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黑翅土白蚁共生放线菌及其次级代谢产物在农业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
作者 刘佳敏 冯一璐 +1 位作者 莫建初 李鸿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3-227,共15页
放线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生素、酶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峻,用传统方法从土壤微生物中挖掘新化合物的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对新生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探索变得日益迫切。近年... 放线菌能产生丰富的次级代谢产物,是抗生素、酶和抗氧化剂等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来源。随着抗生素耐药性问题的日益严峻,用传统方法从土壤微生物中挖掘新化合物的效率逐渐降低,因此,对新生境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的探索变得日益迫切。近年来,国内外多个研究团队从黑翅土白蚁体内及其蚁巢菌圃中分离并鉴定出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新型微生物天然产物,并在农业领域表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深入探讨了源自黑翅土白蚁的放线菌菌株的类群多样性、基因组代谢潜能多样性以及次级代谢产物多样性,并重点分析了这些天然产物在多种农业病原菌防控中的应用潜力。此外,本文还展望了将其开发成环保型生物农药的未来研究重点,以期为新型农药的创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放线菌 黑翅土白蚁 天然产物 基因组挖掘 生物农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芋头品质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毕继安 孟秋峰 +3 位作者 张欣洁 应佩云 严成其 郑红英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3期106-115,共10页
芋头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之一,其品质受到广泛关注。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因各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导致其品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价值。为促进优质芋头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开展相关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通过对影响芋头营养、... 芋头作为我国重要的粮食和蔬菜作物之一,其品质受到广泛关注。在生产实践过程中,往往会因各种外界或内在因素导致其品质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价值。为促进优质芋头种质资源的引进与利用,开展相关种质资源鉴定与评价。通过对影响芋头营养、贮藏、食味和加工等方面品质的关键因素及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深化对芋头品质影响因素的理解,为将来创制优质品种、改进加工与贮藏方式、提高营养与食味品质提供新的启示和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芋头 营养品质 食味品质 贮藏品质 加工品质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利用效率的元素计量学驱动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2
3
作者 张红瑞 王香香 +2 位作者 曹丹 祝贞科 葛体达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228-234,共7页
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利用效率是描述微生物有机碳同化效率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土壤固碳潜力的重要指标,与土壤碳库的固定、转化、矿化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紧密相关。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效率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群落结构,... 土壤有机碳的微生物利用效率是描述微生物有机碳同化效率的重要参数,也是衡量土壤固碳潜力的重要指标,与土壤碳库的固定、转化、矿化以及温室气体的排放紧密相关。