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10篇文章
< 1 2 5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富营养水体中2种水生植物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特征 被引量:30
1
作者 陆开宏 胡智勇 +1 位作者 梁晶晶 朱津永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1期1508-1515,共8页
选取宁波市城区内河2个营养类型水体日湖(中-富营养类型)和卧彩江(重富营养类型),于2008年8~11月,利用MIDI Sherlock MIS系统和其他传统方法,跟踪监测了2个水体内2种常见水生净化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喜旱莲子草(A... 选取宁波市城区内河2个营养类型水体日湖(中-富营养类型)和卧彩江(重富营养类型),于2008年8~11月,利用MIDI Sherlock MIS系统和其他传统方法,跟踪监测了2个水体内2种常见水生净化植物粉绿狐尾藻(Myriophyllum aquaticum)、喜旱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根际微生物的种类、数量及其季节变化,分析了水体主要水质参数、水体微生物与植物根际微生物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水生植物根际效应显著,不同月份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均要显著高于水体环境;植物种类对植物根际微生物影响显著,在日湖水体,狐尾藻根际微生物数量要显著高于喜旱莲子草;在卧彩江,2种植物根际细菌数量无显著差异,放线菌、真菌数量差异显著,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与水体环境因子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调查期间,日湖水温、TN、TP、Chla与植物根际微生物数量间均无显著相关,仅COD与喜旱莲子草根际细菌数量显著负相关;在卧彩江,TP与粉绿狐尾藻、喜旱莲子草根际放线菌数量显著负相关,其余水质参数与根际微生物数量均无显著相关.植物根际优势菌种以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微球菌属(Micrococcus)、黄杆菌属(Chryseobacterium)、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等有机物降解微生物为主,环境因素的变化和植物种类的不同也导致了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食酸菌属(Acidovorax)、节杆菌属(Arthrobacter)等特有菌种的出现.对植物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聚类分析表明,除日湖喜旱莲子草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在夏、秋两个季节相似性较高外,其余几个处理的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相似性在21.60%~51.57%.日湖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夏季高于秋季,而卧彩江中夏季低于秋季;日湖中2种植物之间无论夏秋均无显著差异,而在卧彩江,夏季喜旱莲子草要显著高于粉绿狐尾藻,秋季则完全相反,据此说明植物根际微生物多样性受水体富营养化程度和植物种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营养水体 粉绿狐尾藻 喜旱莲子草 根际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微生物吸附除臭剂的制备及其除臭应用 被引量:61
2
作者 叶芬霞 朱瑞芬 叶央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8期254-257,共4页
为保护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控制臭气是养殖业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从养猪场土壤中分离出具有除臭效能的微生物菌株3株:巨大芽孢杆菌CCW-Y1菌株、灰色链霉菌CCW-Y2菌株、热带假丝酵母CCW-Y3菌株。以米糠和陶瓷粒为吸附剂载体,与... 为保护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控制臭气是养殖业必须要解决的基本问题。从养猪场土壤中分离出具有除臭效能的微生物菌株3株:巨大芽孢杆菌CCW-Y1菌株、灰色链霉菌CCW-Y2菌株、热带假丝酵母CCW-Y3菌株。以米糠和陶瓷粒为吸附剂载体,与3株微生物菌株的混合培养液混合,制成复合微生物吸附除臭剂,载体上的生物量以4.50~6.05g/kg为好。复合微生物吸附除臭剂载体上微生物干细胞5.36g/kg对猪粪、鸡粪和牛粪中NH3、臭气的去除率可达80%以上,H2S的去除率达65%以上。将此除臭剂放置在底部透气的扁平铁丝盘中,悬挂于猪舍和猪粪堆肥场上方进行除臭试验,结果表明猪舍内NH3、H2S和恶臭浓度分别降低了78.4%、66.7%和83.3%。猪粪堆肥场内NH3、H2S和恶臭浓度分别降低了84.4%、62.1%和88.5%。该除臭剂的有效除臭时间比普通吸附除臭剂长,对生猪的生长没有产生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臭气体 猪场 生物除臭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草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 被引量:25
3
作者 徐年军 严小军 +1 位作者 徐继林 马红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9,24,共4页
