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8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稻壳灰与SAP协同内养护对碱激发矿渣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1
作者 吕阳 吴远帅 +6 位作者 葛云露 陈扬 许金生 蹇守卫 但建明 温小栋 李相国 《硅酸盐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634-641,共8页
早期自收缩大和开裂风险高是限制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推广应用的重要难题,利用高吸水树脂(SAP)进行内养护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会降低AAS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将多孔活性稻壳灰(RHA)与SAP复配形成复合内养护组分(S... 早期自收缩大和开裂风险高是限制碱激发矿渣(AAS)胶凝材料推广应用的重要难题,利用高吸水树脂(SAP)进行内养护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会降低AAS的力学性能。本研究将多孔活性稻壳灰(RHA)与SAP复配形成复合内养护组分(SAP-RHA,SR),对比分析了SR与SAP内养护对AAS工作性能、收缩特性、水化产物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相比于单独使用SAP内养护,SR内养护不仅进一步降低了AAS的自收缩,还有效提高了AAS的抗压强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SAP内养护所导致的力学性能降低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碱激发矿渣 高吸水树脂 稻壳灰 自收缩 抗压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半径曲线段联络通道T接部位振动响应实测研究
2
作者 黄强 卞士海 +2 位作者 马永政 崔正阳 邱波 《噪声与振动控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87-292,297,共7页
联络通道与主隧道交叉部位(“T接部位”)是地铁隧道中对振动响应较为敏感和薄弱的部位。以宁波地铁5号线小半径曲线段隧道为例,对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和独立隧道分别进行地铁振动测试,揭示联络通道存在对地铁主隧道振动响应的影响。... 联络通道与主隧道交叉部位(“T接部位”)是地铁隧道中对振动响应较为敏感和薄弱的部位。以宁波地铁5号线小半径曲线段隧道为例,对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和独立隧道分别进行地铁振动测试,揭示联络通道存在对地铁主隧道振动响应的影响。研究表明,T接部位的加速度峰值小于独立隧道,前者的钢轨、道床、隧道壁的竖向加速度峰值比后者分别减少11.42%、40%、34.21%,表明联络通道存在对地铁主隧道振动有减弱作用。小半径段T接部位仍以竖向振动为主,但横向的振动响应很显著,主隧道外侧峰值加速度大于内侧。T接部位的总体加速度振级小于独立隧道,但低频段的1/3倍程加速度振级更大。T接部位以中高频振动为主,钢轨、道床、隧道壁振动主频段中心频率在3 000、2 000、1 000 Hz左右。研究可为机械法联络通道T接部位的环境振动分析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与波 T接部位 联络通道 地铁振动测试 振动加速度 加速度振级 加速度频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市政污泥陶粒制备及资源化利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陈芳 冯奕程 +4 位作者 吴佳育 关博文 房建宏 温小栋 李超恩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20-128,共9页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政污泥产量逐年增加。以城市污泥为原料制备陶粒是降低处置成本、避免二次污染和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比分析了市政污泥陶粒制备工艺及其基本流程,明确了影响污泥...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人口不断增加,市政污泥产量逐年增加。以城市污泥为原料制备陶粒是降低处置成本、避免二次污染和提高污泥资源化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对比分析了市政污泥陶粒制备工艺及其基本流程,明确了影响污泥陶粒性能的关键因素;综述了污泥陶粒改性方法及性能提升的机制;最后讨论和展望了污泥制陶粒的应用前景。结果表明:原料比、预热条件、焙烧条件、外加剂的添加以及养护方式均会对污泥陶粒的性能产生影响;而碱处理、憎水处理和高温处理等改性方法则可强化其本征性能、力学特性、固化效果和吸附能力。优化污泥陶粒制备工艺,实现大规模生产,推进污泥资源化利用是污泥陶粒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市政污泥 陶粒 资源化利用 改性 提升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MIC的非吻合裂隙等效水力开度的表征模型
