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三角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和作用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朱思瑜 于冰 《环境科学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56-265,共10页
在“双碳”目标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发挥环境政策的协同效应,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2006-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大气污染物(包... 在“双碳”目标和长三角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下,如何发挥环境政策的协同效应,协同推进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具有重要意义.以2006-2020年长三角地区41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以大气污染物(包括SO_(2)、NOx、PM和VOCs)排放当量、CO_(2)排放量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为被解释变量,以减污降碳政策力度为核心解释变量,通过固定效应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减污降碳政策对大气污染、碳排放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协同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①减污降碳政策具有三重协同效应,政策力度每提升1%,平均意义上可降低0.470%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当量,降低0.292%的CO_(2)排放量,提升0.040%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②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具有地区异质性,在核心城市组能够实现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重协同效应,而在中心城市组仅具有污染减排效应,在外围城市组没有产生显著效应.③减污降碳政策主要通过减少能源消费、促进绿色技术创新实现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研究显示,应充分考虑地区差异性,针对各城市组制定相应对策措施,进一步发挥减污降碳政策的协同效应,以全面实现长三角地区减污、降碳和经济高质量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减污降碳 经济高质量发展 政策协同效应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湾长制”对近海污染治理的影响
2
作者 余璇 胡求光 +1 位作者 陈琦 吴正杰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59-69,共11页
探究“湾长制”的政策效应并进行制度优化,对中国近海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该研究以沿海地区逐步推行的“湾长制”作为政策冲击变量,通过手工整理得到2005—2021年中国沿海地级市层面的近海污染物浓度数据,运用空间双重差... 探究“湾长制”的政策效应并进行制度优化,对中国近海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该研究以沿海地区逐步推行的“湾长制”作为政策冲击变量,通过手工整理得到2005—2021年中国沿海地级市层面的近海污染物浓度数据,运用空间双重差分方法定量识别“湾长制”与近海污染之间的内在关联以及其政策效应,探究“湾长制”对近海污染治理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①“湾长制”显著降低了近海首要污染因子无机氮的平均浓度,初步改善了近海水环境,但并未对近海次要污染因子活性磷酸盐产生显著的减排效应,“湾长制”尚未全面改善近海污染状况。在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和运用工具变量法进行内生性问题处理后,“湾长制”对近海污染的初步改善效果依然成立。②虽然近海污染在沿海城市间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但在考察期内,“湾长制”对近海无机氮污染的影响在空间上仍然有限,并未在相邻城市间产生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③“湾长制”对近海污染治理的影响存在规模效应。跟市级的分散试点相比,省级层面的推行能依托更大的行政权力和更多的政策支持,开展近海污染的协同治理,更好地发挥“领导挂帅,高位协调”的体制优势。④下级湾长设置过多带来的控制范围扩大,会降低“湾长制”实施过程中的行政效率并提高监管难度,削弱“湾长制”的治污效果。研究结论为“湾长制”的全面推行提供了实证支持。此外,在“湾长制”实践中,不仅需要加强地区间的协同合作,还应合理设置“湾长制”的行政架构,更好地发挥“湾长制”的治污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湾长制 近海污染 政策效应 空间双重差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发展的中国经验及未来展望 被引量:14
3
作者 沈满洪 《治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20-26,共7页
绿色发展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的黑色增长范式的变革。深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高级形态。当前,中国已进入生态环境安全等低层次需要与生态环境审美、生态环境民主等高层次需要并存,以及浅绿色发展与深绿色发展并存的阶段。浙江省绿色发展走... 绿色发展是对工业革命以来的黑色增长范式的变革。深绿色发展是绿色发展的高级形态。当前,中国已进入生态环境安全等低层次需要与生态环境审美、生态环境民主等高层次需要并存,以及浅绿色发展与深绿色发展并存的阶段。浙江省绿色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以浙江省绿色发展为代表的中国经验主要包括: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的“接力棒”精神;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优先论;坚持“良好的生态环境就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生态惠民论;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生态系统论;坚持“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制度”的生态治理论。面向未来,深入推进绿色发展要坚持生态文化普及化、生态产业主导化、生态消费时尚化、生态资源经济化、生态环境景观化、生态城乡特色化、生态科技创新自主化、生态文明制度体系化等战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两山”理念 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 生态治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