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Sm_(2)O_(3)-YF_(3)对无压烧结氮化铝陶瓷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贺逸轩 汪小红 +1 位作者 吕文中 姜海 《中国陶瓷》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3-30,共8页
基于无压烧结条件下制备兼具高热导率及高弯曲强度AlN陶瓷的需求,采用新型二元烧结添加剂Sm_(2)O_(3)与YF_(3),通过无压烧结制备了含有Sm_(2)O_(3)(添加含量为0.3~6.5 wt%)的AlN陶瓷,并比较了两步烧结法与传统工艺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 基于无压烧结条件下制备兼具高热导率及高弯曲强度AlN陶瓷的需求,采用新型二元烧结添加剂Sm_(2)O_(3)与YF_(3),通过无压烧结制备了含有Sm_(2)O_(3)(添加含量为0.3~6.5 wt%)的AlN陶瓷,并比较了两步烧结法与传统工艺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AlN陶瓷中的第二相为SmAlO_(3),两步烧结的添加6.5 wt%Sm_(2)O_(3)-1 wt%YF_(3)的AIN陶瓷综合性能最佳,其热导率为176.9 W·m^(-1)·K^(-1),弯曲强度为368.6 MPa。Sm_(2)O_(3)的引入会与AlN中的Al_(2)O_(3)反应产生液相,促进AlN的致密化、抑制晶粒生长并起到除氧作用。相较于传统的烧结方法,两步烧结法不仅减少了陶瓷中的第二相的含量,还促进第二相向三叉晶界分布,进而显著提高了热导率;与此同时第二相分布的变化还可调控AlN陶瓷的弯曲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N Sm_(2)O_(3) YF_(3) 无压烧结 热导率 弯曲强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合物添加剂工程制备高性能银栅格上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2
作者 李泽榕 毛晨雨 +5 位作者 孙涛 林煌 王佳明 陈步超 汤世伟 王维燕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5,共5页
基于银栅格透明电极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便携式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理想电源。然而,卤素离子和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扩散会影响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对制备高性能柔性器件提出了挑战。本研究采用聚氨酯(PU)聚合物添加剂... 基于银栅格透明电极的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是一种极具前景的便携式和可穿戴电子设备的理想电源。然而,卤素离子和金属离子之间的相互扩散会影响器件的效率和稳定性,对制备高性能柔性器件提出了挑战。本研究采用聚氨酯(PU)聚合物添加剂钝化钙钛矿薄膜晶界,结合界面阻隔层的策略制备柔性钙钛矿电池。Pb^(2+)与C=O之间的强相互作用改善了钙钛矿薄膜的结晶特性,降低了薄膜的缺陷态密度。因此,基于银栅格电极的柔性钙钛矿电池光电转换效率(PCE)提高到20.21%,是迄今为止非ITO柔性电极上钙钛矿电池最高效率之一。由于聚氨酯填充晶界和界面阻隔层的双重作用阻碍了卤素和金属的相互扩散,柔性钙钛矿电池还表现出较高的湿度稳定性和运行稳定性。器件在30%的相对湿度下暴露150 h后仍能保持92.1%的初始PCE值,在最大功率点下工作1000 h后仍能保持95%的初始PCE值。最后,柔性钙钛矿电池显示出良好的机械稳定性,在4 mm的曲率半径下弯曲1000次后,还保持了86%的初始PCE。此研究可为高性能柔性钙钛矿光电器件的设计提供思路和实验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 银栅格透明电极 聚氨酯 晶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物理气相传输法合成AlN单晶性能表征
3
作者 周振翔 陈宁 +6 位作者 李丹 石爽爽 倪代秦 陈建荣 黄存新 李荣臻 魏华阳 《人工晶体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196-2202,共7页