4
作者 朱悦 梁烨 +3 位作者 孙自豪 王亮清 范斌强 姚浔万 《地质科技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50-163,共14页
等效水力开度可以定量表征粗糙裂隙在达西流态下的导流能力,等效水力开度的精准预测对很多实际应用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粗糙裂隙的等效水力开度受控于复杂的壁面形貌和开度分布等几何特征,综合考虑裂隙几何信息,通过最大互信息系数(MIC... 等效水力开度可以定量表征粗糙裂隙在达西流态下的导流能力,等效水力开度的精准预测对很多实际应用工程具有重要的意义。粗糙裂隙的等效水力开度受控于复杂的壁面形貌和开度分布等几何特征,综合考虑裂隙几何信息,通过最大互信息系数(MIC)的方法确定了等效水力开度的主控因子,并基于主控因子建立了粗糙裂隙等效水力开度的表征模型。首先,基于Barton 10条标准曲线构造了900组非吻合粗糙裂隙,通过壁面几何信息得到13个几何参数并采用数值模拟获取了所有裂隙的等效水力开度试验值,然后,采用最大互信息系数方法分析了等效水力开度与13个几何参数之间的相关性,共确定了4个主控因子,并基于主控因子建立了粗糙裂隙等效水力开度的表征模型。基于900个粗糙裂隙数据,选取已有的2个等效水力开度表征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本研究提出的水力开度预测模型具有更好的表征性能。最后,研究了尺寸效应对建立等效水力开度表征模型的影响,并讨论了将该模型推广至三维裂隙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粗糙裂隙 等效水力开度 壁面形貌 裂隙开度 最大互信息系数(MIC)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孔HPW-TiO_(2)催化剂用于水泥窑协同处理MSS氧化脱硫
5
作者 秦西凤 郭君渊 +2 位作者 温小栋 陈雪婷 李好新 《建筑材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0-167,共8页
复杂含硫物的逸出是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MSS)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及浸渍法制备负载磷钨酸(HPW)的介孔二氧化钛(TiO_(2))催化剂(简称介孔HPW-TiO_(2)催化剂),并对含硫物的催化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 复杂含硫物的逸出是水泥窑协同处理城市生活污水污泥(MSS)技术中亟待解决的难题.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及浸渍法制备负载磷钨酸(HPW)的介孔二氧化钛(TiO_(2))催化剂(简称介孔HPW-TiO_(2)催化剂),并对含硫物的催化效果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相较浸渍法,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可获得更大比表面积和更多酸性位点的介孔HPW-TiO_(2)催化剂;在水泥预热窑温度(200、260、320℃)下,采用聚合物导向自组装法合成的催化剂表现出更加高效的催化性能,能够有效加速MSS中的芳香族-S及脂肪族-S有机含硫物氧化转化为亚砜和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水污泥 水泥窑协同 氧化脱硫 自组装 介孔催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扩散模型的红外小目标检测
6
作者 屠晨浩 叶文亚 +2 位作者 杜妮妮 郑彬淏 徐生 《红外技术》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57-764,共8页
