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旅游目的地的演变历程、热点与趋势研究——基于科学知识图谱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黄国琼 王学基 黄业坚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06-124,共19页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探索,已积累了丰厚的成果。文章在回顾已有目的地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从中国知网上筛选出1992—2020年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中文核心期刊要... 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经历了近三十年的探索,已积累了丰厚的成果。文章在回顾已有目的地研究文献综述的基础上,基于科学知识图谱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方法,从中国知网上筛选出1992—2020年发表在《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期刊上的旅游目的地研究文献2083篇,系统分析了旅游目的地研究的发展历程、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文章厘清了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的5个重要聚类,即旅游目的地资源、旅游目的地形象、乡村旅游、旅游地居民影响和游客感知;发现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经历了萌芽期、蓬勃发展期和调整期3个阶段,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波动主要受学术研究内生概念发展、外部重大事件和政策两股力量的共同推动。文章通过客观地回顾国内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演变过程,展示了旅游目的地研究的核心知识体系构成情况,并对未来潜在的研究趋势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旅游目的地资源 旅游目的地形象 乡村旅游 科学知识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旅游情境中信任研究进展与启示——基于英文文献分析 被引量:2
2
作者 庞兆玲 孙九霞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39-156,共18页
信任一直被认为在应对不确定与不完全知识情境时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旅游学界对此话题的关注相对不足。文章通过对截至2022年10月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的148篇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系统梳理旅游情境中信任研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主... 信任一直被认为在应对不确定与不完全知识情境时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目前旅游学界对此话题的关注相对不足。文章通过对截至2022年10月发表在国际权威期刊上的148篇文献进行统计和分析,系统梳理旅游情境中信任研究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主要议题以及研究启示。研究有以下3个发现。1)在理论应用上,既有研究运用的理论存在多元与集中并存的特征,尤以社会交换理论应用最多,且覆盖旅游消费中的游客信任、旅游地发展中的居民信任和旅游企业管理中的组织信任三大研究议题。2)在研究方法上,实证研究占据主导,且以定量方法为主。定量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收集数据,定性则以访谈为主。此外,诸如网络文本数据、图像数据、日志数据等也被创新性地运用于相关研究中。3)在研究议题上,主要包括旅游消费中的游客信任、旅游发展中的居民信任和旅游企业管理中的组织信任三大议题,尤以旅游消费中的游客信任研究居多,该话题涉及游客在在线预订、技术应用、危机事件以及线下旅游消费等不同情境中的信任。文章最后指出,现有研究在信任的辩证性反思、目的地整体信任、信任迁移的动态过程以及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等方面有待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并结合中西方信任文化差异提出了未来中国旅游信任研究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任 旅游情境 游客信任 居民信任 组织信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EA-AHP的智能服装设计效果综合评价 被引量:1
3
作者 李婧 许才国 武会会 《毛纺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63-71,共9页
