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城市地震风险精细化评估--以北京海淀区为例 被引量:9
1
作者 袁海红 高晓路 戚伟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97-210,共14页
地震风险评估需充分考虑到地震风险的时空差异,选择合理的时空间尺度进行研究,才能给政府防灾减灾规划、政策的落实和应急救援等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的信息。为此,基于辨识城市地震风险时空格局差异以及抗震救灾组织2个方面的综... 地震风险评估需充分考虑到地震风险的时空差异,选择合理的时空间尺度进行研究,才能给政府防灾减灾规划、政策的落实和应急救援等提供具有可操作性、切实有效的信息。为此,基于辨识城市地震风险时空格局差异以及抗震救灾组织2个方面的综合考虑,本研究选择在500m×500m格网尺度上进行昼夜2个不同时段的地震风险评估研究,建立了昼夜人口分布与土地利用的对应关系,以及建筑物损毁与人员伤亡之间的关系,提出了昼夜地震风险精细化评估的方法。并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在500m×500m格网尺度上进行了地震风险的模拟评估,估算了海淀区总体及格网在相应的地震烈度下可能的建筑物损毁面积、房屋损失以及人员伤亡数。结果表明,海淀区年期望建筑物损毁总面积为18.5万m2,房屋总损失为3.25亿元(不包括屋内财产),白天死亡总人数3158人,受伤总人数12071人,夜晚死亡总人数2037人,受伤总人数7790人;空间上,建筑物损毁面积和房屋损失比较大的地区集中在南部城市中心区和东部产业园区,白天和夜晚伤亡人数自东南向西北呈现出显著的"城市核心区—城市边缘区—城市影响区—乡村腹地"的衰减模式,白天伤亡人口有几个显著的高值区,夜晚伤亡人口则分布相对分散。文中的分析结果识别了昼夜精细化尺度地震风险的高值区域,为进一步确定防震减灾、震后应急救援以及各种救灾物资分配的重点地区提供了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细化尺度 地震风险评估 建筑物损毁 损失 人员伤亡 海淀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耕地破碎度评价方法与实证研究——以浙江省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56
2
作者 陈帷胜 冯秀丽 +1 位作者 马仁锋 洪巧娜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0-87,共8页
研究目的:借鉴景观格局研究思路,构建耕地破碎度评价模型,利用1992年、2003年和2014年3期TM影像,对宁波市各县(市、区)耕地破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区域耕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基础数据以及耕地破碎度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 研究目的:借鉴景观格局研究思路,构建耕地破碎度评价模型,利用1992年、2003年和2014年3期TM影像,对宁波市各县(市、区)耕地破碎状况进行综合评价,以期为区域耕地管理政策的制定和完善提供基础数据以及耕地破碎度的研究提供理论上的参考。研究方法:景观指数法,熵权法,自然分级法。研究结果:全市各评价单元耕地破碎度不断增加,1992—2003年耕地破碎度增加的幅度大于2003—2014年。全市耕地破碎度空间分布情况变化明显,1992—2003年两个Ⅰ级区转化为Ⅱ级区,一个Ⅱ级区转化为Ⅲ级区,2003—2014年,Ⅲ级区增加两个,全是由Ⅱ级区转化而来,Ⅰ级区只剩下一个。研究结论:全市耕地破碎度不断增加,地形复杂、经济发达的地区耕地破碎度偏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TM 耕地 破碎度 熵权法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产业结构的SSM分析及趋势研判 被引量:1
3
作者 马小苏 窦思敏 +2 位作者 袁雯 陈泽洋 马仁锋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7期1126-1129,共4页
运用偏离-份额定量分析法研究宁波市产业构成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宁波市的港口运输业、服装业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电器机械与通用设备制造、港航服务与科研教育业有望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若能及时催化新材料科技城与海洋... 运用偏离-份额定量分析法研究宁波市产业构成及其发展趋势。结果表明,宁波市的港口运输业、服装业有望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电器机械与通用设备制造、港航服务与科研教育业有望成为未来的支柱产业。若能及时催化新材料科技城与海洋生态科技城,培育高新技术人才,宁波市临港型工业将顺势转型为战略性新兴海洋装备制造等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市 产业选择 主导产业 偏离-份额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波市重点产业发展竞争态势评判 被引量:1
4
作者 窦思敏 马小苏 +2 位作者 马仁锋 袁雯 陈恩宝 《浙江农业科学》 2015年第9期1505-1509,共5页
综合运用SSM与SWOT法分析宁波市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态势。结果发现,宁波市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纺织服装业及交通运输业具有良好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与交通运输业是首要发展产业,但是交通运输业受国际贸易与航运市场影响严重,高新... 综合运用SSM与SWOT法分析宁波市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态势。结果发现,宁波市的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纺织服装业及交通运输业具有良好发展态势;高新技术产业与交通运输业是首要发展产业,但是交通运输业受国际贸易与航运市场影响严重,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扶持与民间风投较高;纺织服装业、文化教育业、服务业、金融业均是重点发展产业,但是纺织服装业的市场、原料、先进工艺均不在本市;文化教育业投入严重不足;服务业市场化水平高调控难度大;金融业政策创新空间不足。宁波市产业发展首要任务是提升产业人才吸引力和培养实力,其次是提高各行业的龙头企业研发水平与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再次是完善生产性服务业的市场规范与企业综合实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态势分析 SWOT 宁波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大陆岸线资源的适宜性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21
