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羟自由基氧化体系对银鲳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及其构象单元的影响 被引量:19
1
作者 陈霞霞 杨文鸽 +2 位作者 吕梁玉 胡小超 高喜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3期123-128,共6页
采用FeCl_3-VC-H_2O_2羟自由基模拟氧化体系,探究不同氧化剂浓度和氧化时间对银鲳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高浓度(1.0 mmol/L H_2O_2)和低浓度(0.1 mmol/L H_2O_2)氧化剂组均使银鲳肉肌... 采用FeCl_3-VC-H_2O_2羟自由基模拟氧化体系,探究不同氧化剂浓度和氧化时间对银鲳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及其空间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高浓度(1.0 mmol/L H_2O_2)和低浓度(0.1 mmol/L H_2O_2)氧化剂组均使银鲳肉肌原纤维蛋白的羰基含量、表面疏水性、二聚酪氨酸含量上升,总巯基含量下降;相比于低浓度氧化剂组,高浓度氧化剂组的影响更加明显。拉曼图谱显示:随氧化时间延长和氧化剂浓度增大,银鲳肌原纤维蛋白微环境极性总体呈增强趋势,酰胺Ⅰ带向长波方向移动,其α-螺旋比例下降,而β-折叠比例上升。结论:在羟自由基氧化体系中,银鲳肌原纤维蛋白发生了显著氧化,导致其结构和生化指标发生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自由基 蛋白氧化 拉曼光谱 银鲳 空间构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氧化对银鲳肌原纤维蛋白功能性质的影响 被引量:9
2
作者 陈霞霞 杨文鸽 +2 位作者 楼乔明 胡小超 郑璐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135-141,共7页
蛋白氧化所引起的功能特性改变会进一步影响食品品质,为确定氧化对银鲳肌肉蛋白功能特性及其凝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模拟羟自由基氧化,研究银鲳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后溶解性及乳化特性,凝胶保水性、质构、色差及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 蛋白氧化所引起的功能特性改变会进一步影响食品品质,为确定氧化对银鲳肌肉蛋白功能特性及其凝胶品质的影响,本研究模拟羟自由基氧化,研究银鲳肌原纤维蛋白氧化后溶解性及乳化特性,凝胶保水性、质构、色差及其微观结构的变化。结果表明,银鲳肌原纤维蛋白的溶解度、乳化活性及其乳化稳定性与氧化体系中的氧化剂(H_2O_2)浓度有关,3个指标在低浓度H_2O_2组中氧化1 h时均达到最高值,而在高浓度H_2O_2组中随着氧化时间的延长均呈下降趋势。在氧化过程中,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性、硬度及弹性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色差L*值呈下降趋势,而b*值呈上升趋势。凝胶微观结构表明,在低浓度H_2O_2组中氧化3 h后,肌原纤维蛋白形成的凝胶结构紧密、交联度较高;在高浓度H_2O_2组中,氧化初期肌原纤维蛋白颗粒聚集成致密的网络结构,5 h后凝胶网状结构则完全被破坏。羟自由基对银鲳肌原纤维蛋白的适度氧化可以改善其蛋白功能及凝胶品质,但过度的氧化会导致蛋白变性凝聚,降低肌肉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鲳 蛋白氧化 功能性质 凝胶品质 微观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加工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消除技术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3
作者 谢燕丹 刘零怡 +3 位作者 楼乔明 张鑫 吴祖芳 刘连亮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279-286,共8页
加工蔬菜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降低其亚硝酸盐的含量也是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文中综述了加工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形成机制、亚硝峰产生规律和亚硝酸盐消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阐明了加工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产生机理... 加工蔬菜制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喜爱,然而降低其亚硝酸盐的含量也是目前研究关注的焦点之一。文中综述了加工蔬菜中亚硝酸盐的形成机制、亚硝峰产生规律和亚硝酸盐消除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阐明了加工蔬菜中亚硝酸盐的来源和产生机理,分析了食品源抗氧化剂(抗坏血酸、柠檬酸、茶多酚、竹叶黄酮、藤茶、苹果提取物等)消除亚硝酸盐的机理和作用剂量关系,以及益生菌代谢清除亚硝酸盐和其他植物提取物消除亚硝酸盐的可能作用机制,并展望了亚硝酸盐的消除技术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工蔬菜 亚硝酸盐 抗氧化剂 益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三疣梭子蟹感官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21
4
作者 周果 杨文鸽 +4 位作者 崔燕 王芝妍 俞静芬 林旭东 凌建刚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3期269-274,共6页