大米草(Spartinaanglica)是一种资源丰富的盐沼植物,目前已在中国沿海大量分布,综合开发利用大米草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效益。利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大米草甲醇提取物,再分别用DPPH法、纸碟法和MTT法对大米草中40多个组分进行了... 大米草(Spartinaanglica)是一种资源丰富的盐沼植物,目前已在中国沿海大量分布,综合开发利用大米草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效益。利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大米草甲醇提取物,再分别用DPPH法、纸碟法和MTT法对大米草中40多个组分进行了抗氧化、抗细菌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得到抗氧化活性组分5个、抗菌活性组分2个、抗肿瘤活性组分3个。目前对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研究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抗氧化 抗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SCP方法的条件优化与榨菜低盐腌制微生物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翁佩芳 吴祖芳 +2 位作者 龚业 张锐 沈锡权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61-266,共6页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研究榨菜低盐腌制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变化。研究了凝胶质量浓度、电泳前处理、银染操作条件对SSCP分析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胶质量浓度为22 g/dL、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29∶1,并加入体... 应用单链构象多态性(SSCP)方法研究榨菜低盐腌制条件下的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变化。研究了凝胶质量浓度、电泳前处理、银染操作条件对SSCP分析方法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凝胶质量浓度为22 g/dL、丙烯酰胺与双丙烯酰胺质量比为29∶1,并加入体积分数6%的甘油,4℃条件下1×TBE缓冲液中250 V电泳18 h,通过强碱性显影液和甲醛作还原剂的银染方法显色,可以获得理想的SSCP图谱。对榨菜低盐腌制不同时期样品的SSCP图谱分析结果,发现在榨菜腌制初期优势菌群为肠膜明串珠菌(Leuconostoc mesenteroides),随后转变为植物乳杆菌(Lactobacillus plantarum)和短乳杆菌(Lactobacillus brevis)占优势;腌制后期主要存在的优势菌群为植物乳杆菌和Lactobacillus versmoldensis,结合感官分析证实这些优势乳酸菌对保持制品高品质具有功能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榨菜 PCR-SSCP 电泳图谱 条件优化 微生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技术清洁生产替代高污染化学法制备甲壳素的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4
5
作者 周湘池 刘必谦 +1 位作者 郭春苹 王亚军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517-522,共6页
从虾壳中分离到一株乳杆菌BR-3,研究发现其最佳发酵起始pH为6.50,最佳培养温度为35℃,在此培养温度下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为42h。采用乳杆菌发酵方法,进行了虾壳制备甲壳素的研究,比较了接种量、葡萄糖加入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 从虾壳中分离到一株乳杆菌BR-3,研究发现其最佳发酵起始pH为6.50,最佳培养温度为35℃,在此培养温度下达到对数生长期的时间为42h。采用乳杆菌发酵方法,进行了虾壳制备甲壳素的研究,比较了接种量、葡萄糖加入量、发酵时间等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当接种量为10%、葡萄糖浓度为4.5%、固液比为1︰3、发酵温度为(35±2)℃、发酵时间为3—4d时,平均灰分去除率达95.67%,甲壳素产品灰分含量均小于6%,最低可达1%,产品质量等于或优于传统的酸碱生产方法。发酵液可部分或全部回收,洗涤废水可作下一轮发酵用水,生产废水接近零排放。虾壳乳酸发酵法生产甲壳素是一种清洁生产方法。BR-3培养时间短,培养条件粗放,温度和pH适应范围宽,产酸效率高,残糖少,适合于工业化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杆菌 优化 发酵 虾壳 甲壳素清洁生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浒苔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1
6
作者 金浩良 徐年军 严小军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00-106,共7页
浒苔(Enteromorpha)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石莼目(Ulvales)、石莼科(Ulvaceae),是一类广温、广盐、耐干性的大型海藻,常生长在高、中、低潮带砂砾、岩礁和石沼中。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海岸、日本群岛、马来群岛... 浒苔(Enteromorpha)属于绿藻门(Chlorophyta)、石莼目(Ulvales)、石莼科(Ulvaceae),是一类广温、广盐、耐干性的大型海藻,常生长在高、中、低潮带砂砾、岩礁和石沼中。在世界范围内分布于俄罗斯远东海岸、日本群岛、马来群岛和欧洲沿岸等海域。在中国各海区均有分布,属黄海、东海海域优势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物质 浒苔 马来群岛 东海海域 大型海藻 世界范围 绿藻门 东海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肽的提取分离与生物活性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7
