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东莨菪碱对猕猴吗啡静脉自身给药及反应恢复的影响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富强 周文华 +1 位作者 王兆林 杨国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杂志》 CSCD 1998年第2期99-103,共5页
目的研究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东莨菪碱对猕猴吗啡静脉自身给药及反应恢复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猕猴吗啡静脉自身给药模型(固定比率1 ,给药期4h)以及反应恢复模型。观察不同浓度东莨菪碱急性处理对吗啡静脉自身给药模式、踏板反应率、吗啡... 目的研究M胆碱能受体阻滞剂东莨菪碱对猕猴吗啡静脉自身给药及反应恢复行为的影响。方法建立猕猴吗啡静脉自身给药模型(固定比率1 ,给药期4h)以及反应恢复模型。观察不同浓度东莨菪碱急性处理对吗啡静脉自身给药模式、踏板反应率、吗啡用药量以及自由活动度的影响。同时观察慢性和急性东莨菪碱处理对静脉自身给药行为淬灭后反应恢复行为的影响。结果东莨菪碱急性处理(0.025,0.075,0.25,0.75mg/kg)可以减弱FR1程序控制下吗啡静脉自身给药行为 ,不仅表现为总用药量和反应速率的降低 ,而且还可延迟自身给药行为的起动 ,同时对自身给药行为模式有较大的影响 ,小剂量东莨菪碱可使急促的用药行为变为缓慢 ,大剂量时几乎可完全阻断动物的踏板反应。反应恢复实验结果显示 ,东莨菪碱急性处理可延迟淬灭后踏板反应的恢复 ,而慢性处理可降低动物的踏板反应率及总的强化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猕猴 吗啡 静脉自身给药 反应恢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枢神经系统ERK信号通路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8
2
作者 张盼盼 徐文锦 刘惠芬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9,共9页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反复的药物暴露可引起脑环路产生神经适应性变化,导致强迫性觅药行为以及复吸。有许多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号转导级联放大通路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奖赏环路的重塑,以及成瘾相关的学习和记忆的神...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反复的药物暴露可引起脑环路产生神经适应性变化,导致强迫性觅药行为以及复吸。有许多研究发现,生物体内细胞间的信号转导级联放大通路介导的中枢神经系统奖赏环路的重塑,以及成瘾相关的学习和记忆的神经可塑性改变是药物成瘾的重要分子机制。研究表明细胞外调节激酶(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kinase,ERK)与药物成瘾引起的神经适应性、奖赏效应和觅药行为的复吸直接相关。因此,该文就ERK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机制做系统的综述。药物成瘾中ERK信号通路作用机制的研究将为深入理解药物成瘾的分子调控机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并为临床药物成瘾和复吸的治疗提供新的分子靶标和新的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神经可塑性 奖赏效应 觅药行为 复吸 ERK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莨菪碱对A_(23187)诱导的血小板内游离钙升高的影响 被引量:8
3
作者 杨国栋 周文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5期378-381,共4页
应用Quin-2测得含有1mmol/L CaCl_2和2mmol/L EGTA的介质中血小板内静息游离钙浓度为52.1±5.2nmol/L和28.4±5.1nmol/L。A_(23187)诱导的血小板在有钙或无钙时胞浆游离钙增加的峰值分别为145.8±30.8nmol/L和34.4±2.4... 应用Quin-2测得含有1mmol/L CaCl_2和2mmol/L EGTA的介质中血小板内静息游离钙浓度为52.1±5.2nmol/L和28.4±5.1nmol/L。A_(23187)诱导的血小板在有钙或无钙时胞浆游离钙增加的峰值分别为145.8±30.8nmol/L和34.4±2.4nmol/L,山莨菪碱对静息游离钙和无外源钙时A_(23187)刺激的游离钙无影响,山莨菪碱(100μmol/L,25μmol/L)、维拉帕米(10μmol/L)分别降低有外源钙时A_(23187)诱导的游离钙峰值38%、34%、25%。山莨菪碱具有钙拮抗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莨菪碱 钙拮抗作用 血小板 A_2318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药物成瘾的表观遗传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4
4
