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品牌服装体验设计的探讨 被引量:10
1
作者 张福良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6-100,共5页
经济形态的显著变化带来了品牌服装消费的升级。服装市场越来越强调消费者个性化、感性化的品牌体验。以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需求由物质享受转向情感和精神享受这一特点为依据,以"体验"这一概念为切入点,阐述了服装品牌体验... 经济形态的显著变化带来了品牌服装消费的升级。服装市场越来越强调消费者个性化、感性化的品牌体验。以体验经济时代消费者的需求由物质享受转向情感和精神享受这一特点为依据,以"体验"这一概念为切入点,阐述了服装品牌体验设计在新经济形态下的必然趋势以及在融合顾客与品牌之间关系的重要作用,突出"道"的用心。指出了服装品牌体验设计在品牌要素运行上的实现途径和刺激人们感官、意识、身心的具体方法,着重"术"的解构,旨在为当前中国服装业品牌提升找到新的方向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验经济 品牌服装 体验设计 顾客和品牌融合 品牌要素及环节 生活顾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维特征参数优化的山羊绒鉴别技术 被引量:6
2
作者 杨乐芳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24-429,共6页
利用显微镜鉴别山羊绒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类山羊绒的不断出现和山羊绒鳞片结构的变异,山羊绒与类山羊绒的鳞片鉴别特征参数相互交叉,用单独的参数相互比较易产生误判.用多维模糊C均值聚类(FCM)分析方法,将羊绒纤维鉴别特... 利用显微镜鉴别山羊绒是目前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但由于类山羊绒的不断出现和山羊绒鳞片结构的变异,山羊绒与类山羊绒的鳞片鉴别特征参数相互交叉,用单独的参数相互比较易产生误判.用多维模糊C均值聚类(FCM)分析方法,将羊绒纤维鉴别特征参数按纤维直径分为7个比对(聚类)中心;按不同的权重将多维的单独参数优化成一个综合指标;通过比较综合指标与聚类中心的距离判别纤维类属.山羊绒与细羊毛及山羊绒与牦牛绒鉴别的两个实例,证明了这一分析方法,可用来验证初步判别的可信度,降低山羊绒鉴别的误判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维 特征参数 优化 山羊绒 鉴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束纱引纬技术在变化经重平织物生产中的应用
3
作者 崔鸿钧 林建萍 李丽君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39-42,68,共5页
为提高变化经重平织物在喷气织机上的入纬率,在分析变化经重平织物组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喷气织机织造变化经重平织物的新方法及其工艺。研究表明,在具有多色引纬和电子送经、电子卷取、变纬密等功能的喷气织机上,采用束纱引纬织造... 为提高变化经重平织物在喷气织机上的入纬率,在分析变化经重平织物组织结构特点的基础上,探讨喷气织机织造变化经重平织物的新方法及其工艺。研究表明,在具有多色引纬和电子送经、电子卷取、变纬密等功能的喷气织机上,采用束纱引纬织造技术,可用平纹凸轮开口机构织造变化经重平织物。每次开口时按设定的引纬顺序,可引入不同根数的纬纱。织机的送经和卷取机构按引入的纬纱根数不同送出相应的经纱长度,并将相应的织物长度引离织口,从而实现变化经重平织物的织造。生产实践证明,采用束纱引纬织造技术生产变化经重平织物,能提高织机的运转速度、入纬率和产量,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喷气织机 束纱引纬 变化经重平织物 入纬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电监护服装结构对监测点位移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严妮妮 邓咏梅 +2 位作者 张辉 李鹏 许鹏俊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共5页
心电信号的实时监护可以达到人体慢性心血管疾病提前预防的目的。服装与人体之间的近身关系及其优良的舒适性与移动性能使得其成为心电实时监护设备的最佳载体,可以长期连续获取丰富的人体生理信息。通过研究心电监护服装结构对心电采... 心电信号的实时监护可以达到人体慢性心血管疾病提前预防的目的。服装与人体之间的近身关系及其优良的舒适性与移动性能使得其成为心电实时监护设备的最佳载体,可以长期连续获取丰富的人体生理信息。通过研究心电监护服装结构对心电采集稳定性能的影响,旨在找出造成电极从穿着者原始点位置偏移较小的服装结构,达到准确监测人体生理参数的目的。设计了三款心电监护服装,采用在服装上集成位移传感器的方法,研究动态穿着条件下服装结构对电极偏移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服装结构对心电监测点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不同的服装结构对监测点的作用力不同,因此位移也有很大的差异。三款服装中造成监测点位移相对较小的服装结构是款式1,该款式能够有效地平衡监测点的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电监护服装 结构设计 动态 监测点 位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于纺织品的香精微胶囊化壁材研究 被引量:4
5
作者 倪昭玉 王瑄 +1 位作者 万明 王建华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4,共4页
香精微胶囊能有效地控制香精释放,微胶囊的壁材选择范围非常广泛,但很多壁材在实际生产中不能满足人们对安全、成本和环保等要求,文章介绍了香精微胶囊选择壁材的依据及要求,并根据微胶囊的特性讨论其所适用的壁材。
关键词 香精微胶囊 壁材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 被引量:28
