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7篇文章
< 1 2 8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复合材料的制备和性能
1
作者 吴静怡 姚利辉 +1 位作者 李传莹 仇丹 《精细化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50-1358,1375,共10页
玉米淀粉经碳酸钠预处理后,在马来酸酐熔融体系中制备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其与聚乳酸复合制备了复合材料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建立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取代度的^(1)HNMR测试方法,并以取代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 玉米淀粉经碳酸钠预处理后,在马来酸酐熔融体系中制备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其与聚乳酸复合制备了复合材料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建立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取代度的^(1)HNMR测试方法,并以取代度为响应值,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实验进行了优化。采用SEM、FTIR、XRD、DSC对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进行了微观形貌、结构组成和热性能表征,使用万能试验机和接触角测定仪测试了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聚乳酸的力学性能和疏水性能。结果表明,最优玉米淀粉预处理工艺为:碳酸钠溶液浓度0.970 mol/L、混合时间51.50 min、100 mL碳酸钠溶液中淀粉质量2.5 g。制备的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MA-ST-1)取代度为0.790,较传统技术制备的改性淀粉的取代度(0.412)提升了91.7%,证实碳酸钠预处理工艺有效提升了酯化反应转化率。MA-ST-1具有更小的结晶度(22.79%)和更低的熔融温度(98.9℃),MA-ST-1/聚乳酸的抗拉强度和断裂伸长率分别为(47.771±0.675)MPa和13.728%±1.369%,水接触角为75.86°±1.19°。在MA-ST-1/聚乳酸中,马来酸酐的水解产物丁烯二酸在玉米淀粉和聚乳酸之间充当桥接作用,提升了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界面相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来酸酐 马来酸酐改性玉米淀粉 取代度 复合材料 抗拉强度 断裂伸长率 淀粉化学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步法制备镁离子掺杂铌酸钛负极材料及锂电性能研究
2
作者 王晓艳 张润涛 +3 位作者 林珑 王宗花 尤里·赛门索夫 史玉立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S01期6-9,共4页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铌酸钛(TiNb_(2)O_(7))负极材料不但在循环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还有着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1.6 V左右的工作电压,... 锂离子电池是目前市场上应用最广泛的电池。负极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对锂离子电池的整体性能有着极大的影响。铌酸钛(TiNb_(2)O_(7))负极材料不但在循环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方面有着极大的优势,还有着较高的理论比容量和1.6 V左右的工作电压,避免了SEI膜的形成,从而保障了锂离子电池使用的安全性、电池容量和循环性能。但是铌酸钛负极材料有着导电性差的缺陷,需要有效改善其导电性。本工作通过简单的一步法将金属离子原位体相掺杂来解决这个问题,使用钛酸四丁酯(TBOT)和氯化铌(NbCl_(5))作为铌酸钛前驱体,可溶性镁盐作为镁离子前驱体,结合简单的一步共沉淀法合成铌酸钛(TiNb_(2)O_(7)),并通过控制镁金属离子浓度来调节铌酸钛作为负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负极材料 铌酸钛 溶液法 体相共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乳酸/石墨/多壁碳纳米管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3
作者 王林峰 范常香 +4 位作者 陈宗宗 邵双喜 李亚 江平开 段景宽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50-153,共4页
通过共溶剂法制备了由石墨(GN)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杂的聚乳酸(PLA)纳米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MWCNTs用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导热和导热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WC-NTs和GN在PLA基体中形成了稳... 通过共溶剂法制备了由石墨(GN)和多壁碳纳米管(MWCNTs)掺杂的聚乳酸(PLA)纳米复合材料,借助扫描电镜等手段,研究了MWCNTs用量对复合材料微观结构、热稳定性、导热和导热性能及介电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MWC-NTs和GN在PLA基体中形成了稳定的导电和导热网络结构,从而导致复合材料具有较低的导电和导热逾渗阈值,其值约为MWCNTs/GN=0.5/1。MWCNTs和GN均匀分散和协同增强效应促使复合材料热稳定性、导热和导电性能明显提高。与纯PLA相比,填料在逾渗阈值附近的复合材料的初始分解温度提高了近16℃,导热系数提高了1倍,体积电阻降低了109数量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乳酸 石墨 多壁碳纳米管 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法制备SiC/Cu复合材料及其性能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胡翠欣 张修庆 +1 位作者 吕玉廷 汪洋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117-121,124,共6页
