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6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活性物质Fascaplysin及衍生物的化学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云松 严小军 梁洪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08-1113,共6页
海洋活性物质Fascaplysin是从海绵中发现的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尤其是CDK4/D1具有特异性抑制,同时Fascaplysin因其平面芳香稠环结构对DNA有嵌入作用,能够改变DNA的构象从而阻止... 海洋活性物质Fascaplysin是从海绵中发现的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尤其是CDK4/D1具有特异性抑制,同时Fascaplysin因其平面芳香稠环结构对DNA有嵌入作用,能够改变DNA的构象从而阻止DNA的复制。本文主要阐述Fascaplysin与CDKs作用的机制,以及Fascaplysin的毒副作用,进而探讨副作用小的Fascaplysin衍生物的合成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aplysin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平面稠环结构 DNA嵌入剂 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草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年军 严小军 +1 位作者 徐继林 马红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9,24,共4页
大米草(Spartinaanglica)是一种资源丰富的盐沼植物,目前已在中国沿海大量分布,综合开发利用大米草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效益。利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大米草甲醇提取物,再分别用DPPH法、纸碟法和MTT法对大米草中40多个组分进行了... 大米草(Spartinaanglica)是一种资源丰富的盐沼植物,目前已在中国沿海大量分布,综合开发利用大米草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效益。利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大米草甲醇提取物,再分别用DPPH法、纸碟法和MTT法对大米草中40多个组分进行了抗氧化、抗细菌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得到抗氧化活性组分5个、抗菌活性组分2个、抗肿瘤活性组分3个。目前对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研究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抗氧化 抗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海洋席藻淡化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应急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徐继林 严小军 +2 位作者 周成旭 马斌 王晓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379,共6页
采用三种淡化方式 ,对一种海洋席藻 (Phormidiumsp )淡化培养中脂肪酸组成的应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变化特征。对淡化过程的应急反应 ,结合脂肪酸首先表现出含量降低而游... 采用三种淡化方式 ,对一种海洋席藻 (Phormidiumsp )淡化培养中脂肪酸组成的应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变化特征。对淡化过程的应急反应 ,结合脂肪酸首先表现出含量降低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当藻体开始适应后结合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开始趋于稳定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呈现恢复性的降低 ;当藻体生长状况开始下降时 ,游离脂肪酸含量立即开始增加。其中游离脂肪酸C18∶2(n - 6 )有着与其他脂肪酸不一样的变化特征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有着持续的增加直至开始死亡 ,此现象在不更换培养液的方式中尤其明显 ,认为它是该种席藻生长的自我抑制剂之一。采取换水培养和缓慢淡化的方式 ,可以部分消减海生席藻淡化过程中脂肪酸等生理生化因子的剧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席藻 淡化培养 脂肪酸 自我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螺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0
4
作者 尤仲杰 陆彤霞 王一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5,T002,共7页
研究了泥螺的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受精卵的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的发育过程。泥螺在浙江沿海每年的繁殖期为3-11月,5-6月和9-10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内亲螺有一次交配多次产卵现象,平均每个亲螺产卵3-4次,每次产卵群1... 研究了泥螺的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受精卵的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的发育过程。泥螺在浙江沿海每年的繁殖期为3-11月,5-6月和9-10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内亲螺有一次交配多次产卵现象,平均每个亲螺产卵3-4次,每次产卵群1个,每个卵群平均含有受精卵 6282个,个体繁殖力18 848.4-25128.0粒。在水温28.5℃条件下,面盘幼虫孵化时间为72h,孵化率为93.8%。幼虫经过2-8d浮游生活后进入匍匐生活,28-30d后发育变态成为稚螺,50d后成为幼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螺 繁殖习性 胚胎发育 生活史 受精卵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巴夫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培养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志标 裴鲁青 +1 位作者 骆其君 严小军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9,共6页