针对当前智能服装设计最终效果难于评价的问题,探讨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下扩展模型FEA(Functionality,Expressiveness and Aesthetics)、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模... 针对当前智能服装设计最终效果难于评价的问题,探讨基于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下扩展模型FEA(Functionality,Expressiveness and Aesthetics)、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AHP)和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在智能服装中的应用,以智能服装为评价对象,基于FEA-AHP构造智能服装设计效果评价指标体系。该评价体系包括3个一级指标与18个二级指标,按照特征向量法计算智能服装设计元素各个单项指标的权重值,并对各项指标逐层评价分析,最后进行实例验证。研究结果表明,FEA-AHP模糊综合评价是一种基于多维设计因子的智能服装设计综合评价方法,实用性较强,可以有效完成对智能服装设计效果的评价,对智能服装的设计与营销具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服装 FEA-AHP 模糊综合评价 设计效果 层次分析法 特征向量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民族旅游地游客的地方信任变动及主体响应策略 被引量:2
4
作者 庞兆玲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29-139,共11页
在地方消费与情感消费叠加的背景下,地方信任日渐成为民族旅游地的新型旅游资源,关系到其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文章以凤凰古城作为典型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展实证分析,研究... 在地方消费与情感消费叠加的背景下,地方信任日渐成为民族旅游地的新型旅游资源,关系到其可持续发展以及民族间的交往交流交融。文章以凤凰古城作为典型案例地,通过深度访谈、非参与式观察、网络民族志等质性研究方法开展实证分析,研究发现:游客的地方信任具有鲜明的变动性,具体表现为时空变动性与结构变动性两个层面。时空变动性在时间层面意味着在旅游前、旅游中以及旅游后的时间维度上,游客的地方信任账户因游客的地方想象与临场体验的不断协商而有所变动,在空间层面上体现为游客的地方信任在虚拟空间与现实空间之间双向迁移。结构变动性在信任状态层面处于信与不信交织的状态,在信任对象层面表现为地方品牌信任、旅游消费信任、地方政府信任之间互相传递,形成一幅由不同情境、不同信任对象、不同信任状态拼贴而成的马赛克式信任景观。游客、商家、地方政府分别采取自我应对与协同应对、主动履行公民责任、给予制度保障等策略以响应动态变化的地方信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信任 信任变动 主体响应 民族旅游地 凤凰古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设计与农林业的共生:日本水上町(Minakami)乡村设计文化建设的内生模式 被引量:1
5
作者 幸雪 屈萍 《艺术设计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95-102,共8页
日本乡村设计文化的建设具有显著的内生特色。研究通过梳理“工匠之乡”水上町(Minakami)手工工坊的设计思想、设计行为及设计产业链在农林生态管理下的组织模式,分析内生理论下其土地艺术设计观的生成机制、家族观与生态观并行的工坊... 日本乡村设计文化的建设具有显著的内生特色。研究通过梳理“工匠之乡”水上町(Minakami)手工工坊的设计思想、设计行为及设计产业链在农林生态管理下的组织模式,分析内生理论下其土地艺术设计观的生成机制、家族观与生态观并行的工坊运作机制、微型产业链组织结构及生态互动机制。水上町设计文化建设的内生模式,实现了当地农林资源与设计产业之间的价值转化,同时充分调动了当地居民及“关系人口”的能动性,对我国乡村设计文化的同质化改造具有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生发展模式 农林资源 土地设计观 家庭品牌 生态循环产业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纺织服装企业价值的影响
6
作者 李一 陈祥 +2 位作者 杨永亮 臧迎春 王庆淼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05-113,共9页
纺织服装业是负责任的绿色低碳行业。在中国“双碳”目标导向下,纺织服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澄清。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以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 纺织服装业是负责任的绿色低碳行业。在中国“双碳”目标导向下,纺织服装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需要进一步澄清。在理论分析基础上,本文以2009—2022年中国沪深A股纺织服装业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实证考察了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高能够显著促增企业价值,该结论在考虑内生性问题等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仍然成立。机制分析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主要通过激发企业绿色创新动力和增强分析师关注压力来提升企业价值,且政府补贴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价值提升效应中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提升效果在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低内控水平企业和纺织业企业表现得更为明显。本文的发现为持续推进环境信息披露,进而助力纺织服装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学理支持与决策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纺织服装业 企业价值 绿色创新动力 分析师关注压力 政府补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环双链』互哺式研究生学术训练课程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被引量:1