作者 徐文锦 陈为升 刘惠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48-257,共10页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不计后果的强迫性用药和对药物的持续渴求。药物滥用会导致神经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改变,造成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的适应性改变,从而引起个体终身行为异常。目前研究发现,表观遗传...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疾病,其特点主要表现为以不计后果的强迫性用药和对药物的持续渴求。药物滥用会导致神经结构和功能可塑性的改变,造成分子、细胞和整体水平的适应性改变,从而引起个体终身行为异常。目前研究发现,表观遗传学改变导致的持续性基因表达改变是药物成瘾的重要机制。研究表明,重复暴露于滥用性药物在大脑的奖赏区域会发生表观遗传学改变,主要有以下3种调控方式:组蛋白修饰(例如乙酰化和甲基化)、DNA甲基化和非编码RNA调控。药物成瘾的表观遗传学的研究将为药物成瘾的遗传学和非遗传学的分子调控机制的理解提供新视角,并为临床药物成瘾的表观遗传学治疗研究提供新方向和新思路。本文将对近年来药物成瘾的表观遗传学研究进展作系统的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成瘾 表观遗传学 组蛋白修饰 DNA甲基化 非编码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kt在药物成瘾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华强 周文华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046-1050,共5页
Akt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下游靶蛋白,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代谢等基本功能。中枢系统的Akt活性还受神经递质多巴胺(DA)的调节,介导多种药物成瘾的进程。该文就Akt的结构特征、活性调节以及该信号分子在药... Akt是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的下游靶蛋白,PI3K/Akt信号通路参与细胞增殖、分化、凋亡和代谢等基本功能。中枢系统的Akt活性还受神经递质多巴胺(DA)的调节,介导多种药物成瘾的进程。该文就Akt的结构特征、活性调节以及该信号分子在药物成瘾中的相关研究予以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KT CREB 伏隔核 多巴胺 D2受体 药物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东莨菪碱对大鼠吗啡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顾钧 唐甩恩 +1 位作者 周文华 杨国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4期349-350,共2页
关键词 侧脑室注射 东莨菪碱 吗啡 条件性位置偏爱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东莨菪碱对吗啡诱导大鼠伏核多巴胺释放的调节作用
7
作者 顾钧 徐泽民 +2 位作者 符丹 周文华 杨国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10期1087-1091,共5页
目的:研究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对吗啡诱导大鼠伏核多巴胺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运动行为变化观察和采用清醒动物微透析取样技术,用液相色谱电化学器检测动态测定伏核细胞外多巴胺含量变化。结果:吗啡(10 mg/kg,i.p.)能显... 目的:研究非选择性M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对吗啡诱导大鼠伏核多巴胺释放的影响。方法:通过对大鼠运动行为变化观察和采用清醒动物微透析取样技术,用液相色谱电化学器检测动态测定伏核细胞外多巴胺含量变化。结果:吗啡(10 mg/kg,i.p.)能显著增加伏核细胞外多巴胺含量,东莨菪碱自身对伏核多巴胺释放无影响但能增加自发活动量,东莨菪碱(1.2 mg/kg,i.p.)能减少吗啡引起伏核多巴胺细胞外浓度增加,同时降低吗啡诱导活动度增加。结论:东莨菪碱可通过抑制吗啡诱导大鼠伏核多巴胺释放对大鼠中脑多巴胺系统发挥调控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吗啡 多巴胺 微透析 活动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侧脑室注射东莨菪碱对吗啡依赖大鼠戒断反应的抑制作用(英文)
8
作者 顾钧 唐甩恩 +1 位作者 周文华 杨国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1年第4期326-329,共4页
目的 观察非选择性毒蕈碱 (M )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选择性M1受体拮抗剂哌拉唑嗪以及选择性M2受体拮抗剂美索四氨对吗啡戒断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侧脑室注射上述药物 ,并用腹腔注射纳洛酮诱发戒断反应 ,记录 6 0min内... 目的 观察非选择性毒蕈碱 (M )受体拮抗剂东莨菪碱、选择性M1受体拮抗剂哌拉唑嗪以及选择性M2受体拮抗剂美索四氨对吗啡戒断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吗啡依赖大鼠模型侧脑室注射上述药物 ,并用腹腔注射纳洛酮诱发戒断反应 ,记录 6 0min内戒断症状。结果 侧脑室注射东莨菪碱 (2 5 ,5 0 μg)、哌拉唑嗪 (2 0 μg)和美索四氨 (2 5 μg)可明显抑制由纳洛酮诱发戒断反应 ,东莨菪碱减轻吗啡戒断症状呈明显量效关系。结论 侧脑室注射东莨菪碱能减轻吗啡戒断反应 ,提示中枢胆碱能神经毒蕈碱 (M )受体在吗啡依赖和耐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莨菪碱 哌拉唑嗪 美索四氨 吗啡 毒蕈碱受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部脑刺激治疗药物成瘾的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俊丰 刘惠芬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74-378,共5页