5
作者 徐谅慧 李加林 +3 位作者 杨磊 袁麒翔 王明月 陈鹏程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9-56,F0002,共9页
研究目的:岸线资源是21世纪"海洋世纪"重要的国土资源,科学、合理的岸线资源评价有利于沿海开发战略的制定,能够提高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研究方法:利用遥感和GIS手段,建立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为导向的岸线资源适宜性综... 研究目的:岸线资源是21世纪"海洋世纪"重要的国土资源,科学、合理的岸线资源评价有利于沿海开发战略的制定,能够提高岸线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研究方法:利用遥感和GIS手段,建立生产、生活和生态保护为导向的岸线资源适宜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浙江省大陆岸线资源进行空间特征分析。研究结果:浙江省大陆岸线中,生产优先开发岸线占4.9%,生产适度开发岸线占10.3%,生活旅游岸线占21.9%,生态保护岸线占1.5%,储备岸线占61.4%。研究结论:(1)平湖市与海盐市交汇岸段、宁波市甬江口以南至北仑北岸岸段、象山港沿岸的宁波市区岸段以及象山县岸段等建港条件优良,适合生产优先开发或适度开发;(2)海盐市东部部分岸段、慈溪市西北部岸段等适合发展城镇或旅游开发;(3)象山县东部部分岸段、三门县中部部分岸段等由于生态服务价值特殊,需要严格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评价 海岸线 适宜性 综合评价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地理学界人居环境研究回顾与展望 被引量:47
6
作者 马仁锋 张文忠 +2 位作者 余建辉 王岱 谌丽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1470-1479,共10页
人居环境作为人地关系研究的古老而又全新领域,伴随着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备受地理、建筑、城市规划等学科关注。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梳理国内地理学16种期刊刊发的180篇有关人居环境研究论文,发现国内研究:1起步晚、发展缓... 人居环境作为人地关系研究的古老而又全新领域,伴随着中国城市化与工业化进程中的环境问题备受地理、建筑、城市规划等学科关注。利用文献计量方法梳理国内地理学16种期刊刊发的180篇有关人居环境研究论文,发现国内研究:1起步晚、发展缓慢,高层次研究成果少且增长慢,以城市内部实证研究为主、理论研究较少;2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人居环境的内涵与外延、城市或乡村人居环境评价指标体系与模型、宏观尺度地理环境的宜居性与中观层面城市人居环境分异及其理想模式构建和微观社区单元综合居住环境评价及规划实践等;3综合集成研究的方法体系探索尚未取得突破,当前常用方法中PSR模型和DPSIR模型主要以机理解析为目标,实体指标与主体问卷调查心理指标及经济学方法旨在确定人居环境评判标准体系,当然GIS空间聚类也成为近年运用热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与乡村 区域 人居环境质量 城市化与工业化 人居环境演变与调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流域景观生态风险格局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刘永超 李加林 +3 位作者 袁麒翔 史小丽 杨磊 陈鹏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1-29,共9页
分析评估海岸区域的生态景观和生态风险,对维持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1985、1995、2005及2014年4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象山港流域景观格局分析的主要数据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模型,对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 分析评估海岸区域的生态景观和生态风险,对维持海岸带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以1985、1995、2005及2014年4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象山港流域景观格局分析的主要数据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模型,对流域生态风险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85-2014年,研究区内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林地以及滩涂面积均呈减少态势,建设用地、未利用地和养殖用地及盐田面积呈增加态势;(2)近30年来,研究区内的景观生态风险在时间演变过程上发生了显著变化。1985年,象山港流域景观以低、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为主,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48.01%和34.35%,1995年低、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中等生态风险区面积显著增加。至2014年,低生态风险区面积进一步减少,而高、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明显;(3)从风险格局演变来看,1985-2014年象山港流域景观低、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不断向流域上游迁移,面积呈减少趋势,中等、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在沿海地区不断扩展,侵占生态风险等级相对较低区域,以沿海平原的淤泥质海岸尤为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格局 生态风险 空间分析 象山港流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38
8
作者 李加林 徐谅慧 +5 位作者 杨磊 刘永超 郭意新 姜忆湄 叶梦姚 史作琦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93-299,314,共8页