采用物理气相传输(PVT)法通过同质外延生长获得14 mm×12 mm的AlN单晶样品。对样品进行切割、研磨、化学机械抛光处理后,采用拉曼光谱仪、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光致发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测试表征。拉曼测试结果表... 采用物理气相传输(PVT)法通过同质外延生长获得14 mm×12 mm的AlN单晶样品。对样品进行切割、研磨、化学机械抛光处理后,采用拉曼光谱仪、高分辨X射线衍射仪、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光致发光光谱仪对样品进行测试表征。拉曼测试结果表明,晶体中心区域的拉曼光谱E_(2)(high)声子模的半峰全宽为3.3 cm^(-1),边缘区域E_(2)(high)声子模的半峰全宽为4.3 cm^(-1),晶体呈现较高的结晶质量。XRD摇摆曲线表征结果显示,外延生长后的晶体中心和边缘区域的摇摆曲线半峰全宽增大至100″和205″,表明晶体内存在缺陷。XPS测试结果表明,晶体内存在C、O、Si杂质元素,杂质的原子数分数分别为0.74%、1.43%、2.14%,晶体内发现以氧杂质为主的Al—O、N—Al—O等特征峰。光致发光光谱测试结果显示,晶体内存在V_(Al)-O_(N)复合缺陷和V_(Al)点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氮化铝 物理气相传输法 半峰全宽 杂质 缺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明治SERS结构和酶剪切技术的肿瘤标志物miRNA-21的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4
4
作者 洑颢 吕炜烽 +4 位作者 高永峰 王哲 邹祖全 张鑫 周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80-189,共10页
采用Langmiur-Bloggt膜技术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Ag覆盖聚苯乙烯小球六方密堆积阵列(Ag/PS HCA)基底,再将合成的海胆状Au纳米粒子与4-巯基苯甲酸(4-Mercaptobenzoic acid,4MBA)链接得到Au@4MBA探针,然后将单链寡核苷酸DNA21分别与基底和Au... 采用Langmiur-Bloggt膜技术和磁控溅射技术制备Ag覆盖聚苯乙烯小球六方密堆积阵列(Ag/PS HCA)基底,再将合成的海胆状Au纳米粒子与4-巯基苯甲酸(4-Mercaptobenzoic acid,4MBA)链接得到Au@4MBA探针,然后将单链寡核苷酸DNA21分别与基底和Au@4MBA探针链接,构建Au@4MBA-DNA21-Ag/PS HCA三明治结构,在DNA21与miRNA-21杂交后使用双链特异性剪切酶(DSN)剪切DNA磷酸二酯键,最后进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上述三明治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结构和酶剪切技术进行肿瘤标志物miRNA-21的检测,在100pmol·L^-1到1fmol·L^-1的浓度范围内,检测极限达到0.853fmol·L^-1,具有极高的灵敏度和优良的特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苯乙烯小球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三明治结构 双链特异性剪切酶 肿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酶剪切量子点荧光放大技术的双元miRNA定量检测 被引量:1
5
作者 佟丽莹 洑颢 +4 位作者 贾志舰 梁照恒 祝远锋 甘棕松 周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37-146,共10页
将量子点荧光特性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的DNA剪切特性相结合,提出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双元miRNA定量检测方案.首先,将量子点和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分别与捕获DNA链接形成捕获探针,再与待测miRNA互补配对形成异源双链杂合结构,随... 将量子点荧光特性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的DNA剪切特性相结合,提出一种高灵敏度、高特异性的双元miRNA定量检测方案.首先,将量子点和四氧化三铁磁性纳米粒子分别与捕获DNA链接形成捕获探针,再与待测miRNA互补配对形成异源双链杂合结构,随后双链特异性核酸酶对杂合结构中的捕获DNA进行特异性剪切,实现量子点和待测miRNA从捕获探针分离,且分离的待测miRNA与捕获探针上未配对的DNA开始新一轮杂交和再剪切.经过上述循环过程,量子点从捕获探针大量释放,荧光信号不断增强,实现肿瘤标志物miRNA的高灵敏检测.实验结果表明,基于酶剪切量子点荧光放大技术,在1fmol/L至100pmol/L的浓度范围内,同时实现了肿瘤标志物miRNA-141及循环miRNA内参miRNA-1228的特异性定量检测,其检出限分别达到0.69fmol/L和0.21fmol/L.与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方法相比,该方案获得了相同的检测结果,且具有更高灵敏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量子点 双链特异性核酸酶 MIRNA 荧光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空探测超宽光谱定标黑体源研制 被引量:1
6
作者 董惠文 张家平 +3 位作者 练敏隆 肖大舟 王伟刚 鲁越晖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27-139,共13页
