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贫困及其代际传递的心理学研究 被引量:10
1
作者 银小兰 黎志华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3,共13页
贫困代际传递是阻碍彻底脱贫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心理贫困侧重从个体微观视角探讨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模式,主要有个体心理健康与贫困的双向影响模式、认知资源损耗引发的非理性行为决策导致的贫困、内生动力缺乏造成的... 贫困代际传递是阻碍彻底脱贫的一个不容忽视的现象。心理贫困侧重从个体微观视角探讨贫困代际传递的作用机制及其影响模式,主要有个体心理健康与贫困的双向影响模式、认知资源损耗引发的非理性行为决策导致的贫困、内生动力缺乏造成的贫困以及风险累积效应所产生的贫困。基于不同的影响机制,提出了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相应干预措施,其中提升个体内生动力是关键,外在帮扶措施是必要条件,只有整合多重因素形成合力,才能使个人或家庭跳出贫困陷阱,摆脱贫困的代际传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贫困 代际传递 心理健康 认知决策 内生动力 风险累积 贫困陷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合作行为的产生机制及影响因素——基于进化心理学视角下的探讨 被引量:32
2
作者 谢文澜 汪祚军 +1 位作者 王霏 张林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057-2063,共7页
合作普遍存在于动物界和人类社会。研究者在进化心理学视角下提出一系列有关合作起源和进化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合作进化机制理论主要包括亲缘选择、直接利益、互惠和文化适应等,影响因素则主要包括制度设置、群体认同、不对等地位等。... 合作普遍存在于动物界和人类社会。研究者在进化心理学视角下提出一系列有关合作起源和进化的机制及影响因素。合作进化机制理论主要包括亲缘选择、直接利益、互惠和文化适应等,影响因素则主要包括制度设置、群体认同、不对等地位等。未来研究可纳入社会互动、社会变迁,以及社会地位、经济地位不对等等因素来考察合作的产生和进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作 进化 亲缘选择 互惠 劣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家治理视域下集体行动研究的积极转向及其模型整合
3
作者 张林 洪新伟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6-76,共11页
集体行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抗争背景下的集体行动,而忽视了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和价值。综合集体行动的概念和已有研究,提出集体行动的新分类方式及其积极转向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 集体行动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和解决社会公共事务的重要途径。以往研究主要关注抗争背景下的集体行动,而忽视了其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和价值。综合集体行动的概念和已有研究,提出集体行动的新分类方式及其积极转向以符合社会发展需要。通过回顾集体行动领域的理论模型发现,现有理论聚焦于微观层面解释集体行动的心理发生机制,且尚未形成一致的结论。最后,结合影响集体行动的情境因素,提出集体行动的情境—动机整合模型,阐释微观层面的认知和情绪如何与情境特征相互作用从而激发集体行动。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集体行动的动态发展变化机制、揭示个体特征在集体行动产生中的作用、挖掘宏观情境因素对集体行动的塑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集体行动 亲社会集体行动 群体因素 情境因素 情境—动机整合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声调意识与儿童阅读能力的关系 被引量:1
4
作者 张满豪 周炜 +2 位作者 陈朝阳 朱怡 程亚华 《心理科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04-1616,共13页
作为汉语语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声调意识指感知并操作汉语声调单位的能力,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汉语声调区别辨识、范畴识别及声调操作运用与儿童中、英文阅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及纵向预测作用,并提示可... 作为汉语语音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汉语声调意识指感知并操作汉语声调单位的能力,在儿童阅读能力发展中起重要作用。研究表明,汉语声调区别辨识、范畴识别及声调操作运用与儿童中、英文阅读能力之间存在显著关联及纵向预测作用,并提示可能的因果关系。未来研究可进一步细化汉语声调意识的不同成分或不同方言声调意识与不同年龄儿童在不同语言阅读能力上可能存在的差异性结果,并继续探查两者之间的因果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语声调意识 阅读 儿童 关联 预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汉语儿童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双向关系:一项追踪研究 被引量:18
5
作者 赵英 程亚华 +1 位作者 伍新春 阮氏芳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1期1434-1444,共11页
