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转型时期中国社会信用缺失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赵全军 《学习与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71-75,共5页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从本质上讲,信用是外在强制内化为社会主体自觉的心理取向,是社会主体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规范。它既反映了交易主体追求预定目标的道德诚意,也体现了交易主体履行承诺的能力。转型时期,中国之所以会...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和命脉。从本质上讲,信用是外在强制内化为社会主体自觉的心理取向,是社会主体自我约束的行为准则和基本规范。它既反映了交易主体追求预定目标的道德诚意,也体现了交易主体履行承诺的能力。转型时期,中国之所以会出现社会信用体系的全面危机,除了社会制度变迁过于剧烈的原因以外,还有三个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一是制度短缺条件下的信用机制转型所造成的真空与漏洞;二是激励结构的缺陷所造成的逆向激励;三是信用监控机制的弱化加剧了信息的不对称。建设信用社会的前提是建立起信用的政府、良性的产权制度以及法治的社会等宏观的基础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社会转型时期 社会信用 信用政府 信用经济 信用缺失 制度短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