红外小目标检测作为一项复杂且关键的计算机视觉任务,面临着目标尺寸微小、对比度低、背景噪声干扰强烈及数据稀缺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检测精度与实时性。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大多基于分割范式,通过设计结构较深的编码器... 红外小目标检测作为一项复杂且关键的计算机视觉任务,面临着目标尺寸微小、对比度低、背景噪声干扰强烈及数据稀缺等多重挑战,这些问题极大地制约了检测精度与实时性。现有基于深度学习的算法大多基于分割范式,通过设计结构较深的编码器-解码器网络实现分割掩码的生成,由于缺乏足够的特征表示和学习能力,在应对各种复杂场景时检测精度较低。鉴于此,受启发于人工智能领域扩散模型技术所取得的巨大成功,本文提供了一种新的解决思路,将红外小目标检测问题描述为生成式任务,并提出了一个条件去噪网络diff-ISTD。该网络利用逐步去噪与重建优势,挖掘图像内在深层次统计特性,从而能够更精确地区分并捕获微弱且易于混淆的小目标特征。具体来说,该网络包含条件分支网络以及去噪分支网络,分别用于充分提取红外图像的先验知识和细化含有噪声的掩码。此外,本文还设计了一种并行双维自注意力计算(PDSA)模块,融合空间与通道维度分析,极大增强了模型对全局结构和局部细节的把握力,克服了由分辨率和环境多样性引起的目标模糊难题。综合实验结果显示,diff-ISTD在面对极端检测条件时,相比目前先进的分割方法,展现出卓越的性能与更高的检测效率,为克服小目标检测领域的长期挑战开辟了新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外图像 弱小目标检测 并行双维自注意力机制 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控制试验的行人流特性模型及失稳研究
7
作者 郑韬 周继彪 +2 位作者 毛新华 董升 张振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6-153,共8页
为探究行人流失稳的阈值条件,开展双人碰撞、多人碰撞和高密度多人碰撞3种不同场景的控制试验,构建考虑碰撞挤压力、速度、密度、流量的行人流模型;通过无人机与压力传感设备采集试验数据,分析得到行人轨迹、行人流特性及行人间碰撞挤... 为探究行人流失稳的阈值条件,开展双人碰撞、多人碰撞和高密度多人碰撞3种不同场景的控制试验,构建考虑碰撞挤压力、速度、密度、流量的行人流模型;通过无人机与压力传感设备采集试验数据,分析得到行人轨迹、行人流特性及行人间碰撞挤压力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利用分段Hermite三次插值法,探究速度、密度对碰撞挤压力大小的影响;基于Van Aerde模型,引入碰撞挤压力参数,构建力-速度-密度-流量四维模型,判断行人流失稳的阈值条件。结果表明:当行人密度达2.46人/m^(2),行人流开始失稳;当行人密度达3.59人/m^(2),行人流完全失稳;失稳过程中,行人受到的碰撞挤压力区间为[187.32,258.11]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人交通安全 控制试验 行人流失稳 行人流特性 碰撞挤压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高等教育发展特色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3
8
作者 俞松坤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7年第10期57-59,95,共4页
1999年以来,宁波实现了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宁波高等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宁波高等教育要... 1999年以来,宁波实现了高等教育跨越式发展,建立了特色鲜明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创造了许多"全国第一"。宁波高等教育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在于地方政府的重视与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敢于创新的精神。宁波高等教育要实现内涵发展和提升发展,必须处理好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巩固与提升的关系、"好"与"快"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高等教育 发展特色 成因探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构振动模态灵敏度分析的改进子空间迭代法
9
作者 曹鸿飞 朋茜 杨秋伟 《振动与冲击》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61-169,190,共10页
振动模态(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灵敏度分析在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和损伤识别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主流的模态灵敏度分析方法是模态叠加法、Nelson方法以及它们的改进算法。但这些算法应用于大规模工程结构的模态灵敏度分析时,普遍存在... 振动模态(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的灵敏度分析在结构振动控制、优化设计和损伤识别中被广泛应用。目前主流的模态灵敏度分析方法是模态叠加法、Nelson方法以及它们的改进算法。但这些算法应用于大规模工程结构的模态灵敏度分析时,普遍存在着计算效率不高的缺陷。为了节省计算成本,提出一种结构振动模态灵敏度分析的改进子空间迭代方法。