深部脑刺激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难治性强迫症﹑癫痫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与手术和其他电刺激技术相比深部脑刺激具有靶点明确、可选择性、可调节性、可逆性、微创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深部脑刺激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刺激靶点与... 深部脑刺激主要用于治疗帕金森病﹑难治性强迫症﹑癫痫和抑郁症等精神疾病,与手术和其他电刺激技术相比深部脑刺激具有靶点明确、可选择性、可调节性、可逆性、微创性和安全性高等优点。深部脑刺激的疗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刺激靶点与疾病的相关性,只有在疾病相关的靶点施加深部脑刺激,才有可能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尽管最近在动物和人身上发现深部脑刺激能有效地干预治疗难治性药物成瘾患者,但是尚未有完全明确的脑区作为治疗靶点。因此,该文将近年来深部脑刺激在治疗药物成瘾研究中主要作用的靶点作一综述,并进一步探讨深部脑刺激作用的可能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部脑刺激 药物成瘾 伏隔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
10
作者 陈凌红 楼忠泽 周文华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580-586,共7页
基础和临床研究已证实,抑郁症的发生与前额皮质和海马等脑区的神经可塑性功能异常有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神经可塑性调节以及抑郁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氯胺酮或东莨菪碱抗抑郁作用快速起效,长时程维持;它们通... 基础和临床研究已证实,抑郁症的发生与前额皮质和海马等脑区的神经可塑性功能异常有关,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所介导的信号通路在神经可塑性调节以及抑郁症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氯胺酮或东莨菪碱抗抑郁作用快速起效,长时程维持;它们通过快速激活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信号通路,调节神经元可塑性,从而逆转抑郁样症状。本文就快速起效抗抑郁药的神经可塑性机制研究进行系统的综述,为今后新型抗抑郁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神经可塑性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氯胺酮 东莨菪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马M_2受体调节杏仁核内谷氨酸的释放与学习记忆的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向兵 曾因明 +4 位作者 段世明 杨国栋 顾钧 周文华 张亚海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44-247,共4页
目的研究海马内M1和M2受体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分别海马内注射等体积的M1-ASODN(M1-AS组)、M2-ASODN(M2-A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以被动逃避反应的步入潜伏期作为衡量学习记忆功能的指标,以CZE-LIFD... 目的研究海马内M1和M2受体对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分为3组,分别海马内注射等体积的M1-ASODN(M1-AS组)、M2-ASODN(M2-AS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以被动逃避反应的步入潜伏期作为衡量学习记忆功能的指标,以CZE-LIFD法检测杏仁核内游离谷氨酸的浓度。结果M1-ASODN缩短步入潜伏期,为对照组的25%(P<0.01),M2-ASODN使步入潜伏期较对照组增加了75%(P<0.05)。双侧海马内注射ASODN后与对照组相比,M2-AS组杏仁核内谷氨酸的含量增加164%(P<0.01),而M1-AS组无变化(P>0.05)。结论海马内M受体参与恐惧性记忆的调节,M2受体抑制学习记忆,M1受体促进学习记忆。海马内M2受体可能通过调节杏仁核内谷氨酸含量的变化介导被动逃避反应的记忆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毒蕈碱型乙酰胆碱受体 海马 杏仁核 谷氨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在社区戒毒模式管理中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3
12
作者 桂冬辉 蔡丹丹 +2 位作者 张建兵 朱华强 周文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20年第11期1276-1282,共7页
目的:初步探讨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在海洛因成瘾者社区戒毒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40例海洛因成瘾社区戒毒者随机分成4组,予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35例(T+P组),予单一曲唑酮治疗35例(T组),予单一认知行为治疗35例(P组),予单一社区戒... 目的:初步探讨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在海洛因成瘾者社区戒毒期的应用价值。方法:140例海洛因成瘾社区戒毒者随机分成4组,予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35例(T+P组),予单一曲唑酮治疗35例(T组),予单一认知行为治疗35例(P组),予单一社区戒毒管理35例(S组),疗程均为12周。