7
作者 王学基 严有旭 王淑佳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18,共6页
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以往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学术训练的不足,宁波大学旅游管理学科基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在构建研究生学术能力体系的基础上,搭建“五环双链”互... 提高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能力是新文科建设背景下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环节。针对以往旅游管理专业研究生学术训练的不足,宁波大学旅游管理学科基于中外合作办学模式的探索,在构建研究生学术能力体系的基础上,搭建“五环双链”互哺式核心学术训练课程体系,以“三结合”为依托打造多元学术训练特色载体,并以“四融通”为引领创新多重交互科研学习方式,重点提升学术学位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综合素养,切实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究生学术能力 互哺式课程体系 课程改革 研究生教育 旅游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扎根理论构建明代赐服对朝鲜半岛服饰影响的模型 被引量:1
8
作者 屈萍 邵小龙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0-539,共10页
明代赐服制度与明朝安邦治国的战略相始终,并对藩属国服制产生深远影响。但以往学界对于明代中朝封贡关系研究存在中国主动寻求建立封贡关系并强加给朝鲜的认知误区。通过扎根理论对明代与朝鲜半岛之间赐服事件相关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探... 明代赐服制度与明朝安邦治国的战略相始终,并对藩属国服制产生深远影响。但以往学界对于明代中朝封贡关系研究存在中国主动寻求建立封贡关系并强加给朝鲜的认知误区。通过扎根理论对明代与朝鲜半岛之间赐服事件相关文本进行编码分析,探讨明代赐服对朝鲜半岛服饰影响的模型并剖析其运行机制。研究发现:明代与其他王朝对朝鲜半岛服饰的影响呈现联动关系。在此过程中,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分别起到催化和驱动作用,前提条件和实践路径则分别承担铺陈和落实角色,最终结果则体现了这一复杂系统的综合效应。明代赐服对朝鲜半岛服饰产生影响的本质是两国对儒家世界观等级关系的认同及两国现实利益交换和国力平衡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赐服 朝鲜服饰 影响模型 扎根理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被污名的她者?——社交媒体中女性搭车者的社会表征及其生成机制
9
作者 邓梦巧 王学基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6-148,共13页
随着搭车旅行在中国的兴起,女性搭车现象在社交媒体中被广泛讨论,鲜有研究关注到这一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涵。文章聚焦川藏线女性搭车群体,采用深度访谈和网络数据爬取收集数据,并利用主题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借助社会表征理论探... 随着搭车旅行在中国的兴起,女性搭车现象在社交媒体中被广泛讨论,鲜有研究关注到这一问题及其背后的社会文化意涵。文章聚焦川藏线女性搭车群体,采用深度访谈和网络数据爬取收集数据,并利用主题分析法进行数据分析,借助社会表征理论探讨社交媒体中女性搭车者的形象表征与生成机制。研究发现:1)社交媒体中的女性搭车者形象在自我表征与他者建构作用下呈现出多面性和争议性,表现为自我表征中“女汉子”的性别展演,以及他者建构下“低劣她者”与“勇敢女性”之间的矛盾对立;2)其形象争议生成于传统异性恋话语影响下对女性搭车者的污名化及其抵抗,受到“他”者直接经验、主流媒体报道、社交媒体中的社会互动等多重因素共同作用。这既指向了传统性别关系不平等在旅游语境中的再现,也暗含着旅游流动对女性主体意识觉醒的促进和主流媒体对女性自由流动性增强的压制。研究有助于深化对社交媒体建构女性旅游者形象的理解,并拓展对旅游语境下性别问题的再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表征 流动性 女性旅游者 搭车 社交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世界民族纺织历史拾珍——评《世界民族纺织图案视觉交汇:博采图案共揽胜,异彩纷呈同瑰丽》
10
作者 刘云华 李冬蕾 《服装学报》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39-539,共1页
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梁惠娥主编,阿黛尔·张、李坤元合著的《世界民族纺织图案视觉交汇:博采图案共揽胜,异彩纷呈同瑰丽》(以下简称《世界民族纺织图案视觉交汇》)一书,聚焦世界民族纺织图案,以来自亚洲、非洲、南美洲等... 由中国纺织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梁惠娥主编,阿黛尔·张、李坤元合著的《世界民族纺织图案视觉交汇:博采图案共揽胜,异彩纷呈同瑰丽》(以下简称《世界民族纺织图案视觉交汇》)一书,聚焦世界民族纺织图案,以来自亚洲、非洲、南美洲等地的珍贵纺织品和历史影像为研究样本,深入浅出地展现了各类纺织图案的工艺技法、样式特征及文化寓意。该书着眼世界范围内的民族纺织品遗存,探究其图案的视觉特征和表现形式,为传统纺织历史、中外民族文化交流的探索提供了案例参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纺织出版社 民族文化交流 历史影像 工艺技法 视觉特征 文化寓意 传统纺织 纺织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理论与实证 被引量:53