作者 何雄 薛长湖 +1 位作者 杨文鸽 徐大伦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85-89,共5页
肌肽(carnosine)是一种水溶性二肽,天然存在于多种脊椎动物的骨骼肌以及新陈代谢旺盛的脑中。1900年,俄国学者Gulewitsch最早发现了肌肽。他从Liebig的肉提取物中分离了肌肽,后来被证实这种物质的结构为β-丙氨酰-L-组氨酸。肌肽... 肌肽(carnosine)是一种水溶性二肽,天然存在于多种脊椎动物的骨骼肌以及新陈代谢旺盛的脑中。1900年,俄国学者Gulewitsch最早发现了肌肽。他从Liebig的肉提取物中分离了肌肽,后来被证实这种物质的结构为β-丙氨酰-L-组氨酸。肌肽的结构如图1所示。这是从天然原料中分离得到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生物活性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活性肽 提取分离 肌肽 天然原料 L-组氨酸 新陈代谢 脊椎动物 水溶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植物修复中的作用 被引量:50
8
作者 胡智勇 陆开宏 梁晶晶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75-80,共6页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和湿地修复中的作用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植物修复的机理。指出水生植物对污染环境的修复主要依赖环境、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合作用,植物和微生物的耦合作用是水生植物... 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水生植物根际微生物在污染水体和湿地修复中的作用研究成果,深入探讨了植物修复的机理。指出水生植物对污染环境的修复主要依赖环境、水生植物和微生物以及三者之间的联合作用,植物和微生物的耦合作用是水生植物应用于水体修复的重要机制。人工湿地对氮的去除主要通过微生物的硝化-反硝化作用途径;根际微生物和植物的联合作用可以改变磷的存在形态,从而加速磷的去除;在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环境中,根际微生物通过增强植物对环境的适应性促进污染物的去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污染 植物修复 根际微生物 作用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北仑港冬季浮游细菌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刘兵 李太武 +3 位作者 苏秀榕 史西志 李登峰 杜莉利 《台湾海峡》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217-222,共6页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宁波北仑港冬季水体中的浮游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提取水样中细菌基因组总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分子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对水样中的细菌建立了16S rDNA克隆文库和系统发生树.结果表... 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对宁波北仑港冬季水体中的浮游细菌多样性进行了研究.提取水样中细菌基因组总DNA,以细菌16S rDNA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经分子克隆、测序与序列分析,对水样中的细菌建立了16S rDNA克隆文库和系统发生树.结果表明,浮游细菌群落具有较高的多样性,34个克隆子分属2个不同的细菌类群,6个克隆子属于未知类群,优势细菌类群为Pro-teobacteria类群(变形菌类群),占80%;细菌优势类群顺序为β-Proteobacteria类群(32.5%)、γ-Proteobacteria类群(25%)、α-Proteobacteria类群(15%)、ε-proteobacteria类群(7.5%)、Firmicutes类群(厚壁菌类群)(5%).这一结果与近年来国内外有关港口微生物多样性的报道较为一致.用DNAStar中Clustalw程序从测序的40个克隆子中选出17个OTU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同样表明浮游细菌多样性较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仑港 宁波 细菌多样性 16S RD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聚糖与其羧甲基衍生物对养殖大黄鱼非特异免疫作用 被引量:12
10
作者 杨文鸽 黄晓春 +3 位作者 李花霞 徐大伦 裘迪红 陈檬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1期16-20,共5页
以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注射酵母-β1,3-葡聚糖和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葡聚糖,以血清蛋白含量、血淋巴和肝脏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为指标,综合比较-β1,3-葡聚糖和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葡聚糖对养殖大黄鱼的免疫... 以养殖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分别注射酵母-β1,3-葡聚糖和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葡聚糖,以血清蛋白含量、血淋巴和肝脏中酚氧化酶(PO)、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为指标,综合比较-β1,3-葡聚糖和不同取代度的羧甲基葡聚糖对养殖大黄鱼的免疫刺激活性。结果显示:-β1,3-葡聚糖可以迅速提高大黄鱼血清蛋白含量、血清和肝脏中PO以及血细胞中SOD酶活水平,但持续时间较短;羧甲基葡聚糖对大黄鱼的免疫增强活性并非随取代度的升高而增加,取代度为0.732的羧甲基葡聚糖能持续、显著地提高大黄鱼血清及血细胞中的PO和SOD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Β-1 3-葡聚糖 羧甲基葡聚糖 取代度 大黄鱼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贝类附着敌害生物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18