土壤微生物对有机碳的利用效率取决于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以及群落结构,理解和评估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利用效率对于解析土壤碳循环和促进土壤固碳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因此,理解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利用过程,及其与氮、磷等元素的计量学耦合关系,为揭示土壤有机碳周转的微生物过程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在多生态系统中多因子影响下的土壤有机碳微生物利用效率的阈值范围和调控机制,以期为生态系统固碳减排和实现“双碳”目标提供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碳循环 土壤微生物 碳源利用效率 元素计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肥措施对酸化黄红壤改良效果及油菜农艺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巴仕浩 叶生月 +7 位作者 蔡晶晶 柴彦君 李子川 吴春艳 唐旭 尹昌 李艳 葛体达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3-102,共10页
黄红壤酸化易导致土壤肥力退化,无机矿物改良土壤容易板结,而有机肥改良效果缓慢。沼液是一种碱性有机液肥,其与有机肥配施改良酸化黄红壤的效果尚不明晰。该研究通过对不同改良措施下油菜产量和土壤改良效果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黄红壤... 黄红壤酸化易导致土壤肥力退化,无机矿物改良土壤容易板结,而有机肥改良效果缓慢。沼液是一种碱性有机液肥,其与有机肥配施改良酸化黄红壤的效果尚不明晰。该研究通过对不同改良措施下油菜产量和土壤改良效果影响的比较研究,基于黄红壤改良效果和油菜农艺性状,探讨沼液与有机肥配施改良酸化黄红壤效果。试验设不施肥处理(CK)、常规施肥处理(NPK)、NPK基础上施用有机肥处理(M)、NPK基础上施用有机肥和熟石灰处理(M+L)、等NPK条件下沼液替代化肥施用基础上施用有机肥处理(M+B)。试验分析了不同改良措施下土壤酸度指标、有机质、养分以及有机磷、无机磷含量、^(13)C-NMR、酶活性和油菜产量及养分含量,同时结合皮尔逊相关性分析,明确最佳改良施肥措施。结果表明:1)与NP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均显著提高油菜产量和养分含量(P<0.05);且M+L和M+B处理显著提高土壤pH值2.36和1.42,同时分别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铝、交换性氢和交换性总酸99.68%、92.31%、99.41%和92.89%、52.07%、91.37%(P<0.05)。与NPK处理相比,M+B处理显著提升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和速效钾的含量15.47%、6.10%和148.07%(P<0.05),但对土壤全氮和全钾含量的提升未达显著水平(P>0.05)。2)与NP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各处理均显著提高了总磷含量61.15%~136.00%、无机磷含量304.65%~500.00%,有效磷含量7.46~28.52倍(P<0.05),其中均以M+B处理提升较为明显。同时M+B处理分别显著提升碱性磷酸酶、中性磷酸酶和酸性磷酸活性50.56%、16.00%、43.35%,但M和M+L处理显著降低了3种磷酸酶活性(P<0.05)。3)与NPK处理相比,施用有机肥处理的土壤烷基碳和羰基碳比例下降,烷氧碳和芳香碳比例上升,但M、M+L、M+B处理三者之间烷基碳/烷氧碳呈现出M+B>M+L>M趋势,脂肪碳/芳香碳呈现出M>M+L>M+B趋势。可见,有机肥配施沼液可以较好地抑制土壤酸化,提升土壤磷有效性、土壤有机质及其稳定性和油菜对养分的吸收,是酸化黄红壤生态功能得以可持续改良的重要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性改良 有机肥 沼液 磷素 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秸秆集中还田配施腐秆剂对稻麦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5
作者 李若林 王世辰 +5 位作者 靳鹏辉 张广斌 马静 祝贞科 闫志英 徐华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658-1666,共9页
秸秆不合理还田显著促进稻田甲烷(CH_(4))排放,为减少CH_(4)排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稻季秸秆还田方式——秸秆集中还田并配施腐秆剂。试验设置秸秆常规均匀混施还田(CK)、秸秆集中2倍还田配施腐秆剂(S2)以及秸秆集中4倍还田配施腐秆... 秸秆不合理还田显著促进稻田甲烷(CH_(4))排放,为减少CH_(4)排放,本研究提出了一种新型稻季秸秆还田方式——秸秆集中还田并配施腐秆剂。试验设置秸秆常规均匀混施还田(CK)、秸秆集中2倍还田配施腐秆剂(S2)以及秸秆集中4倍还田配施腐秆剂(S4)3个处理,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监测了2022—2023年稻麦轮作系统CH_(4)和N_(2)O的排放通量,测定了土壤氧化还原电位+-(Eh)及土壤溶解性有机碳(DOC)、土壤铵态氮(NH_(4)^(+)-N)和硝态氮(NO_(3)^(-)-N)含量。结果显示:CK处理周年CH_(4)和N_(2)O排放量分别为120.1 kg·hm^(-2)和5.08 kg·hm^(-2)(以N计);与CK相比,S2和S4分别显著降低稻季41%和28%的CH_(4)排放,但增加10%和26%的N_(2)O排放;小麦季,各处理CH_(4)均呈吸收状态,N_(2)O排放无显著差异;S2和S4水稻季CH_(4)的显著减排抵消了N_(2)O增加的增温效应,使得周年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较CK处理分别显著降低25%和12%;各处理间作物产量(水稻为5.50~5.59 t·hm^(-2),小麦为3.18~3.24 t·hm^(-2))均无显著性差异,故S2和S4的全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显著低于CK。研究表明,稻季秸秆集中还田配施腐秆剂可在不减少稻麦产量的同时显著降低温室气体排放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麦轮作 秸秆还田 腐秆剂 温室气体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疆不同连作年限棉田土壤健康评价