针对深空探测超宽光谱定标黑体源的关键技术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优化微结构和纳米超黑涂层的深空探测星上黑体定标源。基于有限元方法仿真,验证了微锥结构不同宽高比与黑体发射率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周期性线阵V槽结构相对于平面结构在... 针对深空探测超宽光谱定标黑体源的关键技术问题,构建了一种基于优化微结构和纳米超黑涂层的深空探测星上黑体定标源。基于有限元方法仿真,验证了微锥结构不同宽高比与黑体发射率间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周期性线阵V槽结构相对于平面结构在黑体发射率方面的提升作用。优化星上黑体源高发射率微结构,优选空间超黑高发射涂层,设计星上黑体源高精度测温系统,进而完成黑体源工程设计。最后,通过星上黑体源发射率计量及实验室辐射定标稳定性测试进行验证。检测结果表明,深空探测超宽光谱定标黑体源具有超宽光谱范围、高发射率、高温度稳定性等特点,其光谱范围为5~50μm,法向平均发射率为0.986,温度稳定性达到0.16 K。该定标黑体源可大幅提升高发射率辐射定标源的光谱范围,为深空探测载荷的在轨高精度星上辐射定标提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空探测 定标 超宽光谱 高发射率 PID控温 高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Bs-GO膜的渗透性能及其对染料截留性能 被引量:1
7
作者 张扬天 黄一 +4 位作者 韩昌道 钟俊磊 李民亮 陈亮 李露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12-1120,共9页
氧化石墨烯(GO)膜因其优异的物化特性、独特的水通道,被广泛应用于复杂废水中的染料分离。通过将纳米气泡(NBs)吸附到GO上,形成纳米气泡-氧化石墨烯(NBs-GO)膜,有望提高膜的染料分离性能。以NBs-GO膜处理亚甲基蓝溶液模拟的染料废水,测... 氧化石墨烯(GO)膜因其优异的物化特性、独特的水通道,被广泛应用于复杂废水中的染料分离。通过将纳米气泡(NBs)吸附到GO上,形成纳米气泡-氧化石墨烯(NBs-GO)膜,有望提高膜的染料分离性能。以NBs-GO膜处理亚甲基蓝溶液模拟的染料废水,测定了该膜的水渗透率、截留率和稳定性等指标,并探究了染料种类与浓度、膜厚度和GO的制备条件等因素对膜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NBs-GO膜的水渗透率相比传统GO膜高出50.8%,并且能够将亚甲基蓝的截留率维持在99.88%,具有更优的染料分离性能。此外,NBs-GO膜在72 h内展现出了良好的稳定性,截留率始终保持在90%以上。即使在改变染料种类、浓度及膜厚度等条件下,NBs-GO膜依然保持了优异的水渗透性能。纳米气泡的引入为提高GO膜的染料分离效率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染料废水的处理方面展现出巨大的发展潜力,这一研究在染料废水处理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气泡(NBs) 氧化石墨烯(GO) 亚甲基蓝 染料废水 水渗透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VH基全有机复合薄膜储能性能研究
8
作者 朱久军 朱志彪 +1 位作者 付廷玉 侯亚飞 《绝缘材料》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40-50,共11页
在薄膜电容器中自由电子过多会使得漏电流密度增加,电气强度降低,促使电容器击穿,从而阻碍了其获得优异的储能性能。为了减少自由电子和二次碰撞电离电子(SIE)对储能性能的影响,本文选择将苝酰亚胺(PDI)、1,4,5,8-萘四甲酸酐(NDI)和4-氰... 在薄膜电容器中自由电子过多会使得漏电流密度增加,电气强度降低,促使电容器击穿,从而阻碍了其获得优异的储能性能。为了减少自由电子和二次碰撞电离电子(SIE)对储能性能的影响,本文选择将苝酰亚胺(PDI)、1,4,5,8-萘四甲酸酐(NDI)和4-氰基-4′-戊基联苯(5CB)分别掺入聚偏氟乙烯-六氟丙烯(PVH)中构建全有机复合薄膜,对3种复合薄膜的结构、热学性能和储能性能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DI质量分数为0.5%的PDI/PVH复合薄膜具有较好的热性能,更小的晶粒尺寸以及更紧密的晶格结构,有助于获得更高的电气强度和放电能量密度。通过对比发现PDI具有更合适的能带结构和电导率,使PDI/PVH复合薄膜具备更好的储能性能。0.5%PDI/PVH复合薄膜在499.7 MV/m的放电能量密度达到了16.6 J/cm^(3),并且保持了80.5%的高充放电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陷阱 全有机 复合材料 储能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胞外囊泡成像方法最新研究进展 被引量:4
9
作者 王凯喆 魏余辉 +4 位作者 张萍 王建华 胡钧 王丽华 李宾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9-286,共8页