首先,通过差分运算,把模态灵敏度的计算问题转化为结构发生微小修改后的模态特征对计算问题;然后,提出一种近似柔度计算公式,用于快速估算结构修改后刚度矩阵的逆矩阵,并将其应用于子空间迭代法的过程中,以迅速获得结构微小修改后的模态特征对,据此便可快速计算出相应的模态灵敏度。以两个结构模型为例验证了所提方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计算精度与现有的模态灵敏度算法基本相同,但计算时间大幅度减少了,显示出了这种新方法的计算效率显著优于现有方法,更加适合于分析大型结构的振动模态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振动模态 灵敏度分析 子空间迭代法 近似柔度 计算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道路开口对临近交叉口交通安全的影响 被引量:4
10
作者 张琦 陈红 +3 位作者 周继彪 张敏 郭璘 杨仁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720-726,756,共8页
为了弥补道路开口对临近交叉口交通安全定量影响研究的不足,补充目前有关道路开口影响邻近交叉口的事故修正系数(CMF)评估的缺失,基于宁波市鄞州区事故坐标点云数据对道路开口影响邻近交叉口的CMF值进行有效评估.提出高效的CMF值评估方... 为了弥补道路开口对临近交叉口交通安全定量影响研究的不足,补充目前有关道路开口影响邻近交叉口的事故修正系数(CMF)评估的缺失,基于宁波市鄞州区事故坐标点云数据对道路开口影响邻近交叉口的CMF值进行有效评估.提出高效的CMF值评估方法,包括用于建立事故、交叉口及临近交叉口的道路开口三者相关性、适用于从规模事故点云数据中准确识别事故黑点的两阶段聚类算法(TSCA)和针对影响因素分析的零膨胀负二项分布回归(ZINB)模型.结果显示,TSCA算法能够根据60、70及80三种事故频数阈值,准确识别出24、16及10个交叉口事故黑点;利用ZINB模型对识别出的24、16及10个交叉口事故黑点的主要影响因素建模,计算出道路开口的CMF值分别达到1.17、1.19和1.20.研究表明,道路开口对临近交叉口安全的影响较明显,对高事故率黑点的影响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安全 道路开口 城市交叉口 事故修正系数 两阶段聚类算法(TSCA) 零膨胀负二项回归(ZIN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残余砂浆附着特征的再生混凝土硫酸盐传输模型 被引量:2
11
作者 关博文 张硕文 +2 位作者 吴佳育 王发平 陈晓堃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5期160-167,共8页
已有再生混凝土计算模型未充分考虑残余砂浆附着特征,导致模型中缺少新砂浆-原生骨料界面过渡区,道路工程混凝土硫酸盐传输模型与实际情况不符。本工作根据瓦拉文公式将三维骨料体积转换为二维平面圆形,并根据图像分析法测得的残余砂浆... 已有再生混凝土计算模型未充分考虑残余砂浆附着特征,导致模型中缺少新砂浆-原生骨料界面过渡区,道路工程混凝土硫酸盐传输模型与实际情况不符。本工作根据瓦拉文公式将三维骨料体积转换为二维平面圆形,并根据图像分析法测得的残余砂浆附着特征将不同粒径的骨料分割成残余砂浆和裸露骨料两部分,随后利用蒙特卡罗方程将分割后的再生骨料于混凝土体系中随机投放,构建了再生混凝土的六相数字化模型。通过再生骨料截面面积确定、再生骨料数据库建立等过程,提出六相混凝土数字化模型中再生骨料残余砂浆附着特征的表达方法。基于Fick第二定律,结合孔隙率对再生混凝土中各相扩散系数的影响分析,提出再生混凝土中各相扩散系数方程。通过有限元软件实现了六相再生混凝土的二维可视化,建立了六相再生混凝土硫酸根离子传输模型。通过将试验测试值与模型计算值进行对比,得出试验结果与计算结果总体吻合度良好,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所测离子传输深度的变化规律是一致的,建立的基于残余砂浆附着特征的再生混凝土硫酸盐传输模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路工程 再生混凝土 残余砂浆 覆盖率 硫酸根离子 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爆破振动作用下桥梁桩孔稳定性振动台试验研究 被引量:1
12
作者 王建强 巴智坤 +2 位作者 杨秋伟 赵卓 朋茜 《桥梁建设》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5-92,共8页
