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水华对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池塘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及潜在致病菌的影响
1
作者 李彤 成永旭 +4 位作者 孙云飞 杨筱珍 肖温温 张德民 张化俊 《海洋与湖沼》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88-996,共9页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 近年来,水华频发制约着中华绒螯蟹养殖业的发展,环境微生物群落响应水华发生与消退机制是预防与治理水华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解析中华绒螯蟹养殖系统细菌群落对水华的响应特征,采用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对拟浮丝藻水华下中华绒螯蟹养殖池塘细菌群落的组成、结构和潜在病原菌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水体中的优势细菌类群为伯克霍尔德菌科(Burkholderiaceae)和微杆菌科(Microbacteriaaceae),底泥中的优势类群为Steroidobacteraceae菌科和Burkholderiaceae等;科水平下的蓝细菌门类群和其他大部分细菌群落呈显著正相关。养殖水体中潜在病原菌的丰度与水华的生消呈现出相反的趋势,OTU365和OTU1614(均属于Candidatus Similichlamydia epinepheli)是其主要的潜在病原菌,而在底泥中潜在致病菌表现出富集的特征,以OTU1280(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为主。CCA结果显示,蓝藻暴发过程中,Tem、NO3--N、NO2--N及NH4+-N驱使水体蓝藻门细菌类群的变异,NO2--N是驱动养殖水体潜在致病菌群落变异的主导因子。研究结果为防治中华绒螯蟹养殖水华发生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绒螯蟹 池塘养殖系统 水华 16S rRNA基因扩增测序 细菌群落 潜在致病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淀粉对带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0
2
作者 王丽丽 杨文鸽 +2 位作者 徐大伦 楼乔明 周星宇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379-1385,共7页
为确定改善带鱼鱼糜凝胶品质的最佳淀粉种类及其添加量,以凝胶强度、质构分析(TPA)值、白度、持水性和凝胶溶解度为指标,探究5种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交联淀粉和羟丙基淀粉)在不同添加量(0、5%、10%、15%和20%)下对带... 为确定改善带鱼鱼糜凝胶品质的最佳淀粉种类及其添加量,以凝胶强度、质构分析(TPA)值、白度、持水性和凝胶溶解度为指标,探究5种淀粉(小麦淀粉、马铃薯淀粉、木薯淀粉、交联淀粉和羟丙基淀粉)在不同添加量(0、5%、10%、15%和20%)下对带鱼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淀粉以及添加量均对带鱼鱼糜凝胶品质有显著影响。当添加量超过15%后,淀粉的添加对带鱼鱼糜凝胶弹性和持水性影响不显著。5种淀粉中,木薯淀粉对带鱼鱼糜凝胶品质的改善效果最好,在鱼糜中添加15%木薯淀粉时,鱼糜凝胶强度、硬度、粘聚性、弹性、咀嚼性、白度值、失水率和凝胶溶解度分别为886.176 g·cm、4 879.56g、0.67、0.87、2 888.86、60.07、5.84%、49.47%。因此,添加15%的木薯淀粉能有效改善带鱼鱼糜凝胶品质。本试验结果为高品质鱼糜制品生产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鱼糜 淀粉 凝胶强度 白度 持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添加物对鱼糜及其制品凝胶性能影响的研究 被引量:31
3
作者 王丽丽 杨文鸽 +1 位作者 徐大伦 张问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985-1990,共6页
凝胶特性是评价鱼糜及其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在鱼糜加工中,常常加入一些外源添加物以改善其凝胶性能。本文在阐述鱼糜凝胶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外源添加物如淀粉类物质、可食亲水胶体类物质、蛋白类物质、膳食纤维等对... 凝胶特性是评价鱼糜及其制品品质的重要指标,在鱼糜加工中,常常加入一些外源添加物以改善其凝胶性能。本文在阐述鱼糜凝胶形成过程及其形成机理的基础上,综述了外源添加物如淀粉类物质、可食亲水胶体类物质、蛋白类物质、膳食纤维等对鱼糜及其制品凝胶性能影响的研究进展,旨在为鱼糜凝胶增强剂的开发和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鱼糜 外源添加物 凝胶性能 凝胶增强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响应面法优化带鱼下脚料酶解物螯合锌的制备工艺 被引量:5
4
作者 董亚飞 徐彤砚 +2 位作者 杨文鸽 徐大伦 童丽娟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41-547,共7页
为优化带鱼下脚料酶解物和锌离子的螯合工艺条件,以带鱼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探讨酶解物与硫酸锌的质量比、酶解物浓度、p 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酶解物锌螯合反... 为优化带鱼下脚料酶解物和锌离子的螯合工艺条件,以带鱼加工下脚料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中心组合设计和响应面分析法,探讨酶解物与硫酸锌的质量比、酶解物浓度、p H、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酶解物锌螯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带鱼下脚料酶解物螯合锌的最适条件为:质量比4.5∶1,p H值6.0,酶解物浓度4%,反应温度50℃,反应时间40 min,在此条件下螯合率达到84.16%,与模型预测值相符。该螯合工艺反应条件温和,锌螯合率高。本研究为锌螯合物的制备以及带鱼下脚料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带鱼下脚料 酶解物 螯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细点圆趾蟹肉酶解肽螯合锌工艺的优化 被引量:3