于基线及治疗4、8、12周末,采用汉密顿焦虑评定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评定量表(HAMD)、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心理渴求评定量表(PCS)、压力知觉量表(CPSS)及尿吗啡阳性率进行临床疗效评估,采用不良反应量表(TESS)和实验室检查评定安全性。结果:4组治疗12周末共脱失15例,余下125例完成12周治疗。T+P组及T组在4、8、12周末HAMA、HAMD和PSQI评分与基线比较均明显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组在4、8、12周末HAMA、HAMD量表评分与基线比较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SQI量表评分在治疗8、12周末与基线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S组在12周末HAMA、HAMD和PSQI量表评分与基线比较均有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与T组、P组和S组组间在4、8、12周末PCS和CPS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与S组组间在4、8、12周末尿吗啡阳性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P组与T组组间TE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曲唑酮联合认知行为治疗能够显著改善海洛因成瘾者在社区戒毒期的负性情绪、睡眠质量等精神心理症状,对提高社区戒毒模式管理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曲唑酮 认知行为治疗 海洛因成瘾者 社区戒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额皮层各亚区不同认知功能障碍与药物成瘾的关系 被引量:4
13
作者 楼忠泽 周晓黎 周文华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4-88,共5页
药物成瘾(又称药物依赖)是一种伴随着认知功能改变的慢性脑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强迫性摄药或觅药行为并在戒断期及之后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心理渴求。认知功能障碍和药物成瘾的关系是现今药物成瘾研究的热点之一,药物成瘾者表现出... 药物成瘾(又称药物依赖)是一种伴随着认知功能改变的慢性脑疾病,其临床特征表现为强迫性摄药或觅药行为并在戒断期及之后很长时间内持续存在心理渴求。认知功能障碍和药物成瘾的关系是现今药物成瘾研究的热点之一,药物成瘾者表现出来的注意缺陷、决策障碍、抑制控制缺乏等认知功能障碍是药物成瘾的易感原因还是结果尚存在一定争议。一些研究认为认知功能障碍与长期暴露于成瘾性药物密切相关,另外一些研究则支持认知功能障碍的个体更容易药物成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额皮层 药物成瘾 注意 决策 抑制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缰核在中枢奖赏调控的机制及其在精神疾病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4
作者 杨澍均 张茵 张富强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443-448,共6页
缰核是一个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古老且保守的中枢核团,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母性行为、疼痛、睡眠、应激、学习和奖赏等。作为多巴胺奖赏网络中一个重要的节点,缰核在奖赏(也包括维持个体生存的趋利避害)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近... 缰核是一个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古老且保守的中枢核团,参与许多重要的生物学功能,如母性行为、疼痛、睡眠、应激、学习和奖赏等。作为多巴胺奖赏网络中一个重要的节点,缰核在奖赏(也包括维持个体生存的趋利避害)过程中的功能和作用机制近年来引起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并成为研究的热点中枢核团之一。缰核的功能紊乱与许多精神疾病如抑郁、精神分裂症、成瘾等密切相关,也可能成为这些精神疾病临床治疗的潜在靶点。阐明缰核在奖赏和觅药动机中的作用和神经生物学机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缰核 精神障碍 精神分裂症 抑郁 药物成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NAs与药物成瘾 被引量:2
15
作者 徐文锦 张盼盼 刘惠芬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295-1302,共8页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主要表现为不可控制的对药物持续渴求和戒断后的高复吸。目前观点认为,成瘾是中脑腹侧被盖(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脑区多巴胺能奖赏通路中神经可塑性发生改变而导... 药物成瘾是一种慢性复发性脑病,主要表现为不可控制的对药物持续渴求和戒断后的高复吸。目前观点认为,成瘾是中脑腹侧被盖(ventral tegmental area,VTA)到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NAc)脑区多巴胺能奖赏通路中神经可塑性发生改变而导致的一种神经精神疾病。基因表达变化在神经可塑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成瘾药物导致相关脑区结构和功能改变的机制还不甚清楚。微小RNAs(microRNAs,miRNAs)是一类非编码RNA,主要通过结合靶基因mRNA 3'非翻译区(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在转录后水平阻断其翻译成蛋白质或触发其不稳定而降解。