实验利用一种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绿色巴夫藻的半连续培养研究,详细探讨了更新率、更新周期等因素与藻细胞的生长、采收量、产率及氮、磷营养盐的利用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更新率、更新周期和起始更新时间均是半连续培养的重要参... 实验利用一种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绿色巴夫藻的半连续培养研究,详细探讨了更新率、更新周期等因素与藻细胞的生长、采收量、产率及氮、磷营养盐的利用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更新率、更新周期和起始更新时间均是半连续培养的重要参数。半连续培养间的生长速率随更新率的上升而增大,随更新周期的延长而减小。采收量和更新率间呈一抛物线关系,更新率为30%最大,为1.70g/d;产率随更新率的增大而减小,在10%时达到0.58g/L·d,而50%时仅为0.26g/L·d;在30%的更新率下,随着更新周期的延长,采收的藻细胞密度增大。但24d的更新培养期内总采收量随周期的延长而下降,1d组为33.68g,而4d组只有17.66g。对于采收藻液的PO4P和NO3N平均含量,随更新率的增大而上升,更新率为10%时二者分别为0.350mg/L、0.064mg/L,而50%时分别上升至0.796mg/L和1.956mg/L;PO4P平均含量随更新周期的延长而下降,1d组和4d组分别为0.353mg/L和0.185mg/L,而NO3N平均含量在各更新周期间无显著变化,稳定在0.060mg/L左右。综合考虑各指标,以30%的更新率和1d为更新周期是绿色巴夫藻光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培养的一个较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巴夫藻 光生物反应器 半连续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影响因子研究现状 被引量:47
6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摄食率IR(Ingestion 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流速以及饵料的结... 摄食率IR(Ingestion 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流速以及饵料的结构和浓度对摄食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趋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摄食率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环境因子对海洋贝类幼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7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海洋贝类 幼虫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类分析在海洋微藻化学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8
作者 徐继林 严小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72,共8页
总结了目前脂类研究在海洋微藻化学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海洋微藻脂类都含有一定的脂肪酸和甾醇,而不同种类的海洋微藻都有其特殊的脂肪酸和甾醇组成特征,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特性来判别微藻可能所处的化学分类学地位;如果运用从... 总结了目前脂类研究在海洋微藻化学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海洋微藻脂类都含有一定的脂肪酸和甾醇,而不同种类的海洋微藻都有其特殊的脂肪酸和甾醇组成特征,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特性来判别微藻可能所处的化学分类学地位;如果运用从某些藻类中发现的部分罕见脂类成分,还有可能对微藻的个别种类进行确定。随着对微藻中脂类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加上质谱、核磁共振等结构分析手段和脂类衍生化技术的日益完善,可以构建海洋微藻脂类物质组成结构快速查询信息库,并使其成为微藻化学分类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甾醇 海洋微藻 化学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因子对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9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水产养殖》 CAS 2004年第6期29-33,共5页
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流速以及饵料的结构和浓度对摄食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趋热。本文综述了这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 海洋滤食性贝类 摄食率 摄食生理 温度 盐度 PH值 流速 饵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料及其策略对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0
作者 罗建成 李元广 +3 位作者 魏晓东 程鑫 费志清 裴鲁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848-1851,1856,共5页
利用10 L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分批和分批补料高密度培养,补料使用了全营养和部分营养两种培养基。结果表明,补料策略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并发现全营养培养基和部分营养培养基交替补... 利用10 L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分批和分批补料高密度培养,补料使用了全营养和部分营养两种培养基。结果表明,补料策略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并发现全营养培养基和部分营养培养基交替补料是一种较好的补料方式。在10 L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分批培养的平均比生长速率为0.218 d-1,6 d时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其值为3.57×106个/m L;分批补全营养培养基培养的平均比生长速率为0.388 d-1,培养6 d时的藻细胞密度为7.09×106个/m L,在10 d时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其值为5.28×107个/m L,是分批培养的14.8倍;而全营养培养基和部分营养培养基交替补料分批培养至6 d时藻细胞密度达到1.69×107个/m L,平均比生长速率为0.663 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分批补料培养 补料策略 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藻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8
