3.038,P=0.011)、入院时糖化血红蛋白水平(RR=1.364,P=0.016)是缺血性卒中后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急性期MMSE评分(RR=0.852,P=0.001)为其保护因素。结论年龄>70岁、文盲、糖化血红蛋白水平高、卒中急性期存在严重的认知功能障碍是缺血性卒中患者早期认知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 认知 认知功能恶化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前他汀再负荷对围术期循环内皮祖细胞及炎症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贺甫威 叶红华 +5 位作者 费晓红 楼燕如 王世奇 杨锐 胡烨文 陈晓敏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772-1777,共6页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对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围术期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长期他汀治疗并择期PCI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前12 h 80 mg阿托伐... 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术前大剂量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对长期他汀治疗的稳定性冠心病病人围术期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长期他汀治疗并择期PCI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3组:术前12 h 80 mg阿托伐他汀负荷及术前2 h追加40 mg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80 mg再负荷组)、连续7 d 40 mg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40 mg再负荷组)和无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无再负荷组)。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测定所有患者PCI术前1 h、术后1 h、6 h及24 h外周血中标记为CD45-/CD133+/CD34+、CD45-/CD34+/KDR+和CD45-/CD144+/KDR+的EPCs数量;术前即刻及术后24 h分别测定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sICAM-1)、C反应蛋白(CRP)和肌钙蛋白(TnI)水平。结果:(1)80 mg再负荷组患者PCI术前与术后1 h外周血标记为CD45-/CD133+/CD34+和CD45-/CD34+/KDR+的EPCs数量均有显著差异(P<0.05),PCI术前与术后6 h外周血标记为上述两种指标的EPCs差异显著(P<0.05);外周血标记为CD45-/CD144+/KDR+的EPCs在PCI术前和术后无显著变化;无再负荷组及40 mg再负荷组患者外周血EPCs在PCI术前和术后无显著变化。(2)PCI术后24 h无再负荷组sICAM-1及CRP水平较术前显著升高(P<0.05)。PCI术后24 h 80 mg再负荷组和40 mg再负荷组sICAM-1和CRP的升高幅度有减少趋势。(3)与无再负荷组相比,80 mg再负荷组PCI术后24 h血清TnI升高幅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方式影响围术期外周血EPCs数量。术前大剂量他汀短时间再负荷治疗提高围术期外周血中早期EPCs的数量。PCI术前阿托伐他汀再负荷治疗减少围术期炎症反应及心肌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介入治疗 内皮祖细胞 动脉粥样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强度华法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对比 被引量:4
6
作者 王世奇 胡烨文 +2 位作者 陈晓敏 王健 叶红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7年第12期1410-1414,共5页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华法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7例,采取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 目的:探讨不同强度华法林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到2013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患者107例,采取随机数字表的方式将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54例,对照组53例;试验组(低强度)初始量1.25 mg/d,服药后24 h开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若INR<1.4,3~5 mg/d增加0.5~1.0 mg/d,1周监测1次,INR维持1.4~2.0。对照组(中强度)INR维持2.0~2.6。INR稳定后监测1次/月。所有患者都经过约4周的调整时间,华法林维持剂量1.25~7.5mg/d;观察比较两组治疗2年后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及出血事件。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INR分别为1.71±0.38、2.36±0.3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出血事件比例为22.2%、41.5%,试验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强度的华法林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并发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与中强度华法林治疗的效果相当,但低强度的华法林的安全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法林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心房颤动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9
7
