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象山港海洋监测浮标在强台风“海葵”影响期间的可靠性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赵聪蛟 冯辉强 +1 位作者 祝翔宇 周燕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14,共7页
2012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Haikui)在宁波象山沿海登陆后,穿过象山港向西北移动。利用布放在象山港内的海洋监测浮标获取的气象、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对地形及台风过境特点的分析,就"海葵"过境期间浮标应对台... 2012年第11号强台风"海葵"(Haikui)在宁波象山沿海登陆后,穿过象山港向西北移动。利用布放在象山港内的海洋监测浮标获取的气象、水质等实时监测数据,通过对地形及台风过境特点的分析,就"海葵"过境期间浮标应对台风影响的可靠性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台风"海葵"过境期间,象山港海面受风应力驱动产生近惯性振荡,引起海水搅动,使水温下降;浮标实测气压持续下降,台风登陆2h后才回升;风速和降雨量呈波动变化,台风风暴增水及径流使象山港水量、水深增加,水温下降,盐度减小,水体浊度增大。2)江、浙、皖的地形特征使台风强度逐渐衰减,在其过境期间,近惯性振荡持续时间较短,未对象山港海洋监测浮标产生大的影响,浮标基本没有发生位置偏移。3)象山港生态监测浮标的抗风能力达到了设计要求,是一个比较稳定的实时监测系统。象山港可以作为台风影响期间浮标的避风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港 海洋 浮标 台风“海葵” 近惯性振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北太平洋海岛地区地震背景噪声特征及海洋学解释 被引量:15
2
作者 陈栋炉 林建民 +2 位作者 倪四道 祝翔宇 郑红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230-241,共12页
地震背景噪声特性及噪声源的分布研究逐渐成为深化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的关键问题.海岛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背景噪声具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地脉动(约0.003~1 Hz)是地震背景噪声中能量最强的分量,其激发与特性被认为与海浪运动和固体地... 地震背景噪声特性及噪声源的分布研究逐渐成为深化背景噪声层析成像的关键问题.海岛地区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其背景噪声具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地脉动(约0.003~1 Hz)是地震背景噪声中能量最强的分量,其激发与特性被认为与海浪运动和固体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关,但海岛地区地脉动特征与海洋波浪场之间的关系尚未被充分研究.本文利用西北太平洋海岛地震台站的连续记录数据、波浪浮标的实测数据以及WAVEWATCH-III海浪模式的数值模拟结果,通过地震学和海洋学的交叉,分析海岛地区地脉动信号的时频特性及其与海洋波浪场之间的相关性,从海洋学角度对地脉动信号的特征及激发进行探讨与解释.结果表明,海岛地区地脉动信号相对于内陆地区更强,并具有明显且稳定的季节性变化特征:高频地脉动信号(0.12~0.32 Hz)在夏秋季节(5月—10月)相对较弱,而在冬春季节(11月—次年4月)相对较强,与北半球海洋活动季节性变化相一致.此外,海岛地区地脉动主要受周边海域波浪场影响,与周边海域波浪能功率密度及实测和数值模拟所得的有效波高均具有很好的互相关性.该研究结果同时表明可进一步发展利用地脉动观测数据反演海表波浪场的可能,为海洋科学研究中海表波浪场连续观测数据的获取提供地震学上的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地震背景噪声 地脉动 时频特性 海浪 台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浮标在线监测数据可靠性研究及误差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赵宾峰 冯辉强 林桂芳 《海洋预报》 2017年第5期58-63,共6页
以宁波市近岸海域在线监测浮标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传感器性能测试、误差分析和趋势性比较3个方面来综合评估浮标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分析在线监测数据误差的内在原因。经实验及结果分析,生态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测得的数据真实... 以宁波市近岸海域在线监测浮标系统为研究对象,从传感器性能测试、误差分析和趋势性比较3个方面来综合评估浮标在线监测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分析在线监测数据误差的内在原因。经实验及结果分析,生态浮标在线监测系统测得的数据真实可靠,误差范围符合相关规定的要求,可以用于对海水水质的实时连续监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浮标 在线监测 比对试验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