11
作者 李太武 苏秀榕 +2 位作者 迟庆宏 杨文新 刘艳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12-14,共3页
对大连市长海县海域养殖贝类附着敌害生物的种类、附着方式、危害及防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附着敌害生物共 17种 ,其中植物 6种 :海带、裙带菜、鼠尾澡、鹿角藻、萱藻、囊藻 ;动物 11种 :紫贻贝、沙海螂、皮海绵、薮枝螅、细指海葵... 对大连市长海县海域养殖贝类附着敌害生物的种类、附着方式、危害及防治等进行了调查研究。报告附着敌害生物共 17种 ,其中植物 6种 :海带、裙带菜、鼠尾澡、鹿角藻、萱藻、囊藻 ;动物 11种 :紫贻贝、沙海螂、皮海绵、薮枝螅、细指海葵、才女虫、蛰龙介虫、麦杆虫、藤壶、柄海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贝类 附着敌害生物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秀山海泥营养物质对环境生物抗氧化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2
作者 罗红宇 吴辉辉 +2 位作者 解延海 桑卫国 张骏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13,共6页
将浙江秀山海泥样品通过水浸提、离心沉降处理得到水溶相体系海泥提取液,按照20%(体积分数)加入到抗氧化性能评价体系中,采用BCS-Trolox法测定体系的总抗氧化性能,研究了温度、pH和时间对水溶相体系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含水量为50%... 将浙江秀山海泥样品通过水浸提、离心沉降处理得到水溶相体系海泥提取液,按照20%(体积分数)加入到抗氧化性能评价体系中,采用BCS-Trolox法测定体系的总抗氧化性能,研究了温度、pH和时间对水溶相体系抗氧化性能的影响;分析了含水量为50%的浙江秀山海泥的营养成分,测定了生长于秀山滩涂海泥的菲律宾蛤仔和泥螺肌肉的SOD和GSH-Px的活力。结果表明,与已经开发成保健或泥疗产品的对照泥样相比,秀山海泥富含抗氧化活性营养成分V_A、V_E、V_C、Ge、Fe、Mg、Zn、Sr、Ca,总蛋白酶活性较强;该水溶相体系的抗氧化性能显著,20%的海泥提取液的抗氧化性能与(3.68±0.25)μmol/L的Trolox相当;温度对水溶相体系的抗氧化性能影响显著,pH、时间没有显著影响,因此确定最佳的水溶相体系制备条件为温度60℃、pH 5.6、时间10min;与对照组相比,秀山滩涂海泥能够激活菲律宾蛤仔和泥螺肌肉的SOD、GSH-Px的活性,提高机体的抗氧化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秀山海泥 营养成分 抗氧化性能 超氧化物歧化酶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宣威火腿加工过程中生物胺变化规律 被引量:8
13
作者 王桂瑛 殷红 +2 位作者 曹锦轩 施忠芬 廖国周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92-195,共4页
用40条重量在9~11 kg的原料腿按照传统工艺加工宣威火腿,分别在腌制前(24 h)、腌制结束(18d)、风干结束(125 d)、成熟中期(250 d)与成熟结束(360 d)这5个加工阶段随机取出5条火腿,以股二头肌为中心取约100 g样品,以HPLC方法测定生物胺... 用40条重量在9~11 kg的原料腿按照传统工艺加工宣威火腿,分别在腌制前(24 h)、腌制结束(18d)、风干结束(125 d)、成熟中期(250 d)与成熟结束(360 d)这5个加工阶段随机取出5条火腿,以股二头肌为中心取约100 g样品,以HPLC方法测定生物胺含量。结果表明,宣威火腿样品中共检测出7种生物胺,分别是色胺、苯乙胺、腐胺、酪胺、尸胺、亚精胺和精胺。在各个加工阶段,精胺的含量都是最高的,其次是酪胺与亚精胺。酪胺、亚精胺与精胺的含量在5个加工阶段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苯乙胺与腐胺含量显著增加(P<0.05),在成熟中期(250 d)时达最高值,随后含量有所降低(P>0.05)。生物胺总量随着加工过程的进行有所增加,在成熟中期(250 d)达最大值11.51mg/100 g,随后生物胺总量有降低的趋势,但差异不显著(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胺 形成 宣威火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研究进展 被引量:23
14
作者 薛超波 王国良 +1 位作者 金珊 郑天伦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377-384,共8页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基础研究薄弱,目前对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了解远远落后于陆地微生物,尤其是其研究方法亟待完善和提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基础研究薄弱,目前对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了解远远落后于陆地微生物,尤其是其研究方法亟待完善和提高。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和计算机的广泛应用,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概述了海洋微生物多样性的概念和研究方法及其资源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微生物多样性 分子生物学 生物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生物共栖细菌抑藻活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7
