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洋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与制度创新——2015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宁波论坛综述 被引量:3
1
作者 闭明雄 伍湘陵 邓启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8-32,共5页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以及海洋产业的快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平衡性遭到了严重冲击,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等日益受到重视。"2015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宁波论坛"从海洋生态经... 随着人类对海洋资源的开发以及海洋产业的快速推进,海洋生态系统稳定性与平衡性遭到了严重冲击,海洋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以及海洋生态系统的修复和保护等日益受到重视。"2015中国海洋生态经济发展·宁波论坛"从海洋生态经济系统及制度保障研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海洋生态经济科技与组织创新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与生态安全研究等方面进行了研讨,旨在通过学术研讨以及与政府决策者交流互动等方式,为我国海洋生态经济向纵深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经济 生态系统 发展 海上丝绸之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与竞争态势 被引量:19
2
作者 庄汝龙 叶持跃 +1 位作者 马仁锋 宓科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2,共6页
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入境旅游,其发展水平表征区域经济外向竞争力。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较好,但地域差异显著。运用区域差异相关测度方法研究2000—2012年浙江省11个地市入境旅游发展地带内、地带间差异与总差异演变,... 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入境旅游,其发展水平表征区域经济外向竞争力。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较好,但地域差异显著。运用区域差异相关测度方法研究2000—2012年浙江省11个地市入境旅游发展地带内、地带间差异与总差异演变,并尝试用波士顿矩阵测度入境旅游竞争态势。结果表明:1浙江省入境旅游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绝对差异不断扩大;2伴随浙东北内部差异的不断减小,浙西南逐渐成为浙江省入境旅游总差异的主要贡献者;3浙江省入境旅游空间格局呈"双核模式"向"多核模式"演变;4浙江省市际入境旅游竞争力明星类、金牛类较少,入境旅游发展整体水平亟待区域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区域差异 竞争态势 空间分异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当代港澳台宁波商帮教育捐赠动因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加林 姜忆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98-105,158,共8页
当代港澳台宁波商帮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积极参加祖国和家乡的建设,通过教育捐赠大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在阐析港澳台宁波商帮的形成及其贡献基础上,认为宁波商帮悠久的办学和慈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建设的客... 当代港澳台宁波商帮在新中国成立尤其是改革开放后,积极参加祖国和家乡的建设,通过教育捐赠大力推动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本文在阐析港澳台宁波商帮的形成及其贡献基础上,认为宁波商帮悠久的办学和慈善传统、改革开放初期国家建设的客观需要、爱国爱乡的美好品质以及他们自身对教育的重视是当代港澳台宁波商帮积极投身教育捐赠事业的主要原因。文章并分析了其简单明确的命名方式、各有特色的捐赠方向、公办民助的捐资形式和家族传承的捐赠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商帮 港澳台 教育捐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40a象山港潮汐汊道岸线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被引量:6
4
作者 袁麒翔 李加林 +4 位作者 徐谅慧 杨磊 陈鹏程 王明月 卢雪珠 《应用海洋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79-290,共12页
利用多时期遥感数据,以8 a 为时间步长,提取了1974∽2014年间各时期象山港潮汐汊道海岸线空间位置、长度以及曲折度信息,同时对人类活动强度进行定量化评价,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和岸线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40 a 来,随... 利用多时期遥感数据,以8 a 为时间步长,提取了1974∽2014年间各时期象山港潮汐汊道海岸线空间位置、长度以及曲折度信息,同时对人类活动强度进行定量化评价,并探讨了人类活动强度变化和岸线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1)40 a 来,随着人类活动加剧,象山港潮汐汊道自然岸线长度不断缩减,人工岸线长度不断增加,并逐渐趋于稳定变化;(2)在不同方式人类活动影响下,象山港局部岸段形态发生剧烈变化,使得象山港潮汐汊道岸线曲折度不断变小;(3)人类活动强度在1974~1998年阶段增加快速,1998年以后增强速度有所变缓,同时,人类活动影响区域逐渐变大,几乎遍及整个港湾海岸;(4)人类活动强度与整体岸线的长度和曲折度呈现显著负相关性,随着人类活动强度的增大,岸线长度和曲折度逐渐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遥感学 岸线 长度 曲折度 人类活动 强度 潮汐汊道 象山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被引量:5
5
作者 陈阳 马仁锋 +2 位作者 任丽艳 李伟芳 李加林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赋权指标体系与计算权重,测度发展潜力值并划分了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和镇海的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区。结果显示:(1)低发展潜力区面积为237.14km2,占比为17.73%;中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23.08km2,占比为24.15%;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473.34km2,占比为35.38%;极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04.27km2,比例为22.74%。(2)按照地类的级别面积分析,交通运输用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在极高潜力区中达到峰值,呈由高向低等级面积递减态势;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高潜力区中占比最大,且基本布局于极高、高潜力区;园地、河流水面、水利建设用地集中于中潜力区,而沿海滩涂与林地基本分布于低、中潜力区。(3)余姚、慈溪和镇海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类型呈现不同特点,余姚属于待提升型,慈溪为均衡发展型,镇海是高质发展潜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潜力评价 ANP 模糊综合法 海岸带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