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中国水利发展与治水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解析
1
作者
李加林
田鹏
+1 位作者
龚虹波
马仁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2,共9页
中国拥有悠久的水利发展历史,从大禹治水到现代水利工程,体现了水资源治理与中国文明发展的紧密关系。系统回顾了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演变和水资源管理需求的变化,梳理了治水思想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水利发展与治水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
中国拥有悠久的水利发展历史,从大禹治水到现代水利工程,体现了水资源治理与中国文明发展的紧密关系。系统回顾了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演变和水资源管理需求的变化,梳理了治水思想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水利发展与治水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总结了历史治水经验对当代水资源管理的启示。结果表明:中国水利发展经历了7个主要阶段,包括开创与发展阶段、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发展期、向江淮流域发展期、黄河流域恢复及江淮持续发展期、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为主的发展期、普遍恢复及衰落期以及现代水利全面发展期;水利需求逐步由“安全性需求”向“经济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转变,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需求;治水思想经历了从依存自然、开发利用、过度开发到人与水和谐共生的4个阶段,体现了人类与水资源关系的不断深化与重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的治水历程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战略思维、科技创新和治理理念的持续演进。现代治水模式逐步由单一的灾害防治转向多方协同治理,推动了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利发展史
治水思想
治水经验
人水和谐
时代价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都市区跨区域通勤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京津城际高铁为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林雄斌
卢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4-113,共10页
伴随着交通强国和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城际高速铁路服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应对都市区核心城市不断高涨的生活成本,郊区化和跨区域通勤趋势日益明显。理解都市区跨区域通勤的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对推动高速交通导向的都...
伴随着交通强国和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城际高速铁路服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应对都市区核心城市不断高涨的生活成本,郊区化和跨区域通勤趋势日益明显。理解都市区跨区域通勤的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对推动高速交通导向的都市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一体化具有一定意义。基于此,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京津城际通勤行为数据,理解都市区城际通勤规模和一般特征,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甄别城际通勤选择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京津跨城高铁通勤(含每日通勤、每周通勤和每月固定次数通勤的乘客)的比例约为7%。(2)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城市-城际交通接驳便捷性和出行时长、城市-城际出行经济成本、交通换乘便捷性和换乘成本、出行偏好和异地工作意愿等因素均会影响居民跨城通勤选择。(3)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下,模型结果表明,出行时间、换乘便捷度、出行成本和异地工作意愿等对跨城通勤选择有显著作用。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需求,本研究能为都市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优化、跨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交通规划
交通出行
城际通勤
京津都市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中国水利发展与治水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解析
1
作者
李加林
田鹏
龚虹波
马仁锋
机构
宁波大学陆海国土空间利用与治理协同创新中心
宁波大学
东海研究院
宁波大学
土木工程与地理环境学院
宁波大学
法学院
出处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4-72,共9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23&ZD105)。
文摘
中国拥有悠久的水利发展历史,从大禹治水到现代水利工程,体现了水资源治理与中国文明发展的紧密关系。系统回顾了中国水利发展的历史演变和水资源管理需求的变化,梳理了治水思想的发展脉络,深入探讨了水利发展与治水思想之间的互动关系,并总结了历史治水经验对当代水资源管理的启示。结果表明:中国水利发展经历了7个主要阶段,包括开创与发展阶段、以黄河流域为主的发展期、向江淮流域发展期、黄河流域恢复及江淮持续发展期、以长江流域及其以南为主的发展期、普遍恢复及衰落期以及现代水利全面发展期;水利需求逐步由“安全性需求”向“经济性需求”和“舒适性需求”转变,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多层次需求;治水思想经历了从依存自然、开发利用、过度开发到人与水和谐共生的4个阶段,体现了人类与水资源关系的不断深化与重构。历史经验表明,中国的治水历程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体现了战略思维、科技创新和治理理念的持续演进。现代治水模式逐步由单一的灾害防治转向多方协同治理,推动了水资源的可持续管理。
关键词
水利发展史
治水思想
治水经验
人水和谐
时代价值
Keywords
history of water conservancy development
water management philosophy
water management experience
harmony between humanity and water
contemporary value
分类号
TV213.4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都市区跨区域通勤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京津城际高铁为例
被引量:
14
2
作者
林雄斌
卢源
机构
宁波大学
地理与
空间
信息技术系
宁波大学
东海研究院
宁波大学
宁波
陆海
国土
空间
利用与
治理
协同
创新
中心
北京交通
大学
建筑与艺术学院
出处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04-113,共10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9YJC790074)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LQ19D010003)
宁波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培育项目(XPYB19001)
文摘
伴随着交通强国和构建互联互通交通网络战略的深入实施,在城际高速铁路服务不断完善的背景下,应对都市区核心城市不断高涨的生活成本,郊区化和跨区域通勤趋势日益明显。理解都市区跨区域通勤的规模及其影响因素,对推动高速交通导向的都市区国土空间规划和区域一体化具有一定意义。基于此,以京津城际铁路为例,通过调查问卷收集京津城际通勤行为数据,理解都市区城际通勤规模和一般特征,采用二元逻辑回归模型甄别城际通勤选择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京津跨城高铁通勤(含每日通勤、每周通勤和每月固定次数通勤的乘客)的比例约为7%。(2)个体社会经济属性、城市-城际交通接驳便捷性和出行时长、城市-城际出行经济成本、交通换乘便捷性和换乘成本、出行偏好和异地工作意愿等因素均会影响居民跨城通勤选择。(3)在控制相关变量的影响下,模型结果表明,出行时间、换乘便捷度、出行成本和异地工作意愿等对跨城通勤选择有显著作用。面向国土空间规划需求,本研究能为都市区公共服务供给体系优化、跨市公共交通规划与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
交通规划
交通出行
城际通勤
京津都市区
Keywords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travel behavior
intercity commuting-Beijing-Tianjin metropolitan area
分类号
TU984.191 [建筑科学—城市规划与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中国水利发展与治水思想的历史演变及其时代价值解析
李加林
田鹏
龚虹波
马仁锋
《水资源与水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都市区跨区域通勤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京津城际高铁为例
林雄斌
卢源
《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
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