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0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活性物质Fascaplysin及衍生物的化学合成与构效关系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
作者 何云松 严小军 梁洪泽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08年第6期1108-1113,共6页
海洋活性物质Fascaplysin是从海绵中发现的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尤其是CDK4/D1具有特异性抑制,同时Fascaplysin因其平面芳香稠环结构对DNA有嵌入作用,能够改变DNA的构象从而阻止... 海洋活性物质Fascaplysin是从海绵中发现的一种具有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吲哚生物碱类化合物。对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s尤其是CDK4/D1具有特异性抑制,同时Fascaplysin因其平面芳香稠环结构对DNA有嵌入作用,能够改变DNA的构象从而阻止DNA的复制。本文主要阐述Fascaplysin与CDKs作用的机制,以及Fascaplysin的毒副作用,进而探讨副作用小的Fascaplysin衍生物的合成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ascaplysin 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 平面稠环结构 DNA嵌入剂 衍生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米草中生物活性物质的筛选 被引量:25
2
作者 徐年军 严小军 +1 位作者 徐继林 马红辉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7-19,24,共4页
大米草(Spartinaanglica)是一种资源丰富的盐沼植物,目前已在中国沿海大量分布,综合开发利用大米草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效益。利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大米草甲醇提取物,再分别用DPPH法、纸碟法和MTT法对大米草中40多个组分进行了... 大米草(Spartinaanglica)是一种资源丰富的盐沼植物,目前已在中国沿海大量分布,综合开发利用大米草具有重要的生态意义和经济效益。利用硅胶柱层析方法分离大米草甲醇提取物,再分别用DPPH法、纸碟法和MTT法对大米草中40多个组分进行了抗氧化、抗细菌和抗肿瘤活性的筛选。结果得到抗氧化活性组分5个、抗菌活性组分2个、抗肿瘤活性组分3个。目前对其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分离纯化研究正在进行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米草(Spartina anglica) 抗氧化 抗菌 抗肿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海洋席藻淡化过程中脂肪酸组成的应急变化 被引量:6
3
作者 徐继林 严小军 +2 位作者 周成旭 马斌 王晓申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4期374-379,共6页
采用三种淡化方式 ,对一种海洋席藻 (Phormidiumsp )淡化培养中脂肪酸组成的应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变化特征。对淡化过程的应急反应 ,结合脂肪酸首先表现出含量降低而游... 采用三种淡化方式 ,对一种海洋席藻 (Phormidiumsp )淡化培养中脂肪酸组成的应急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游离脂肪酸和结合脂肪酸在整个培养过程中有着完全不同的变化特征。对淡化过程的应急反应 ,结合脂肪酸首先表现出含量降低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增加 ;当藻体开始适应后结合脂肪酸的含量变化开始趋于稳定而游离脂肪酸含量呈现恢复性的降低 ;当藻体生长状况开始下降时 ,游离脂肪酸含量立即开始增加。其中游离脂肪酸C18∶2(n - 6 )有着与其他脂肪酸不一样的变化特征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都有着持续的增加直至开始死亡 ,此现象在不更换培养液的方式中尤其明显 ,认为它是该种席藻生长的自我抑制剂之一。采取换水培养和缓慢淡化的方式 ,可以部分消减海生席藻淡化过程中脂肪酸等生理生化因子的剧烈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席藻 淡化培养 脂肪酸 自我抑制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态学研究Ⅰ.生物种类组成与分布 被引量:23
4
作者 邵晓阳 尤仲杰 +2 位作者 蔡如星 卢建平 王一军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1999年第2期112-119,132,共9页
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物调查,共获潮间带生物769种,以软体动物(231种)居首,次为甲壳动物(139种)。生态类群以广温广布性种和亚热带性种为主。种类多样性的分布是浙南海区>浙中海区>浙北海区;不同类型底质的分布是岩礁>沙泥滩... 浙江省海岛潮间带生物调查,共获潮间带生物769种,以软体动物(231种)居首,次为甲壳动物(139种)。生态类群以广温广布性种和亚热带性种为主。种类多样性的分布是浙南海区>浙中海区>浙北海区;不同类型底质的分布是岩礁>沙泥滩>沙滩;不同生境的分布是开敞海岸>屏蔽海岸>河口;不同潮区的分布是中潮区>低潮区>高潮区;季节分布是春季>秋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潮间带 生物种类 浙北海区 浙中海区 浙南海区 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色巴夫藻的光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培养研究 被引量:10