以Cu、SiC粉末为原料,用放电等离子法制备SiC/Cu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物相;用扫描电镜观察粉末的形貌,并进行粒度分析。研究了不同压力下SiC/Cu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显微硬度,研究了SiC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硬... 以Cu、SiC粉末为原料,用放电等离子法制备SiC/Cu复合材料;利用X射线衍射仪分析不同球磨时间的混合粉末物相;用扫描电镜观察粉末的形貌,并进行粒度分析。研究了不同压力下SiC/Cu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显微硬度,研究了SiC含量对该复合材料硬度、密度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并讨论了其磨损机制。结果表明:在50 MPa的烧结压力下,该复合材料的致密度和硬度最优异,SiC含量为10%时,该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好,其磨损机制主要是黏着磨损和磨料磨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电等离子烧结 SIC CU复合材料 磨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AC305/薄化学镍钯金焊点的界面反应及可靠性研究进展
5
作者 展尚松 鲍明东 +3 位作者 王帅康 杨文灏 林乃明 吴泓均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6-12,共7页
化学镍钯金(ENEPIG)是一种对电路板及微电子芯片、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焊接性能的重要工艺。传统ENEPIG体系中Ni(P)厚度较厚(4~7μm),在应用中存在电阻过大、电信号退化以及潜在的桥连问题,因此开发薄ENEPIG以替代传统ENEPIG已成为封装... 化学镍钯金(ENEPIG)是一种对电路板及微电子芯片、进行表面处理以提高焊接性能的重要工艺。传统ENEPIG体系中Ni(P)厚度较厚(4~7μm),在应用中存在电阻过大、电信号退化以及潜在的桥连问题,因此开发薄ENEPIG以替代传统ENEPIG已成为封装应用中的新问题。目前,Sn-3.0Ag-0.5Cu(SAC305)焊料综合性能较好,是应用最为广泛的商业无铅焊料。然而在SAC305/薄ENEPIG的界面反应中,Ni(P)层在回流后会耗竭,IMC生长快,不利于焊点的导电性及机械可靠性。本文对SAC305/薄ENEPIG的界面反应机理进行了介绍,总结了Ni(P)厚度、Pd(P)厚度及其P含量等对焊点界面结构及形貌的影响,分析了SAC305/薄ENEPIG焊点的导电性及抗冲击性能,以期为薄ENEPIG的开发提供一定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封装 薄化学镍钯金 界面反应 可靠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氧烧结Ni60-WC/Cr12MoV双金属复合材料的组织和性能 被引量:3
6
作者 曹佑青 蒋朋 +1 位作者 吕玉廷 徐金富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09-111,共3页
利用箱式炉制备了Ni60-WC/Cr12MoV双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了界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Ni60-WC粉末与Cr12MoV棒料在1120℃保温1.5h,炉冷至400℃后空冷的条件下烧结后,过渡区界面明显,无孔洞、杂质等缺陷;过渡区宽度约600μm,过渡区显微... 利用箱式炉制备了Ni60-WC/Cr12MoV双金属复合材料,研究了界面的组织和性能。结果表明:Ni60-WC粉末与Cr12MoV棒料在1120℃保温1.5h,炉冷至400℃后空冷的条件下烧结后,过渡区界面明显,无孔洞、杂质等缺陷;过渡区宽度约600μm,过渡区显微硬度在974.00~390.00HV,呈梯度分布;界面结合强度达191MPa,接近Ni60-WC的抗拉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金属复合材料 有氧烧结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M42/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及界面形成机理 被引量:2
7
作者 游航 王贤瑞 +1 位作者 梁翠 徐金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6-59,共4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一次性实现了M42粉末高速钢的制备及其与45钢的连接,得到双金属复合材料,并对其界面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合传统的扩散理论,提出了连接机制模型,并对相界面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42...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SPS)技术一次性实现了M42粉末高速钢的制备及其与45钢的连接,得到双金属复合材料,并对其界面的显微组织、元素分布进行了分析;结合传统的扩散理论,提出了连接机制模型,并对相界面的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M42/45钢复合材料连接界面组织分布均匀,没有裂纹及大孔洞出现,界面结合紧密;复合材料的界面形成机制为熔合连接与扩散连接的协同作用,其中烧结初期以熔合连接为主,后期扩散连接逐渐成为主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42粉末高速钢 45钢 复合材料 界面 扩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P/PE-g-MAH/废皮革纤维复合材料性能的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陈世鹏 宋正辉 +5 位作者 王亚娟 李亚 邵双喜 姚利辉 段景宽 秦林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6-40,共5页