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miRNAs参与调节成瘾相关神经可塑性的变化。本文较系统地阐述miRNAs在药物成瘾中的作用研究进展,将为深入阐明药物成瘾的机制以及药物成瘾临床有效干预和诊治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RNAS 药物成瘾 表观遗传 可卡因 神经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μ受体和κ受体mRNA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刘惠芬 谢小虎 +1 位作者 周文华 杨国栋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0年第1期1-5,共5页
目的观察吗啡依赖戒断时大鼠脊髓和脑干 μ 受体和κ受体mRNA表达以及毒蕈碱受体拮抗剂、NMDA受体拮抗剂和NOS抑制剂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以 β_actinmRNA为内标检测 μ 受体和κ受体mRNA的表达... 目的观察吗啡依赖戒断时大鼠脊髓和脑干 μ 受体和κ受体mRNA表达以及毒蕈碱受体拮抗剂、NMDA受体拮抗剂和NOS抑制剂对这些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 ,以 β_actinmRNA为内标检测 μ 受体和κ受体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 μ 受体mRNA表达明显升高 ,纳洛酮激发大鼠戒断反应1h后 μ 受体基因表达降低 ,4h后接近正常组,而脊髓和脑干κ受体基因的变化与 μ 受体基因表达趋势相反。鞘内注射PKA抑制剂Rp_cAMPs和蛋白磷酸酶抑制剂calyculinA可以明显减少脊髓和脑干中 μ 受体和κ受体基因表达 ,而PKA激活剂Sp_cAMPs则无明显影响 ;经NOS抑制剂l_N_硝基精氨酸甲酯(l_NAME)处理后 ,脊髓 μ 受体和κ受体基因表达明显减少 ,经毒蕈碱(M)受体拮抗剂甲基东莨菪碱处理后 ,脊髓 μ 受体和脑干κ受体基因表达也明显减少 ,而脊髓κ受体和脑干 μ 受体基因表达变化不明显 ;经NMDA拮抗剂MK801和M1 受体拮抗剂哌拉唑嗪处理后 ,脊髓和脑干 μ 受体和κ受体基因表达较戒断1h组无明显差异。脊髓和脑干中 β_actin基因表达各处理组之间没有差别。结论吗啡依赖和戒断动物脊髓和脑干中 μ 受体和κ受体基因表达发生改变 ,M受体拮抗剂和NOS抑制剂在吗啡戒断反应时减少 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 戒断反应 Μ受体 Κ受体 毒蕈碱受体 NMD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吗啡依赖及戒断大鼠脊髓和脑干中一氧化氮合酶基因的表达 被引量:14
17
作者 周文华 谢小虎 +1 位作者 刘惠芬 杨国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9-102,共4页
目的 观察吗啡依赖或吗啡戒断大鼠脊髓和脑干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NOS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大鼠降低 ,... 目的 观察吗啡依赖或吗啡戒断大鼠脊髓和脑干中一氧化氮合酶 (NOS)基因表达的变化。方法 以 β actin为内参照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NOS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脊髓和脑干NOS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大鼠降低 ,纳洛酮 ( 4mg·kg-1,ip)激发大鼠吗啡戒断症状 1h后脊髓和脑干中NOS表达水平明显升高 ,戒断 2h和 4h后NOS基因表达较 1h组减少。NOS抑制剂L N 硝基精氨酸甲酯 (L NAME ,10mg·kg-1)处理后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减少 ,同时脊髓和脑干的NOS基因表达水平较戒断 1h组明显降低。甲基东莨菪碱 ( 0 5mg·kg-1)处理组脊髓和脑干中NOS表达水平较戒断 1h组明显降低 ;选择性毒蕈碱受体M1拮抗剂 pirenzepine( 10mg·kg-1)处理组动物脊髓中NOS表达水平较戒断 1h组降低 ,而脑干中NOS表达水平没有改变 ;NMDA受体拮抗剂MK 80 1( 0 12 5mg·kg-1)处理后脊髓和脑干中NOS表达水平较戒断 1h组没有差异。结论 吗啡慢性处理后脊髓和脑干中NOSmR NA水平降低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吗啡依赖 吗啡戒断 脊髓 脑干 NO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抑制大鼠吗啡戒断症状 被引量:7
18
作者 周文华 刘惠芬 +3 位作者 顾钧 谢小虎 唐甩恩 杨国栋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6期688-692,共5页