5
作者 徐志标 裴鲁青 +1 位作者 骆其君 严小军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4-69,共6页
实验利用一种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绿色巴夫藻的半连续培养研究,详细探讨了更新率、更新周期等因素与藻细胞的生长、采收量、产率及氮、磷营养盐的利用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更新率、更新周期和起始更新时间均是半连续培养的重要参... 实验利用一种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进行了绿色巴夫藻的半连续培养研究,详细探讨了更新率、更新周期等因素与藻细胞的生长、采收量、产率及氮、磷营养盐的利用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更新率、更新周期和起始更新时间均是半连续培养的重要参数。半连续培养间的生长速率随更新率的上升而增大,随更新周期的延长而减小。采收量和更新率间呈一抛物线关系,更新率为30%最大,为1.70g/d;产率随更新率的增大而减小,在10%时达到0.58g/L·d,而50%时仅为0.26g/L·d;在30%的更新率下,随着更新周期的延长,采收的藻细胞密度增大。但24d的更新培养期内总采收量随周期的延长而下降,1d组为33.68g,而4d组只有17.66g。对于采收藻液的PO4P和NO3N平均含量,随更新率的增大而上升,更新率为10%时二者分别为0.350mg/L、0.064mg/L,而50%时分别上升至0.796mg/L和1.956mg/L;PO4P平均含量随更新周期的延长而下降,1d组和4d组分别为0.353mg/L和0.185mg/L,而NO3N平均含量在各更新周期间无显著变化,稳定在0.060mg/L左右。综合考虑各指标,以30%的更新率和1d为更新周期是绿色巴夫藻光生物反应器半连续培养的一个较佳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巴夫藻 光生物反应器 半连续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泥螺的繁殖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尤仲杰 陆彤霞 王一农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0-35,T002,共7页
研究了泥螺的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受精卵的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的发育过程。泥螺在浙江沿海每年的繁殖期为3-11月,5-6月和9-10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内亲螺有一次交配多次产卵现象,平均每个亲螺产卵3-4次,每次产卵群1... 研究了泥螺的繁殖方式、繁殖季节、繁殖力、受精卵的孵化、幼虫发育及变态和稚、幼螺的发育过程。泥螺在浙江沿海每年的繁殖期为3-11月,5-6月和9-10月为繁殖高峰繁殖期内亲螺有一次交配多次产卵现象,平均每个亲螺产卵3-4次,每次产卵群1个,每个卵群平均含有受精卵 6282个,个体繁殖力18 848.4-25128.0粒。在水温28.5℃条件下,面盘幼虫孵化时间为72h,孵化率为93.8%。幼虫经过2-8d浮游生活后进入匍匐生活,28-30d后发育变态成为稚螺,50d后成为幼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螺 繁殖习性 胚胎发育 生活史 受精卵 幼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影响因子研究现状 被引量:47
7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海洋水产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76-80,共5页
摄食率IR(Ingestion 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流速以及饵料的结... 摄食率IR(Ingestion rate)是反映滤食性贝类生理状况的一项动态指标,它直接受到贝类所处环境的生物和非生物因子的影响。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流速以及饵料的结构和浓度对摄食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趋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滤食性贝类 摄食率 影响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环境因子对海洋贝类幼虫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25
8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39-41,共3页
关键词 海洋贝类 幼虫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类分析在海洋微藻化学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9
