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8篇文章
< 1 2 2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进风量对硅/碳负极材料二次颗粒尺寸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
1
作者 张舒茜 陈佩婷 +3 位作者 蒲建波 王宇作 阮殿波 乔志军 《化工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96-2201,共6页
硅作为最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拥有较高的理论容量(4200mAh/g)。然而,硅的导电性较差并且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使得硅负极粉碎,导致电池性能急剧下降。二次造粒能使材料具有更好的各向同性特征,改善电池的首次库... 硅作为最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拥有较高的理论容量(4200mAh/g)。然而,硅的导电性较差并且在充放电过程中会发生巨大的体积膨胀,使得硅负极粉碎,导致电池性能急剧下降。二次造粒能使材料具有更好的各向同性特征,改善电池的首次库仑效率,进而提升倍率性能。其中,二次颗粒尺寸成为关键因素。本文以黄腐酸钾(FAP)为碳源制备硅/碳负极二次颗粒,将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组装为扣式电池,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电化学技术等表征手段对比分析了喷雾干燥过程中进风量对二次颗粒的尺寸影响。结果表明,喷雾进液速率为310mL/h、进风量为29m^(3)/h时,制备的硅/碳负极复合材料的首次库仑效率达到86.39%,其循环100次后的可逆容量仍远高于纯硅负极材料,在0.1A/g倍率测试后仍具有1134.1mAh/g的可逆容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化学 复合材料 粒度分布 锂离子电池 黄腐酸钾 二次颗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硫化物改性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2
作者 申知朋 郑浩宇 +2 位作者 李莹莹 张永刚 王雪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共6页
双电层电容器以碳材料为电极材料,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能量密度低的问题。金属硫化物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丰富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位点,被用于与碳材料复合构建复合电极以改善碳材料的电化学性... 双电层电容器以碳材料为电极材料,具有功率密度高、循环性能好、充放电速度快等优点,但也存在能量密度低的问题。金属硫化物因具有独特的电子结构和丰富的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位点,被用于与碳材料复合构建复合电极以改善碳材料的电化学性能。主要介绍了通过水热硫化、高温硫化等方法实现金属硫化物对生物质炭、碳纳米管、石墨烯、碳气凝胶和碳纤维的改性,研究了复合电极的电化学性能,对比了超级电容器器件的储能性能,并展望了金属硫化物改性碳材料面临的挑战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金属硫化物 改性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酰亚胺基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研究进展
3
作者 郑浩宇 申知朋 +3 位作者 金璐 衡芳芳 张永刚 王雪飞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7-22,共6页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能源存储系统,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分。碳材料是目前已商业化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低的能量密度使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聚酰亚胺具有易碳化、富含杂原子、碳收率高、结构设计... 超级电容器是一种具有高功率密度和长循环寿命的能源存储系统,电极材料是超级电容器的核心部分。碳材料是目前已商业化的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低的能量密度使其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聚酰亚胺具有易碳化、富含杂原子、碳收率高、结构设计性强等诸多优点,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潜在前驱体材料。介绍了基于聚酰亚胺碳材料的超级电容器电极的制备方法,以及聚酰亚胺基复合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最后展望了聚酰亚胺基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电极中的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材料 聚酰亚胺 杂原子掺杂 超级电容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膜式人工肺材料研究进展
4
作者 刘梓睿 柳杨 +1 位作者 王嵘 刘富 《功能高分子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204-215,共12页
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体外生命支持的核心技术,其组件膜式人工肺在急性呼吸衰竭及心肺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膜式人工肺面临气体传递效率差、气体选择性低及血液相容性不足等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膜式人工肺的改进工... 体外膜肺氧合作为体外生命支持的核心技术,其组件膜式人工肺在急性呼吸衰竭及心肺手术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当前膜式人工肺面临气体传递效率差、气体选择性低及血液相容性不足等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研究人员对膜式人工肺的改进工作,主要介绍了膜式人工肺材料的制备与结构调控以及表面改性,分析了热致相分离技术中绿色稀释剂及二元稀释剂体系的应用以及仿生涂层、多功能结构设计等在提升气体选择性及血液相容性上的优势。另外,指出了膜式人工肺在长时间使用中的血液相容性不足、气体传输与抗渗漏性能平衡等瓶颈问题,提出了通过材料改性与结构优化实现多功能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最后,展望了膜式人工肺在小型化、高效化及可持续化发展的方向。本文为膜式人工肺的高性能开发与临床应用提供了系统性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膜式人工肺 血液相容性 高分子材料 热致相分离法 体外膜肺氧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黑材料的设计与应用研究进展