为了解爆破振动对邻近桥梁桩基成孔后桩孔稳定性的影响,以与山体爆破工程计划同时施工的某主跨280 m的斜拉桥为背景,设计、制作土箱和缩尺比1∶40桩孔模型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桩孔孔壁的破坏特征、土体振动速度和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 为了解爆破振动对邻近桥梁桩基成孔后桩孔稳定性的影响,以与山体爆破工程计划同时施工的某主跨280 m的斜拉桥为背景,设计、制作土箱和缩尺比1∶40桩孔模型开展振动台试验,研究桩孔孔壁的破坏特征、土体振动速度和动土压力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土体的振动速度峰值和动土压力峰值均随着爆破强度的增大而增大,在土体产生破坏后,土体的振动速度峰值和动土压力峰值均呈现出非线性增大趋势;爆破强度较小时土体的动土压力峰值曲线为U形,爆破强度较大时桩孔区域土体的动土压力峰值曲线为W形,桩孔中上部区域的动土压力峰值较大;山体爆破振动会使钢护筒底部与土体交界面以下桩孔的中上部区域出现破坏,应对山体爆破施工加强现场监测,桩孔附近的振动速度峰值不宜超过2 cm/s,以保障桩孔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桥梁桩基 爆破振动 桩孔稳定性 破坏特征 振动速度 动土压力 振动台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智体的自动驾驶汽车停车空载收费策略 被引量:1
13
作者 黎文皓 季彦婕 +2 位作者 吴浩 贾叶雯 张水潮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659-1670,共12页
为了制订自动驾驶车辆(AV)停车需求管理方案,搭建多智能体停车模拟框架,提出2种空载行驶收费策略:基于行驶距离的静态收费和基于道路拥堵水平的动态收费,研究费率计算方法.建立空载行驶收费策略下停车场停车、居住地停车及持续空载巡航... 为了制订自动驾驶车辆(AV)停车需求管理方案,搭建多智能体停车模拟框架,提出2种空载行驶收费策略:基于行驶距离的静态收费和基于道路拥堵水平的动态收费,研究费率计算方法.建立空载行驶收费策略下停车场停车、居住地停车及持续空载巡航3种停车模式的成本函数,使用logit模型描述不同停车模式下的选择行为.利用Simulation of urban mobility(SUMO),以南宁市主城区为例开展大规模路网下的仿真实验,研究2种策略下的AV停车行为及路网运行状态变化.仿真结果表明,静态收费策略和动态收费策略下的AV空载行驶里程分别减少了20.16%和10.85%,车辆总延误分别降低了39.80%和43.52%;动态收费策略能够灵活地根据路况变化进行实时调整,路网运行效率提升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停车空载收费 自动驾驶汽车 多智能体模拟 SUMO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杂环境下地铁深基坑变形可靠度分析 被引量:5
14
作者 吴波 夏倩 +2 位作者 刘聪 郑卫强 王吾浩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3-182,共10页
为计算复杂环境下地铁深基坑变形可靠度,提出了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差分法。通过构建随机有限差分接口,实现确定性分析与随机分析相融合,引入Hermite随机多项式,确定3个输出响应量与12个输入变量的显性函数表达式,计算基坑变形可靠度。结... 为计算复杂环境下地铁深基坑变形可靠度,提出了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差分法。通过构建随机有限差分接口,实现确定性分析与随机分析相融合,引入Hermite随机多项式,确定3个输出响应量与12个输入变量的显性函数表达式,计算基坑变形可靠度。结果表明: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差分法计算精度与蒙特卡罗法相近,但计算效率远高于蒙特卡罗法,通过计算结果验证了非侵入式随机有限差分法的可行性;由输出响应量与输入变量相关性强度可知,砂土层密度对基坑变形可靠度影响较大;将砂土密度变异系数Cov(ρ3)取为初始值的2倍,验证砂土密度的变异性对输出响应量的影响,计算得到的地表沉降、围护结构水平位移失效概率明显提高;为了提高深基坑的变形可靠度,在确定土层参数变异系数前应采集较多的试样,保证土层密度更接近于真实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基坑 随机有限差分法 变形 可靠度 土体参数变异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役边坡耐久性弱化及整体稳定性影响分析
15
作者 王华俊 马永政 +3 位作者 卿翠贵 叶文亚 李春光 赵勇博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14-121,163,共9页
针对在役边坡长期耐久性能弱化及对整体稳定性影响问题,首先依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原理,建立边坡支护结构耐久性弱化分析模型,结合室内耐久性加速试验进行验证分析,接着基于混合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法(HDDA)扩展了锚杆单元连接不同位移模式... 针对在役边坡长期耐久性能弱化及对整体稳定性影响问题,首先依据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原理,建立边坡支护结构耐久性弱化分析模型,结合室内耐久性加速试验进行验证分析,接着基于混合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法(HDDA)扩展了锚杆单元连接不同位移模式块体的算法,利用该扩展型混合DDA法结合有限元法以分析耐久性弱化边坡稳定性问题,建立了总体计算基本框架。