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转移瘤伽玛刀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的磁共振灌注成像鉴别诊断 被引量:4
1
作者 董海波 戴嘉中 +3 位作者 沈天真 徐海东 俞振浩 缪光胜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3年第5期306-309,共4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对脑转移瘤伽玛刀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1例经伽玛刀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和6例病史明确的放射性脑坏死,均行PWI。结果:前21例经手术证实,18例为脑转移瘤,3例放射性脑坏死,PWI定性诊断正... 目的:探讨磁共振灌注成像(PWI)对脑转移瘤伽玛刀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诊断价值。方法:21例经伽玛刀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和6例病史明确的放射性脑坏死,均行PWI。结果:前21例经手术证实,18例为脑转移瘤,3例放射性脑坏死,PWI定性诊断正确。18例脑转移瘤的rCBV值均升高,肿瘤最大rCBV比率为6.04±2.86,健侧为3.16±0.93(P<0.01);肿瘤MTT比率为1.49±0.58。9例放射性脑坏死rCBV值均降低,病灶最大rCBV比率为2.02±1.36,健侧为4.30±1.22(P<0.05);病灶MTT比率为1.08±0.14。结论:PWI对脑转移瘤伽玛刀后复发和放射性脑坏死鉴别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肿瘤转移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内脱髓鞘假瘤MRI及病理学特征 被引量:24
2
作者 付峰 陈振东 +2 位作者 董海波 陈勇 任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871-873,共3页
目的:探讨脱髓鞘假瘤的MRI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证实及2例经临床证实的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结果:7例患者共发现12个病灶,均伴有中轻度水肿。单发病灶4例,多发3例。... 目的:探讨脱髓鞘假瘤的MRI及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例经手术证实及2例经临床证实的脑内脱髓鞘假瘤患者的MRI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化对照分析。结果:7例患者共发现12个病灶,均伴有中轻度水肿。单发病灶4例,多发3例。局限性肿块5例,其中4例伴有囊变坏死,不规则肿块2例。增强后均匀强化1例,闭环样强化1例,开环样强化3例,斑片状轻度强化2例。共4个病灶与侧脑室垂直,其中2个病灶内侧缘可见粗线样血管影。病理学表现为病灶区髓鞘脱失,轴索大量存在,伴有星形细胞增生,血管周围大量单核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套袖样浸润。免疫组化所有标本CD68、GFAP均呈(+)。结论:典型的脱髓鞘假瘤的MRI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包括开环样强化、病灶与侧脑室垂直、病灶内侧缘增粗血管均可提示脱髓鞘病变,激素治疗敏感有效,确诊须靠病理学及免疫组化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脱髓鞘疾病 假脑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16层CT诊断 被引量:7
3
作者 董海波 李晖 +4 位作者 王波 罗雪芬 朱海东 刘亚萍 陈意敏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247-249,共3页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4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1例以慢性病史就诊。观察溃疡的大小、形态、深度、数量及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单发溃疡1... 目的:探讨应用16层螺旋CT诊断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的价值。方法:分析15例经16层螺旋CT诊断为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14例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1例以慢性病史就诊。观察溃疡的大小、形态、深度、数量及周围结构关系等。结果:单发溃疡12例,多发溃疡3例;14例急性患者均伴发范围较广泛的主动脉壁内血肿,其中10例合并中量以上血性胸腔、纵隔及心包积液,而1例慢性患者仅为局限的假性动脉瘤,不合并壁内血肿及血性积液等。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对主动脉粥样硬化性溃疡作出准确诊断,可作为急诊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 主动脉疾病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16层CT诊断 被引量:9
4