作者 徐继林 严小军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65-72,共8页
总结了目前脂类研究在海洋微藻化学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海洋微藻脂类都含有一定的脂肪酸和甾醇,而不同种类的海洋微藻都有其特殊的脂肪酸和甾醇组成特征,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特性来判别微藻可能所处的化学分类学地位;如果运用从... 总结了目前脂类研究在海洋微藻化学分类学上的研究进展。所有的海洋微藻脂类都含有一定的脂肪酸和甾醇,而不同种类的海洋微藻都有其特殊的脂肪酸和甾醇组成特征,我们可以运用这些特性来判别微藻可能所处的化学分类学地位;如果运用从某些藻类中发现的部分罕见脂类成分,还有可能对微藻的个别种类进行确定。随着对微藻中脂类物质分离、提取、纯化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加上质谱、核磁共振等结构分析手段和脂类衍生化技术的日益完善,可以构建海洋微藻脂类物质组成结构快速查询信息库,并使其成为微藻化学分类的一个重要辅助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肪酸 甾醇 海洋微藻 化学分类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因子对海洋滤食性贝类摄食率的影响 被引量:21
10
作者 包永波 尤仲杰 《水产养殖》 CAS 2004年第6期29-33,共5页
国外对滤食性贝类摄食生理生态的研究报道很多,特别是对几个环境因子,如海水的温度、盐度、pH值、流速以及饵料的结构和浓度对摄食生理的影响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国内对于这方面的研究近几年也逐渐趋热。本文综述了这些研究成果。
关键词 海洋滤食性贝类 摄食率 摄食生理 温度 盐度 PH值 流速 饵料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抗菌素对海洋微藻静置培养生长和保存的影响 被引量:3
11
作者 骆其君 朱爱意 +1 位作者 王群英 裴鲁青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0年第3期244-249,共6页
分别用不同的抗菌素处理常用的海洋微藻 ,观察对海洋微藻生长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霉素在开始 2 d内对三角褐指藻有抑制作用,在 5 d之后抑制作用不明显,青霉素有利于湛江等鞭藻、等鞭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硫酸链霉素在开始 5 ... 分别用不同的抗菌素处理常用的海洋微藻 ,观察对海洋微藻生长和保存的影响。结果表明:青霉素在开始 2 d内对三角褐指藻有抑制作用,在 5 d之后抑制作用不明显,青霉素有利于湛江等鞭藻、等鞭藻和亚心形扁藻的生长。硫酸链霉素在开始 5 d内对三角褐指藻、扁藻、湛江等鞭藻、等鞭藻在不同程度上有抑制作用。硫酸庆大霉素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湛江等鞭藻、等鞭藻生长。氯霉素在较高浓度时能抑制湛江等鞭藻、等鞭藻生长。青霉素、硫酸链霉素在湛江等鞭藻、等鞭藻的保存中有一定的作用。以青霉素和硫酸链霉素共同处理的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抗菌素 海洋微藻 生长 保存 静置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补料及其策略对气升式光生物反应器中球等鞭金藻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2
作者 罗建成 李元广 +3 位作者 魏晓东 程鑫 费志清 裴鲁青 《湖北农业科学》 2015年第8期1848-1851,1856,共5页
利用10 L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分批和分批补料高密度培养,补料使用了全营养和部分营养两种培养基。结果表明,补料策略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并发现全营养培养基和部分营养培养基交替补... 利用10 L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对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进行了分批和分批补料高密度培养,补料使用了全营养和部分营养两种培养基。结果表明,补料策略对球等鞭金藻的生长有明显的影响,并发现全营养培养基和部分营养培养基交替补料是一种较好的补料方式。在10 L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中分批培养的平均比生长速率为0.218 d-1,6 d时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其值为3.57×106个/m L;分批补全营养培养基培养的平均比生长速率为0.388 d-1,培养6 d时的藻细胞密度为7.09×106个/m L,在10 d时藻细胞密度达到最大,其值为5.28×107个/m L,是分批培养的14.8倍;而全营养培养基和部分营养培养基交替补料分批培养至6 d时藻细胞密度达到1.69×107个/m L,平均比生长速率为0.663 d-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球等鞭金藻(Isochrysis galbana) 分批补料培养 补料策略 封闭式光生物反应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藻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曹军平 费志清 +2 位作者 刘必谦 胡国成 孙宗修 《海洋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6-8,共3页