作者 王新文 董力群 王文安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39-241,共3页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注射用尤瑞克林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醒脑静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 目的:探讨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患者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评价,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02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注射用尤瑞克林针,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醒脑静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OD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浆黏度、全血黏度及红细胞聚集指数显著低于治疗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醒脑静联合尤瑞克林治疗急性脑梗塞疗效显著,且无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醒脑静 尤瑞克林 急性脑梗塞 疗效 安全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泡灌洗液中CA724和CA199诊断肺癌的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8
作者 孙士芳 陈众博 +4 位作者 张筠 丁群力 宋丹军 陈志华 邓在春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53-657,共5页
背景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然而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肺癌患者难以在早期得到诊断和有效治疗。目的探究肺泡灌洗液(BALF)中CA724、CA199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06-06至2016-08-19因肺部肿块于宁波大学医学院... 背景肺癌是严重威胁人类健康与生命的恶性肿瘤,然而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肺癌患者难以在早期得到诊断和有效治疗。目的探究肺泡灌洗液(BALF)中CA724、CA199诊断肺癌的价值。方法选取2015-06-06至2016-08-19因肺部肿块于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住院的符合研究标准的疑似肺癌患者80例。以组织病理学检查为肺癌的诊断金标准,将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分为肺癌组和良性疾病组;肺癌组患者再按照组织学类型分为肺鳞癌亚组、肺腺癌亚组和小细胞肺癌亚组。比较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及BALF中CA724、CA199水平;比较良性疾病组与肺癌各亚组患者BALF中CA724、CA199水平;分析BALF中CA724、CA199诊断肺癌的价值。结果 80例疑似肺癌患者中,肺癌组49例、良性疾病组31例;肺癌组患者中男性所占比例、吸烟率高于良性疾病组,年龄大于良性疾病组(P<0.05)。肺癌患者组织学类型:肺鳞癌25例、肺腺癌19例、小细胞肺癌5例。肺癌组与良性疾病组患者BALF中CA724、CA199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鳞癌亚组BALF中CA724、CA199水平较良性疾病组高(P<0.05);小细胞肺癌亚组患者BALF中CA199水平高于良性疾病组(P<0.05)。绘制BALF中CA724、CA199诊断肺鳞癌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结果显示,当BALF中CA724截断值为4.895 U/ml时,BALF中CA724诊断肺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68[95%CI(0.526,0.811)],灵敏度为0.640,特异度为0.645;当BALF中CA199截断值为465.85 U/ml时,BALF中CA199诊断肺鳞癌的AUC为0.654[95%CI(0.506,0.801)],灵敏度为0.680,特异度为0.645。结论 BALF中CA724、CA199水平分别诊断肺鳞癌的价值较好,而二者联合诊断肺癌的价值是否更好有待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CA724 CA199 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药物治疗研究进展 被引量:26
9
作者 徐朝 王胜煌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1-83,共3页
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无阻塞性冠状动脉(冠脉)性疾病存在末端冠状动脉血管延迟显影的现象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其临床以反复胸痛为主要表现,心电图或负荷心电图常有心肌缺血征象。尽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但仍有反复... 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中,无阻塞性冠状动脉(冠脉)性疾病存在末端冠状动脉血管延迟显影的现象称为冠状动脉慢血流(CSF)。其临床以反复胸痛为主要表现,心电图或负荷心电图常有心肌缺血征象。尽管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无狭窄,但仍有反复心血管事件发生。目前CSF治疗仅以药物为主,尚无标准化治疗措施。本文以CSF的可能发病机制为依据,对治疗CSF的药物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慢血流 病理生理机制 药物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一氧化氮和内皮素1浓度的变化 被引量:8
10