作者 董海波 李晖 +1 位作者 王波 史信宝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1期1199-1202,共4页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患者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3例患者以慢性病史就诊,CT增强检查使用对比剂示踪技术,运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仿真内镜等重建方法,结合轴位图像,分析45...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对主动脉壁内血肿(IMH)的诊断价值。方法:42例患者以急性主动脉综合征就诊;3例患者以慢性病史就诊,CT增强检查使用对比剂示踪技术,运用多平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容积重建、仿真内镜等重建方法,结合轴位图像,分析45例IMH的部位、形态、有无溃疡及胸腔积液等。结果:单纯性IMH9例,表现为沿主动脉壁的环状或新月形稍高密度影,增强后没有强化,主动脉内壁光滑;溃疡性IMH36例,溃疡呈乳头状16例,蘑菇状8例,楔形2例,不规则型7例,花瓣状3例。24例溃疡周围有较明显粥样斑块和钙化灶,12例无粥样斑块和钙化灶。9例IMH仅1例有少量胸腔积液,30例溃疡性IMH合并中量以上胸腔积液,单纯性和溃疡性IMH胸腔积液的程度和出现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16层螺旋CT能够反映IMH影像学特点,可作为急诊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主动脉疾病 壁内血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对盆底康复治疗前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肛门提肌的形态学评价 被引量:12
5
作者 徐海东 张玉琴 董海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6-80,共5页
目的:探讨MRI在肛门提肌形态学和功能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骨盆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5例SUI患者骨盆康复治疗前后均进行了泌尿妇科尿动力学检测和MRI检查,记录肌肉缺损程度,评估康复治... 目的:探讨MRI在肛门提肌形态学和功能学评估中的应用价值,以期为压力性尿失禁(SUI)患者骨盆康复治疗的疗效评价提供依据。方法:25例SUI患者骨盆康复治疗前后均进行了泌尿妇科尿动力学检测和MRI检查,记录肌肉缺损程度,评估康复治疗疗效。结果:康复治疗前MRI显示82%的患者肛门提肌不对称,其余患者两侧肛门提肌萎缩。在单侧肛门提肌缺损病例中,肌肉总体积为15~22cm^3,其中肌肉缺损侧的总体积[(9.06±0.31)cm^3]为正常侧[(14.54±4.32)cm^3]的62.3%。在双侧肛门提肌缺损病例中,肌肉两侧较为对称,缺损部位形成纤维脂质斑块。康复治疗后MRI检查结果表明64%的患者治疗完全有效,20%的患者治疗部分有效,16%的患者治疗完全无效。结论:MRI是SUI患者诊断和评估康复治疗疗效的重要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磁共振成像 盆底康复治疗 肛门提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散加权MRI在超急性脑梗死诊断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6
6
作者 董海波 徐海东 +5 位作者 张玉琴 俞伉 任峰 张信忠 王毅力 沈天真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9期484-486,共3页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行急诊MRI和DWI检查。分析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观弥散系... 目的:评估弥散加权MRI(DWI)对超急性脑梗死诊断的准确价值。方法:对临床高度怀疑超急性脑梗死且发病在6h以内的患者行急诊MRI和DWI检查。分析DWI诊断和最终临床诊断的相符性,比较DWI和常规MRI对超急性脑梗死敏感性和特异性、表观弥散系数(ADC)的时间变化规律。结果: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20例,与最终临床诊断均符合。DWI所见高信号区域在CTMRI随访中均有脑梗死灶。DWI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常规MRI的敏感性为20%,特异性为100%;超急性脑梗死DWI信号上升,ADC值下降(P<0.001)。结论:DWI可作为诊断超急性脑梗死的一项重要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塞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影像诊断 被引量:9
7
作者 付峰 董海波 张玉琴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841-844,共4页
目的:探讨后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影像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7例经病理证实的后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影像表现。结果:6例CT和MRI扫描表现为双侧中下段胸椎旁多发结节状软组织肿块,1例CT显示右后纵隔占位,肿块边... 目的:探讨后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影像表现。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我院7例经病理证实的后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影像表现。结果:6例CT和MRI扫描表现为双侧中下段胸椎旁多发结节状软组织肿块,1例CT显示右后纵隔占位,肿块边缘光滑,密度均匀;MRI上呈等T1信号和等长T2信号,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增强曲线呈速升缓降型。结论:后纵隔髓外造血组织瘤样增生的影像表现有一定的特点,结合临床病史,可作出影像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纵隔肿瘤 血细胞生成 髓外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被引量:10
8
作者 张玉琴 王毅力 董海波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283-286,共4页