15
作者 郑立 韩笑天 +2 位作者 严小军 俞志明 王小如 《海洋科学进展》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511-519,共9页
针对我国常见赤潮藻种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及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通过细胞活体荧光测定方法,研究了15株海洋生物共栖细菌对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它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了其系统发生学关系。结... 针对我国常见赤潮藻种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及海洋原甲藻(Prorocentrum micans),通过细胞活体荧光测定方法,研究了15株海洋生物共栖细菌对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同时,对它们进行了分子生物学鉴定,分析了其系统发生学关系。结果表明,7株细菌的代谢产物对2种微藻的生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并表现出一定的选择性,其中3株海洋细菌NJ6-3-2,QD1-2,ATCI02-4的代谢产物对2种赤潮微藻的生长都具有抑制作用。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具有抑藻活性的海洋细菌中有4株(NJ6-3-1,QD1-2,SSN-6,SS6-4)属于-γproteobac-teria分支,另外3株(NJ5-7-1,NJ6-3-2,ATCI02-4)属于Gram+细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细菌 细胞活体荧光 抑藻 系统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模式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养殖池塘沉积物酶活性及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李越蜀 郑忠明 +3 位作者 翟海佳 华建权 周朝生 陈辉煌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254-1260,共7页
采用现场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法及基质脱氢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4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池塘的水质、沉积物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末期,凡纳滨对虾淡水混养和海水混养池塘水质较好,海水集约化... 采用现场测定、磷脂脂肪酸(PLFA)法及基质脱氢酶活性测定等方法,对4种不同养殖模式的凡纳滨对虾池塘的水质、沉积物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结构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养殖末期,凡纳滨对虾淡水混养和海水混养池塘水质较好,海水集约化池塘水质最差;其中海水集约化池塘沉积物基质中有机质含量、微生物生物量、微生物活性和酶活性都很高,真菌、G+菌的相对含量则很低。主成分分析(PCA)表明:第一主成分主要与脲酶、有机质含量、微生物活性、总PLFA、B/F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9),而与Gram+/Gram-、pH、18:1ω9C/T、单不饱和/支链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0.9);第二主成分主要与脱氢酶有显著正相关关系(r>0.8),四种池塘在PCA图中分散开,说明其微生物群落结构及环境状况存在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沉积物 酶活性 PLFA 微生物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螺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尤仲杰 陆彤霞 王一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5,T002,共7页
研究了泥螺的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受精卵的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的发育过程。泥螺在浙江沿海每年的繁殖期为3-11月,5-6月和9-10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内亲螺有一次交配多次产卵现象,平均每个亲螺产卵3-4次,每次产卵群1... 研究了泥螺的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受精卵的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的发育过程。泥螺在浙江沿海每年的繁殖期为3-11月,5-6月和9-10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内亲螺有一次交配多次产卵现象,平均每个亲螺产卵3-4次,每次产卵群1个,每个卵群平均含有受精卵 6282个,个体繁殖力18 848.4-25128.0粒。在水温28.5℃条件下,面盘幼虫孵化时间为72h,孵化率为93.8%。幼虫经过2-8d浮游生活后进入匍匐生活,28-30d后发育变态成为稚螺,50d后成为幼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螺 繁殖习性 胚胎发育 生活史 受精卵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日本真海带对硒的积累和生物转化 被引量:7