作者 朱娜 王胜煌 +1 位作者 刘雅辉 周宏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828-830,共3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选择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CSF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分别于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束时立即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浆内皮素1、血...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慢血流(coronary slow flow,CSF)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方法选择因胸痛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40例,根据造影结果分为CSF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2组分别于静息和多巴酚丁胺负荷试验结束时立即抽取血标本,检测血浆内皮素1、血清NO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 CSF组静息时血浆内皮素1浓度较对照组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药物负荷试验后血浆内皮素1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7.60±6.93)ng/L vs(14.16±5.73)ng/L,P<0.01]。CSF组静息时和药物负荷试验后血清NO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2.36±9.72)μmol/L vs(50.39±9.77)μmol/L,(24.88±9.28)μmol/L vs(61.06±8.20)μmol/L,P<0.01)]。结论 CSF患者无论静息或者药物负荷状态下均存在内皮素1及NO平衡失调,负荷状态下这种平衡失调现象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疾病 血流速度 一氧化氮 内皮缩血管肽1 冠状血管造影术 内皮 血管 多巴酚丁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导管术后应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7
11
作者 蒋建设 王红幸 +2 位作者 余爱萍 夏佳芬 潘伟民 《护理学杂志》 2005年第15期19-20,共2页
目的探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使用后患者的并发症与舒适度。方法将135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术后按是否接受封堵器止血分为2组,观察组(65例)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对照组(70例)按常规方法止血,观察两组下肢制动... 目的探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使用后患者的并发症与舒适度。方法将135例经股动脉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的患者,术后按是否接受封堵器止血分为2组,观察组(65例)采用Angioseal血管封堵器止血,对照组(70例)按常规方法止血,观察两组下肢制动时间、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和舒适度。结果观察组下肢制动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舒适度增加,排尿困难及血肿发生率明显降低(P<0.01,P<0.05)。结论Angioseal封堵器安全有效,能明显缩短患者下肢制动时间;减少血肿、排尿困难的发生率,改善患者的舒适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封堵器 止血 手术后并发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对患者心肌缺血负荷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朱云云 潘伟民 +3 位作者 傅卜年 黄依琴 郭勇娟 李冬波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1年第5期352-355,共4页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纳入52例OSAHS患者和21名健康体检者,应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SG)行至少7 h睡眠呼吸监测,长程动态心电图(Holter)同步记录心电动态变化,分析心肌缺...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对患者心肌缺血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纳入52例OSAHS患者和21名健康体检者,应用多导睡眠监测系统(PSG)行至少7 h睡眠呼吸监测,长程动态心电图(Holter)同步记录心电动态变化,分析心肌缺血与呼吸紊乱指数(AHI)的关系。结果轻中度OSAHS组(5次/h≤AHI<30次/h)与重度OSAHS组(AHI≥30次/h)均表现为睡眠时心肌缺血负荷显著大于觉醒时,且OSAHS患者AHI与睡眠时心肌缺血负荷相关(r=0.667,P<0.01)。轻中度OSAHS组与重度OSAHS组分别根据有无心肌缺血情况,分为心肌缺血组和无心肌缺血组。轻中度组亚组分析显示,与无心肌缺血组相比,心肌缺血组清醒时与睡眠时的平均心率均显著增快[(83.33±6.86)次/min比(76.30±8.52)次/min;(64.71±6.94)次/min比(59.18±2.94)次/min,均为P<0.05]。重度组亚组分析显示,与无心肌缺血组相比,心肌缺血组睡眠效率(74.71%±8.32%比86.36%±6.33%,P<0.01)、最低血氧饱和度(52.36%±17.32%比64.80%±14.86%,P<0.05)、平均血氧饱和度(87.93%±4.80%比92.00%±1.73%,P<0.01)及总非快速动眼期时间/总睡眠时间(68.67%±4.19%比76.87%±7.16%,P<0.05)均显著降低,SaO_2<90%的时间及最长呼吸暂停时间[(236.65±132.72)min比(124.10±82.99)min;(71.63±15.94)s比(55.28±22.05)s,均为P<0.05]均显著延长。结论 OSAHS患者睡眠时的心肌缺血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相关。轻中度OSAHS患者睡眠时心肌缺血可能由反复交感神经系统激活相关的改变所致,重度OSAHS患者的心肌缺血可能与低氧血症及睡眠结构紊乱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睡眠呼吸暂停 阻塞性 心电描记术 便携式 心肌缺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1
13
作者 阮婕 计仁杰 +5 位作者 魏果 周琼 沈和平 孟繁霞 袁怀武 罗本燕 《中国卒中杂志》 2015年第12期1012-1018,共7页