关键词 叉鞭金或 基因工程 选择标记 抗生素 Zeoc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藻中生物活性物质在药用化妆品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4
作者 李九零 朱鹏 陈海敏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979-1984,共6页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化妆品行业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药妆品应时代而出。海藻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在药妆产品方面得到了大量地开发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海藻中各类有益于皮肤健康的活性物质及其作为药妆品功能... 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给化妆品行业带来了全新发展机遇,药妆品应时代而出。海藻由于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而在药妆产品方面得到了大量地开发应用,本文主要综述了海藻中各类有益于皮肤健康的活性物质及其作为药妆品功能性成分的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藻类 药妆品 皮肤美白 日光防护 抗衰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带藻际微生物抗菌活性及其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褚椒江 朱鹏 严小军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72-979,共8页
从浙江台州海域健康海带、病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及其周围海水中分离纯化海带藻际微生物,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比较活性菌株与来源的相关性,并对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RNA系统发生学分析。结... 从浙江台州海域健康海带、病烂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及其周围海水中分离纯化海带藻际微生物,利用双层琼脂扩散法对获得的菌株进行抗菌活性筛选,比较活性菌株与来源的相关性,并对具有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16S rRNA系统发生学分析。结果显示,在分离的143株海带藻际微生物中,有42株细菌具有抗菌活性,其中来源于健康海带和海水的活性菌株比例(35%和29%)大于来源于病烂海带的细菌(23%)。对其中16株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菌株进行的16S rRNA系统发生学分析显示,分别属于Pseudoalteromonas、Rahnella、Donghaeana、Bacillus和Exiguobacterium 5个属。为从藻际微环境的微生物多样性入手了解海带病烂机制以及寻找新的抗菌药物提供研究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带 藻际 抗菌活性 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和盐度对青蛤孵化及幼虫、稚贝存活与生长变态的影响 被引量:60
16
作者 王丹丽 徐善良 +1 位作者 尤仲杰 林少珍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95-501,共7页
在9个温度梯度(10-34℃)和10个盐度梯度(盐度3‰-50‰)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青蛤孵化及幼 虫、稚贝生存与生长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蛤孵化和浮游幼虫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4-32℃,最适温度均为26- 30℃,稚贝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2-32℃... 在9个温度梯度(10-34℃)和10个盐度梯度(盐度3‰-50‰)条件下,研究了温度和盐度对青蛤孵化及幼 虫、稚贝生存与生长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蛤孵化和浮游幼虫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4-32℃,最适温度均为26- 30℃,稚贝生长的适温范围为22-32℃,最适温度为24-30℃。在最适温度下,D形幼虫变态率达80.7%-88.2%, 浮游幼虫和稚贝的存活率分别为86.2%-88.7%和81.5%-84.0%;孵化及浮游幼虫的生长适宜盐度为15‰- 30‰,稚贝为10‰-35‰,最适盐度均为20‰-25‰。在最适盐度下,D形幼虫的成活率、变态率、生长速度皆最高, 分别达到86.9%、77.5%和9.38×11.0μm/d,匍匐幼虫经14-14.5d发育至双管期稚贝,至双管期稚贝的成活率 82.5%-85.0%,日平均生长达13.1μm以上。与大多数滩涂贝类一样,青蛤属于广温广盐性贝类,且稚贝对低盐的 适应能力强于对高盐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蛤 幼贝 稚见 温度 盐度 孵化 存活 生长 变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几种环境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47