目的 观察鞘内或侧脑室注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 根据基因结构设计nNOS或eN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片段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nNOSmR NA表达。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 目的 观察鞘内或侧脑室注射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 (nN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大鼠吗啡戒断症状的影响。方法 根据基因结构设计nNOS或eN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片段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 PCR)测定nNOSmR NA表达。结果 吗啡依赖大鼠在纳洛酮激发前 2 4h鞘内注射nN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抑制所有大鼠吗啡戒断症状如湿狗摇动、扭体及激惹、腹泻、体重减少、咬牙和流涎。eN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吗啡戒断症状总评分值没有影响 ,但减少腹泻、体重减轻值和咬牙等评分值。侧脑室注射nN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减少吗啡戒断症状 ,eN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对吗啡戒断症状没有影响。鞘内注射nN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后脊髓nNOSmRNA的相对表达几乎消失 ,iNOS的表达增加 ;而eNOS反义寡脱氧核苷酸处理后对nNOS和iNOS的表达没有影响。结论 nNOS基因表达介导了吗啡戒断反应过程 ,抑制nNOS基因表达可增加脊髓i NOS基因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片依赖 一氧化氮合酶 吗啡戒断症状 M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曲唑酮联合心理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的疗效观察 被引量:4
19
作者 刘悦 沈雯雯 +2 位作者 黄燕燕 张建兵 周文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5年第5期578-582,共5页
目的:观察曲唑酮联合心理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间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改善成瘾者心理状况、防复吸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20例接受丁丙诺非维持治疗(BMT)的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曲唑酮组、心理治疗组、曲唑酮+心理治疗组,每... 目的:观察曲唑酮联合心理治疗对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间的临床疗效,探讨其在改善成瘾者心理状况、防复吸等方面的作用。方法:120例接受丁丙诺非维持治疗(BMT)的海洛因依赖者随机分为对照组、曲唑酮组、心理治疗组、曲唑酮+心理治疗组,每组30例。治疗前后,采用稽延性症状评定量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海洛因渴求评定量表、自我控制量表分别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曲唑酮和心理治疗均能改善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间的焦虑、抑郁症状;与曲唑酮组、心理治疗组比较,曲唑酮联合心理治疗在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方面疗效更显著。心理治疗还可降低渴求、增加自我控制能力,而曲唑酮在降低渴求、增加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则无明显疗效。结论:曲唑酮联合心理治疗可有效控制海洛因依赖者脱毒期间焦虑、抑郁症状,并能增加海洛因依赖者自我控制能力,降低渴求,对预防复吸具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洛因依赖者 焦虑 抑郁 渴求 自我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μ阿片受体基因内含子2多态性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的关联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谢小虎 刘惠芬 +4 位作者 张亚海 陈为升 庄丁丁 张建兵 周文华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3年第10期1081-1085,共5页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基因内含子2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9479757和rs2075572与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aqMan荧光技术检测68例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例的rs9479757和rs2... 目的:探讨μ阿片受体基因内含子2的两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rs9479757和rs2075572与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的相关性。方法:应用TaqMan荧光技术检测68例美沙酮维持治疗病例的rs9479757和rs2075572的基因型并进行与美沙酮维持剂量高低的关联分析。结果:rs9479757和rs2075572在美沙酮维持治疗高、低剂量组间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s9479757和rs2075572各基因型与美沙酮维持治疗剂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μ阿片受体基因内含子2的两个SNP(rs9479757和rs2075572)多态性与海洛因成瘾者美沙酮维持剂量的高低无明显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Μ阿片受体 基因多态性 海洛因 美沙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