最后以浙江省某沿海公路边坡为案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特定环境条件下边坡多型支护结构物在30~60 a内有锈胀开裂及断裂失效的可能性;假定锚杆不失效时边坡安全系数随年限增加存在一定降幅,而在考虑锚杆陆续失效时边坡安全系数降幅明显,需要提前采取加固措施。此外还表明混合型DDA法建模灵活、模拟结果合理,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边坡耐久性 边坡稳定性 支护结构 混合型非连续变形分析法(HDDA) 有限元 边坡安全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干湿交替下损伤劣化混凝土内硫酸根离子二维传输行为的数值模拟 被引量:2
16
作者 殷光吉 单紫琪 +3 位作者 温小栋 邵璟璟 汤玉娟 王楠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9期98-103,共6页
干湿交替硫酸盐服役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遭受严峻挑战,研究该服役条件下混凝土中腐蚀离子的传输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饱和混凝土内硫酸根离子的传输机理,考虑化学反应的离子消耗作用以及化学损伤对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干湿... 干湿交替硫酸盐服役环境下混凝土的耐久性遭受严峻挑战,研究该服役条件下混凝土中腐蚀离子的传输进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非饱和混凝土内硫酸根离子的传输机理,考虑化学反应的离子消耗作用以及化学损伤对离子扩散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棱柱内硫酸盐二维传输-化学模型。采用有限差分法的交替方向隐式格式,对传输模型进行数值求解。通过MATLAB编程计算开展模型验证,模型计算结果与试验测试数据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数值模拟海洋潮汐环境下非饱和混凝土柱内水分与硫酸根离子的传输行为。结果表明,干燥阶段水分并非简单地向环境蒸发,而是同时向棱柱表层和内部传输;而硫酸根离子浓度外高内低,其分布规律与持续浸泡的情况相似,且棱柱内无明显的离子对流区和扩散区分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湿交替 混凝土 硫酸根离子 传输-反应模型 数值求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富水软土深基坑多元信息模糊可拓风险评估模型及应用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波 夏倩 +2 位作者 刘聪 谢运东 黄惟 《安全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0,共10页
富水软土地层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依托广州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采用WBS-R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Risk Breakdown Structure)法建立富水软土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的多元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资... 富水软土地层地铁车站深基坑施工难度大,施工环境复杂,安全风险高。依托广州某地铁车站深基坑工程,采用WBS-RBS(Work Breakdown Structure-Risk Breakdown Structure)法建立富水软土深基坑施工安全风险辨识的多元指标评价体系。通过资料收集和现场施工调研,将车站主体结构中的施工质量风险、监控风险、人员与设备风险、周边环境风险、自然环境风险作为一级风险指标。采用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物元可拓模型确定关联度及等级,并将各指标权重与关联度结合构建风险量化模型。研究显示,基坑施工质量风险大于周边环境风险,其中地下连续墙接缝渗漏水和坑内涌水对基坑的影响较大。根据评估结果采取措施,计算结果与实际工程相符,表明多元信息模糊可拓法可以推广应用于类似工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工程 地铁车站施工 富水软土层 改进模糊层次分析法 可拓理论 风险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热效应的一维电渗固结解析解 被引量:2
18
作者 卢奇 刘干斌 马永政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5-145,共11页