5
作者 张天赐 赵伟伟 刘小青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0063-10070,10099,共9页
吸光率大于97%的材料通常被称为超黑材料。由于优异的吸光性能,超黑材料在精密光学、太阳能收集、红外热探测以及军事伪装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本征黑属性以外,超黑材料还都具有精细设计的表面微观结构,以达到超黑水平,这... 吸光率大于97%的材料通常被称为超黑材料。由于优异的吸光性能,超黑材料在精密光学、太阳能收集、红外热探测以及军事伪装等领域展现出广泛的应用前景。除了本征黑属性以外,超黑材料还都具有精细设计的表面微观结构,以达到超黑水平,这二者是超黑材料必不可少的部分。将目前超黑领域中不同的材料分为金属基超黑、生物质基超黑、碳基超黑和聚合物基超黑。着重阐述了这四类超黑的制备方法、结构设计及性能表征,并对其优缺点分别进行了总结分析。最后对超黑材料的实际应用和未来发展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黑材料 本征黑 微观结构设计 高吸光率 宽带吸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氧树脂水泥砂浆修补材料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吴启民 王伟民 +2 位作者 勒德亮 林忠华 裴克梅 《中国塑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09-113,共5页
综述了环氧树脂水泥砂浆修补材料的组成及分类,性能影响因素、新型改性技术、性能表征方法,总结出了环氧树脂砂浆的发展现状及其趋势。
关键词 环氧树脂 修补材料 水泥砂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结构化表面梯度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7
作者 邢诗意 林萍 +1 位作者 王文杰 孙巍 《功能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8045-8052,共8页
微结构化表面梯度材料的特点在于其表面微观尺寸物理结构沿着特定的方向呈现连续或近乎连续的变化。由于微结构梯度材料的制备步骤可被灵活设计,可以调控所构建结构梯度的结构类型、尺寸跨度和结构参数的变化幅度,由此适配不同的应用场... 微结构化表面梯度材料的特点在于其表面微观尺寸物理结构沿着特定的方向呈现连续或近乎连续的变化。由于微结构梯度材料的制备步骤可被灵活设计,可以调控所构建结构梯度的结构类型、尺寸跨度和结构参数的变化幅度,由此适配不同的应用场景,在液滴操控、高通量筛选、细胞行为学等领域展现出显著的应用潜力。对微结构化表面梯度材料常见的制备方法进行了总结,然后阐述了微结构化表面梯度材料在液滴操控和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最后在此基础上总结了微结构化表面梯度材料现阶段面临的挑战,并对其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结构梯度 材料表界面 液滴操控 高通量筛选 细胞与材料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材料结构超级电容器专用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的制备研究进展
8
作者 薛成贵 徐海兵 +1 位作者 祝颖丹 颜春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7-11,17,共6页
复合材料结构超级电容器(SSC)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储能一体化多功能复合材料,有望同时满足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对高效储能与结构承载的双重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SSC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肩负着载荷传递与离子... 复合材料结构超级电容器(SSC)是一种新型的结构/储能一体化多功能复合材料,有望同时满足新能源汽车等交通工具对高效储能与结构承载的双重需求,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作为SSC的重要组成部分,固态聚合物电解质(SPE)肩负着载荷传递与离子传导的双重功能,很大程度上决定了SSC的储能与力学性能。高性能SSC要求SPE兼具优良的离子电导率及力学性能。然而,SPE的离子电导性能与力学性能往往相互制约。制备兼具优良离子电导性能与力学性能的SPE是当前开发高性能SSC存在的主要挑战。主要对SPE制备的研究现状进行较为系统的评述,重点介绍了锂盐/有机溶剂电解液型SPE、离子液体电解液型SPE、纳米增强改性型SPE的制备方法,分析了不同制备方法对SPE及SSC性能的影响,并进一步对SPE研制面临的挑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材料结构超级电容器 固态树脂基电解质 锂盐 离子液体 纳米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其在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9
作者 陈琪 刘东 +3 位作者 颜春 祝颖丹 张毅 韩宇 《塑料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22-30,共9页