利用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乙烯(PE)(PE-g-MAH)作为增容剂,以废弃的皮革纤维为增韧剂,通过物理机械共混方法,制备一种可生物降解的PP/PE-g-MAH/废皮革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PP/PE-g-MAH/废皮革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 利用马来酸酐(MAH)接枝聚乙烯(PE)(PE-g-MAH)作为增容剂,以废弃的皮革纤维为增韧剂,通过物理机械共混方法,制备一种可生物降解的PP/PE-g-MAH/废皮革纤维复合材料。研究了PP/PE-g-MAH/废皮革纤维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PE-g-MAH与废皮革纤维之间存在着化学反应,有利于废皮革纤维在PP基体中的分散,同时提高了废皮革纤维与PP基体之间的作用力,改善了PP/PE-g-MAH/废皮革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PP/PE-g-MAH/废皮革纤维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与废皮革纤维的用量和废皮革纤维在PP基体中的分散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废皮革纤维 复合材料 马来酸酐接枝聚乙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放电等离子烧结制备M42粉末高速钢/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 被引量:2
9
作者 文小浩 丁小芹 +2 位作者 韩小云 张学彬 徐金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1-53,共3页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一次性实现了M42粉末高速钢及其与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分析了连接接头的界面形貌,测试了连接接头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在970℃×10 min、压力70 MPa烧结工艺下制备的复合材料连接接头组织致密均匀,复... 利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一次性实现了M42粉末高速钢及其与45钢双金属复合材料的制备,分析了连接接头的界面形貌,测试了连接接头的结合强度。结果表明:在970℃×10 min、压力70 MPa烧结工艺下制备的复合材料连接接头组织致密均匀,复合材料实现了冶金结合,结合强度可达到550 MP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42粉末高速钢 45钢 放电等离子烧结 结合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分散剂在PP/玻璃纤维/硅灰石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0
作者 段景宽 程波 +5 位作者 姚利辉 严越波 呼格吉勒 王晓雄 余志强 王波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120-125,共6页
选择五种新型结构的分散剂(DZHA–200,DZHA–17,JWF–EBA,JWF–EBC,JWF–EBM),考察分散剂对聚丙烯(PP)/玻璃纤维/硅灰石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宏观性能及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份分散剂的引入可明显提高和改善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 选择五种新型结构的分散剂(DZHA–200,DZHA–17,JWF–EBA,JWF–EBC,JWF–EBM),考察分散剂对聚丙烯(PP)/玻璃纤维/硅灰石复合材料加工性能、宏观性能及分散性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1份分散剂的引入可明显提高和改善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宏观性能和分散性。当加入1份分散剂DZHA–17时,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约是未加分散剂时的5.5倍,挤出机扭矩和电流分别降低到7.4 N·m和35 A。断裂伸长率、缺口冲击强度和60°条件下的光泽度也明显提高。五种新型结构分散剂在聚合物复合材料中都显示出润滑性、分散性和偶联性等多功能性,但它们对聚合物复合材料性能影响程度有一定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散剂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相强韧化MoSi_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1
11