6
作者 高艳 王瑄 +3 位作者 万明 王建华 陈鹏 王梅珍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07-2012,2018,共7页
壳聚糖因其具有良好的生物学特性而成为药物载体研究的热点。药物经壳聚糖负载后,不仅能够达到缓释控释的目的,还能够改变药物的给药方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提高药物生物利用度。本文就壳聚糖微球的制备及其在药物载体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关键词 壳聚糖微球 药物载体 制备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苎麻织物的免烫防皱性及防刺痒感整理 被引量:6
7
作者 张阳 沈兰萍 王瑄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56-59,共4页
针对苎麻织物折皱及刺痒的问题,文章系统研究了单一变量的KY-305树脂催化剂、CPM催化剂、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对织物折皱、白度、悬垂性、强力性能及防刺痒的影响,同时优化免烫防皱性及防刺痒整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CPM催化剂具有良好... 针对苎麻织物折皱及刺痒的问题,文章系统研究了单一变量的KY-305树脂催化剂、CPM催化剂、烘焙温度、烘焙时间对织物折皱、白度、悬垂性、强力性能及防刺痒的影响,同时优化免烫防皱性及防刺痒整理工艺参数。结果表明:CPM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效果,其处理的苎麻织物强力损失率有明显的改善,折皱回复性和悬垂性都得到了提升,无刺痒感;同时得到的最佳整理工艺条件为;CPM催化剂用量为10g/L,烘焙温度为165℃,烘焙时间为4m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苎麻织物 防皱性 刺痒感 催化剂 整理工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外照射对涤纶织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高艳 高君 +1 位作者 万明 王瑄 《现代纺织技术》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0-22,共3页
研究紫外照射对涤纶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黄色涤纶平纹布为研究对象,紫外光灯管照射30d后,测试其分子量、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色涤纶织物紫外照射后分子量先降低后小幅增大,其力学性能下降,耐磨性能变差。紫外照射... 研究紫外照射对涤纶织物性能的影响,采用黄色涤纶平纹布为研究对象,紫外光灯管照射30d后,测试其分子量、力学性能及耐磨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黄色涤纶织物紫外照射后分子量先降低后小幅增大,其力学性能下降,耐磨性能变差。紫外照射影响到了黄色涤纶织物的服用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线 涤纶织物 性能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赛络纺纺纱理论研究现状 被引量:6
9
作者 关立平 张丽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1期27-29,共3页
介绍了赛络纺纺纱理论的研究现状及纺纱理论研究的意义,对现有的几种成纱模型及理论进行了说明,提出了各理论的可取之处,分析了模型及理论中存在的缺陷,指出了纺纱理论分析中需要改进的方面。
关键词 赛络纺 纺纱理论 纺纱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磁波屏蔽织物服用性能影响因素的灰色优势分析 被引量:6
10
作者 王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49-53,共5页
为探讨电磁波屏蔽织物服用性能,选取5种不同结构特征的金属纤维混纺织物,对其悬垂、耐磨、折痕回复、拉伸、透湿以及防电磁辐射性能进行测试。运用灰色系统控制理论方法,通过编程运算,得出灰色关联序,对金属纤维混纺电磁波屏蔽织物服用... 为探讨电磁波屏蔽织物服用性能,选取5种不同结构特征的金属纤维混纺织物,对其悬垂、耐磨、折痕回复、拉伸、透湿以及防电磁辐射性能进行测试。运用灰色系统控制理论方法,通过编程运算,得出灰色关联序,对金属纤维混纺电磁波屏蔽织物服用性能影响因素进行灰色关联的优势分析。结果表明:金属纤维含量对屏蔽织物服用性能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为织物紧度、织物面密度、组织系数、织物厚度、纱线线密度。该研究结果可为电磁波屏蔽织物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波屏蔽织物 金属纤维 服用性能 影响因素 灰色优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AM-Al(OH)3-PDMDAAC杂化絮凝剂的制备与应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郑志荣 夏建明 王波 《印染》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32-35,共4页