6
作者 陈逸朋 李鑫 +6 位作者 王军 葛体达 薛娜娜 李方方 黄敏 黄亚萍 张文菊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12-124,共13页
【目的】从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新疆地区连作棉花土壤的健康状况,为该区棉花连作生态防治和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连作年限在5、7、12、20、25、30年的棉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 【目的】从土壤性质和微生物群落结构评价新疆地区连作棉花土壤的健康状况,为该区棉花连作生态防治和土壤健康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集了新疆喀什地区伽师县连作年限在5、7、12、20、25、30年的棉田土壤样品,分析土壤理化性质、胞外酶活性、微生物群落组成和真菌病原体丰度,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最小数据集,以土壤健康指数面积法(SHI-area)评估土壤健康状况,并探讨植物病原体与土壤健康之间的关联性。【结果】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棉田土壤电导率和盐度呈升高趋势,微量元素铁和锰以及与碳、氮和磷循环相关的β-葡萄糖苷酶、纤维二糖水解酶、亮氨酸氨基肽酶和碱性磷酸酶活性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而增加。土壤微生物多样性受连作年限的显著影响,其中在连作7年的棉田土壤微生物α多样性较低。经主成分分析筛选,得到全氮、β-葡萄糖苷酶、有效锰、盐度和真菌α多样性(Simpson指数) 5个指标为土壤健康评价的最小数据集。基于该数据集计算得到的土壤健康指数,随连作年限的增加呈先下降(SHIY7=0.07)再逐渐恢复的趋势,在20年恢复到最高点(SHIY20=0.53),但没有超过连作5年时的水平(SHIY5=0.58)。植物真菌病原体丰度与最小数据集计算的土壤健康指数之间呈显著负相关(y=-0.0727x+0.561,R2=0.46,P=0.002)。相关分析表明,全氮含量是影响植物病原体丰度的极显著因素(R=-0.912,P<0.001),真菌优势属Pseudogymnoascus、Gymnoascus和Canariomyces丰度与土壤健康指数呈显著负相关性(R<-0.612,P<0.01)。【结论】土壤健康指数在连作初期不断下降,之后虽然有所恢复,但仍未达到连作5年的水平。土壤全氮、盐度、有效锰、β-葡萄糖苷酶和真菌多样性是评价土壤健康状况的关键指标。植物病原体数量受全氮的抑制而降低,全氮含量随着连作年限的增加,是土壤健康指数恢复性提升的最显著影响因子。电导率和盐度的不断提升也是需要关注并检测的一个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花连作 土壤养分 胞外酶活性 微生物群落 土壤健康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长期施用对红壤性水稻土磷组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7
作者 付蔷 秦方锦 +5 位作者 魏亮 王双 王萍 祝贞科 葛体达 刘亚龙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0-328,共9页
为探讨水稻土磷组分和胞外酶活性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本研究以湖南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研究站长期施肥的典型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组分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是不施磷肥... 为探讨水稻土磷组分和胞外酶活性对不同施肥措施的响应,本研究以湖南长沙农业环境观测研究站长期施肥的典型红壤性水稻土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施肥措施对水稻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磷组分和胞外酶活性的影响。试验共设3个处理,分别是不施磷肥对照组(CK)、氮磷钾施肥(NPK)和猪粪施肥(PM),试验地种植早稻和晚稻。两季水稻均于成熟期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微生物生物量碳、氮、磷(MBC、MBN、MBP)含量,与碳氮磷循环相关的β-1,4-葡萄糖苷酶(BG)、β-1,4-N-乙酰葡糖氨糖苷酶(NAG)和磷酸酶(AP)活性,以及4种磷组分[自由扩散和根际截留的磷(CaCl_(2)-P)、有机酸活化和无机弱结合磷(Citrate-P)、酶矿化的有机磷(Enzyme-P)和潜在活化的无机磷(HCl-P)]。结果表明,添加有机肥可以提高水稻土速效磷(Olsen-P)和MBP含量。