目的探究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收集患者人口学、影像学及认知功能评价资料,并通过磁共振成像统... 目的探究后循环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的关系。方法连续选取2013年11月至2014年11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及嘉兴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急性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67例,收集患者人口学、影像学及认知功能评价资料,并通过磁共振成像统计梗死部位;通过简明精神状态量表、阿尔兹海默病评定量表认知分量表、临床痴呆量表评估认知功能;根据认知诊断标准同时结合认知功能评价结果,将患者分为认知功能正常组、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组、血管性痴呆组。结果 67例患者中,认知功能正常32例(47.8%)、血管性轻度认知障碍20例(29.9%),血管性痴呆15例(22.4%)。通过校正年龄、性别、汉密尔顿抑郁评分等因素后,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颞枕叶缺血性卒中[比值比(odd ratio,OR)75.89,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3.92~1 470.06)]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脑桥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比非脑桥缺血性卒中降低90%(OR 0.10,95%CI 0.02~0.60);进一步分析显示,颞枕叶缺血性卒中(OR 542.24,95%CI 7.85~37 481.44)增加轻度认知障碍发生风险;小脑缺血性卒中(OR 12.49,95%CI 1.03~151.58)增加血管性痴呆发生风险。结论 50%以上后循环缺血性卒中患者发生认知障碍;其中颞枕叶及小脑缺血性卒中增加认知障碍发生风险,脑桥缺血性卒中与认知障碍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循环 缺血性卒中 认知障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鸡胚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评估扩张型心肌病患者自身抑制性抗体的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潘伟民 朱云云 +7 位作者 许幼峰 陈晓敏 陈立斌 章朝霞 张盛敏 俞霏 孙定河 翁跃颂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2年第4期290-293,共4页
目的使用心脏超声对鸡胚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来评估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自身抑制性抗体。方法按随机数表法选取3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和23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IgG血清,滴入18 d胚龄的鸡胚中,用超... 目的使用心脏超声对鸡胚心脏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测定来评估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是否存在心肌自身抑制性抗体。方法按随机数表法选取36例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和23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的IgG血清,滴入18 d胚龄的鸡胚中,用超声心动图仪检测鸡胚心肌抑制状况。结果冠心病心力衰竭组LVEF为81.03%±2.67%,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组中,心肌自身抑制性抗体阴性13例,其LVEF为81.24%±2.33%,而抗体阳性23例(63.9%),其LVEF为62.04%±2.98%。结论扩张型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中可能存在心肌抑制性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扩张型心肌病 心力衰竭 心肌抑制性抗体 鸡胚 心脏超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房粘液瘤并发脑梗塞1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陆逸仙 董俭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1期61-61,共1页
关键词 并发症 治疗 病例报告 心房粘液瘤 脑梗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右心功能的评估 被引量:3
16
作者 朱云云 潘伟民 +5 位作者 陈立斌 俞霏 徐宁 应海平 张国阳 尹凤英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4年第4期257-260,共4页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功能,探讨不同肺功能损坏程度的COPD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85例COPD患者行肺功能测定后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36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16例。同时选取60名健... 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右心功能,探讨不同肺功能损坏程度的COPD患者右心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方法将85例COPD患者行肺功能测定后根据疾病严重程度分为3组:轻度组36例,中度组33例,重度组16例。同时选取60名健康成人为对照组。所有受试者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比较4组之间的右心房、室大小指标、右心室舒张及收缩功能指标、肺动脉压指标的差异。结果 COPD轻度组患者仅有右心室基底径、三尖瓣反流(TR)最大压差及肺动脉收缩压(PASP)大于对照组[(3.28±0.71)cm比(3.20±0.79)cm,(22.22±1.76)mmHg比(18.31±2.17)mmHg,(35.63±2.25)mmHg比(23.83±2.56)mmHg,均为P<0.01]。与对照组、COPD轻度组和中度组比较,重度组的E/E'增大(7.79±1.73比5.04±1.78、5.37±1.19和5.64±1.81,均为P<0.01),右心室面积改变分数、三尖瓣环平面收缩移位降低[29.11%±8.41%比38.38%±9.45%、37.41%±8.49%和35.98%±10.59%;(18.08±4.62)cm比(22.37±4.09)cm、(21.09±2.46)cm和(20.71±4.82)cm,均为P<0.01]。COPD患者3组间右心室基底径、TR最大压差及PASP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3.28±0.71)cm比(4.58±0.57)cm比(4.92±0.80)cm;(22.22±1.76)mmHg比(31.00±8.51)mmHg比(49.00±7.45)mmHg;(35.63±2.25)mmHg比(40.17±2.97)mmHg比(59.00±2.54)mmHg,均为P<0.01],且随肺功能恶化而增大。