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PAM-A1(OH)3-PDMDAAC,并考察了该杂化高分子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优化的制备条件为:单体配比AM:A1(OH)3:DM=70:2:28、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 h、引发剂02%;将制备的杂... 以原位聚合法制备了有机-无机杂化高分子絮凝剂PAM-A1(OH)3-PDMDAAC,并考察了该杂化高分子絮凝剂对印染废水的处理效果。结果表明,优化的制备条件为:单体配比AM:A1(OH)3:DM=70:2:28、反应温度40℃、反应时间6 h、引发剂02%;将制备的杂化高分子絮凝剂用于处理分散染料的废水脱色,脱色率达98%, COD去除率达83%;与纯PAM和复配型PAM/Al(OH)3/PDMDAAC相比,杂化型高分子絮凝剂表现出优良的絮凝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处理 杂化 絮凝剂 分散染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刺工艺对竹浆纤维原纤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3
12
作者 朱远胜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4-26,32,共4页
为了解水刺加工过程中加工工艺对竹浆纤维原纤化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3种不同线密度的竹浆纤维,在水压、水刺头数量、水刺距离、生产速度等工艺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测定竹浆纤维产品的原纤化指数,研究加工工艺和竹浆纤维原纤化的关系。实... 为了解水刺加工过程中加工工艺对竹浆纤维原纤化性能的影响,实验采用3种不同线密度的竹浆纤维,在水压、水刺头数量、水刺距离、生产速度等工艺改变的情况下,通过测定竹浆纤维产品的原纤化指数,研究加工工艺和竹浆纤维原纤化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随着纤维线密度的增加,纤维的原纤化程度增加;在线密度相同的条件下,随着水刺压力的增加,纤维原纤化呈上升趋势;随着水刺距离和生产速度的增加,产品的原纤化呈下降趋势;水刺头的数量对竹浆纤维的原纤化影响不是很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浆纤维 原纤化 水刺工艺 水压 水刺头数量 水刺距离 生产速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涤纶织物的植物靛蓝染料染色 被引量:7
13
作者 王华清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1期37-40,52,共5页
以葡萄糖作为植物靛蓝染料的还原剂,对涤纶织物进行染色。优化的还原工艺为:葡萄糖10 g/L、NaOH 0.5 g/L、60℃还原30 min;最佳染色条件为:pH值5左右,120℃染色30 min。染色后的涤纶织物可以获得较高的染色深度,耐洗色牢度达4~5级。
关键词 涤纶织物 植物靛蓝 葡萄糖 染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机粉体改性纺粘非织造布的结晶与降解 被引量:2
14
作者 言宏元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7期25-29,共5页
研究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产品的结晶结构和结晶度,分析这种材料在光降解过程中结晶度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添加无机粉体后,结晶度提高,其晶型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光降解过程... 研究无机粉体改性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的生产工艺、产品的结晶结构和结晶度,分析这种材料在光降解过程中结晶度和力学性能变化的原因。结果表明:聚丙烯纺粘非织造布添加无机粉体后,结晶度提高,其晶型结构也发生了明显的改变;在光降解过程中,随着光照时间增加,结晶度先增后减;无机粉体能促进光降解加快进行,无机粉体含量愈高,光降解速度就愈快。通过调节生产工艺,改变复合无机粉体的添加量,可以实现经济性、功能性和环境协调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机粉体 改性 聚丙烯 纺粘法非织造布 结晶度 光降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改性壳聚糖对合纤织物整理的结合状态分析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瑄 《纺织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89-93,共5页
为探讨壳聚糖对抗菌整理合纤织物的结合状态,采取3种工艺配方将改性的季铵盐壳聚糖(HTCC)配制成改性壳聚糖抗菌整理液。以腈纶针织面料和维纶包装袋为试样,用改性壳聚糖抗菌整理液对织物进行后整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 为探讨壳聚糖对抗菌整理合纤织物的结合状态,采取3种工艺配方将改性的季铵盐壳聚糖(HTCC)配制成改性壳聚糖抗菌整理液。以腈纶针织面料和维纶包装袋为试样,用改性壳聚糖抗菌整理液对织物进行后整理。通过扫描电镜观察和傅里叶红外光谱分析,探究改性壳聚糖在纤维上的吸附结合状况。研究结果表明:在黏合剂体系作用下,改性后的季铵盐壳聚糖与腈纶及维纶织物都发生了黏附结合,织物表面确实有改性壳聚糖的吸附存在,从而达到了对合纤织物抗菌整理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改性壳聚糖 合纤织物 抗菌整理 结合状态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生物质合成纤维及研究概述 被引量:6
16
作者 赵钰 王瑄 沈兰萍 《针织工业》 2017年第6期32-36,共5页