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分析,对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生态风险概率,促进海岸带地区景观格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年、2000年、2010年3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景观格局分析主要数据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模型,分析浙... 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分析,对建立生态风险预警机制、降低生态风险概率,促进海岸带地区景观格局优化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年、2000年、2010年3个时期的TM遥感影像为景观格局分析主要数据源,构建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演变模型,分析浙江省海岸带景观生态风险格局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1990—2010年,研究区内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耕地、海域、林地以及水域面积均呈现出下降趋势,建设用地、未利用地以及养殖用地呈现出不断增加的趋势;(2)1990年,浙江省海岸带景观以低和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为主,分别占全区总面积的50.30%和35.94%,2000年低、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面积均有不同程度减少,而中等生态风险区面积则有显著增加。至2010年,低生态风险区面积进一步减少,而高与较高生态风险区面积增加明显;(3)从风险格局演变来看,1990—2010年海岸带景观低和较低等级生态风险区的分布范围不断向陆侧后退,面积呈现下降趋势,中等、较高和高生态风险区在沿海地区不断扩展,侵占生态风险等级相对较低区域,以沿海平原的淤泥质海岸尤为典型;(4)2000—2010年生态风险等级上升的速率明显低于前10a,表明人类在加速海岸带景观开发利用的同时,已开始关注生态环境的保护,正在逐步追求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海岸带 景观生态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格局 被引量:17
9
作者 赵春芳 董朝阳 +1 位作者 伍磊 童亿勤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1期242-248,共7页
[目的]研究浙江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格局,并对浙江省及各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区域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型,核算浙江省及其各市... [目的]研究浙江省水资源生态足迹时空格局,并对浙江省及各市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评价,为区域发展和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必要的理论指导和依据。[方法]以生态足迹理论为基础,运用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模型,核算浙江省及其各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结果]从时间序列看,2003—2013年浙江省整体水资源生态足迹呈较小波动的上升趋势;水资源生态承载力波动较大;人均水资源生态量均为盈余,且整体为上升趋势;水资源利用处于安全状态;水资源利用效率逐步提高。从空间差异看:浙江省各市水资源生态足迹可分为高值、中值和低值3个级别;水资源生态承载力和人均水资源量均呈自西南向东北递减格局;南部地区水资源生态安全程度高于北部地区;东部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高于西部和北部地区。[结论]浙江省整体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逐步提高,但内部差异显著。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科学化水平,浙江省及其各市应从发展阶段和发展目标出发,合理调整产业结构,建设相关水利工程设施,加强水资源循环利用,增强水资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评价 生态足迹 时空格局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象山港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化 被引量:9
10
作者 徐谅慧 李加林 +3 位作者 袁麒翔 王明月 卢雪珠 杨磊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7-56,共10页
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化分析对于理解人类活动与景观格局演化之间的关系,促进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2000和2010年3期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分析了象山港海岸带景观类型及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a... 海岸带景观格局演化分析对于理解人类活动与景观格局演化之间的关系,促进沿海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1990、2000和2010年3期TM遥感影像为主要数据源,利用3S技术,分析了象山港海岸带景观类型及格局演化特征。结果表明:(1)20a来林地、海域以及耕地面积下降,建设用地、水域、养殖用地及未利用地面积增加,滩涂面积先增加后减少。(2)斑块数量、斑块密度不断增加,平均斑块面积不断下降,斑块的边界密度和形态指数不断增加,景观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不断增加,景观异质性不断增强。(3)整体动态度呈现出上升趋势,人类开发利用活动力度的加大导致象山港海岸带景观变化更为频繁。(4)人文和自然因子的双重驱动,导致了象山港海岸带景观格局的演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 格局指数 象山港 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990-2010年浙江省围填海空间格局分析 被引量:8
11
作者 徐谅慧 杨磊 +5 位作者 李加林 袁麒翔 卢雪珠 刘永超 任丽燕 孙伟伟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688-694,共7页
通过借鉴景观生态学相关指标,对1990-2010年浙江省的围填海空间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1)20年间,浙江省围填海总面积达108 760 ha,以宁波市最大,嘉兴市最小;(2)各类用地的斑块面积、个数、密度以及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差异明显,且地... 通过借鉴景观生态学相关指标,对1990-2010年浙江省的围填海空间格局进行定量研究,研究表明:(1)20年间,浙江省围填海总面积达108 760 ha,以宁波市最大,嘉兴市最小;(2)各类用地的斑块面积、个数、密度以及斑块面积变异系数差异明显,且地域之间差异显著;(3)不同地类用途的平均斑块形状指数和平均斑块分维数之间呈正相关关系,台州市和宁波市指数较高,嘉兴市和绍兴市较低;(4)受相关地形条件、发展需要、人类活动等影响,浙江省围填海类型的聚集度较高;(5)由于围填海的面积、岸线的长度、用地类型等存在差异,沿海6个地级市的围填海平均强度指数和多样性指数差异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围填海 空间格局 景观指数 生态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8