结论 COPD患者随着肺功能的恶化,肺动脉压进行性升高,首先出现右心结构的改变,进而出现右心室心肌的舒张及收缩功能下降,且右心室舒张功能不全出现于明显收缩功能不全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心动描记术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功能 右心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脏起搏治疗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5年随访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振云 刘祖秋 +4 位作者 陈晓敏 张国元 吴宗贵 洪中立 闵宗延 《中国循环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90-92,共3页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CM)患者的远期临床、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右心室起搏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 方法:对30例HCM患者采用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右心室起搏前... 目的:观察右心室起搏对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CM)患者的远期临床、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学变化,以确定右心室起搏对其治疗效果及预后影响。 方法:对30例HCM患者采用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及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方法观察右心室起搏前及5年后患者的血液动力学及形态变化。 结果:右心室起搏5年后临床症状、心功能、血液动力学及超声心动日均显著改变,尤其二尖瓣收缩期前向运动(SAM)、左心室流出道宽度、左心室流出道压力阶差(LVOTG)、左心室舒张末期压、心排血量及心脏指数改善更为显著(P<0.001),肥厚的心室间隔显著变薄(P<0.05)。 结论:右心室起搏能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心功能及血液动力学,其远期疗效显著,并发现能逆转肥厚的心室间隔及左心室游离壁,改善左心室流出道梗阻。因此为HCM的起搏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对药物治疗无效或疗效不满意的患者,起搏治疗可能成为较理想的治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肥大性心肌病 心脏起搏 血液动力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内血栓吸引在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1
18
作者 潘伟民 叶红华 +8 位作者 陈晓敏 王勇 朱云云 杜为平 王胜煌 储慧民 崔翰斌 张国阳 张福兴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0年第5期371-373,共3页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血栓吸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8例因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发现冠状动脉内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血栓吸引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血栓吸引组采用抽吸导管对冠状动脉内血... 目的 评价冠状动脉内血栓吸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88例因AMI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时发现冠状动脉内有血栓的患者,随机分为血栓吸引组43例和对照组45例.血栓吸引组采用抽吸导管对冠状动脉内血栓进行吸引,对照组采用常规PCI治疗.观察术后两组TIMI血流分级、ST段回落情况、30 d和1年时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CE).结果 与常规PCI相比,血栓吸引能显著改善心肌灌注(术后即刻TIMI血流3级:36例比30例,P〈0.05),使ST段明显回落[术后2h ST段回落≥50%者:65.2%(28/43)比35.6%(16/45),P〈0.01] 血栓吸引组30 d和1年时LVEF有升高趋势、MACE发生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与常规PCI相比,血栓吸引安全有效,能明显改善即刻心肌灌注,增加ST段回落,有改善1年临床预后的倾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状动脉血栓形成 血管成形术 经腔 经皮冠状动脉 心肌梗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肌桥的临床诊治分析 被引量:1
19
作者 祝星 王荣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672-672,676,共2页
关键词 冠状动脉 心肌桥 诊断 治疗 冠脉造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柯萨奇B3m病毒性心肌炎小鼠细胞免疫状态 被引量:1
20
作者 陈晓敏 陈曙霞 +4 位作者 郑道声 钱富荣 谢龙山 刘晶星 陆德源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304-307,共4页
作者借助BALB/C小鼠柯萨奇B3m(CoxB3m)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感染后不同天数小鼠脾脏的T细胞亚群;用LDH释放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脾脏的Thy-1(Pan T)、L3T4(TH/I)及Ly-2(TS)细胞在感染后第3天起... 作者借助BALB/C小鼠柯萨奇B3m(CoxB3m)病毒性心肌炎模型,用单克隆抗体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病毒感染后不同天数小鼠脾脏的T细胞亚群;用LDH释放法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显示:脾脏的Thy-1(Pan T)、L3T4(TH/I)及Ly-2(TS)细胞在感染后第3天起开始下降,直至第14天,各点所测得的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0.001);T4/T8(L3T4/Ly-2)比值从感染后第3天的2.08±0.97上升到14天时的2.68±0.58;NK细胞活性在感染后呈进行性下降,各点所测得的值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5~0.001)。这些实验结果提示:细胞免疫异常在本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炎 柯萨奇病毒 T细胞 NK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