11
作者 曹军平 费志清 +2 位作者 刘必谦 胡国成 孙宗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8,共3页
关键词 叉鞭金或 基因工程 选择标记 抗生素 Zeoc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中生物活性物质在药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2
作者 李九零 朱鹏 陈海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79-1984,共6页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化妆品行业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药妆品应时代而出。海藻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在药妆产品方面得到了大量地开发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海藻中各类有益于皮肤健康的活性物质及其作为药妆品功能...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化妆品行业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药妆品应时代而出。海藻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在药妆产品方面得到了大量地开发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海藻中各类有益于皮肤健康的活性物质及其作为药妆品功能性成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藻类 药妆品 皮肤美白 日光防护 抗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藻际微生物抗菌活性及其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褚椒江 朱鹏 严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2-979,共8页
从浙江台州海域健康海带、病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及其周围海水中分离纯化海带藻际微生物,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比较活性菌株与来源的相关性,并对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RNA系统发生学分析。结... 从浙江台州海域健康海带、病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及其周围海水中分离纯化海带藻际微生物,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比较活性菌株与来源的相关性,并对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RNA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在分离的143株海带藻际微生物中,有42株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其中来源于健康海带和海水的活性菌株比例(35%和29%)大于来源于病烂海带的细菌(23%)。对其中16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的16S rRNA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分别属于Pseudoalteromonas、Rahnella、Donghaeana、Bacillus和Exiguobacterium 5个属。为从藻际微环境的微生物多样性入手了解海带病烂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提供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藻际 抗菌活性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青蛤孵化及幼虫、稚贝存活与生长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60
14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1 位作者 尤仲杰 林少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501,共7页
在9个温度梯度(10-34℃)和10个盐度梯度(盐度3‰-50‰)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青蛤孵化及幼 虫、稚贝生存与生长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蛤孵化和浮游幼虫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4-32℃,最适温度均为26- 30℃,稚贝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2-32℃... 在9个温度梯度(10-34℃)和10个盐度梯度(盐度3‰-50‰)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青蛤孵化及幼 虫、稚贝生存与生长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蛤孵化和浮游幼虫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4-32℃,最适温度均为26- 30℃,稚贝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2-32℃,最适温度为24-30℃。在最适温度下,D形幼虫变态率达80.7%-88.2%, 浮游幼虫和稚贝的存活率分别为86.2%-88.7%和81.5%-84.0%;孵化及浮游幼虫的生长适宜盐度为15‰- 30‰,稚贝为10‰-35‰,最适盐度均为20‰-25‰。在最适盐度下,D形幼虫的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皆最高, 分别达到86.9%、77.5%和9.38×11.0μm/d,匍匐幼虫经14-14.5d发育至双管期稚贝,至双管期稚贝的成活率 82.5%-85.0%,日平均生长达13.1μm以上。与大多数滩涂贝类一样,青蛤属于广温广盐性贝类,且稚贝对低盐的 适应能力强于对高盐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幼贝 稚见 温度 盐度 孵化 存活 生长 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木榄和秋茄对水渍的生长与生理反应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叶勇 卢昌义 谭凤仪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0期1654-1661,共8页