以399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分层回归,系统考察了汉语儿童同音、同形和复合三类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1)儿童语素意识和词汇知识随时间均有显著增长;(2)控制词汇知识的自回归... 以399名小学一、三、五年级学生为被试,进行为期一年的追踪研究,通过分层回归,系统考察了汉语儿童同音、同形和复合三类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双向关系。结果发现:(1)儿童语素意识和词汇知识随时间均有显著增长;(2)控制词汇知识的自回归效应后,一年级儿童的同音和复合语素意识对其二年级的词汇知识、三年级儿童的复合语素意识对其四年级的词汇知识、五年级儿童的同形和复合语素意识对其六年级的词汇知识有显著的预测作用;(3)分别控制三类语素意识的自回归效应后,一年级和五年级儿童的词汇知识可以显著预测其二年级和六年级的三类语素意识,三年级儿童的词汇知识对其四年级的同形和复合语素意识有显著预测作用。结果表明汉语儿童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存在双向关系,且不同类型的语素意识与词汇知识的关系随年级的升高呈现规律性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语素意识 词汇知识 汉语儿童 追踪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老年抑郁关系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5
6
作者 洪紫静 周玮 +1 位作者 胡蓉蓉 张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052-1054,共3页
高龄、性别等是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和老年抑郁发病的共同因子,MCI和老年抑郁患者脑区损害存在某种程度的一致性,老年抑郁是MCI的早期表现及危险因素,提示老年抑郁可能与MCI有关。应重视早期抑郁症状的干预。
关键词 老年 轻度认知功能障碍 老年抑郁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心理虐待与儿童快感缺失的关系:认知重评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5
7
作者 于腾旭 刘文 刘方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61-367,共7页
本研究选取949名8~12岁儿童进行自我报告测验,并从中选取83名被试完成行为实验。研究考察了认知重评策略以及增强正性情绪的重评使用效果在心理虐待与儿童快感缺失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心理虐待与儿童快感缺失呈正相关,认知重评... 本研究选取949名8~12岁儿童进行自我报告测验,并从中选取83名被试完成行为实验。研究考察了认知重评策略以及增强正性情绪的重评使用效果在心理虐待与儿童快感缺失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心理虐待与儿童快感缺失呈正相关,认知重评策略、增强调节认知重评效果与快感缺失均呈负相关;(2)认知重评策略在心理虐待与快感缺失间起中介作用;(3)增强调节认知重评效果在心理虐待与快感缺失间起中介作用。上述结果表明,心理虐待可通过认知重评来间接影响儿童快感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理虐待 快感缺失 认知重评 增强调节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我厌恶与大学生同伴关系:抑郁和社会支持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6
8
作者 刘燊 洪新伟 +1 位作者 赵明玉 宋明华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02-108,共7页
为考察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机制以及抑郁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采用中文版自我厌恶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厌恶与大学生同伴关系呈显著负相关;... 为考察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机制以及抑郁和社会支持在其中的作用,采用中文版自我厌恶量表、同伴关系量表、抑郁自评量表和青少年社会支持评定量表对443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自我厌恶与大学生同伴关系呈显著负相关;(2)抑郁和社会支持在自我厌恶对大学生同伴关系的影响过程中起链式中介作用。结果表明,通过降低大学生的自我厌恶和抑郁水平,同时充分发挥社会支持的作用,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同伴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伴关系 自我厌恶 抑郁 社会支持 大学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师生互动中组块化反馈促进长时学习迁移:行为和近红外超扫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朱怡 胡谊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555-576,I0003,I0004,共24页
精细内容反馈促进深层次的学习,如迁移。但在师生互动中反馈的呈现方式如何影响长时学习迁移及其人际神经基础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面对面的师生问答反馈任务,通过两个双人实验(行为学、近红外超扫描),探究反馈的组块化呈现对学习迁移... 精细内容反馈促进深层次的学习,如迁移。但在师生互动中反馈的呈现方式如何影响长时学习迁移及其人际神经基础尚不清楚。本研究采用面对面的师生问答反馈任务,通过两个双人实验(行为学、近红外超扫描),探究反馈的组块化呈现对学习迁移的长时促进作用、认知过程及其人际神经基础。结果发现,组块化反馈促进低知识基础学生的长时迁移。组块化错误修正在反馈呈现方式和长时迁移之间起中介作用。提供与接收组块化反馈过程中,师、生在额、顶叶出现更大的脑间同步,且额叶的脑间同步预测长时迁移与组块化错误修正。上述结果从人际视角为课堂中真实发生的教学反馈的认知神经基础提供新的理解,也为提高教学反馈效果和效率提供一些实践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馈 组块化 长时迁移 师生互动 近红外超扫描 脑间同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奖惩对欺骗行为的影响
10
作者 袁博 赵靖实 +2 位作者 漆丹 赵彤 胡佳琪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1622-1637,I0006,I0007,共18页