界面相是复合材料中基体相和增强相之间传递应力的重要桥梁,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二维材料,可有效提高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界面性能。但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大、易团聚,通过功能化改性提高其分散性、相容性和物... 界面相是复合材料中基体相和增强相之间传递应力的重要桥梁,石墨烯作为一种具有优异力学性能的二维材料,可有效提高碳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CFRP)的界面性能。但石墨烯的比表面积大、易团聚,通过功能化改性提高其分散性、相容性和物理化学活性是实现理想界面改性效果的重要前提。本文对石墨烯的功能化改性及其在CFRP界面增强增韧改性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首先详细介绍了石墨烯化学和物理功能化改性方法及研究成果,这些方法有效改善了石墨烯的分散性,然后综述了功能化石墨烯改性CFRP界面性能的最新研究现状,主要包含沉积法、浸渍法以及化学接枝法等研究成果,这些方法可以有效改善CFRP的界面性能并提高其使用寿命,最后指出了石墨烯改性CFRP界面性能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化石墨烯 碳纤维复合材料 界面改性 界面性能 石墨烯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锌催化淀粉衍生硬碳材料的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
10
作者 张柳锐 叶同 +2 位作者 郑浩宇 况永波 何海勇 《化工新型材料》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101-106,共6页
针对淀粉基硬碳热处理过程中的发泡问题,采用硫酸锌改性淀粉前驱体,改性后可直接碳化制备用于钠离子电池的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一方面利用硫酸锌的催化作用抑制淀粉的发泡,另一方面碳化过程中形成的氧化锌在高温下挥发,极大地促进了碳... 针对淀粉基硬碳热处理过程中的发泡问题,采用硫酸锌改性淀粉前驱体,改性后可直接碳化制备用于钠离子电池的高性能硬碳负极材料。一方面利用硫酸锌的催化作用抑制淀粉的发泡,另一方面碳化过程中形成的氧化锌在高温下挥发,极大地促进了碳层无序度的提升,同时氧化锌挥发后形成的开孔在高温下通过碳原子的重排形成闭孔,无序度的提升和微米级闭孔的形成均有利于硬碳储钠性能的提升。结果表明:通过在前驱体中添加适量的硫酸锌,在1600℃的高温下制备的无序硬碳材料HC-3-1600首效为90%,平台容量提升了28.5mAh/g;总容量从294.0mAh/g提升到了338.2mAh/g。因此,前驱体中硫酸锌的加入,能有效提升材料的无序性,增加储钠闭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碳 硫酸锌 负极材料 孔结构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团簇-晶核共组装亚纳米材料的研究进展
11
作者 叶庆华 赵亚丽 +4 位作者 蔡铭心 翟锦秀 曹行健 刘熙俊 何佩雷 《材料导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2期14-23,共10页
亚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 nm的材料。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亚纳米材料往往有特殊的性能,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的王训教授课题组实现了在良/不良溶剂体系中制备亚纳米材料,并提出了团簇-晶核共组装策略... 亚纳米材料是指特征尺寸至少在一个维度上小于1 nm的材料。与传统纳米材料相比,亚纳米材料往往有特殊的性能,因而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清华大学的王训教授课题组实现了在良/不良溶剂体系中制备亚纳米材料,并提出了团簇-晶核共组装策略来实现亚纳米尺度上材料组分的调控。目前,该策略已发展成为制备各种组分亚纳米材料的普适方法。亚纳米材料因超高的比表面积和接近100%的表面原子暴露率而具有快速的电子/离子传输特性,在储能、催化和光热转化等领域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本文介绍了团簇-晶核共组装策略的概念和亚纳米材料的形成机理,同时,综述了近年来利用团簇-晶核共组装策略制备的亚纳米材料的研究现状,就其合成方法、结构等进行系统的介绍,讨论了这些亚纳米材料在储能、催化、光热转化、有机凝胶等方面的应用,最后提出了亚纳米材料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未来的研究方向,旨在为亚纳米材料的设计和精确合成提供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纳米 团簇-晶核共组装策略 储能 类高分子性质 光热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i_2Fe_(1-x)Mn_xSiO_4正极材料的合成及电化学性能
12
作者 黄锋涛 舒杰 +1 位作者 徐丹 水淼 《热加工工艺》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22,27,共4页
采用真空固相法成功地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1-xMnxSiO4,并用FTIR、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FTIR和XRD测试表明,Mn很好地固溶到Li2FeSiO4中。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当w(Mn)=0.1%时,合成的Li2Fe1-xMnxSiO4电化学性... 采用真空固相法成功地合成了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2Fe1-xMnxSiO4,并用FTIR、XRD和电化学性能测试对材料进行了表征。FTIR和XRD测试表明,Mn很好地固溶到Li2FeSiO4中。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当w(Mn)=0.1%时,合成的Li2Fe1-xMnxSiO4电化学性能最佳,首次放电容量达到67.7mAh/g,2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44.8mAh/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锂离子电池 正极材料 Li2Fe1-xMnxSiO4 MN掺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D打印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的研究
13
作者 陈浩 储成义 +6 位作者 王雨婷 鲍希希 邱琢皓 程昱川 郭建军 单兴刚 孙爱华 《硅酸盐通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756-1763,共8页