目的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小泡。细胞外囊泡作为蛋白质、mRNA、miRNA、脂质等信息物质在细胞间转运的载体,是细胞与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目前各种可视化成像方法已经用于研究细胞... 目的细胞外囊泡包括外泌体和微囊泡,是由细胞分泌的具有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纳米小泡。细胞外囊泡作为蛋白质、mRNA、miRNA、脂质等信息物质在细胞间转运的载体,是细胞与细胞间通讯的重要媒介。目前各种可视化成像方法已经用于研究细胞外囊泡特性及其在生理病理进程中的作用,然而,受限于细胞外囊泡纳米级的大小和高度异质性的特点,人们对其生物学特征和功能认知仍然十分有限。本文从细胞外囊泡起源、分离、动态观测等不同阶段出发,着重论述了细胞外囊泡成像方法,讨论不同策略的优势与不足。我们提出了单细胞、单囊泡水平的研究是今后细胞外囊泡研究的前沿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泌体 微囊泡 细胞外囊泡 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光谱白光发光二极管用Eu^(3+)掺杂Ca_(2)KZn_(2)(VO_(4))_(3)黄色荧光粉的制备及光学性能 被引量:5
10
作者 朱久军 罗来慧 +1 位作者 杜鹏 薛俊鹏 《无机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44-252,共9页
基于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或近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构建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在青光区域呈现明显的凹口,导致白光的色彩性能不够理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实现全光谱白光,我们设计了Eu^(3+)掺杂Ca_(2)KZn_(2)(VO_(4))_(3)黄色... 基于蓝光芯片激发黄色荧光粉或近紫外芯片激发三基色荧光粉构建的白光发光二极管(WLED)在青光区域呈现明显的凹口,导致白光的色彩性能不够理想。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实现全光谱白光,我们设计了Eu^(3+)掺杂Ca_(2)KZn_(2)(VO_(4))_(3)黄色荧光粉,其发射波长范围为400~750 nm。在387 nm激发下,在所制荧光粉中可同时获得来自VO_(4)^(3-)基团和Eu^(3+)的发射光。Eu^(3+)在Ca_(2)KZn_(2)(VO_(4))_(3)基质中的最佳掺杂浓度(物质的量分数)为0.05,且VO_(4)^(3-)基团向Eu^(3+)的能量传递效率达到64.9%。基于变温的发射光谱,揭示了所制荧光粉的热稳定性并发现VO_(4)^(3-)基团和Eu^(3+)的激活能分别为0.538和0.510 eV。此外,将所制黄色荧光粉与商用蓝色荧光粉和近紫外芯片进行封装整合,得到可发射暖白光的WLED器件,其色温和显色指数分别为3843 K和85.8。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光发光二极管 荧光粉 荧光 稀土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空心海胆状金纳米粒子和银/氧化锌纳米结构SERS特性的基因类肿瘤标志物高灵敏检测 被引量:4
11
作者 彭乐 周露 +4 位作者 卿艳平 佟丽莹 梁照恒 洑颢 周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97-106,共10页
基因类肿瘤标记物microRNA(miRNA)的痕量检测对于癌症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根据空心海胆状金纳米粒子和银/氧化锌(Ag/ZnO)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性,并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原理构建探针-核酸-基底组成的"三明治"结构... 基因类肿瘤标记物microRNA(miRNA)的痕量检测对于癌症早期诊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根据空心海胆状金纳米粒子和银/氧化锌(Ag/ZnO)纳米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特性,并基于碱基互补配对原理构建探针-核酸-基底组成的"三明治"结构,提出了一种基因类肿瘤标志物miRNA的高灵敏定量检测方案.首先将捕获DNA与修饰4-巯基苯甲酸(4-MBA)的空心海胆状金纳米粒子链接作为探针,同时在Ag/ZnO纳米结构上修饰靶DNA,经与miRNA-106a互补杂交后进行SERS信号检测,获得相应的剂量-响应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在1 fmol·L-1至1 nmol·L-1的检测范围内,对miRNA-106a的检测限达到1.84 fmol·L-1.同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多聚核苷酸链式反应方法验证了基于空心海胆状金纳米粒子和Ag/ZnO纳米结构SERS特性的miRNA检测方案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Ag/ZnO纳米结构 空心海胆状金纳米粒子 基因类肿瘤标志物 MicroRN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oS2/C复合薄膜多环境摩擦学行为的研究 被引量:5