早稻时期,根际土Olsen-P含量从4.8 mg·kg^(-1)增加至65.5 mg·kg^(-1),MBP含量从18.1 mg·kg^(-1)增加至73.1 mg·kg^(-1);晚稻时期,根际土Olsen-P含量从29.8 mg·kg^(-1)增加至380.7 mg·kg^(-1),MBP含量从8.0 mg·kg^(-1)增加至62.0 mg·kg^(-1)。此外,添加有机肥增加了早稻根际土壤中AP酶和BG酶活性,而对晚稻时期各类土壤酶活性均无显著影响。施用无机和有机肥能显著增加根际和非根际土HCl-P和Citrate-P含量;施用无机肥显著降低早稻根际和非根际土Enzyme-P含量,显著增加晚稻非根际土CaCl_(2)-P含量;晚稻时期施用有机肥显著提高Enzyme-P含量以及显著降低CaCl_(2)-P含量。研究表明,土壤胞外酶活性主要受水稻生长季、含水率、MBC和MBN的直接影响以及根际效应和施肥处理的间接影响,与施用无机肥相比,施用有机肥能显著影响土壤磷组分,提升根际微生物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土 水稻生长季 有机肥 根际 胞外酶活性 磷组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和水稻种植条件下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氨基糖积累特征
8
作者 胡航宇 邓扬悟 +3 位作者 魏亮 祝贞科 赵搏 葛体达 《核农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633-640,共8页
为明确不同种植条件下氨基糖在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的积累机制,本研究以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种植条件以降低其他因素的干扰,一份保持湿润种植小麦,一份淹水种植水稻,分析不同种植条件下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残体对有机碳的贡... 为明确不同种植条件下氨基糖在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的积累机制,本研究以水稻土为研究对象,设置两种种植条件以降低其他因素的干扰,一份保持湿润种植小麦,一份淹水种植水稻,分析不同种植条件下非根际和根际土壤中微生物残体对有机碳的贡献。结果表明,种植小麦的根际与非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无显著差异,而种植水稻的根际土壤有机碳含量较非根际土壤增加7.0%。与种植小麦的土壤相比,种植水稻的土壤中氨基半乳糖含量显著减少,非根际土壤中氨基甘露糖含量显著增加,根际土壤中氨基葡萄糖含量减少。不淹水种植小麦时,氨基糖单体对土壤有机碳的相对贡献率仅为69.2%,而相同土壤条件下,淹水种植水稻时,该相对贡献率高达80.7%。不种植物的土壤间相比,淹水对土壤中真菌的抑制作用强于细菌,土壤胞壁酸对有机碳变异的相对贡献率高于真菌氨基葡萄糖。水稻种植土壤中的氨基糖态碳总量显著(P<0.05)低于小麦种植土壤,但水稻种植可显著(P<0.05)提高氨基糖态碳对有机碳的贡献。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稻田与旱地土壤有机碳积累差异的形成机理提供新的研究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氨基糖 淹水土壤 土壤养分 水稻 小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模式下微生物养分限制调节土壤有机碳积累
9
作者 唐铭灿 王香香 +6 位作者 缪怡 马志 王先挺 李冠军 葛体达 祝贞科 陈俊辉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49-359,共11页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以及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进而优化农田管理模式,本研究在县域尺度不同种植模式农田采集了单作水稻、单作小麦、单作菜地(白菜)、麦-菜轮作(小麦→白菜一年一作)、稻-菜轮作(水稻→白菜一... 为探究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微生物养分限制状况以及土壤有机碳积累的影响,进而优化农田管理模式,本研究在县域尺度不同种植模式农田采集了单作水稻、单作小麦、单作菜地(白菜)、麦-菜轮作(小麦→白菜一年一作)、稻-菜轮作(水稻→白菜一年一作)共76个土壤样品,研究不同种植模式下土壤酶化学计量特征及土壤C∶N∶P化学计量比值。结果表明,单作水稻和稻-菜轮作下土壤有机碳(SOC)和微生物生物量碳(MBC)含量最高,SOC是其他种植模式的1.3~1.6倍,MBC是其他种植模式的1.6~2.0倍,单作水稻土壤中可溶性有机碳(DOC)含量最高(100 mg·kg^(-1))。此外,水解酶活性在单作水稻和稻-菜轮作模式下均高于其他种植模式,稻-菜轮作模式下微生物碳限制和磷限制最低,而单作水稻模式下土壤微生物碳限制低于其他模式,但微生物磷限制高于其他种植模式。研究表明,单作水稻和稻-菜轮作模式可以显著降低微生物养分限制,进而促进农田土壤碳的固持,为通过改变作物种植模式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模式 土壤养分 土壤酶活性 微生物养分限制 土壤有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杆菌介导的外源基因在本氏烟中瞬时表达体系优化研究 被引量:2
10
作者 陈思涵 钱靖 +5 位作者 彭杰军 鲁宇文 郑红英 林林 燕飞 陈剑平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6-13,共8页