欺骗是指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方式向他人提供错误信息或隐瞒相关信息的行为,奖励和惩罚是影响欺骗行为的关键因素。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金钱奖惩,对于社会奖惩如何影响欺骗行为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3项实验,探讨了社会奖惩对欺骗行... 欺骗是指通过言语或非言语方式向他人提供错误信息或隐瞒相关信息的行为,奖励和惩罚是影响欺骗行为的关键因素。然而,以往研究主要关注金钱奖惩,对于社会奖惩如何影响欺骗行为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3项实验,探讨了社会奖惩对欺骗行为的影响及其中介与调节机制。实验1采用信号博弈任务考察社会奖惩能否对欺骗行为产生影响。结果发现,与金钱奖惩类似,社会奖惩能够减少欺骗行为,且社会惩罚比社会奖励的效果更好。采用漂移扩散模型分析发现,社会奖惩与金钱奖惩条件下漂移率v显著小于无奖惩条件,表明社会奖惩与金钱奖惩促使个体更倾向于累积选择不欺骗的证据。实验2和3采用相同的实验任务,进一步考察了声誉关注在社会奖惩影响欺骗行为中的中介作用,以及社会价值取向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声誉关注在社会奖惩对欺骗行为的影响中起中介作用,社会价值取向调节社会奖惩通过声誉关注影响欺骗行为的中介过程。上述结果表明,社会奖惩能够作为抑制欺骗行为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奖惩 欺骗 声誉关注 社会价值取向 漂移扩散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受骗倾向的关系:一个有中介的调节模型 被引量:21
11
作者 张林 牟忠琛 +1 位作者 刘燊 高飞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766-773,共8页
旨在考察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受骗倾向的关系,以及孤独感、人际信任在其中的调节与中介作用。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和自编的老年人受骗倾向问卷对198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可以预测... 旨在考察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受骗倾向的关系,以及孤独感、人际信任在其中的调节与中介作用。采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情绪-社交孤独问卷、人际信任量表和自编的老年人受骗倾向问卷对198名老年人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社会支持可以预测老年人的受骗倾向;(2)孤独感在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受骗倾向的关系中有调节作用;(3)人际信任在孤独感调节社会支持与老年人受骗倾向的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这表明,改善老年人的孤独感、减少盲目信任他人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上当受骗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支持 孤独感 人际信任 受骗倾向 老年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全人对不同能力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基于SCM模型的研究 被引量:11
12
作者 徐钟庚 席贻莹 +1 位作者 马婷 张锋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6-113,共8页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探讨了健全人对不同能力水平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其中,实验1基于对残疾人刻板印象内容量表的修订以及对能力发挥度不同的残疾人图片的筛选,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外显刻板印象。实验2采用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 基于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探讨了健全人对不同能力水平残疾人的刻板印象。其中,实验1基于对残疾人刻板印象内容量表的修订以及对能力发挥度不同的残疾人图片的筛选,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外显刻板印象。实验2采用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刻板印象。结果发现:(1)在外显层面上,被试对高能力残疾人表现出高胜任且高热情的积极刻板印象,而对低能力残疾人表现出低胜任但高热情的混合刻板印象;(2)在内隐层面上,被试对高能力残疾人表现出高胜任且高热情的积极刻板印象,但对低能力残疾人表现出低胜任且低热情的消极刻板印象;(3)残疾人能力的有效发挥可显著改善被试对其胜任度和热情度的外显及内隐刻板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残疾人 刻板印象内容模型(SCM) 单类别内隐联想测验(SC—IA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行为表征水平与心理距离间不具自动化联接特性:来自图片?词汇Stroop范式的实验证据 被引量:5
13
作者 张锋 申之美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317-1330,共14页