分别从纤维的合成方法、性能特征、应用领域等方面,着重介绍了5种新型生物质合成纤维,包括以植物或农作物为原料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聚乳酸纤维、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纤维,以及以微生物为原料的聚羟基丁酸酯纤维和聚羟基丁酸戊酸... 分别从纤维的合成方法、性能特征、应用领域等方面,着重介绍了5种新型生物质合成纤维,包括以植物或农作物为原料的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醇酯纤维、聚乳酸纤维、聚丁二酸丁二醇酯纤维,以及以微生物为原料的聚羟基丁酸酯纤维和聚羟基丁酸戊酸共聚酯纤维,指出新型生物质合成纤维具有良好的生物降解性及生物相容性,环保可再生,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最后分析了新型生物质合成纤维的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生物质合成纤维 合成方法 性能特征 应用领域 趋势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蚕丝织物的黑豆皮色素媒染染色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华清 《印染》 北大核心 2018年第7期31-35,共5页
针对黑豆皮色素对蚕丝织物染色亲和力低、色牢度差的问题,选择合理的黑豆色素染色工艺参数、不同的媒染剂及媒染工艺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分析黑豆色素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黑豆染色的产品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通过测... 针对黑豆皮色素对蚕丝织物染色亲和力低、色牢度差的问题,选择合理的黑豆色素染色工艺参数、不同的媒染剂及媒染工艺对蚕丝织物进行染色。通过分析黑豆色素溶液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可知黑豆染色的产品具有较好的抗紫外线功能。通过测试染色织物的色深度(K/S值)及染色牢度,探讨黑豆色素对丝织物的媒染效果;利用正交试验分析,确定了黑豆皮色素染蚕丝织物的最佳媒染工艺为:媒染剂质量分数2%(omf),媒染温度90℃,媒染时间30 min。研究结果显示,硫酸铜后媒染色工艺可以较大程度提升黑豆染料在丝织物上的染色深度和染色牢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媒染 黑豆皮色素 硫酸铜 丝织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粘盖涤针织物吸湿速干整理 被引量:2
18
作者 袁近 《印染》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8期26-28,共3页
采用吸湿速干整理剂PR-868对棉/粘盖涤针织物进行吸湿速干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为:吸湿速干整理剂4%,温度130℃,时间30 min,pH值4.5,与分散染料染色同浴进行。吸湿速干棉/粘盖涤针织物再经树脂整理剂G-10EZ整理,可提高整理织... 采用吸湿速干整理剂PR-868对棉/粘盖涤针织物进行吸湿速干整理,通过正交试验得到优化工艺为:吸湿速干整理剂4%,温度130℃,时间30 min,pH值4.5,与分散染料染色同浴进行。吸湿速干棉/粘盖涤针织物再经树脂整理剂G-10EZ整理,可提高整理织物的形态稳定性,虽会对吸湿速干性产生一定影响,但在可控范围内,且耐洗性能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整理 吸湿快干 针织物 棉纤维 粘胶纤维 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棉针织物活性染色低温后处理工艺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华清 《印染》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8-20,34,共4页
活性染料染色后采用ReactEVO后处理可在50℃以下进行,而且减少了水洗次数和后处理时间,具有显著的节能、节水和省时优势。讨论ReactEVO活性染料染色低温后处理工艺中ReactEVO TWE和PHR用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对棉针织物染色... 活性染料染色后采用ReactEVO后处理可在50℃以下进行,而且减少了水洗次数和后处理时间,具有显著的节能、节水和省时优势。讨论ReactEVO活性染料染色低温后处理工艺中ReactEVO TWE和PHR用量、处理温度和处理时间等对棉针织物染色净洗效果的影响,并与传统皂洗后处理工艺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与传统皂洗后处理工艺相比,ReactEVO后处理工艺的染色深度更高而染色牢度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皂洗 低温 活性染料 针织物 棉纤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界面季铵化交联荷电改性PSf复合膜的构造和分离性能的研究
20
作者 王建华 朱宝库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B12期95-98,共4页
为在膜表面构造荷电性分离层,本文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合成聚(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2-二甲氨基乙胺共聚物,再与1,4-对二氯苄季铵化反应,在PSf膜表面形成季铵盐结构的功能分离层。采用表面红外、扫描电镜、接触角和Zeta电位等对膜表面的... 为在膜表面构造荷电性分离层,本文利用超临界CO_2流体合成聚(苯乙烯-马来酸酐)接枝2-二甲氨基乙胺共聚物,再与1,4-对二氯苄季铵化反应,在PSf膜表面形成季铵盐结构的功能分离层。采用表面红外、扫描电镜、接触角和Zeta电位等对膜表面的化学组成、形貌、水润湿性和荷电性进行表征,研究共聚物浓度对MgCl_2透过性能的影响。改性后,膜表面亲水性增强,存在两个等电点,在p H值为4.5~7.6时,表现为荷正电性,共聚物溶液浓度在0.010%~0.0125%(质量分数)时,0.3 MPa渗透通量为35~40 L/m2·h,对MgCl_2的截留率为60%~75%。结果表明,通过界面季铵化交联能够赋予膜表面一定的荷电性,调整p H值可对不同荷电性的盐进行截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砜膜 超临界CO2 季铵化 聚(苯乙烯-马来酸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