作者 徐金富 陈胜 +1 位作者 吴海飞 文小浩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72-75,共4页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含有多种强韧相的MoSi2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强韧相的数量和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多相强韧化MoSi2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多相强韧的MoSi2基复合材料性能要好于单相强韧的复合材料,而两相强... 采用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含有多种强韧相的MoSi2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强韧相的数量和含量对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多相强韧化MoSi2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结果表明:多相强韧的MoSi2基复合材料性能要好于单相强韧的复合材料,而两相强韧复合材料性能要优于三相强韧的;两相强韧的(5%SiC+5%Nb)复合材料综合性能较优;多相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主要为各强韧相的细晶强化和弥散强化的复合作用;韧化效应可能是各强韧相的相变韧化、微裂纹、裂纹偏转以及细化晶粒等机制的综合作用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压烧结 MOSI2基复合材料 多相 强韧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lN含量对AlN/Zr-Cu复合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2
作者 徐金鹏 张修庆 +3 位作者 徐金富 浦海州 顾良男 薛玲华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42,48,共5页
以纯铜粉、锆粉、AlN粉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AlN/Zr-Cu复合材料,研究了AlN含量(1%~20%,质量分数,下同)对该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细小的AlN颗粒在铜合金基体中呈... 以纯铜粉、锆粉、AlN粉为原料,采用放电等离子烧结方法制备了AlN/Zr-Cu复合材料,研究了AlN含量(1%~20%,质量分数,下同)对该复合材料微观形貌、力学性能和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其磨损机理。结果表明:细小的AlN颗粒在铜合金基体中呈弥散分布;当AlN含量为1%~15%时,复合材料较致密,当AlN含量增加到20%时,其组织疏松;随着AlN含量的增加,复合材料的显微硬度和抗压强度都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摩擦因数和磨损量均先减小后增大,磨损机理由黏着磨损向磨粒磨损、剥落磨损依次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铜基复合材料 A1N 放电等离子烧结 摩擦磨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i2基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强韧化机理 被引量:1
13
作者 文小浩 游航 +3 位作者 韩小云 丁小芹 张学彬 徐金富 《机械工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5-18,25,共5页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多种MoSi2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强韧相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复合强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强韧相的加入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MoSi2的强韧性,其强韧化效果取决于强韧相的数量、种类和含量,数... 采用真空热压烧结技术制备了多种MoSi2基复合材料,研究了强韧相对复合材料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并对其复合强韧化机理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强韧相的加入均能不同程度地提高MoSi2的强韧性,其强韧化效果取决于强韧相的数量、种类和含量,数量以两相为宜;其中两相强韧化5%SiC+5%Nb/MoSi2复合材料的性能较优,其显微硬度、断裂韧度、抗弯强度分别为12.86 GPa,11.42 MPa.m1/2,470 MPa,比热压烧结纯MoSi2分别提高了31.22%,223.5%和70.9%;多元MoSi2基复合材料的强韧化机理表现为各强韧相的协同作用,其效果取决于各强韧相之间的匹配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I2基复合材料 强韧化机理 热压烧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偶联剂合成及其在聚丙烯/硅灰石复合材料中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段景宽 王瑛 +2 位作者 吕夏菁 余志强 吴新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27-132,共6页