11
作者 周春波 《企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46-151,共6页
基于省级产业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的影响效应,并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IV-Panel)、动态面板模型(SGMM)验证了该影响效应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推进呈现... 基于省级产业数据,运用全面可行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分析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的影响效应,并运用面板工具变量法(IV-Panel)、动态面板模型(SGMM)验证了该影响效应的可靠性。研究发现: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推进呈现正向收敛的动态惯性;消费需求动力、技术创新动力、政府规制动力都对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具有推动作用,且高市场化程度地区更易融合发展。因此,我国应提升文化与旅游业的消费需求驱动效能,强化文化与旅游产业链的跨界技术创新效应,发挥文化与旅游产业演进期的政府规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产业 旅游产业 融合动力 驱动机理 前沿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与协同效应 被引量:64
12
作者 周春波 《社会科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99-103,共5页
文章基于协同创新思维从消费需求驱动机制、制度环境协同推动机制、技术和制度协同带动机制三个层面提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及协同效应的理论假说,运用前沿面板计量分析技术对其实证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文章基于协同创新思维从消费需求驱动机制、制度环境协同推动机制、技术和制度协同带动机制三个层面提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动力机制及协同效应的理论假说,运用前沿面板计量分析技术对其实证探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进程具有空间外溢效应与空间反馈机制,消费需求、制度环境与技术创新都是主要融合动力;制度环境中的市场化改革与政府规制之间存在协同互补效应,且政府规制力量会强化技术创新的融合增进效应。最后,文章提出应推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供给侧改革,协同发挥市场力量和政府能力,构建技术与制度协同带动的融合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动力机制 协同效应 理论假说 面板计量分析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效应 被引量:33
13
作者 周春波 《当代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9-75,共7页
基于文献梳理提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理的基础性与拓展性理论假说,利用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经典计量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具有正向... 基于文献梳理提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影响机理的基础性与拓展性理论假说,利用2004~2015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采用经典计量模型与空间计量模型对理论假说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我国旅游产业结构升级的进程具有正向的动态惯性,存在收敛趋势,且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和空间反馈机制。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市场化与政府规制都对旅游产业结构升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效应,该效应在考虑空间作用下具有稳健性。而且,市场力量会增强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的旅游产业结构升级效应。最后,文章提出应完善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体系,协同发挥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中的市场机制与政府规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 旅游产业结构升级 理论假说 影响效应 空间计量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活实践的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构建——西藏夏乌村案例 被引量:12
14