12
作者 康皓 郭鹏 +4 位作者 蔡胜 李晓伟 段香梅 汪爱英 柯培玲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29-237,共9页
目的考察不同摩擦环境(真空、PAO、不同对磨副和温度)对MoS2/C复合薄膜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摩擦磨损机理。方法使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DCMS)和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HiPIMS)在高速钢和硅基底上沉积MoS2/C复合薄膜。利用多功能摩擦... 目的考察不同摩擦环境(真空、PAO、不同对磨副和温度)对MoS2/C复合薄膜摩擦性能的影响,并探究其摩擦磨损机理。方法使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DCMS)和高功率脉冲磁控溅射技术(HiPIMS)在高速钢和硅基底上沉积MoS2/C复合薄膜。利用多功能摩擦试验机表征薄膜在空气、PAO、不同温度条件下的摩擦学行为。利用真空摩擦试验机表征薄膜在真空及不同对磨副条件下的摩擦性能。利用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能谱仪(EDS)及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分析摩擦测试后,薄膜和对磨副上的形貌、磨屑成分等。结果真空下,除氧化锆外,其他对磨副均使薄膜迅速失效。MoS2含量超过50%时,薄膜可以在真空中维持较低的摩擦系数,约为0.1。PAO环境下,边界润滑阶段摩擦系数为0.08,流体润滑阶段摩擦系数最高为0.1。随着温度从25℃升高至450℃,薄膜摩擦系数由0.09降低至0.026,450℃下,薄膜在700 s时失效。结论真空下,氧化锆和氧化铝作为对磨副可以降低MoS2/C复合薄膜的粘着性,且复合薄膜中MoS2含量超过50%,可以展示出更好的摩擦性能。PAO油润滑环境下,摩擦行为主要取决于PAO的性质。高温环境下,更高的石墨化程度与MoS2再结晶可以降低薄膜的摩擦系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oS2/C复合薄膜 摩擦 固体润滑 真空 PAO 温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DNA折纸在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建华 张萍 +6 位作者 夏青林 魏余辉 陈文勇 王静 李鹏程 李宾 周星飞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60-964,共5页
DNA纳米技术是一种人工设计并自组装形成复杂核酸结构的技术,DNA折纸技术的出现使构建具有不同尺度二维和三维复杂纳米结构简便易行,是结构DNA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由于DNA折纸具有结构可控、可精确寻址、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相容... DNA纳米技术是一种人工设计并自组装形成复杂核酸结构的技术,DNA折纸技术的出现使构建具有不同尺度二维和三维复杂纳米结构简便易行,是结构DNA纳米技术发展的一个里程碑。由于DNA折纸具有结构可控、可精确寻址、易于化学修饰和生物相容性好等特点,近年来在纳米生物医学领域获得了广泛关注并取得巨大进展。本文对DNA折纸在以下3个方面的应用做了简述:在生物分子检测方面介绍了癌细胞识别、单分子水平直读检测和抗原抗体相互作用;在靶向给药方面介绍了红霉素体内运输和纳米机器人药物运输;最后,在生物材料方面主要介绍了折纸作为抗凝剂抑制凝血酶的活性产生、折纸金属化以及折纸纳米片药物的合成等方面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折纸 可寻址性 生物传感 药物运输 生物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SERS放大的miRNA-106a检测 被引量:2
14
作者 梁照恒 王哲 +2 位作者 彭乐 王福艳 周骏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171-179,共9页