以不同的压力处理三疣梭子蟹,通过考察其感官、pH值、色泽、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Ca^(2+)-ATPase活力的变化,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梭子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0、200 MPa以及250 MPa处理后的梭子蟹,其感官评分、pH... 以不同的压力处理三疣梭子蟹,通过考察其感官、pH值、色泽、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和Ca^(2+)-ATPase活力的变化,研究超高压处理对梭子蟹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150、200 MPa以及250 MPa处理后的梭子蟹,其感官评分、pH值和白度无显著变化(P>0.05),而300 MPa和350 MPa组均出现显著性变化(P<0.05),且蟹肉出现熟化,产生了微弱的熟蟹肉特有风味;与对照组相比,250 MPa组的肌原纤维蛋白含量和150、200 MPa组的Ca^(2+)-ATPase活力变化不显著(P>0.05),其余处理组均发生显著性变化(P<0.05);150 MPa和200 MPa组蟹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巯基含量没有显著性变化(P>0.05);而表面疏水性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综合梭子蟹感官评分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指标,150、200 MPa和250 MPa的压力不会引起梭子蟹品质显著改变,这为后续研究超高压对梭子蟹贮藏品质的影响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高压 三疣梭子蟹 感官评价 肌原纤维蛋白 生化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杨梅素和糖基化协同改性鱼鳞明胶可食膜 被引量:12
5
作者 周伟 胡熠 +3 位作者 张进杰 徐大伦 楼乔明 杨文鸽 《食品与发酵工业》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8-66,共9页
为提升纯明胶膜的综合性能以增强其应用性,该研究基于多酚和糖基化处理对明胶的改性作用,对罗非鱼鱼鳞明胶进行糖基化和添加杨梅素制备功能性可食膜。结果表明,糖基化处理联合添加杨梅素能协同提高鱼鳞明胶可食膜机械性能和光阻隔性能,... 为提升纯明胶膜的综合性能以增强其应用性,该研究基于多酚和糖基化处理对明胶的改性作用,对罗非鱼鱼鳞明胶进行糖基化和添加杨梅素制备功能性可食膜。结果表明,糖基化处理联合添加杨梅素能协同提高鱼鳞明胶可食膜机械性能和光阻隔性能,而不影响鱼鳞明胶膜的阻水性。其中糖基化和杨梅素均能提升鱼鳞明胶可食膜机械性能和紫外阻隔性能,杨梅素提升了明胶膜的阻水性,而糖基化降低了明胶膜的阻水性。差示扫描量热法(differential scanning calorimetry,DSC)和扫描电子显微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显示,杨梅素协同糖基化改性提高了单一改性方式的膜热稳定性,并使明胶膜表面更加光洁,且内部结构更加规律和致密。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n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ometer,FTIR)以及二级结构分析表明,添加杨梅素和糖基化处理均能通过氢键和分子间作用力改变鱼鳞明胶分子结构,糖基化和添加杨梅素改性的互补作用使鱼鳞明胶分子的β结构转变为α螺旋和无规则卷曲,使膜的阻水性无显著性改变,但协同提高了鱼鳞明胶复合膜的机械性能。杨梅素添加协同糖基化作用有望成为一种潜在的可食明胶膜性能提升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梅素 糖基化 协同增效 功能性可食包装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羟基结构的黄酮对鱼鳞明胶可食性膜的改性作用 被引量:6
6
作者 周伟 胡熠 +3 位作者 张进杰 徐大伦 楼乔明 杨文鸽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0期78-85,共8页
通过分别添加木犀草素、槲皮素、杨梅素优化鱼鳞明胶可食膜,对比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光学属性,探究不同羟基(—OH)数的黄酮与明胶分子的内部相互作用对鱼鳞明胶膜性能的优化作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植物... 通过分别添加木犀草素、槲皮素、杨梅素优化鱼鳞明胶可食膜,对比复合膜的机械性能和光学属性,探究不同羟基(—OH)数的黄酮与明胶分子的内部相互作用对鱼鳞明胶膜性能的优化作用。差示扫描量热仪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测定结果表明:植物黄酮在鱼鳞明胶膜中可能会形成明胶分子之间的空间阻隔作用;同时黄酮分子的—OH能与明胶分子形成氢键和偶极作用力,且作用力随着黄酮分子的—OH数目的增加而加强。黄酮分子的疏水环和—OH与明胶分子的作用力,导致鱼鳞明胶分子二级结构中的β-转角逐渐转化为β-折叠、无规则卷曲和α-螺旋;—OH数目的增加加强了明胶与黄酮的氢键、电荷间的偶极作用力,降低明胶分子链的移动性,致使黄酮膜内部结构更加致密,提升了明胶膜的拉伸延展性;黄酮的添加会增进明胶膜的紫外光吸收,但黄酮分子中—OH数目对膜的透光度无影响。本研究结果可为采用天然黄酮类物质优化明胶可食性包装膜提供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互作用 黄酮 明胶 性能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保鲜剂对海鲈鱼冰藏保鲜效果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官爱艳 谭贝贝 +4 位作者 卢佳芳 杨文鸽 周伟 周必聪 周颖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8期1528-1536,共9页