18
作者 郑立 严小军 +3 位作者 孙建 韩笑天 林伟 王小如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119-125,共7页
在海水中添加亚硒酸盐(Na2SeO3)及不同浓度的氮磷营养盐(NaNO3+NaH2PO4),研究海带对硒的积累,通过分离测定海带富硒前后各生化组分的含硒量来探讨硒的生物转化问题.结果表明天然海带含硒量(鲜重)为0.451~0.596μg/g,海... 在海水中添加亚硒酸盐(Na2SeO3)及不同浓度的氮磷营养盐(NaNO3+NaH2PO4),研究海带对硒的积累,通过分离测定海带富硒前后各生化组分的含硒量来探讨硒的生物转化问题.结果表明天然海带含硒量(鲜重)为0.451~0.596μg/g,海带富硒最佳的Na2SeO3浓度为200mg/dm^3,培养56h后的富硒倍率约为50.在天然海带中,硒主要以有机态存在,有机硒占总硒含量的86.22%;在含有200mg/dm^3 Na2SeO3的海水中培养56h后测得海带的总硒为24.481μg/g,其中有机硒含量为16.703μg/g,无机硒为4.714μg/g;在添加氮磷营养盐的含硒海水中,海带的富硒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在适宜的氮磷条件下(150mg/dm^3 NaNO3和25mg/dm^3 NaH2PO4)总硒含量达到33.649μg/g,而无机硒含量基本不变,为4.497μg/g,因此提高部分转化为有机硒,有机硒含量达到24.678μg/g.这说明海带具有通过自身代谢将无机硒转化为有机硒的较强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集 生物转化 海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殖环境中底栖生物丰度与双齿围沙蚕生化组成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永靖 童丽娟 +1 位作者 郑周数 庄丁丁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5-8,共4页
对慈溪龙山、温岭新街、临海滨海三个双齿围沙蚕的养殖点的调查表明:温岭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最高,为7321 5个 cm3,其次是临海(1750个 cm3),慈溪最低,为1044个 cm3;小型底栖硅藻的平均丰度分别为:917个 cm3、6982 5个 cm3和627个 cm3,温... 对慈溪龙山、温岭新街、临海滨海三个双齿围沙蚕的养殖点的调查表明:温岭底栖生物的平均丰度最高,为7321 5个 cm3,其次是临海(1750个 cm3),慈溪最低,为1044个 cm3;小型底栖硅藻的平均丰度分别为:917个 cm3、6982 5个 cm3和627个 cm3,温岭最高;小型底栖动物的平均丰度分别为:127个 cm3、339个 cm3和1123个 cm3,临海最高;平均生物量分别为:443 62μg cm3、1100 28μg cm3、3868 12μg cm3。共鉴定出小型底栖硅藻15个属,其中以圆筛藻属、菱形藻属、斜纹藻属和布纹藻属为主要类群;小型底栖动物七个类群,分别为海洋线虫、有孔虫、涡虫、介形虫、寡毛类、桡足类和等足类,其中有孔虫和介形类丰度占绝对优势,其次是线虫和涡虫。对这三个地区沙蚕的生化组成研究表明:温岭沙蚕的总脂、总糖、蛋白质和EPA含量均为最高,品质最好,其次是临海,再次是慈溪。底栖生物的生物量与沙蚕的生化组成成一定相关关系,稳定的生活环境有利于沙蚕的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齿围沙蚕 生化组成 小型底栖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巴夫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培养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徐志标 裴鲁青 +1 位作者 骆其君 严小军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9,共6页
实验利用一种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绿色巴夫藻的半连续培养研究,详细探讨了更新率、更新周期等因素与藻细胞的生长、采收量、产率及氮、磷营养盐的利用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更新率、更新周期和起始更新时间均是半连续培养的重要参... 实验利用一种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绿色巴夫藻的半连续培养研究,详细探讨了更新率、更新周期等因素与藻细胞的生长、采收量、产率及氮、磷营养盐的利用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更新率、更新周期和起始更新时间均是半连续培养的重要参数。半连续培养间的生长速率随更新率的上升而增大,随更新周期的延长而减小。采收量和更新率间呈一抛物线关系,更新率为30%最大,为1.70g/d;产率随更新率的增大而减小,在10%时达到0.58g/L·d,而50%时仅为0.26g/L·d;在30%的更新率下,随着更新周期的延长,采收的藻细胞密度增大。但24d的更新培养期内总采收量随周期的延长而下降,1d组为33.68g,而4d组只有17.66g。对于采收藻液的PO4P和NO3N平均含量,随更新率的增大而上升,更新率为10%时二者分别为0.350mg/L、0.064mg/L,而50%时分别上升至0.796mg/L和1.956mg/L;PO4P平均含量随更新周期的延长而下降,1d组和4d组分别为0.353mg/L和0.185mg/L,而NO3N平均含量在各更新周期间无显著变化,稳定在0.060mg/L左右。综合考虑各指标,以30%的更新率和1d为更新周期是绿色巴夫藻光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培养的一个较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巴夫藻 光生物反应器 半连续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