作者 孙九霞 王钰宁 庞兆玲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51-760,共10页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话题。以西藏夏乌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透视地方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何以构建。经研究发现:①藏族村民与青稞(Hordeum vulgare...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地理学的核心话题。以西藏夏乌村为研究案例地,基于半结构化访谈、参与式观察等质性方法,从日常生活实践视角,透视地方社会与自然的关系,剖析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何以构建。经研究发现:①藏族村民与青稞(Hordeum vulgarevar.coeleste)、耕牛互动时,借助物质、情感、空间以及身份转型等多重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联结,经由人的自然化实践,建构起表征型人与自然的生命共同体。此时,青稞和耕牛作为工具化的自然,是村民的身体表征,在人类行动者缺场或受限时,扮演为日常生活叙事的角色。②藏族村民与虫草(Cordyceps)、猕猴(Macaca)互动时,借助意义、制度、空间协商等生活实践策略与后者建立联系,经由自然的人化实践,建构起链接型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此时,虫草和猕猴作为对象化的自然,被社会所建构,并赋予社会生命,逐渐嵌入日常生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关系 生活实践 藏族传统村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法国旅游的讲述之道 被引量:1
15
作者 沈世伟 Philippe VIOLIER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3-5,共3页
作为全球头号旅游目的地和首个在境外设立旅游推广机构的国家,法国在以旅游叙述法国故事,塑造法国形象,展示法国魅力上的做法有颇多可取之处。笔者试从三个层面谈谈这一话题。
关键词 旅游目的地 法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时尚价值感知的传统刺绣消费市场细分及特征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幸雪 厉莉 许才国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69-77,共9页
伴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复兴和时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刺绣元素日益受到时装品牌的青睐,但融入刺绣元素的时尚产品消费仍缺少动力。为促进刺绣元素的时尚设计研发与消费需求精准融合,文章基于关联式模型,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归纳了... 伴随传统手工艺的文化复兴和时尚设计的多元化发展,中国刺绣元素日益受到时装品牌的青睐,但融入刺绣元素的时尚产品消费仍缺少动力。为促进刺绣元素的时尚设计研发与消费需求精准融合,文章基于关联式模型,通过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归纳了四种刺绣元素时尚价值感知类型,采用对应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消费群体的人口统计信息与时尚价值感知的关系。结果表明:年龄、教育背景、收入水平、生活区域的差异对刺绣元素的时尚价值需求具有显著性影响,其中年长群体更关注刺绣的符号意义,年轻群体更在意刺绣创意设计带来的畅快感,高收入、高学历群体更钟爱刺绣图案的艺术表现,二线城市的消费者重视刺绣的符号性兼具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刺绣 时尚价值感知 消费市场细分 对应关系 创新设计决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社区感知研究——以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为例 被引量:18
17
作者 文媛 张瑾 沈世伟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23-128,共6页
从传统村落原住民的视角切入探讨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营造,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景观意象的本源。以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为案例,将景观意象五要素理论运用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中,借助文本分析工具明确篁岭古村旅游景观客体与意象结构,据此设... 从传统村落原住民的视角切入探讨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营造,有助于理解传统村落景观意象的本源。以江西省婺源县篁岭古村为案例,将景观意象五要素理论运用于传统村落的研究中,借助文本分析工具明确篁岭古村旅游景观客体与意象结构,据此设计调查问卷,前往实地开展调研,并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原住民对传统村落旅游景观客体的关注主要聚焦于原生村落景观;(2)案例地原住民对传统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整体感知水平较高;(3)相较于没有参与旅游发展的居民,参与旅游发展的居民对村落旅游景观意象的整体感知水平更高、旅游支持意愿和旅游参与意愿更强,但对社区的情感强度却更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景观意象 社区感知 篁岭古村 婺源县 江西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表征概念在法语国家旅游地理研究中的应用与启示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月娇 《旅游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63-79,共17页