为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及稳定性,期望通过RNA、蛋白水平的研究,制定一套高效的外源蛋白表达体系。通过共表达沉默抑制子、添加定位信号、沉默自噬关键基因atg5,分析各处理对植物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表达植物病毒沉默抑制子... 为提高外源蛋白的表达量及稳定性,期望通过RNA、蛋白水平的研究,制定一套高效的外源蛋白表达体系。通过共表达沉默抑制子、添加定位信号、沉默自噬关键基因atg5,分析各处理对植物外源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表明:共表达植物病毒沉默抑制子p25或HC-Pro抑制mRNA降解速率,提高外源蛋白表达水平;外源蛋白增加内质网定位信号,可提高蛋白的持续表达能力;瞬时沉默自噬途径关键基因atg5,有利于外源蛋白的积累。外源蛋白表达过程中对易降解的外源蛋白,通过添加定位信号并结合使用沉默抑制子、自噬途径缺陷植株,可作为提高外源蛋白表达量及稳定性的新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源基因 沉默抑制子 定位信号 自噬途径 Atg5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热激转录因子研究进展 被引量:4
11
作者 刘晓艺 羊健 +3 位作者 刘敬 王冰 戴良英 李魏 《生物技术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26-233,共8页
热激转录因子作为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转录因子,能够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位于胁迫响应末端的热激转录因子通过结合热激元件,从而和其他转录因子聚集共同形成复合体来调控热激蛋白的表达,从而参与调控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反应。就水... 热激转录因子作为植物体内广泛存在的一类转录因子,能够响应多种非生物胁迫。位于胁迫响应末端的热激转录因子通过结合热激元件,从而和其他转录因子聚集共同形成复合体来调控热激蛋白的表达,从而参与调控植物抵抗逆境胁迫的反应。就水稻热激转录因子的典型结构、在调控水稻非生物胁迫和生物胁迫中的功能与作用机制以及在水稻体内的其他功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进一步解析热激转录因子功能与机制及其在水稻抗病抗逆分子育种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激转录因子 水稻 非生物胁迫 抗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个植物原纤维蛋白基因的克隆及其表达特性分析 被引量:1
12
作者 姜瑶瑶 李静 +2 位作者 蔡年俊 陈剑平 张恒木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399-1404,共6页
植物原纤维蛋白(fibrillin, FBN)作为一大类保守的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但其在本氏烟( Nicotiana benthamiana )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迄今尚不清楚。为了分析其表达特性和功能,采用RT-PCR技术从本氏烟中扩增并克隆了1个 FBN 基因( NbF... 植物原纤维蛋白(fibrillin, FBN)作为一大类保守的蛋白,广泛分布于植物界,但其在本氏烟( Nicotiana benthamiana )中的生物学特性和功能迄今尚不清楚。为了分析其表达特性和功能,采用RT-PCR技术从本氏烟中扩增并克隆了1个 FBN 基因( NbFBN )。进化树分析显示, NbFBN 和拟南芥 FBN1a 、 FBN1b 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分析表明,它与不同植物来源的 FBN 基因高度同源,其C-端部分尤为保守。定量分析发现, NbPAP 在叶片和花中的表达水平较高,同时发现该基因受到干旱胁迫和激素ABA的诱导,表明该基因可能参与非生物逆境响应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原纤维蛋白 同源性分析 定量PCR 非生物逆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形势下食用豆产地土壤生态效应与功能提升的研究现状与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13
作者 邬佳玲 张嵚 +4 位作者 范雪莲 崔萌萌 魏亮 刘琼 葛体达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34-440,共7页
该文利用VOS 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食用豆产地土壤生态效应与功能提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主要对相关文献的时间发展脉络、发文主要学科、国家(或地区... 该文利用VOS viewer可视化分析软件,对在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食用豆产地土壤生态效应与功能提升研究领域的国内外文献进行计量分析,主要对相关文献的时间发展脉络、发文主要学科、国家(或地区)和研究机构、主要刊物、主要研究学者和基金项目等进行分析,追溯探讨了食用豆产地土壤生态效应与功能提升研究的发展趋势及热点.研究结果表明:1940年至今食用豆产地土壤生态效应与功能提升研究的发文数量不断增加,中国发文数量位居第2,但相关研究创新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主要作者组内、各大机构间联系紧密,研究热点集中在食用豆产地土壤碳、氮、磷等元素循环及食用豆种植对土壤微生物活性、多样性、结构及功能的影响.未来食用豆产地土壤生态效应与功能提升的研发应从食用豆产地土壤质量退化诊断与评价技术、食用豆产地土壤减障提质与产能提升关键技术及产品研发、食用豆产地土壤产能提升综合模式构建与示范3方面开展,以维护食用豆产地生态安全和土壤健康,引领食用豆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用豆 产地土壤 生态效应 功能提升 计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马铃薯病毒病检测分析 被引量:8