目的:探讨常规MRI及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前列腺占位的MRI表现,其中59例为前列腺癌,1例为前列腺增生。... 目的:探讨常规MRI及肝脏容积超快速三维成像(LAVA)序列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的诊断价值,提高对前列腺癌的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穿刺活检和手术病理证实的60例前列腺占位的MRI表现,其中59例为前列腺癌,1例为前列腺增生。将所有病例分为2组:LAVA组30例,采用常规MRI平扫结合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照组30例,采用常规MRI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LAVA组30例患者中,术前诊断为前列腺癌27例(诊断符合率为90%),不确定诊断2例,前列腺增生1例。对照组30例中MRI诊断前列腺癌20例(符合率为69%),不确定诊断4例,前列腺增生5例,1例前列腺增生误诊为前列腺癌并且漏诊了膀胱癌。LAVA组和对照组诊断符合率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LAVA多期动态增强扫描对前列腺癌具有重要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态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及预后 被引量:8
9
作者 罗雪芬 赵亦军 陈振东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14年第3期368-372,共5页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adrenocortical oncocytic neoplasm,AOA)的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0例患者影像学表现: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 目的探讨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adrenocortical oncocytic neoplasm,AOA)的影像学表现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经病理证实的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影像学表现,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0例患者影像学表现:CT平扫表现为稍低密度肿块,MRI表现为稍长T1、T2信号;增强后CT及MRI表现为动脉期呈不均匀轻度强化,静脉期及延迟期呈持续性强化。10例患者术后随访,9例未见复发及转移,1例术后半年肿瘤复发,随后转移。结论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没有显著的临床和影像学特征,术前影像学很难做出定性诊断,易误诊为嗜铬细胞瘤等其他肿瘤,对于较大的肾上腺无功能腺瘤,应考虑到嗜酸细胞肿瘤的可能性;基于肾上腺嗜酸细胞肿瘤部分尚有交界性和恶性,因此仍需术后密切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嗜酸细胞肿瘤 肾上腺肿瘤 随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能磁共振成像在脑转移瘤患者手运动区的应用 被引量:4
10
作者 董海波 戴嘉中 +5 位作者 沈天真 徐海东 俞振浩 缪光胜 付峰 张玉琴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04年第3期121-123,共3页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脑转移瘤患者手运动区(motorhandrepresentationarea熏HRA)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方法:11例毗邻HRA的脑转移瘤患者行fMRI检查,分析活动区的结构变化,测量病灶同侧活动指数(IAI)及信号强度上升百分率(... 目的:应用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探讨脑转移瘤患者手运动区(motorhandrepresentationarea熏HRA)的结构和功能变化特征。方法:11例毗邻HRA的脑转移瘤患者行fMRI检查,分析活动区的结构变化,测量病灶同侧活动指数(IAI)及信号强度上升百分率(SIRP)。结果:所有病例均有中央沟变形、伸长和移位,HRA呈分散或局限变形。10例IAI<1,病灶侧SIRP较健侧低;1例右利手IAI>1,SIRP较健侧高。结论:fMRI可对脑转移瘤的HRA进行定位、定量研究,为临床提供一种无侵袭的评估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基于体素的形态学MRI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缪光胜 李亚迪 董海波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800-802,共3页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VBM)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灰质、白质萎缩的特点及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1.5T磁共振对29例aMCI患者及3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三维T1加权成像扫描,利用基于SPM的DARTEL工具箱对... 目的:利用基于体素的分析方法(VBM)研究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灰质、白质萎缩的特点及灰质体积与认知功能改变的关系。方法:采用1.5T磁共振对29例aMCI患者及30例正常老年人进行三维T1加权成像扫描,利用基于SPM的DARTEL工具箱对扫描获得的结构图像进行预处理,再对aMCI组和对照组的全脑灰质、白质体积进行基于体素的统计学比较。此外,将所有患者的灰质体积作为因变量,MMSE评分作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与正常老年组比较,aMCI组左侧海马、海马旁回、舌回、颞上回,双侧岛叶、颞中回等结构的灰质体积萎缩,双侧海马旁回的白质体积出现萎缩,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FDR corrected,K≥50体素)。回归分析发现左侧海马的萎缩程度与MMSE评分相关。结论:基于体素的形态学研究能够较客观、全面的发现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患者大脑灰质、白质结构萎缩的模式。aMCI患者左侧内侧颞叶萎缩最为显著,双侧海马旁回白质也出现了明显萎缩。左侧海马的体积变化可能用于评估认知功能损害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多参数DTI在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的应用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亚迪 董海波 +2 位作者 谢国民 冯晓源 何慧瑾 《放射学实践》 2012年第6期598-602,共5页