基于SiC@Ag基底与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提出了利用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二次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的超灵敏miRNA-106a检测方案.首先,将地高辛修饰的捕获DNA与固定在SiC@Ag基底上的抗地高辛链接,制备SiC@Ag@anti-... 基于SiC@Ag基底与Ag纳米颗粒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提出了利用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二次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的超灵敏miRNA-106a检测方案.首先,将地高辛修饰的捕获DNA与固定在SiC@Ag基底上的抗地高辛链接,制备SiC@Ag@anti-digoxin/digoxin-DNA基底;将4-巯基苯甲酸(4MBA)标记的银纳米颗粒与修饰有氨基和生物素的探针DNA链接,制备Ag@4MBA@DNA-biotin探针.然后将制备的基底、探针与待测miRNA-106a组成“三明治”结构,获得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信号放大.最后,依次加入链霉亲和素和制备的探针,形成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实现检测信号的二次放大.实验结果表明,利用SiC@Ag基底和银-生物素-链霉亲和素纳米聚集体双重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放大,可以实现miRNA-106a的超灵敏检测,检测极限达到0.579fmol/L,对于肿瘤的早期诊断具有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 银纳米颗粒 生物素-链霉亲和素 核酸检测 miRNA-106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制备及荧光特性 被引量:6
15
作者 荆怡帆 顾冰丽 +3 位作者 崔译方 高博 陈达 王刚 《发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31-37,共7页
为了制备氮-磷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P-GQDs)以探索其荧光性质的可调性,我们采用水热法以柠檬酸为碳源,六氯三聚磷腈为氮源、磷源,制备出了蓝色光致发光的氮-磷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P-GQDs)。通过一些测试表征可以发现:制备的N,P-GQDs... 为了制备氮-磷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P-GQDs)以探索其荧光性质的可调性,我们采用水热法以柠檬酸为碳源,六氯三聚磷腈为氮源、磷源,制备出了蓝色光致发光的氮-磷共掺杂石墨烯量子点(N,P-GQDs)。通过一些测试表征可以发现:制备的N,P-GQDs尺寸分布均匀,其横向平均尺寸约4.8 nm,晶格间距为0.24 nm,纵向平均厚度约0.95 nm。在光学性能测试中,观察到N,P-GQDs的荧光发射光谱对激发波长具有强的依赖性,其对可见光表现为较强的吸收性。通过量子产率公式计算得出N,P-GQDs的量子产率为10.4%。所制备出的N,P-GQDs具有优异的抗漂白能力及光学稳定性。通过调节样品的稀释浓度比例对N,P-GQDs的荧光性质的可调性进行研究,发现随着稀释倍数的增加,荧光强度先增加后下降。此外,发现制备的N,P-GQDs对Fe 3+产生强烈的复合作用,使N,P-GQDs荧光猝灭,由此建立了Fe 3+的传感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墨烯量子点 水热法 荧光 氮磷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Zr基薄膜金属玻璃的制备及其光学常数测定 被引量:3
16
作者 吴曼玉 黄水平 《光子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89-94,共6页
为获得薄膜金属玻璃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学常数,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在Si基底上制备Zr基(ZrCuNiA(l 64.13∶15.75∶10.12∶10%at))薄膜金属玻璃.使用椭圆偏振光谱仪测量了样品在三个不同入射角的椭偏参数,并用Drude-Lorentz双振子模... 为获得薄膜金属玻璃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学常数,采用真空磁控溅射技术在Si基底上制备Zr基(ZrCuNiA(l 64.13∶15.75∶10.12∶10%at))薄膜金属玻璃.使用椭圆偏振光谱仪测量了样品在三个不同入射角的椭偏参数,并用Drude-Lorentz双振子模型对测出的椭偏参数进行拟合,得到薄膜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学常数与膜厚.用掠入射X射线反射法进一步测量样品的膜厚以验证椭圆偏振光谱仪测量结果的可靠性.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测出的样品膜厚一致,Drude-Lorentz双振子模型很好地描述了Zr基薄膜金属玻璃样品在可见-近红外波段的光学特性.在可见-近红外波段,样品在同一波长的椭偏参数Ψ和Δ随入射角增大而减小,介电常数实部为负值且随波长增大而减小,介电常数虚部为正值且随波长增大而增大;样品折射率明显小于消光系数,且折射率在1070 nm处出现极大值,消光系数则在1070 nm附近出现拐点,表明金属玻璃兼具一般金属和玻璃的光学性能.本文研究结果对Zr基及其它薄膜金属玻璃光学特性的研究和测量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r基金属玻璃 薄膜 光学常数 可见-近红外波段 椭圆偏振法 Drude-Lorentz双振子模型 磁控溅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性能(K_(0.5)Na_(0.5))NbO_(3)陶瓷无铅医用超声换能器及其成像 被引量:1