SiO_(2)气凝胶因特殊网络结构而存在优异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热导率和低密度,是优异的保温绝热材料。但SiO2气凝胶机械性能脆弱,导致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制备复杂和微小型构件,极大地阻碍了SiO_(2)气凝胶在隔热领域的发展和... SiO_(2)气凝胶因特殊网络结构而存在优异的性质,如高比表面积、高孔隙率、低热导率和低密度,是优异的保温绝热材料。但SiO2气凝胶机械性能脆弱,导致传统制造方法难以制备复杂和微小型构件,极大地阻碍了SiO_(2)气凝胶在隔热领域的发展和应用。本文通过3D打印直写技术制备了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通过研究不同聚乙烯醇(PVA)溶液和十八酸钠(C_(17)H_(35)COONa)的含量,找到最佳浆料配比,打印的柔性SiO_(2)气凝胶复合材料在100℃下的热导率低至0.026 W/(m·K),同时具有较好的压缩性能、弯曲性能和疏水性。这项研究为SiO_(2)气凝胶的规模化应用提供一种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凝胶 SiO_(2) 3D打印 柔性 低热导率 疏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基可降解环氧树脂及其可回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4
作者 郑波 颜春 +7 位作者 祝颖丹 刘东 徐海兵 陈刚 陈明达 刘小青 代金月 吕东喜 《化工新型材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8-12,17,共6页
环氧树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热固性树脂之一,其固化后会形成不溶、不熔的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从而导致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降解困难而且难以再加工,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采用可再生生物质原料制备生物基可降解... 环氧树脂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热固性树脂之一,其固化后会形成不溶、不熔的高度交联的三维网络结构,从而导致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降解困难而且难以再加工,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与环境污染。采用可再生生物质原料制备生物基可降解环氧树脂及其碳纤维复合材料,在缓解能源危机、减轻环境污染和实现资源再利用上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生物基可降解环氧树脂及其可回收碳纤维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含有热或化学不稳定键的可降解环氧树脂的合成、性能、降解机理及其碳纤维的无损回收,并总结了其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基环氧树脂 碳纤维复合材料 可降解 可回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oO纳米颗粒/石墨烯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电化学性能
15
作者 胡诗颖 沈佳艳 +2 位作者 韩峻山 郝婷婷 李星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53-160,共8页
用石墨烯和Co(CH_(3)COO)_(2)·4H_(2)O作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CoO纳米颗粒/中空石墨烯纳米纤维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材料的物相组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材料... 用石墨烯和Co(CH_(3)COO)_(2)·4H_(2)O作为原料,利用超声辅助法合成了锂离子电池的负极材料CoO纳米颗粒/中空石墨烯纳米纤维复合物.采用X射线衍射(XRD)确定材料的物相组成,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材料的表面形貌和微观结构,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确定材料的价态结构.采用循环伏安、恒电流充放电和交流阻抗谱表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结果显示,在100 mA/g的电流密度下,循环了160次后,可逆容量仍超过800 mA/g,库仑效率保持在99%以上.该材料优异的电化学性能主要归因于石墨烯的中空纤维结构,中空内部可以容纳电解液,能直接将离子输送到颗粒表面,实现了离子的快速传输;二维中空纤维搭建成三维网络结构,实现了三维电子传导网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空石墨烯纳米纤维 负极材料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树脂基导电纳米复合材料电磁屏蔽性能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岳生金 蒲浩 +2 位作者 颜春 祝颖丹 冯力 《宇航材料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3-28,共6页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电磁屏蔽是解决电磁污染的有效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导电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及其独特物理特性,其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作为轻质高电磁屏蔽效能的电磁屏蔽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含有导... 随着5G时代的来临,电磁污染问题日益严重。电磁屏蔽是解决电磁污染的有效方法,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导电纳米粒子具有优异的导电性及其独特物理特性,其树脂基复合材料可作为轻质高电磁屏蔽效能的电磁屏蔽材料。本文主要介绍了含有导电一维纳米粒子(碳纳米管、银纳米线)和二维纳米粒子(石墨烯、MXenes)的树脂基复合材料在电磁屏蔽性能方面的研究进展,进一步对其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磁屏蔽 导电纳米粒子 树脂基纳米复合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基普鲁士蓝/GO复合材料制备及储钠性能研究
17