目的:采用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BSS)的方法分析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DTI多参数图,以研究其全脑白质纤维束损害的特点以及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29例aMCI患者和30名正常老年人(正常对照组),对全脑进行1.5T磁共振DTI序列... 目的:采用基于纤维束空间统计分析(TBSS)的方法分析遗忘型轻度认知障碍(aMCI)患者DTI多参数图,以研究其全脑白质纤维束损害的特点以及可能的病理机制。方法:选取29例aMCI患者和30名正常老年人(正常对照组),对全脑进行1.5T磁共振DTI序列扫描。采用FSL软件对被试的DTI扫描数据进行预处理后对aMCI组、正常对照组的部分各向异性、平均弥散、轴向弥散、径向弥散图进行基于体素的全脑非参数统计学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aMCI组的双侧皮质脊髓束、双侧扣带束中部、双侧胼胝体、左侧内囊前肢、左侧外囊、双侧下额枕束、左侧上纵束、左侧膝状体内视路、右侧钩束、右侧视放射出现FA值减低;胼胝体膝部及体部、左侧皮质脊髓束、左侧内囊前后肢、左侧外囊、左侧上纵束出现MD值增加;DR值增高的区域与FA值类似;DA图未发现异常;左侧白质改变多于右侧。aMCI组全脑白质各参数图与简易智能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MSE)评分没有相关性。结论:相对于正常老年人,aMCI患者脑内多发纤维束出现损害,其DTI多参数图改变特点提示白质纤维束的损害可能主要是由退行性改变(retrogenesis)导致的。DTI各参数图的改变可能无法反映患者总体认知功能障碍的严重程度,但这还需要进一步的大样本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认知障碍 阿尔茨海默病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钟基因Period2调节肝癌细胞warburg效应及转移侵袭中的作用机制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巧素 叶桦 孙勤学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9年第10期1134-1141,共8页
目的:研究钟基因Period2在肝癌细胞warburg效应及转移侵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的Period2表达水平。上调肝癌细胞MHCC97L中Period2的水平,沉默HepG2中Period2的表达。检测葡萄糖摄取水平、... 目的:研究钟基因Period2在肝癌细胞warburg效应及转移侵袭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的Period2表达水平。上调肝癌细胞MHCC97L中Period2的水平,沉默HepG2中Period2的表达。检测葡萄糖摄取水平、乳酸水平、细胞氧耗水平、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代谢关键酶的表达。结果:肿瘤组织中Period2基因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4株肿瘤细胞中MHCC97L中Period2表达水平较低,而HepG2水平较高。Period2沉默后,HepG2细胞葡萄糖相对摄取水平相比control下调、乳酸相对产生水平相比control下调,细胞耗氧量相比control增高,细胞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下降。糖代谢关键酶表达水平下调。而Period2过表达后,MHCC97L细胞葡萄糖摄取水平相比control增高、乳酸产生水平相比control上调,细胞耗氧量相比control降低,细胞活力、迁移及侵袭能力上调。糖代谢关键酶表达水平上调。结论:钟基因Period2在肝癌中高表达,其作用与促进肝癌细胞Warburg效应,促进转移侵袭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钟基因 肝细胞 warburg效应 转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患者自我注意的功能性MRI初步探讨 被引量:2
14
作者 董海波 马晓洁 +1 位作者 陈传锋 李亚迪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2013年第6期381-384,396,共5页
目的:研究抑郁患者自我注意的大脑皮层功能变化,探讨自我注意是否与抑郁情绪相关。方法:选取8名抑郁患者和9名健康志愿者进行fMRI。采用BOLD组块设计,受试者接受与自我注意相关的3种任务刺激,原始数据经SPM8脑功能MR软件包处理,获得受... 目的:研究抑郁患者自我注意的大脑皮层功能变化,探讨自我注意是否与抑郁情绪相关。方法:选取8名抑郁患者和9名健康志愿者进行fMRI。采用BOLD组块设计,受试者接受与自我注意相关的3种任务刺激,原始数据经SPM8脑功能MR软件包处理,获得受试者的脑激活图,并进行对照研究,分析抑郁患者和健康志愿者脑激活空间分布的差异。结果:三种靶刺激条件下,抑郁患者比正常志愿者均存在较多激活脑区。抑郁患者在"我"靶刺激条件下脑区激活显著多于"*"和"他"靶刺激条件。结论:抑郁患者可能存在自我注意偏向,抑郁情绪可能与自我注意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王伟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376-377,共2页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16排螺... 