为延长冰藏海鲈鱼肉的保鲜期,以新鲜海鲈鱼为材料,研究冰藏条件下竹叶抗氧化物(AOB)、茶多酚(TP)、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海鲈鱼肉的保鲜效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结合海鲈鱼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和菌落总数(TBC... 为延长冰藏海鲈鱼肉的保鲜期,以新鲜海鲈鱼为材料,研究冰藏条件下竹叶抗氧化物(AOB)、茶多酚(TP)、乳酸链球菌素(Nisin)对海鲈鱼肉的保鲜效果;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感官评分结合海鲈鱼肉的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pH值和菌落总数(TBC)等指标表征其新鲜度,确定复合保鲜剂的最佳配比。结果表明,单一竹叶抗氧化物、茶多酚和Nisin的最佳保鲜浓度分别为0.3、0.4、0.7 g·L^(-1);海鲈鱼复合生物保鲜剂的最佳复配比为竹叶抗氧化物0.3 g·L^(-1)、茶多酚0.4 g·L^(-1)、Nisin 0.7 g·L^(-1),经此复合生物保鲜剂处理,海鲈鱼肉分别在冰藏第13、第19和第23天超出TVB-N一级、二级和三级鲜度范围,比未进行保鲜处理的空白组分别延长了6、4和6 d。该复合生物保鲜剂对海鲈鱼肉有较好的保鲜效果,为海鲈鱼肉的生物保鲜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鲈鱼 竹叶抗氧化物 茶多酚 乳酸链球菌素(Nisin) 冰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辅助中华管鞭虾脱壳及对其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6
8
作者 王芝妍 杨文鸽 +4 位作者 周果 徐大伦 楼乔明 张进杰 崔燕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3-48,共6页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虾仁品质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压力(100~5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通过测定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及虾仁色泽、质构、肌肉超微结构,研究超高压处理在辅助脱去虾壳的同时对虾...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虾仁品质的影响,采取不同的压力(100~5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通过测定虾仁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表面疏水性、Ca^(2+)-ATPase活性及虾仁色泽、质构、肌肉超微结构,研究超高压处理在辅助脱去虾壳的同时对虾仁肌肉及其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200、3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在保持虾仁结构完整性及其良好品质的同时能显著提高脱壳效果,400、500 MPa处理后虾肉发生熟化;200 MPa处理组虾肉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比对照组分别提高35.37%、7.46%和24.93%,肌原纤维蛋白除表面疏水性上升外,其盐溶性、总巯基含量和Ca^(2+)-ATPase活性无明显变化;而300、400、500 MPa处理后肌原纤维蛋白盐溶性、巯基含量及Ca^(2+)-ATPase活性下降明显。结合脱壳效果和对虾仁肌肉及其肌原纤维蛋白生化特性的影响,选择200 MPa处理中华管鞭虾,可有效提高脱壳效果,还能保持虾仁良好品质。实验结果可为冻虾仁生产中利用超高压辅助中华管鞭虾脱壳技术的应用提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超高压 脱壳 肌原纤维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秘鲁鱿鱼皮明胶-壳聚糖复合膜的性能与结构表征 被引量:11
9
作者 官爱艳 杨文鸽 +2 位作者 谢果凰 刘俊豪 胡红艳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1349-1354,共6页
为考察壳聚糖对鱿鱼皮明胶膜的改性效果,将壳聚糖添加到明胶溶液中,考察壳聚糖的添加量对鱿鱼皮明胶复合膜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透光性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有效改善鱿鱼皮明胶膜的有关性能指标,当鱿鱼皮明胶溶液与壳... 为考察壳聚糖对鱿鱼皮明胶膜的改性效果,将壳聚糖添加到明胶溶液中,考察壳聚糖的添加量对鱿鱼皮明胶复合膜机械性能、水蒸气透过率、透光性及其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壳聚糖能有效改善鱿鱼皮明胶膜的有关性能指标,当鱿鱼皮明胶溶液与壳聚糖溶液以60∶40(v/v)比例混合,制得复合膜的断裂伸长率相比单一明胶膜下降,但其抗拉伸强度、透光率和水蒸气阻隔能力分别比单一明胶膜提高了652%、11%和48%;差示扫描量热仪、红外及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壳聚糖能与鱿鱼皮明胶相互作用,形成结构致密的均相体系,提高复合膜的热变性温度。综上可知,鱿鱼皮明胶与壳聚糖之间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壳聚糖是一种较理想的明胶膜改性材料。本试验结果为鱿鱼皮明胶作为食品保鲜膜的应用提了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鱿鱼皮明胶 壳聚糖 复合膜 性能 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高压处理对中华管鞭虾虾肉风味的影响 被引量:19
10