表征(représentation)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社会学研究之中,随后在西方学术界被广泛用于文化地理学中探讨空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国内文化地理研究者的表征研究成果颇丰,但缺少对法语国家相关研究的讨论。鉴于此,文章通过梳理文献,... 表征(représentation)概念最早出现在法国社会学研究之中,随后在西方学术界被广泛用于文化地理学中探讨空间所承载的文化意义。国内文化地理研究者的表征研究成果颇丰,但缺少对法语国家相关研究的讨论。鉴于此,文章通过梳理文献,回顾法语国家的表征研究进展,并以旅游地理研究为例,从旅游目的地形象构建、旅游活动演变、旅游景观塑造3个话题讨论表征概念的应用,研究发现:(1)法语国家文化地理学的表征研究,经历了从经典认知主义模式向社会关系模式的转变,研究重点从探讨表征蕴含的文化意义,拓展到表征如何指导主体实践活动、塑造社会关系。(2)国内文化地理学相关研究有非表征理论转向的特征,从研究文本化的文化表征转而探讨情感、身体等难以用文本捕捉的意义。而法语国家相关研究并未将文本化的表征与非表征割裂开来,且强调实践活动之于空间意义塑造的重要性。(3)表征概念在旅游地理学的应用推动了地理学空间研究的社会转向趋势,这也证明了旅游研究对促进相关概念的跨学科融合,实现特定科学问题的整合性研究发挥了重要作用。文章期望通过探讨法语国家表征研究,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不同的研究思路和视角,并希望通过旅游现象的研究,进一步完善表征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征 非表征理论 空间意义 社会转向 法语国家 旅游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拐卖犯罪与“后拐卖”研究的关系地理学探新 被引量:1
19
作者 薛芮 陈慧 魏玲玲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19-1429,共11页
在地理学视角上,拐卖犯罪是一种非正常的人口迁移活动。随着人文地理学的关系转向兴起,关系地理学给拐卖犯罪研究提供一种多元、复杂、动态的拓扑关系逻辑,有助于探究拐卖犯罪现象和相关主体间的关联性与过程性。以关系地理学为视角,首... 在地理学视角上,拐卖犯罪是一种非正常的人口迁移活动。随着人文地理学的关系转向兴起,关系地理学给拐卖犯罪研究提供一种多元、复杂、动态的拓扑关系逻辑,有助于探究拐卖犯罪现象和相关主体间的关联性与过程性。以关系地理学为视角,首先梳理关系地理学在拐卖犯罪问题上的理论张力,获得关于拐卖犯罪的关系地理学基本认知;然后从空间、地方、主体性内涵上解构拐卖犯罪以及“后拐卖”情境,进而以此为依据,总结和建构关系地理学嵌入拐卖犯罪治理与后拐卖发展干预的研究逻辑。研究发现,父权文化下的“性别”和“身体”为拐卖犯罪的滋生提供了土壤和“市场”,作为最小的空间尺度,身体的实践是研究拐卖犯罪的重要入口,在拐卖犯罪活动所构成的关系网络中,存在着空间性的身体规训和权力割裂。同时,拐卖犯罪会带来多元的历时的影响,被拐儿童和妇女在后拐卖情境下会存在地方关系和主体间性的重构。拐卖犯罪治理与后拐卖发展干预都需要引入关系地理学视角,以“关系”视角打通逻辑思路框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拐卖犯罪 “后拐卖”情境 关系地理学 女性主义地理 犯罪地理 身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路学”视角下的川滇藏旅游协同发展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学基 程励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14,共3页
近年来,国家立足新发展阶段实施了系列区域重大战略,致力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作为区域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各地在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位于我国西南的川滇藏地区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又因历史、地缘等而具有旅游协同发展的... 近年来,国家立足新发展阶段实施了系列区域重大战略,致力于构建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作为区域战略实施的重要路径,各地在积极推进区域旅游协同发展。位于我国西南的川滇藏地区自然和文化资源丰富,又因历史、地缘等而具有旅游协同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川滇藏三省区均将旅游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要位置。面对新时代发展要求,如何将川滇藏旅游发展的优势充分整合,实现区域协调发展,更好地发挥西南桥头堡的战略作用,是亟须思考的重要问题。无论从历史经验还是当下的发展来看,道路交通始终在川滇藏社会经济发展与文化交流合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笔者提出基于“路学”视角思考道路与旅游的关系,探寻川滇藏这一西南特殊区域旅游协同发展的可能性。“路学”是近年来周永明倡导的区域研究视角②,强调从跨学科视角分析道路对区域社会的全方位复杂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经济发展 新发展阶段 川滇藏 区域协调发展 旅游协同发展 跨学科视角 区域战略 路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