近年来,电渗法是疏浚淤泥最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但较少学者考虑温度对电渗固结的影响。为探究温度场对电渗固结特性的影响,基于热弹性理论和Esrig电渗固结理论,建立了耦合热平衡和渗流特性的控制方程,利用变量代换和分离变量法,推... 近年来,电渗法是疏浚淤泥最有效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但较少学者考虑温度对电渗固结的影响。为探究温度场对电渗固结特性的影响,基于热弹性理论和Esrig电渗固结理论,建立了耦合热平衡和渗流特性的控制方程,利用变量代换和分离变量法,推导了超静孔隙水压力和固结度的解析解,验证了不考虑热效应的电渗固结解为Esrig解,并与模型试验对比,验证了所得解析解的合理性。基于所提解析解与Esrig解的对比,讨论了不同深度、温度、电压对土体电渗固结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电压和温度作用下,在土体不同深度,考虑热效应的电渗固结(简称“TE”)产生的超静孔压消散速度比Esrig电渗固结(简称“E”)产生的孔压更快,且产生的最终孔压值越大。相同深度和电压作用下,温度的上升,TE孔压相比于E孔压,从73%上升至155%;相同深度和温度作用下,电压增加,TE孔压与E孔压增加幅度几乎一致;不同温度与电压下,TE和E固结度的变化较小。热电耦合固结的试验与理论分析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了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渗 热效应 固结 解析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TCN的区域RC框架结构地震损伤评估
19
作者 李一民 康帅 +1 位作者 董正方 殷琳 《震灾防御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98-705,共8页
为准确评估区域RC框架结构震后损伤状态,提出了基于时序卷积神经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TCN)模型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首先选取几何参数中的结构高度、x向跨度和设计参数中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作为结构... 为准确评估区域RC框架结构震后损伤状态,提出了基于时序卷积神经网络(Temporal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s,TCN)模型的结构地震损伤评估方法。首先选取几何参数中的结构高度、x向跨度和设计参数中的抗震设防烈度、场地类别作为结构特征参数,设计了48个RC框架结构模型;然后用OpenSees软件计算结构在地震过程中的加速度响应数据,采用最大层间位移角作为结构损伤指标,并建立结构损伤指标与加速度响应数据之间的映射关系,以此得到震损数据集;最后通过建立基于TCN模型的区域RC框架结构震损评估模型,利用贝叶斯优化算法找出模型中的最优参数组合,分析了TCN模型的损伤评估准确率、计算资源及在噪声作用下的泛化能力。研究结果表明,TCN模型损伤评估准确率高达86.6%,评估效果优于CNN-LSTM模型,且具有更少的参数量,在噪声作用下也有较好的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RC框架结构 地震响应 损伤评估 时序卷积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糊补偿的孤岛微电网分级协调控制策略 被引量:1
20
作者 崔树银 谈淑娟 +1 位作者 蔡杭谊 米阳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06-210,共5页
在孤岛微电网中,由于分布式发电单元受等效线路阻抗和本地负荷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其输出电压难以统一,导致与电压密切相关的无功功率出现分配偏差,进而产生无功环流,影响系统稳定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补偿的分级控制策略,即在功率... 在孤岛微电网中,由于分布式发电单元受等效线路阻抗和本地负荷差异等因素的影响,其输出电压难以统一,导致与电压密切相关的无功功率出现分配偏差,进而产生无功环流,影响系统稳定性。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模糊补偿的分级控制策略,即在功率分配级中,利用动态一致性算法得到系统平均无功功率;在功率平衡级中,设计模糊控制器实时修改下垂控制的电压参考值,使各DG单元输出无功功率实现均分。本策略无需依赖全局通信,即可实现各分布式单元的信息共享,具有较高的可靠性和灵活性,且保持了各DG“即插即用”的特性。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仿真验证了该新型控制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电网 下垂控制 无功均分 模糊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