基于建构水平理论基本假设的推论,采用图片?词汇Stroop范式,通过两组实验,探讨了行为表征水平与心理距离间是否具有自动化联接特性的问题。实验结果一致表明:(1)无论是以词性判断速度为指标(实验1),还是以词汇判断速度为指标(实验2),对... 基于建构水平理论基本假设的推论,采用图片?词汇Stroop范式,通过两组实验,探讨了行为表征水平与心理距离间是否具有自动化联接特性的问题。实验结果一致表明:(1)无论是以词性判断速度为指标(实验1),还是以词汇判断速度为指标(实验2),对不同建构水平行为评价词汇的加工均不受词汇所在空间距离位置的影响,说明行为表征水平的心理距离效应不具有自动化加工的特性,而可能是意识性控制加工的产物;(2)无论是对于特质性词汇,还是对于行动性词汇,相对于近距离位置,当其呈现于远距离位置时,被试对其词性(实验1)和词汇(实验2)加工的速度均更快,说明空间距离的延伸可促进对行为评价性词汇的加工绩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行为表征 建构水平 心理距离 自动化联接 图片-词汇Stroop范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初中生依恋风格与欺凌保护行为的关系: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林 洪新伟 +4 位作者 范航 陈燕铃 赵明玉 朱婷婷 刘燊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212-218,共7页
为考察初中生依恋风格与欺凌保护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5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依恋焦虑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和欺... 为考察初中生依恋风格与欺凌保护行为的关系,同时探讨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的链式中介作用,采用问卷法对565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1)依恋焦虑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正相关,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呈显著负相关;(2)社会支持和欺凌应对效能在依恋回避与欺凌保护行为之间起链式中介作用。若要增加依恋回避初中生的欺凌保护行为,应注重为其提供社会支持,提升欺凌应对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依恋焦虑 依恋回避 欺凌保护行为 社会支持 欺凌应对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记忆负荷对社交焦虑个体注意偏向的调节作用:来自稳态视觉诱发电位的证据
15
作者 杨鑫超 陈燕铃 +3 位作者 郑俊猛 张荣祥 牟晓 徐强 《心理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729-1744,共16页
本研究以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作为表征注意分配的神经指标,通过设置工作记忆负荷间接操纵注意控制能力,考察高、低社交焦虑个体的动态注意偏向。以不同频率下SSVEP平均波幅的差异反映个体对刺激的选择性注意,即使用愤怒面孔诱发的SS... 本研究以稳态视觉诱发电位(SSVEP)作为表征注意分配的神经指标,通过设置工作记忆负荷间接操纵注意控制能力,考察高、低社交焦虑个体的动态注意偏向。以不同频率下SSVEP平均波幅的差异反映个体对刺激的选择性注意,即使用愤怒面孔诱发的SSVEP平均波幅减去中性面孔作为负性注意偏向指标;快乐面孔诱发的SSVEP平均波幅减去中性面孔作为正性注意偏向指标。结果发现,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高社交焦虑(HSA)组的负性注意偏向指标显著高于低社交焦虑(LSA)组(刺激呈现后的180~1000ms),且社交焦虑症状的严重程度显著正向预测负性注意偏向指标;而在低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两组之间无显著差异。对于正性注意偏向指标,在低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LSA组显著高于HSA组,而在高工作记忆负荷条件下两组无显著差异。上述结果表明,社交焦虑个体的负性注意偏向受工作记忆负荷的调节。当工作记忆负荷增加,即注意控制能力受到实验性抑制时,HSA组会增强并维持对威胁性社会刺激的注意警觉。此外,HSA组还表现出对积极社会刺激的注意不足。综上所述,本研究结果支持社交焦虑症状的连续性观点,证明注意控制能力的受损可能是社交焦虑症状产生和发展的重要风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交焦虑 面部表情 注意控制能力 注意偏向 稳态视觉诱发电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视线索下群体实体性对群体信任的影响
16
作者 孙学荣 刘劲廷 +2 位作者 余孙琦 范钰琳 孙忠强 《心理学探新》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76-184,共9页
迅速形成群体印象至关重要,信任是群体印象的一个重要维度。以往研究表明,注视线索能自动影响群体信任感知,但其具体影响机制不明确,尤其是群体性质是否会影响群体信任的感知,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探讨了群体实体性在注视线索对信任... 迅速形成群体印象至关重要,信任是群体印象的一个重要维度。以往研究表明,注视线索能自动影响群体信任感知,但其具体影响机制不明确,尤其是群体性质是否会影响群体信任的感知,缺乏系统的研究。本研究探讨了群体实体性在注视线索对信任形成中的作用。实验1和2分别通过操纵身份标签和外观线索改变群体实体性。结果显示,高群体实体性条件下,有效注视显著提高了信任水平;低群体实体性条件下,注视线索并未显著影响信任水平。本研究表明,群体实体性在注视线索对群体信任形成的机制中起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注视线索 群体信任 群体实体性 印象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来自元分析的证据 被引量:19
17
作者 汤明 李伟强 +1 位作者 刘福会 袁博 《心理科学进展》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773-788,共16页