作者 王芝妍 官爱艳 +3 位作者 吕梁玉 周果 杨文鸽 楼乔明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8期156-162,共7页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虾仁风味的影响,将中华管鞭虾分别在100、200、300 MPa条件下常温保压3、5 min处理,通过测定虾肉三磷酸腺苷关联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含量,计算鲜度指标K值及味精当量,并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 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虾仁风味的影响,将中华管鞭虾分别在100、200、300 MPa条件下常温保压3、5 min处理,通过测定虾肉三磷酸腺苷关联化合物、游离氨基酸含量,计算鲜度指标K值及味精当量,并利用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headspace-solid phase micro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HSSPME-GC-MS)联用分析虾肉挥发性气味成分,确定超高压处理前后虾肉风味物质的变化。结果表明,超高压处理后虾肉腺苷酸含量有所上升,保压5 min组鲜味氨基酸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结合氨基酸与呈味核苷酸的鲜味协同效应,得到200 MPa-3 min组和200 MPa-5 min组具有较高的味精当量,分别为13.04、13.81 g MSG/100 g。电子鼻结果显示,300 MPa组虾肉的嗅感有显著变化,100 MPa与200 MPa组虾肉的嗅感变化不显著;GC-MS结果显示对照组和超高压处理组虾肉的关键嗅感成分均为1-辛烯-3-醇、2-壬酮、芳樟醇。综合虾肉挥发性与非挥发性的变化,选择200 MPa保压5 min处理的中华管鞭虾能得到风味较好的虾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管鞭虾 超高压 滋味成分 气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子束辐照对带鱼鱼糜及其热诱导凝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0
11
作者 吕梁玉 官爱艳 +4 位作者 张单阳 杨文鸽 徐大伦 林娴萍 周星宇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8期77-83,共7页
分析电子束辐照和热诱导对鱼糜及鱼糜凝胶嗅感的影响,为电子束技术用于提高鱼糜凝胶性能提供数据支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和感官评定,分析带鱼鱼糜及其鱼糜凝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确定其中的关键嗅感成分... 分析电子束辐照和热诱导对鱼糜及鱼糜凝胶嗅感的影响,为电子束技术用于提高鱼糜凝胶性能提供数据支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结合相对气味活度值和感官评定,分析带鱼鱼糜及其鱼糜凝胶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变化,确定其中的关键嗅感成分。结果表明:从对照组鱼糜和鱼糜凝胶、辐照组鱼糜和鱼糜凝胶中分别鉴定出25、41、20、44种挥发性化合物,辐照后的鱼糜和鱼糜凝胶感官上鱼香味略有减弱,但没有辐照异味,鱼糜通过热诱导后鱼香味增强;辐照对鱼糜及鱼糜凝胶嗅感起关键作用和有修饰作用的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种类基本没有影响,对照组和辐照组鱼糜最关键的嗅感成分均为癸醛、辛醛、3-甲基丁醛和1-辛烯-3-醇,而鱼糜凝胶则为甲硫醇、二甲基三硫醚、3-甲基丁醛和二甲基二硫醚,其中的含硫化合物赋予熟鱼糜更强的鱼香味。结论:在改善带鱼鱼糜凝胶性能的同时,7 kGy电子束辐照对鱼糜及其热诱导鱼糜凝胶的嗅感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束辐照 带鱼鱼糜 挥发性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相对气味活度值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鱼脂肪酸组成分析及其抗氧化研究
12
作者 任霞霞 刘零怡 +6 位作者 楼乔明 苗亮 张浩 翁佩芳 吕亚宁 胡本峰 刘连亮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71-76,83,共7页
以香鱼为实验原料,从香鱼的鱼头、鱼身、香脂腺、卵巢和精巢等五个部分提取脂质并进行分析。使用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燕麦酚酸(OP)以及AP+OP混合物对含量最为丰富的香脂腺鱼油稳定性进行评价,比较其... 以香鱼为实验原料,从香鱼的鱼头、鱼身、香脂腺、卵巢和精巢等五个部分提取脂质并进行分析。使用抗氧化剂特丁基对苯二酚(TBHQ)、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P)、燕麦酚酸(OP)以及AP+OP混合物对含量最为丰富的香脂腺鱼油稳定性进行评价,比较其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香鱼不同部位之间的总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其中,香脂腺脂肪质量分数最高,鱼头质量分数最低,分别为(50.20±2.23)%和(4.92±0.21)%。香鱼油脂中的饱和脂肪酸为27.45%~34.73%,单不饱和脂肪酸为5.07%~9.38%。氧化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AP+OP混合使用有协同增效的效果,抗氧化效果最好,其次是TBHQ、OP和AP。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鱼 脂肪酸 抗氧化 燕麦酚酸 鱼油储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