目的探讨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80例,根据检查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X线检查,观察组患者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操作均由同一医师指导,确诊后两组患者均接受对症治疗。观察X线和16排螺旋CT检查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表现,计算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阳性检出率、诊断结果及诊断后对症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16排螺旋CT检查成像清晰,可较为明确地显示诊断结果和病变程度。观察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和阳性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16排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准确率和阳性检出率,诊断结果准确,可以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较为科学的临床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间盘移位 16排螺旋CT 诊断 应用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MRI表现 被引量:10
16
作者 赵慧彬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620-623,共4页
目的:探讨MRI诊断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5例均作眼眶MRI扫描,对其MRI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5例眼眶孤立性纤维瘤为单发、边界清楚肿块,大小1.6-3.8 cm。发生于泪腺1例,肌锥内间隙2... 目的:探讨MRI诊断眼眶孤立性纤维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孤立性纤维瘤,5例均作眼眶MRI扫描,对其MRI表现进行研究分析。结果:5例眼眶孤立性纤维瘤为单发、边界清楚肿块,大小1.6-3.8 cm。发生于泪腺1例,肌锥内间隙2例,肌锥外间隙2例。平扫T1WI肿瘤呈等、稍低信号,T2WI信号不均匀,2例呈等、稍低信号,2例呈等、稍高信号,1例呈高信号。增强扫描4例呈明显较均匀强化,1例呈轻度至中度强化。结论:眼眶孤立性纤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明确诊断需结合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纤维瘤 眼眶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变化 被引量:5
17
作者 缪光胜 《放射学实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75-277,共3页
目的:探讨MRI DWI上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方法:对9例抑郁症患者以及与患者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例志愿者(对照组)行MR扩散张量成像(DTI)。记录额叶、颞叶、枕叶和胼胝体白质的各向异性分值(FA值)。结果:抑郁症患者左... 目的:探讨MRI DWI上抑郁症患者脑白质纤维的各向异性特征。方法:对9例抑郁症患者以及与患者组年龄、性别相匹配的10例志愿者(对照组)行MR扩散张量成像(DTI)。记录额叶、颞叶、枕叶和胼胝体白质的各向异性分值(FA值)。结果:抑郁症患者左右额叶上中下部、左右颞叶、胼胝体压部的脑白质FA值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的额叶和颞叶的白质纤维束FA值比正常人低,而且左右侧不对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白质纤维 磁共振成像 扩散张量成像 各向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甲状腺肿的病理基础与螺旋CT特异征象相关分析 被引量:15
18
作者 胡燕标 苏明进 +1 位作者 肖维华 付峰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544-548,共5页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NG病例,术前行螺旋CT平扫加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增强扫描,1例为颈椎间盘CT平扫时发现,4例... 目的:分析结节性甲状腺肿(Nodular goiter,NG)的多层螺旋CT特征表现,以提高其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及穿刺病理证实的NG病例,术前行螺旋CT平扫加三期(动脉期、静脉期及平衡期)增强扫描,1例为颈椎间盘CT平扫时发现,4例为胸部CT检查发现,55例行甲状腺CT检查发现,观察其CT征象,与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提出诊断及鉴别要点。结果:①病变部位、数目、大小、密度:无一例超出甲状腺包膜,43例多发,17例单发,单发者外形相对多发者较大,平均3.5cm,多呈囊变;32例表现为混杂密度,低密度为主,11例病灶表现为高密度。②病理类型:病理诊断NG 49例,其中NG伴乳头状增生或腺瘤性结节18例,NG伴腺瘤7例,NG伴甲状腺乳头状癌4例。③螺旋CT表现:病灶多发多见,密度多混杂,低密度为主,本组11例平扫时表现为高密度,呈花环状、片状或均匀稍高密度结节;31例见钙化;15例病灶内见分隔;24例见包膜征象;49例不同程度囊变,其中12例完全囊变;22例增强扫描时表现为病灶内多发乳头状强化,平衡期扫描呈填充改变32例,囊变区不强化呈大小不等裂隙状低密度,26例呈等密度填充。结论:NG的CT影像表现(甲状腺境界清、增强扫描后病灶内多发乳头状强化影及平衡期呈均匀等密度填充、中心低密度裂隙征、病灶的钙化形态及分布、病灶内分隔影、病灶内光整圆形小囊变)有特异性,在定性诊断上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 结节性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