14
作者 陈莹 田艳珍 +6 位作者 王芳 胡淑珍 陈步扬 彭杰军 鲁宇文 燕飞 陈剑平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10-115,121,共7页
马铃薯病毒病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和卷曲等。2019年4月-5月,在浙江省湖州、杭州、绍兴、宁波、金华、台州和丽水等7个地市的主要马铃薯产区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马铃薯样品,采用转录组... 马铃薯病毒病是影响马铃薯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因素之一,其症状表现为花叶、黄化和卷曲等。2019年4月-5月,在浙江省湖州、杭州、绍兴、宁波、金华、台州和丽水等7个地市的主要马铃薯产区采集了具有典型病毒病症状的马铃薯样品,采用转录组测序和RT-PCR验证的方法进行病毒检测,共筛查并验证出6种马铃薯病毒,包括马铃薯X病毒Potato virus X(PVX)、马铃薯Y病毒Potato virus Y(PVY)、马铃薯S病毒Potato virus S(PVS)、马铃薯H病毒Potato virus H(PVH)、马铃薯M病毒Potato virus M(PVM)以及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Potato aucuba mosaic virus(PAMV)。检测结果表明,在调查的这7个地市中每个地市都具有2种以上的病毒发生,其中PVH作为一种新鉴定的麝香石竹潜隐病毒属成员在除宁波以外的各地区都有发生;此外杭州市、湖州市以及绍兴市均检测出了PAMV。对检测到的PVS、PVH、PVM和PAMV外壳蛋白(coat protein,CP)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表明,这些病毒均存在地域差异性。本研究为浙江省马铃薯病毒的防控奠定了重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病毒检测 马铃薯H病毒 马铃薯奥古巴花叶病毒 系统发育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黄花叶病毒P3蛋白致病功能域的鉴定和分析
15
作者 张岩 亓玉华 +4 位作者 鲁燕华 杨乾坤 何雨娟 李俊敏 陈剑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7-783,共7页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隶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其基因组由两条正义单链RNA组成,共编码10个蛋白。先前的研究表明,马铃薯Y病毒组多种病毒编码的保守蛋白P3具有多种功能... 小麦黄花叶病毒(Wheat yellow mosaic virus,WYMV)隶属于马铃薯Y病毒科(Potyviridae)大麦黄花叶病毒属(Bymovirus),其基因组由两条正义单链RNA组成,共编码10个蛋白。先前的研究表明,马铃薯Y病毒组多种病毒编码的保守蛋白P3具有多种功能,在病毒复制、致病性、克服宿主抗性、细胞间移动等方面均具有重要作用,而P3在大麦黄花叶病毒属中是否有类似功能目前还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烟草脆裂病毒(Tobacco rattle virus,TRV)介导的本氏烟基因沉默系统,明确了WYMV的P3碳端在本氏烟上具有致病功能域P3-C,但完整的P3则不具有致病能力。进一步移码突变研究表明,P3-C的致病性是由其编码的多肽引起的,而非病毒来源的小干扰RNA介导的宿主基因沉默。同时P3-C的两个跨膜结构域对致病性具有重要作用,单独表达任何一个跨膜结构域P3-C均不能在本氏烟上引起明显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黄花叶病毒 P3蛋白 致病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物肥施用对土壤生态效应的影响研究热点及趋势的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康依洁 吴碧波 +5 位作者 沈春艳 丁济娜 王聪 魏亮 祝贞科 葛体达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8-175,共8页
为全面了解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现状,该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5—2021年关于矿物肥施用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论文,并利用文献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的年发文数量、文献被引频... 为全面了解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现状,该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5—2021年关于矿物肥施用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论文,并利用文献可视化软件VOSviewer和CiteSpace对检索到的相关文献的年发文数量、文献被引频次、核心作者与国家(地区)、学科分布及关键词进行分析,追溯探讨了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研究的发展概况及热点方向.