17
作者 陈兴飞 黄尧 +5 位作者 李晓兵 孙丰龙 杨钊萍 李尧 罗来慧 周长江 《压电与声光》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910-916,共7页
(K_(0.5)Na_(0.5))NbO_(3)(KNN)陶瓷作为一类重要的高性能无铅压电材料体系,有望推动医用超声成像换能器技术的无铅化。对KNN陶瓷进行有效掺杂改性研究,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具有优异压电性能的KNN基压电陶瓷,其压电常数达400 pC/N,机... (K_(0.5)Na_(0.5))NbO_(3)(KNN)陶瓷作为一类重要的高性能无铅压电材料体系,有望推动医用超声成像换能器技术的无铅化。对KNN陶瓷进行有效掺杂改性研究,采用固相烧结法制备了具有优异压电性能的KNN基压电陶瓷,其压电常数达400 pC/N,机电耦合系数为55%。基于其高压电、低声阻抗的综合性能设计制备了高分辨力、大带宽及高频率的医用超声换能器,其纵向分辨率达47μm,-6 dB带宽达93%,中心频率为18.0 MHz。利用此换能器对人体组织模型进行B模式超声成像,获得管状组织的高分辨率结构图像。结果表明,KNN体系陶瓷是一种应用于医用高频超声成像中综合性能优异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铅压电材料 (K_(0.5)Na_(0.5))NbO_(3)基陶瓷 超声成像 超声换能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解水实验装置的改进及实验探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金荧荧 周勇杰 +1 位作者 曹雁 徐华 《化学教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67-70,共4页
初中科学课程中通过电解水的实验对“水的组成”进行验证。在实验验证过程中由于电解质溶液、电极材料、直流电源电压等原因,使得反应速率缓慢、效果极不明显。通过探究水的电解实验的最佳条件,进而设计了一款适用于家庭实验的装置。
关键词 水的电解 实验装置改进 实验探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广义(3+1)维浅水波方程的相互作用解 被引量:3
19
作者 孟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0-216,共7页
通过Hirota双线性导数法,并借助于符号计算软件Maple,得到广义(3+1)维浅水波方程的lump解和呼吸波解.同时结合图像研究了lump型孤子的动力学性质(位置、高度、深度、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最后特别讨论了不同类型解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了... 通过Hirota双线性导数法,并借助于符号计算软件Maple,得到广义(3+1)维浅水波方程的lump解和呼吸波解.同时结合图像研究了lump型孤子的动力学性质(位置、高度、深度、运动速度和运动轨迹).最后特别讨论了不同类型解之间的相互作用,显示了lump型孤子被扭结孤立波吞噬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rota双线性导数法 lump解 动力学性质 呼吸波解 相互作用现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共振怪波的预测 被引量:1
20
作者 孟勇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20-127,共8页
怪波是一种分布非常陡峭、存在时间极短、波峰峰值远高于周围的波浪的局域波.以(2+1)维SK方程为例,运用Hirota双线性方法探究一种新型的怪波(共振怪波),该怪波的形成与lump型孤子密切相关.当lump型孤子在双条纹孤子的影响下,只在一瞬间... 怪波是一种分布非常陡峭、存在时间极短、波峰峰值远高于周围的波浪的局域波.以(2+1)维SK方程为例,运用Hirota双线性方法探究一种新型的怪波(共振怪波),该怪波的形成与lump型孤子密切相关.当lump型孤子在双条纹孤子的影响下,只在一瞬间出现,然后立即消失,于是lump型孤子就变成了怪波.并且通过理论计算和数形结合的方法求得怪波的运动轨迹、存在时间、面积、体积等特征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振怪波 (2+1)维SK方程 运动轨迹 存在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