作者 李龙飞 陈玲玲 +2 位作者 李高锋 乔志军 阮殿波 《电源技术》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462-2468,共7页
采用简易溶液共沉淀法制备了Na_(2)MnFe(CN)_(6)/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复合材料[Na_(2)MnFe(CN)_(6)/GO]。GO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离子传导和结构稳定,进而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在0.2 C(1 C=170 mAh/g)... 采用简易溶液共沉淀法制备了Na_(2)MnFe(CN)_(6)/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GO)复合材料[Na_(2)MnFe(CN)_(6)/GO]。GO的加入有利于提高材料的离子传导和结构稳定,进而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结果表明:在0.2 C(1 C=170 mAh/g)下,Na_(2)MnFe(CN)_(6)和Na_(2)MnFe(CN)_(6)/GO初始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08.74和119.83 mAh/g;经过50次循环后,Na_(2)MnFe(CN)_(6)的容量保持率为62.0%,Na_(2)MnFe(CN)_(6)/GO的容量保持率为79.5%。Na_(2)MnFe(CN)_(6)/GO具有较大的扩散系数,有利于离子的扩散。表明GO的加入,能有效提升材料的倍率性能和循环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 普鲁士蓝类似物 正极材料 钠离子电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电化学海水和废水提铀中电极设计及机制研究进展
18
作者 刘柯 邓恺元 +2 位作者 雷蕾 费玲 汪德高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589-1597,共9页
从海水和核工业废水中高度选择性和有效地富集U(VI),不仅对核能和可持续的能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减少放射性核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U(VI)提取技术作为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策略,越来越受到研究... 从海水和核工业废水中高度选择性和有效地富集U(VI),不仅对核能和可持续的能源发展具有重要价值,而且对减少放射性核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威胁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U(VI)提取技术作为一种简单、高效、低成本的策略,越来越受到研究者的关注。该文简要介绍了新型金属电极的设计,以及其应用于海水及废水电化学提铀的机制研究进展。在此基础上,对于目前所提出的先进的铀提取方法进行了进一步阐述。该文旨在为海水及废水提铀的实质进展提供更直观的电极设计,机制和策略的见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水提铀 电化学 机制 电化学还原沉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海航行器耐压舱及其材料表界面的研究进展与发展趋势
19
作者 张宝龙 吴廷洋 +2 位作者 唐福康 丁俊杰 茅东升 《中国表面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46-163,共18页
使用深海航行器是人类探索深海的主要手段之一,经过几个世纪的研发和应用,当前其最大潜深可达11 000 m。耐压舱作为深海航行器中最为核心的结构部件,为深海航行器提供了浮力和载人载物空间,并且在深海中面临着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环境,因... 使用深海航行器是人类探索深海的主要手段之一,经过几个世纪的研发和应用,当前其最大潜深可达11 000 m。耐压舱作为深海航行器中最为核心的结构部件,为深海航行器提供了浮力和载人载物空间,并且在深海中面临着复杂的物理和化学环境,因此对材料表面有极高的要求。介绍了金属与非金属材料在深海航行器耐压舱中的应用,综述了高强钢、钛合金和树脂基复合材料在深海中的表界面处理进展,总结归纳了金属材料在深海中的防腐和蠕变问题、纤维增强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内部界面处理问题和吸湿问题。总结了耐压舱的外形设计与结构优化方法,为深海航行器耐压舱的材料表界面性能的机理及表征提供了参考依据,以弥补目前在深海航行器耐压舱材料表界面领域缺乏这类综述文章的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海航行器耐压舱 涂层 防腐 树脂基复合材料 结构优化 表界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研究进展
20
作者 孙喆 陈金 +4 位作者 黄其忠 鲁婷婷 张浩 杨阳 郑永健 《工程塑料应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177-183,共7页
综述了近些年关于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机理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导热性能预测的理论框架模型,介绍了声子导热机制对于提升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性。对比分析Maxwell模型、Bruggenman模型、Every模型等理论模型的特点,阐明了这... 综述了近些年关于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机理的研究进展,概述了导热性能预测的理论框架模型,介绍了声子导热机制对于提升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性。对比分析Maxwell模型、Bruggenman模型、Every模型等理论模型的特点,阐明了这类模型能为预测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热导率提供有效途径。同时探究了影响填充型聚合物复合材料导热性能的重要因素,梳理了填料类型、填料的形状和尺寸分布、填料用量、界面热阻等因素对聚合物复合材料热导率的影响规律。总结了导热聚合物复合材料目前研究存在的挑战,并对该领域未来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合物 复合材料 热导率 导热填料 导热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