研究结果表明:1995—2021年间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研究的发文数量不断增加;中国总发文量位居世界第1,但相关研究创新性仍需进一步提高;核心作者组内联系较紧密,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矿物肥对土壤生态效应影响的研究涉及环境科学、林学和农学等多个学科,研究热点集中在土壤养分循环、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等方向.未来应加强矿物肥对土壤碳循环、土壤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等方向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物肥 土壤生态效应 文献计量 可视化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现状及趋势文献计量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史南君 吕亚辉 +3 位作者 艾程 寿晓毅 娄凯 李冠军 《江苏林业科技》 2023年第1期41-50,共10页
该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3年至2021年关于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相关的研究论文233篇,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研究文献的逐年发表数量、学科分布、核心作者、研究机构与国家地区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 该文检索了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1993年至2021年关于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相关的研究论文233篇,运用CiteSpace和VOSviewer软件对研究文献的逐年发表数量、学科分布、核心作者、研究机构与国家地区进行了可视化分析,绘制可视化图谱。结果显示:1993年至2021年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的发文数量不断增加,中国总发文量占世界第一,但研究创新性仍需进一步加强;核心作者组内联系紧密,中国科学院是发文数量最多的研究机构。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已经形成了多元化的研究视角,涉及生态环境学、城市研究、植物科学、林业、工程、水资源、农业等38个学科,归为5个主题聚类,主题研究的各个聚类间存在交叉重叠。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研究目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研究热点集中在绿地类型、生物多样性、重金属污染、养分元素循环等。城市绿地土壤质量的未来研究建议从绿地土壤质量诊断与评估、绿地土壤减障增质提升技术和城市绿地土壤质量提升综合模式构建3方面开展,以保障城市人居环境健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绿地 土壤质量 文献计量 可视化 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灰飞虱中IKK相关基因的鉴定及其在水稻条纹病毒侵染中的功能
18
作者 鲁燕华 卢刚 +3 位作者 亓玉华 叶庄新 李俊敏 陈剑平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31-141,共11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中的IκB激酶(IκB kinase,IKK)相关基因,并调查其在灰飞虱抗病毒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深入理解传毒介体应对植物病毒的先天免疫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了灰飞虱基因组中IKK... 【目的】本研究旨在鉴定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中的IκB激酶(IκB kinase,IKK)相关基因,并调查其在灰飞虱抗病毒中的作用,以进一步深入理解传毒介体应对植物病毒的先天免疫机制。【方法】通过生物信息学鉴定了灰飞虱基因组中IKK相关基因;以无毒及水稻条纹病毒(rice stripe virus,RSV)侵染的灰飞虱为材料,利用RT-PCR方法检测IKK相关基因在无毒灰飞虱各个龄期(卵、1-5龄若虫、雄成虫和雌成虫)及成虫不同组织(肠道、唾液腺、血淋巴、脂肪体、卵巢和精巢)中的表达量;利用qRT-PCR方法检测无毒以及RSV侵染后的灰飞虱IKK相关基因在各个龄期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量;通过对3龄若虫注射IKK基因dsRNA进行RNA干扰后,利用qRT-PCR检测带毒灰飞虱中表示病毒含量的RSV外壳蛋白(CP)基因转录水平。【结果】在灰飞虱基因组中鉴定到了两个IKK相关基因即IKKα(GenBank登录号:MK903504)和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1)基因TBK 1(GenBank登录号:MN124506)。