5
作者 胡小超 周果 +5 位作者 高喜乐 杨文鸽 楼乔明 徐大伦 温建丰 徐军方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1786-1791,共6页
为了优化蟹肉酶解肽的锌螯合工艺,以细点圆趾蟹肉为原料,制得蟹肉酶解物,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物与硫酸锌的质量比、pH、反应时间、酶解物浓度、反应温度对锌修饰蟹肉酶解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蟹肉酶解肽的锌修饰工艺。结果表明... 为了优化蟹肉酶解肽的锌螯合工艺,以细点圆趾蟹肉为原料,制得蟹肉酶解物,通过单因素试验,考察酶解物与硫酸锌的质量比、pH、反应时间、酶解物浓度、反应温度对锌修饰蟹肉酶解肽的影响,采用正交试验优化蟹肉酶解肽的锌修饰工艺。结果表明,在酶解物与硫酸锌的质量比2∶1、pH值6.5、时间60 min、酶解物浓度5%、温度55℃条件下,酶解肽-锌的螯合率为91.52%,螯合物得率为25.83%,该工艺条件下酶解肽与锌的螯合率和螯合物得率均较高。本研究结果为新型生物态锌的研制、细点圆趾蟹的高值化利用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点圆趾蟹 酶解肽 修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明胶酶解物捕获甲醛工艺的优化及其应用 被引量:2
6
作者 周果 杨文鸽 +3 位作者 徐大伦 楼乔明 张进杰 吴东晓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2-538,共7页
为控制鱿鱼丝制品中的甲醛含量,以食用明胶酶解物为甲醛捕获剂,采用响应面法对捕获条件进行优化,并将明胶酶解物运用到秘鲁鱿鱼丝加工中,改良生产工艺,降低鱿鱼丝制品甲醛含量。结果表明,p H、温度、时间对明胶酶解物的甲醛捕获率均有... 为控制鱿鱼丝制品中的甲醛含量,以食用明胶酶解物为甲醛捕获剂,采用响应面法对捕获条件进行优化,并将明胶酶解物运用到秘鲁鱿鱼丝加工中,改良生产工艺,降低鱿鱼丝制品甲醛含量。结果表明,p H、温度、时间对明胶酶解物的甲醛捕获率均有显著影响,明胶酶解物捕获甲醛的最佳条件为:温度94.04℃,时间87.04 min,p H值8.99,明胶酶解物浓度1%,该条件下甲醛捕获率达94.12%。在鱿鱼丝加工中,蒸煮前将鱿鱼片浸泡在含1%明胶酶解物的溶液(料液比1∶3)中6 h,制得的鱿鱼丝成品甲醛含量为7.49 mg·kg^(-1),极显著低于原工艺组鱿鱼丝甲醛含量(13.21 mg·kg^(-1)),且对鱿鱼丝的口味和色泽无影响。综上,明胶酶解物具有较好的甲醛捕获能力,能抑制鱿鱼丝加工中甲醛的产生。本试验结果为生产食用安全的鱿鱼丝提供了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明胶 酶解物 甲醛捕获剂 鱿鱼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剂对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王芝妍 周果 +2 位作者 杨文鸽 徐大伦 金淼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8期1568-1576,共9页
为探讨添加剂及其添加量对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以秘鲁鱿鱼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4种添加剂(壳聚糖、转谷氨酰胺酶、卡拉胶、海藻酸钠),通过响应面法建立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和添加剂用量之间的响应模型... 为探讨添加剂及其添加量对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特性的影响,以秘鲁鱿鱼为原料,在单因素试验基础上选择4种添加剂(壳聚糖、转谷氨酰胺酶、卡拉胶、海藻酸钠),通过响应面法建立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硬度和添加剂用量之间的响应模型。结果表明,4种添加剂的最适添加量分别为:壳聚糖0.40%、转谷氨酰胺酶0.50%、卡拉胶0.90%、海藻酸钠0.25%,在此条件下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热诱导凝胶硬度达最大值859.85 g,保水性为96.34%。此复合添加剂能显著改善秘鲁鱿鱼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研究结果为生产高品质的秘鲁鱿鱼凝胶制品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秘鲁鱿鱼 添加剂 肌原纤维蛋白 凝胶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饥饿及复投喂对大黄鱼肌肉生长抑制素1型和2型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8
作者 韩明星 薛良义 《水生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669-676,共8页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饥饿及复投喂对大黄鱼不同组织中两型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肌肉中MSTN-1和MSTN-2在饥饿0—35d期间,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21d和28d达到最高,复投喂时期逐渐下降;脑... 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技术研究饥饿及复投喂对大黄鱼不同组织中两型肌肉生长抑制素(Myostatin,MSTN)基因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肌肉中MSTN-1和MSTN-2在饥饿0—35d期间,表达量先升高后降低,分别在21d和28d达到最高,复投喂时期逐渐下降;脑中两型MSTN表达变化不同,但都在饥饿35d表达量最低,复投喂时期表达显著上升,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脾脏中MSTN-1在饥饿28d表达量最高,MSTN-2在饥饿21d表达量最高,复投喂时期表达都逐渐降低;肾脏中两型MSTN表达变化相似,都在饥饿21d降到最低,然后升高;肠中1型和2型分别在饥饿14d和7d表达量最低,在28d表达量都达到最高;肝脏中两型MSTN都是在饥饿21d表达量最低,之后显著升高,复投喂时期表达上升。结果提示两型MSTN在不同组织中的功能可能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肌肉生长抑制素基因 荧光实时定量PCR 饥饿 复投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