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相关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徐国安 李广学 高树贵 《临床荟萃》 CAS 2018年第4期365-368,共4页
电休克治疗尤其是无抽搐改良电休克治疗在精神障碍的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相比于药物治疗而言,具有起效时间更快、残留症状更少以及临床缓解率更高等特点,但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相关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 电休克治疗尤其是无抽搐改良电休克治疗在精神障碍的治疗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其相比于药物治疗而言,具有起效时间更快、残留症状更少以及临床缓解率更高等特点,但其发挥作用的具体机制仍不明确。目前相关研究表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通过参与神经元的生长、修复及存活,影响神经系统的可塑性,参与多种精神障碍的发生发展过程,更有相关临床研究表明,其可能是抗精神障碍的治病机制之一,因此探讨BDNF基因蛋白表达水平及基因修饰在电休克治疗中的作用,可能更有利于明确电休克治疗精神障碍的机制并为其策略性的治疗提供更多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惊厥疗法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培酮与氟哌啶醇治疗老年谵妄的对照试验 被引量:3
2
作者 高赫 《中国医药科学》 2014年第17期53-55,共3页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谵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老年谵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每晚口服利培酮片1mg,并根据疗效和耐受性调整剂量,最大剂量4mg。对照组患者予以肌注氟哌啶醇针5~10mg。两组患... 目的:比较利培酮和氟哌啶醇治疗老年谵妄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52例老年谵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每晚口服利培酮片1mg,并根据疗效和耐受性调整剂量,最大剂量4mg。对照组患者予以肌注氟哌啶醇针5~10mg。两组患者均治疗2周。采用谵妄评定量表中文版(CAM-CR)评价疗效;以药物副作用量表(TESS)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CAM-CR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和对照组患者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0.8%和92.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培酮治疗老年谵妄的疗效和安全性与氟哌啶醇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利培酮 氟哌啶醇 谵妄 老年患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