IKKα开放阅读框长2379 bp,编码792个氨基酸;TBK 1开放阅读框长1551 bp,编码516个氨基酸。两个基因编码的蛋白都具有1个保守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结构域和1个泛素折叠结构域。RT-PCR结果表明,IKKα和TBK 1在无毒灰飞虱各个龄期及成虫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qRT-PCR分析结果表明,IKKα和TBK 1在RSV侵染后的灰飞虱各个龄期及成虫不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与其在无毒灰飞虱中的表达量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进一步将RSV侵染后的灰飞虱3龄若虫中的IKKα和TBK 1干扰后,带毒灰飞虱中的RSV含量显著上升。【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NF-κB信号途径中的两个重要基因IKKα和TBK 1在灰飞虱中广泛表达,且在灰飞虱抵御RSV的侵入过程中可能具有重要功能。这些结果为今后进一步深入研究NF-κB免疫通路在灰飞虱抗病毒中的功能提供了丰富的基础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灰飞虱 IKK 水稻条纹病毒 NF-κB信号途径 QRT-PCR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外壳蛋白P10互作的寄主因子筛选
19
作者 张瑞芳 张合红 +2 位作者 魏中艳 陈剑平 孙宗涛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067-1073,共7页
为找到水稻中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外壳蛋白P10(CP)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利用P10筛选水稻膜系统酵母双杂cDNA文库,寻找水稻中与P10互作的蛋白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分析,回转验证。结果表明,筛选到10个可能与P10互作的水稻... 为找到水稻中与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SRBSDV)外壳蛋白P10(CP)相互作用的寄主蛋白,利用P10筛选水稻膜系统酵母双杂cDNA文库,寻找水稻中与P10互作的蛋白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技术进行分析,回转验证。结果表明,筛选到10个可能与P10互作的水稻寄主蛋白,如胚发育晚期丰富蛋白Lea14-A、硫氧还原蛋白TRXh1、铁硫结合蛋白IscA以及真核生物起始翻译因子eIF-5A等。这些蛋白的发现说明水稻受到病毒侵染时,生长发育与营养物质的合成均受到影响。本研究结果为后续进一步研究P10蛋白的功能及其致病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毒 外壳蛋白P10 酵母双杂交技术 蛋白互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套作蚕豆对梨园土壤肥力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
20
作者 尹若涵 高丹娜 +6 位作者 张维玲 许林英 刘琼 祝贞科 鲁顺保 葛体达 张艳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023-1034,共12页
为探讨套作蚕豆对梨园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于蚕豆的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采集不套作(对照,CK)、套作苏蚕3号(CT1)、套作苏蚕4号(CT2)和套作慈蚕1号(CT3,本地品种)处理土壤,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变化进... 为探讨套作蚕豆对梨园土壤肥力及微生物的影响,本研究于蚕豆的苗期、开花期和成熟期,分别采集不套作(对照,CK)、套作苏蚕3号(CT1)、套作苏蚕4号(CT2)和套作慈蚕1号(CT3,本地品种)处理土壤,对土壤理化性质和微生物活性及群落结构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套作蚕豆后苗期土壤硝态氮(NO_(3)^(-)-N)和有效磷(OlsenP)含量有所增加,开花期土壤电导率、可溶性有机碳(DOC)、可溶性有机氮(DON)和NO_(3)^(-)-N含量显著增加,pH和OlsenP含量显著降低;套作蚕豆增加了土壤微生物量碳(MBC),成熟期CT1和CT2土壤MBC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36%和51%(P<0.05);套作蚕豆还降低了与碳氮磷降解相关的水解酶活性。此外,套作蚕豆增加了细菌微生物丰富度指数和香农指数,其中增加了浮霉菌门(1.5~1.7个百分点)、厚壁菌门(0.9~3.4个百分点)、芽单胞菌门(0.7~1.1个百分点)和疣微菌门(0.3~0.5个百分点)细菌相对丰度,降低了变形菌门(1.3~2.7个百分点)、放线菌门(1.9~2.8个百分点)和酸杆菌门(0.1~1.1个百分点)细菌相对丰度。Mantel和CCA分析结果显示,pH和NO_(3)^(-)-N是微生物活性的重要驱动因子,MBC是影响细菌群落结构的重要因子。研究表明,套作蚕豆有助于提高土壤微生物量及其群落结构多样性,对维持土壤微生态多样性具有重要的保育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套作 蚕豆 土壤养分 微生物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