采用紫外光聚合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支化结构的硅烷偶联剂——丙烯酸酯九乙氧基硅烷偶联剂,考察了支化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光引发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含量以及辐照时间对新型偶联剂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采用紫外光聚合工艺,制备了一种新型支化结构的硅烷偶联剂——丙烯酸酯九乙氧基硅烷偶联剂,考察了支化单体三羟甲基丙烷三甲基丙烯酸甲酯含量、光引发剂2,2-二甲氧基-2-苯基苯乙酮含量以及辐照时间对新型偶联剂特性黏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影响新型偶联剂特性黏度因素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支化单体用量、光引发剂用量和辐照时间。产品的红外光谱显示,新型偶联剂分子中存在着羰基,不饱和双键含量减少,说明得到了目标产物。制备的新型偶联剂对硅灰石具有偶联作用,提高了硅灰石与聚丙烯的相容性和在聚丙烯中的分散性,进而提高了聚丙烯/硅灰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加工性能。新型偶联剂用量为1.5份时,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由30.2 MPa提高到45.2 MPa,断裂伸长率由237%提高到389%,悬臂梁缺口冲击强度由5.67 kJ/m^2提高到7.72 kJ/m^2,加工扭矩由5.8 N·m降低到3.4 N·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外光聚合 偶联剂 聚丙烯 硅灰石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新型多功能助剂在聚丙烯/滑石粉复合材料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5
作者 段景宽 姚利辉 +2 位作者 程波 王晓雄 余志强 《中国塑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14-120,共7页
将自制新型多功能助剂DZHA-200应用于聚丙烯/滑石粉复合材料中,在表征了DZHA-200熔融和耐热性能基础上,考察了该助剂对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滑石粉的分散性能以及宏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售分散剂乙撑双硬脂酰胺(EBS)相比,DHZA-20... 将自制新型多功能助剂DZHA-200应用于聚丙烯/滑石粉复合材料中,在表征了DZHA-200熔融和耐热性能基础上,考察了该助剂对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滑石粉的分散性能以及宏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市售分散剂乙撑双硬脂酰胺(EBS)相比,DHZA-200更有利于提高复合材料的加工性能,提高了滑石粉在聚合物基体中的分散效果;当DZHA-200用量为1份(质量份,下同)时,复合材料的熔体流动速率、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简支梁缺口和非缺口冲击强度分别提高了53%、5%、27%、6%和18%,而复合材料的弯曲性能变化不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 多功能助剂 复合材料 滑石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的电催化产氢性能
16
作者 朱霖洁 刘旭锋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1-328,共8页
通过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2个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dppa)](1)和[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trans-dppv)](2),其中dppa=双(二苯基膦)乙炔,trans-dppv=trans-1,2-双(二... 通过配体取代反应合成了2个双膦配体桥联的四铁配合物[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dppa)](1)和[Fe_(4)(CO)_(10)(μ-SCH_(2)CH(CH_(3))S)_(2)(trans-dppv)](2),其中dppa=双(二苯基膦)乙炔,trans-dppv=trans-1,2-双(二苯基膦)乙烯。配合物的结构经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磷谱以及单晶X射线衍射等方法的表征。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新配合物的电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它们均可以在乙腈溶液中催化醋酸中的质子还原产生氢气。其中配合物2的催化效率要明显优于配合物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铁配合物 晶体结构 循环伏安 电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两个含氨基膦配体的二铁配合物的合成、表征与电催化产氢活性
17
作者 朱霖洁 刘旭锋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939-947,共9页
为开发新型的铁铁氢化酶模拟物,我们合成并表征了2个含氨基膦配体的二铁配合物。配合物[Fe_(2)(CO)_(6)(μ-pdt)](1)(pdt=SCH_(2)CH_(2)CH_(2)S)与双膦配体(Ph_(2)PCH_(2))_(2)NC_(10)H_(15)(dppad)和Me_(3)NO·2H_(2)O反应得到了... 为开发新型的铁铁氢化酶模拟物,我们合成并表征了2个含氨基膦配体的二铁配合物。配合物[Fe_(2)(CO)_(6)(μ-pdt)](1)(pdt=SCH_(2)CH_(2)CH_(2)S)与双膦配体(Ph_(2)PCH_(2))_(2)NC_(10)H_(15)(dppad)和Me_(3)NO·2H_(2)O反应得到了主产物(60%产率)[Fe_(2)(CO)_(5)(mpad)(μ-pdt)](2)和副产物(6%产率)[Fe_(2)(CO)_(4)(κ^(2)-dppad)(μ-pdt)](3),其中mpad=Ph_(2)PCH_(2)NHC_(10)H_(15)。配合物2和3以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1)H和^(31)P波谱、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表征。