内疚作为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被认为具有亲社会作用,但很多研究却发现内疚并不总能促进亲社会行为。为了明确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分析造成结论分歧的可能原因,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 内疚作为一种典型的道德情绪,被认为具有亲社会作用,但很多研究却发现内疚并不总能促进亲社会行为。为了明确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作用,分析造成结论分歧的可能原因,本研究采用元分析方法探讨了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共有46篇文献92个独立样本纳入元分析(N=17248)。元分析结果表明:(1)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之间存在中等程度的正相关,二者之间的关系受到亲社会行为类型的调节,相比较捐赠、助人、环保行为等,特质内疚与补偿之间的相关更强;(2)启动内疚状态能显著提升个体的亲社会行为,但两者之间的关联呈较小的效应量,亲社会行为对象在其中起到调节作用,感到内疚的个体更愿意对受害方做出亲社会行为;(3) p曲线(p-curve)分析发现,两个元分析研究的p曲线均呈显著右偏态,表明特质内疚与亲社会行为的关系以及状态内疚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均存在真实的效应,而不是出版偏倚或者p hacking导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疚 亲社会行为 元分析 调节效应 p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8-12岁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的关系:悲伤面孔注意偏向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0
18
作者 张妮 刘文 +1 位作者 刘方 郭鑫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9,共15页
探讨8-12岁学龄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采用问卷法和行为实验法分别考察儿童抑郁对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倾向和使用能力的作用;研究2结合眼动技术考察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儿童抑郁和认知重评关系间的中... 探讨8-12岁学龄儿童抑郁与认知重评情绪调节策略的关系及其作用机制。研究1采用问卷法和行为实验法分别考察儿童抑郁对认知重评策略使用倾向和使用能力的作用;研究2结合眼动技术考察对情绪信息注意偏向在儿童抑郁和认知重评关系间的中介作用。结果发现:(1)抑郁与儿童认知重评使用倾向间存在显著负相关;(2)抑郁对儿童负性情绪向下调节的重评效果有显著影响;(3)悲伤面孔注意解除困难在抑郁与认知重评使用倾向之间起中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抑郁 认知重评使用倾向 认知重评使用能力 悲伤面孔注意偏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初中生亲社会行为:亲子依恋回避与情绪调节策略的中介作用 被引量:1
19
作者 张丽晴 裘璐 +3 位作者 王年馨 刘方 袁博 刘文 《心理与行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16-522,共7页
采用问卷法对6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将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亲子依恋、情绪调节策略作为不同系统水平变量,同时基于家庭压力模型和依恋理论,系统考察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童年社会经济地... 采用问卷法对612名初中生进行调查研究。根据生态系统理论,将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亲子依恋、情绪调节策略作为不同系统水平变量,同时基于家庭压力模型和依恋理论,系统考察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形成与影响机制。结果发现:(1)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显著正相关。(2)不安全依恋和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在童年社会经济地位与亲社会行为之间起中介作用:一是依恋回避的单独中介作用;二是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单独中介作用;三是依恋回避和适应性情绪调节策略的链式中介作用。研究结果拓展了相关理论,为有效促进青少年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与发展提供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童年社会经济地位 依恋 情绪调节策略 亲社会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群体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王伟晗 曹斐臻 +3 位作者 余林伟 曾珂 杨鑫超 徐强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68-280,共13页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探讨群体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周围面孔的情绪状态影响个体对目标面孔情绪的识别,两者情绪一致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一致时的反应时,且面部表情识别准确性更高。(2)群体信息会调节周围面孔情绪对目...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探讨群体信息对面部表情识别的影响。结果发现:(1)周围面孔的情绪状态影响个体对目标面孔情绪的识别,两者情绪一致时的反应时显著短于不一致时的反应时,且面部表情识别准确性更高。(2)群体信息会调节周围面孔情绪对目标面孔的影响,进而影响面部表情识别。具体而言,群体条件下,个体对目标面部表情的识别受到周围面孔情绪状态的影响,相比周围面孔情绪与目标面孔情绪不一致,两者情绪一致时,即符合个体基于知觉线索建立的群体成员情绪具有一致性的预期,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性更高、速度更快;而非群体条件下,个体则不受周围面孔情绪状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个体能够基于互动人物之间的社会关系识别面孔情绪,群体存在时,会建立群体成员情绪具有一致性的预期,进而影响面部表情识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部表情 群体信息 情绪识别 情绪一致性 预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