研究了不同水渍时间对两种红树植物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 (L.) Lam )和秋茄 (Kandelia candel (L.)Druce)的生长与生理的影响。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 ,木榄的相对生长率明显减小 :排水处理的木榄相对生长率最大而淹水时间最长 (1 2... 研究了不同水渍时间对两种红树植物木榄 (Bruguiera gymnorrhiza (L.) Lam )和秋茄 (Kandelia candel (L.)Druce)的生长与生理的影响。随着淹水时间的增加 ,木榄的相对生长率明显减小 :排水处理的木榄相对生长率最大而淹水时间最长 (1 2周 )的植物具有最低的生长率。相反 ,淹水与排水处理对秋茄的相对生长率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在生物量的分配即茎根比 (S/ R值 )上 ,这两种植物亦表现出对水渍的不同反应。较长淹水时间 (8周或 1 2周 )处理组的秋茄具有较高的 S/ R值 ,但各处理间木榄 S/ R值无显著变化。由此看出 ,随着淹水时间的延长 ,秋茄生物量分配从根部向地上部转移 ,而木榄却无这种变化。 1 2周淹水处理的秋茄具有比排水处理组更高的根系活力 ,而所有淹水处理组的木榄的根系活力均低于排水处理的值。这些差异表明 ,木榄比秋茄对水渍更敏感。淹水处理中秋茄基本上比木榄具有更高的硝酸盐还原酶、过氧化物酶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 ,这进一步说明秋茄比木榄对水渍有更强的耐受力。但在叶片叶绿素和胡萝卜素含量上 ,两种植物对水渍有类似的反应 :淹水处理比排水处理有更高的光合色素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榄 秋茄 水渍 生长 生理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饵料微藻的脂肪酸甾醇分析及化学分类的探讨 被引量:11
16
作者 徐继林 严小军 +2 位作者 朱艺锋 王晓申 俞红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121-126,共6页
对一种重要的未知生物饵料微藻在充气和瓶中静态两种生态条件下进行培养,设计了一种分步衍生化脂肪酸与甾醇的GC/MS连续分析法,对微藻脂肪酸甾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微藻主要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C14:0,C16:0,C1... 对一种重要的未知生物饵料微藻在充气和瓶中静态两种生态条件下进行培养,设计了一种分步衍生化脂肪酸与甾醇的GC/MS连续分析法,对微藻脂肪酸甾醇进行了定性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这种微藻主要含有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PA),C14:0,C16:0,C16:1以及一定量的二十二碳六烯酸(DHA),C22:5(n6)和C18不饱和脂肪酸;共鉴定出11种甾醇组分,主要是24甲基(乙基)胆甾醇,碳数分布从27到30,特别含有甲基巴夫甾醇和乙基巴夫甾醇;可以把这种微藻归到Prymnesiophyceae纲Pavlovales目Pavlovaceae科.通过实例分析证明,脂类分析结果可以作为海洋微藻化学分类学的一个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甾醇 海洋饵料微藻 化学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利用AFLP技术研究条斑紫菜的遗传变异 被引量:20
17
作者 杨锐 刘必谦 +2 位作者 骆其君 王亚军 包佳美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9-162,共4页
利用AFLP技术对11个条斑紫菜品系进行了研究.由16对引物共扩增出778条谱带,其中仅15条为共有谱带,多态位点的比例高达98.07%.日本鹿儿岛,我国的青岛、江苏、浙江等不同地点的野生或栽培条斑紫菜品系之间最近的遗传距离为0.180(两个日本... 利用AFLP技术对11个条斑紫菜品系进行了研究.由16对引物共扩增出778条谱带,其中仅15条为共有谱带,多态位点的比例高达98.07%.日本鹿儿岛,我国的青岛、江苏、浙江等不同地点的野生或栽培条斑紫菜品系之间最近的遗传距离为0.180(两个日本样本之间),最远为0.397(日本样本与江苏样本之间),属于物种内种群间的遗传变异.聚类结果显示日本的样本与青岛的野生样本间的遗传相似系数较高而聚合在一起;浙江野生条斑紫菜与江苏的样本遗传距离相近,聚合在一起.结果表明,我国条斑紫菜的遗传多样性程度较高而且各品系间的遗传距离与其地理间距呈正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条斑紫菜 AFLP 遗传变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河口红树林湿地CH_4通量的日变化研究 被引量:21
18
作者 叶勇 卢昌义 +2 位作者 林鹏 谭风仪 黄玉山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103-109,共7页
关键词 红树林湿地 CH4通量 日变化 河口 大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颗石藻水华种的特征界定 被引量:7
19
作者 周成旭 严小军 +2 位作者 孙雪 徐继林 傅永静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47-951,共5页
关键词 颗石藻 显微观察 分子鉴定 脂类物质 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特征挥发性物质分析 被引量:18
20
作者 胡传明 徐继林 +4 位作者 朱建一 严小军 骆其君 杨家新 许璞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与其一个突变品系的生长藻体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66种挥发性组分,3个紫菜试样中分别含有36、44和45种。鉴定组... 应用顶空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坛紫菜(Porphyra haitanensis)、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与其一个突变品系的生长藻体挥发性物质进行分析,共分离鉴定出66种挥发性组分,3个紫菜试样中分别含有36、44和45种。鉴定组分中有21种为紫菜共有挥发性物质,其中8-十七烯和十五烷的相对量值最大,可能是紫菜重要的挥发性风味组分,而一些短链醛、醇及酮类与紫菜的特征嗅感物质构成有关。野生型条斑紫菜与其突变品系Y-gr之间的风味组分无显著差别,所含挥发物中醛、酮相对量值明显高于坛紫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 挥发性化合物 SPME GC/M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