此外,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2和3的电化学和电催化产氢活性,结果表明在有醋酸作为质子源的条件下,配合物2和3均可以催化质子还原生成氢气。其中,配合物3的催化效率(转换频率)要稍微优于配合物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铁氢化酶 双膦 晶体结构 电催化产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固相接枝聚乙烯蜡及其在聚丙烯/滑石粉复合材料中应用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亚珍 段景宽 +2 位作者 王瑛 陈洁 吴新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144-149,共6页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和甲苯为界面剂,采用固相接枝工艺制备了聚乙烯蜡(PEW)接枝MMA,将PEW接枝MMA应用到PP/滑石粉复合材料中,考察了接枝PEW用量对PP/滑石粉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固相接... 以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为接枝单体、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和甲苯为界面剂,采用固相接枝工艺制备了聚乙烯蜡(PEW)接枝MMA,将PEW接枝MMA应用到PP/滑石粉复合材料中,考察了接枝PEW用量对PP/滑石粉复合材料宏观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固相接枝技术可以成功制备出熔点几乎没有变化的极性PEW,接枝前后的PEW接触角分为65°和57°。制备的接枝PEW对滑石粉具有分散和包覆的作用,提高了滑石粉与PP的相容性和在PP中的分散性,进而提高和改善了PP/滑石粉复合材料的宏观性能。当接枝PEW的用量为1.5份时,PP/滑石粉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达到最大值,60°光泽度几乎达到最大值,分别为27.8 MPa和87.2。PP/滑石粉复合材料的断裂伸长率和缺口冲击强度则在接枝PEW为1.0份时达到最大值,分别是27%和2.8 kJ/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相接枝 聚乙烯蜡 聚丙烯 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3-丙二醇的化学法合成路线及催化剂研究进展
19
作者 付雪晴 冯超 +2 位作者 姜军翔 李学兵 刘远帅 《燃料化学学报(中英文)》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4-39,共16页
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商业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依然面临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高效且绿色的合成工艺及催化剂的开发是实现1,3-丙二醇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本工作综述了1,3-丙二醇的化学法合成路线,包括丙烯醛水合氢化... 1,3-丙二醇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商业应用前景广阔,但目前依然面临生产成本较高的问题。高效且绿色的合成工艺及催化剂的开发是实现1,3-丙二醇低成本、规模化生产的关键。本工作综述了1,3-丙二醇的化学法合成路线,包括丙烯醛水合氢化法、环氧乙烷羰基化法、环氧乙烷氢酯基化法、甘油氢解法、甲醛和乙醛缩合法、丙二酸二烷基酯加氢法等,针对不同路线中影响催化剂活性和选择性的因素及其原因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有望为新型高效的多相催化剂的开发提供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 3-丙二醇 丙烯醛 环氧乙烷 甘油 丙二酸二烷基酯 多相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浮力材料制备及性能 被引量:9
20
作者 王瑛 段景宽 +7 位作者 杨小瑞 刘引烽 高缘 姜涛 杨开亮 赵远涛 李文戈 吴新锋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44-48,55,共6页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空心玻璃微珠(S38HS),并通过旋转脱泡–浇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环氧树脂/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浮力材料。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处理、体积分数对复合浮力材料压缩强度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处理有利于改... 采用硅烷偶联剂KH–550改性空心玻璃微珠(S38HS),并通过旋转脱泡–浇注–模压成型法制备了环氧树脂/空心玻璃微珠复合浮力材料。研究了空心玻璃微珠表面处理、体积分数对复合浮力材料压缩强度和密度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处理有利于改善环氧树脂和空心玻璃微珠之间的界面,从而提高复合浮力材料的压缩强度。添加高体积分数的空心玻璃微珠有利于降低复合浮力材料的密度,而材料的压缩强度随着空心玻璃微珠体积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应该综合考虑空心玻璃微微珠的含量,以获取所需的密度和压缩强度。当空心玻璃微珠体积分数为60%时,复合浮力材料的压缩强度和密度分别为61.41 MPa和0.66 g/c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心玻璃微珠 环氧树脂 复合材料 浮力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