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乳腺数字摄影中钙化灶对良恶性病变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0
1
作者 章瑜 梅海炳 王颖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67-570,共4页
目的探讨数字钼靶X线检查钙化灶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患者的乳腺钼靶X线影像资料,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估分类,分析良恶性病变钙化灶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其他阳性征象的差异。结果钙化灶形... 目的探讨数字钼靶X线检查钙化灶对良恶性乳腺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6例患者的乳腺钼靶X线影像资料,参照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评估分类,分析良恶性病变钙化灶的形态、分布特点及其他阳性征象的差异。结果钙化灶形态方面,斑点样、无定形或模糊、粗糙不均质、细小多形性、细线或细线分支状钙化的恶性率分别为10.96%(8/73)、39.66%(23/58)、69.23%(9/13)、78.79%(26/33)、96.56%(28/29)。钙化灶分布方面,弥漫/散在、区域性、簇状、段样钙化的恶性率分别为0、18.19%(4/22)、49.50%(50/101)、72.73%(40/55)。206例中,124例无其他阳性征象,82例伴有其他阳性征象。有无其他阳性征象患者钙化灶形态、分布方面良恶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乳腺钙化的形态、分布特点有助于评估乳腺病变的恶性度,当伴随其他阳性征象时,恶性度明显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疾病 钙化 乳房X线摄影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二指肠血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 被引量:8
2
作者 王小蓉 徐飞荣 +3 位作者 王营营 姚庆东 程小杰 许崇永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435-436,共2页
由于十二指肠位置较深,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受伤几率较低(3.7%~5.0%)[1],故十二指肠血肿临床少见,且由于症状不典型,多发生于儿童,疼痛部位、程度及发病时间常不确定,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误诊并导致严重并发症[2]。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 由于十二指肠位置较深,在腹部闭合性损伤中受伤几率较低(3.7%~5.0%)[1],故十二指肠血肿临床少见,且由于症状不典型,多发生于儿童,疼痛部位、程度及发病时间常不确定,诊断比较困难,易漏误诊并导致严重并发症[2]。早期诊断及合理治疗对于十二指肠血肿的预后非常重要[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肿 十二指肠疾病 体层摄影术 螺旋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少见肺血管畸形的螺旋CT表现及其命名探讨(附4例报告) 被引量:4
3
作者 李洪火 耿才正 +2 位作者 鄢广平 王官良 杨海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82-385,共4页
目的描述一种少见肺血管畸形的螺旋CT表现并对其命名进行探讨。方法分析4例左下肺基底段动脉局限性缺如、由体动脉供应左下肺基底段患者的胸部螺旋CT表现。结果4例中2例病变累及左肺下叶各基底段,2例病变累及部分基底段,相应肺段肺动脉... 目的描述一种少见肺血管畸形的螺旋CT表现并对其命名进行探讨。方法分析4例左下肺基底段动脉局限性缺如、由体动脉供应左下肺基底段患者的胸部螺旋CT表现。结果4例中2例病变累及左肺下叶各基底段,2例病变累及部分基底段,相应肺段肺动脉缺如,病肺密度呈磨玻璃样增高,支气管树连接正常,4例均见有1支异常血管约在第8胸椎水平起自降主动脉的左前外侧或左外侧,对应基底段肺静脉扩张,回流正常,与异常供血动脉间无直接交通。结论该病在增强螺旋CT图像中有特异性表现,作者认为命名为局限性肺动脉缺如比较合适,更能反映本病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畸形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和复发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两次介入联合清宫术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陈金亮 梅海炳 +1 位作者 史春波 付先虎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36-238,共3页
目的:分析首次和复发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两次行介入联合清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首次和复发CSP两次均行介入联合清宫术治疗的患者36例。比较患者两次介入治疗术后清宫情况、异位栓塞发生率、住院时... 目的:分析首次和复发剖宫产瘢痕部位妊娠(CSP)患者两次行介入联合清宫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首次和复发CSP两次均行介入联合清宫术治疗的患者36例。比较患者两次介入治疗术后清宫情况、异位栓塞发生率、住院时间及血清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结果:患者复发CSP与首次CSP时行介入联合清宫术治疗比较,清宫出血量增加(88.61±85.16 ml vs.7.22±4.88 ml,P<0.01)、清宫过程中大出血发生率增加(22.22%vs.0,P<0.01)、清宫成功率降低(80.56%vs.100.00%,P<0.05)、宫腔妊娠组织残留发生率增高(30.56%vs.8.33%,P<0.05)、异位栓塞发生率增高(22.22%vs.0,P<0.01)、住院时间延长(6.17±1.11天vs.5.33±0.53天,P<0.01)、血β-hCG水平恢复正常时间延长(43.72±8.93天vs.29.29±4.21天,P<0.01)。结论:首次CSP行介入联合清宫术治疗效果较好,但复发CSP行第2次介入术后清宫过程中出血风险较大,术后恢复较慢,术前需做好充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瘢痕妊娠 介入治疗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首次和再次瘢痕妊娠介入治疗临床效果分析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金亮 梅海炳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820-823,共4页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清宫术与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出血情况,评价介入治疗对首次和再次CSP的效果。方法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C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2次CSP接受2次介入治疗联合...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联合清宫术与宫腔镜手术治疗剖宫产瘢痕妊娠(CSP)出血情况,评价介入治疗对首次和再次CSP的效果。方法收集宁波市妇女儿童医院2014年1月至2019年12月收治的88例C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33例患者2次CSP接受2次介入治疗联合清宫术(A组),55例患者首次CSP未介入治疗直接接受宫腔镜手术(B组)。观察指标:两组手术出血量,A组再次CSP二次介入治疗与首次CSP介入治疗手术情况(子宫供血血管、栓塞血管、血管破裂、曝光时间、手术时间),术后清宫出血量、清宫成功率。结果 A组、B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0.38±87.30) mL、(69.27±68.63) mL,A组出血量较少(P=0.048)。再次CSP二次介入治疗与首次CSP介入治疗相比,双侧子宫动脉供血比率(48.5%对100%,P<0.01)、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比率(42.4%对97%,P<0.01)均显著较低,超选择插管和栓塞过程中血管易破裂(15%对0%,P=0.02)、曝光时间[(5.26±1.67) min对(2.72±1.02) min,P<0.001]、手术时间[(61.94±15.85) min对(40.45±9.49) min,P<0.01]均明显延长;介入术后清宫过程中出血量[(74.70±114.23) m L对(6.06±2.08) mL,P=0.01]明显增多,清宫成功率(87.9%对100%,P=0.04)较低。结论清宫术前介入栓塞可有效减少CSP治疗中出血,但再次CSP行二次介入治疗手术难度较大,术后清宫过程中出血风险仍较高,清宫术前需做好充分准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剖宫产瘢痕妊娠 子宫动脉栓塞术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