17
作者 尤仲杰 陆彤霞 +1 位作者 马斌 陈清建 《热带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2-29,共8页
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温度、盐度和pH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 diansconcentricus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生长的适宜温... 叙述了在室内控制条件下海水温度、盐度和pH因子对墨西哥湾扇贝Argopectenirra diansconcentricus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0℃,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生长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浮游幼虫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稚贝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3.38—42.70,最适生长盐度为23.38—36.58;在pH为7—8时,稚贝存活率最高,生长最好。稚贝的耐干露能力低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幼虫 稚贝 环境因子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嘉庚蛸对温度、盐度的耐受性试验 被引量:23
18
作者 焦海峰 尤仲杰 +1 位作者 竺俊全 王一农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4年第9期7-10,共4页
2003年4~10月在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嘉庚蛸成体对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利用温水和冰水调节水温,在温控加热器和生物冰袋的协助下完成温度耐受性试验;通过淡水和海水晶调节试验过程中所需的盐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嘉庚蛸的适... 2003年4~10月在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嘉庚蛸成体对温度、盐度等环境因子的耐受能力。利用温水和冰水调节水温,在温控加热器和生物冰袋的协助下完成温度耐受性试验;通过淡水和海水晶调节试验过程中所需的盐度变化。试验结果表明:嘉庚蛸的适宜温度范围为12 0℃~31 0℃,临界上限水温为35 2℃,临界下限水温为0 5℃;耐受盐度的范围比较广泛,为4 8~48 5,适宜养殖的盐度为18 4~33 1。较高的耐受性范围可以保证嘉庚蛸更好地适应其生存的环境,不至于由于环境因子的激变造成嘉庚蛸的大规模死亡。因此,人工养殖和育苗过程中,保持环境因子的稳定是获得高孵化率的先决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嘉庚蛸 耐受性 水温 盐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菜丝状体DNA的提取 被引量:10
19
作者 王勇 裴鲁青 +3 位作者 骆其君 刘必谦 费志清 薛庆中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46-148,共3页
1 引言 紫菜(PorPhyra spp.)是一种大型红藻,它的孢子体世代是丝状体.丝状体适于在常温条件下(20℃左右)长期保存和培养,是筛选丝状体优良栽培品系,利用光生物反应器进行紫菜育苗的理想材料.紫菜细胞含有大量胞外多糖,主要以硫酸... 1 引言 紫菜(PorPhyra spp.)是一种大型红藻,它的孢子体世代是丝状体.丝状体适于在常温条件下(20℃左右)长期保存和培养,是筛选丝状体优良栽培品系,利用光生物反应器进行紫菜育苗的理想材料.紫菜细胞含有大量胞外多糖,主要以硫酸基多糖和羧基多糖形式存在,它们比陆生植物的中性多糖更易溶于水,与DNA产生共沉淀,从而影响限制性内切酶的消化和PCR扩增.另外,紫菜细胞DNA含量较少,DNA酶含量却很高,使紫菜DNA提取的得率不足[1].RAPD技术已用于紫菜的种质鉴定和遗传多样性研究[2-4],但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菜 丝状体 总DNA RAPD-PCR 氯化锂 电泳 提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 被引量:23
20
作者 尤仲杰 陆彤霞 +1 位作者 马斌 陈清建 《水产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10,共3页
为研究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的适宜温度,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海水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0~33℃... 为研究墨西哥湾扇贝人工育苗的适宜温度,2000年4月和2001年4月在浙江省玉环县抛西水产育苗场,通过设置不同温度梯度,研究了海水温度对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和稚贝生长与存活的影响。结果表明:墨西哥湾扇贝浮游幼虫的适宜温度为20~33℃,最佳生长温度为25~30℃。稚贝的适宜温度为15~33℃,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墨西哥湾扇贝 幼虫 稚贝 温度 生长 存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