12
作者 丁叶 叶持跃 马仁锋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1-66,共6页
浙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产生于宋、元、明、清时期,集中于杭州、金华、温州等地区,其内涵不断丰富,集聚地域不断扩大,且呈明显的凝聚趋势。影响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的因素主要为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程度,而... 浙江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多产生于宋、元、明、清时期,集中于杭州、金华、温州等地区,其内涵不断丰富,集聚地域不断扩大,且呈明显的凝聚趋势。影响浙江非物质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的因素主要为浙江省的自然地理环境和历史文化发展程度,而近代以来的政府管理则是其传承的诱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江省 非物质文化遗产 时空分布演变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Logistic耦合模型的杭州湾南岸景观演变驱动力分析 被引量:7
13
作者 徐谅慧 杨磊 +2 位作者 李加林 刘永超 孙伟伟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75-86,共12页
海岸带地区景观演变的驱动力研究是区域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合理利用景观,控制人工景观规模,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杭州湾南岸的沿海乡镇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利用GIS及相关的数理统计软件分析杭... 海岸带地区景观演变的驱动力研究是区域内在演化规律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指导合理利用景观,控制人工景观规模,保护生态环境等都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以杭州湾南岸的沿海乡镇区域为研究对象,在利用GIS及相关的数理统计软件分析杭州湾滨海平原区2000~2010年来景观演化时空变化特征的基础上,运用GIS-Logistic的耦合模型从空间角度深入分析了杭州湾沿海乡镇重要景观演化的驱动力.研究结果表明:近10 a来,耕地、海域等自然景观类型呈现出不断减少的趋势,建设用地、养殖用地等景观类型保持持续增长的态势;在以乡镇为单位的中小尺度研究中,纯自然驱动因素(如气候、降水等)较人文驱动因素的影响相对较弱,而县道等区位因素对于景观类型演变的影响相对较为明显,表征经济发展的人口、工业水平、工业产值等对于杭州湾南岸岸段各景观类型的演化具有较强的驱动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GIS-Logistic耦合模型 景观演变 驱动力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慈溪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 被引量:11
14
作者 杨新华 王侃 +3 位作者 李加林 贾琼琼 李天昊 杨雪玲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2016年第4期210-215,共6页
[目的]对影响浙江省慈溪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各因素进行评价,为该市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工程的布局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借鉴土壤侵蚀流失USLE模型,选取降雨侵蚀力、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和地形起伏度4因子构建土壤侵蚀敏... [目的]对影响浙江省慈溪市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各因素进行评价,为该市进行环境功能区划和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工程的布局调整提供参考。[方法]借鉴土壤侵蚀流失USLE模型,选取降雨侵蚀力、土壤质地、植被覆盖和地形起伏度4因子构建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体系,并运用GIS进行土壤侵蚀敏感性分析。[结果]慈溪市土壤侵蚀敏感性在空间格局上呈半圆环状结构分布,并且轻度敏感区面积为733.05km2,占比高达75.70%,广泛分布于平原乡镇地区;不敏感区主要分布于近海滩涂区域,极敏感、高度敏感及中度敏感区则位于南部的丘陵、山地地区。[结论]慈溪市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结果与水土流失现状空间分布走势大致相符,为此应重视和预防水土保持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侵蚀 敏感性评价 地理信息系统 慈溪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遥感与GIS的浙江省洪涝灾害综合风险评估研究 被引量:47
15
作者 曹罗丹 李加林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11-119,共9页
洪涝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历史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格网化的地理背景数据、空间化的社会经济数据等,利用GIS空间分析与功能,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 洪涝灾害是全球发生频繁、危害严重的气象灾害之一,洪涝灾害风险评估对防灾减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历史长时间序列的遥感数据、格网化的地理背景数据、空间化的社会经济数据等,利用GIS空间分析与功能,从洪涝灾害的危险性、暴露性、脆弱性及防灾减灾能力等4方面,构建了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模型,对浙江省洪涝灾害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表明:其较高风险区主要有浙南温黄平原、浙东宁绍平原、浙北杭嘉湖平原及浙西金衢盆地,中等风险区主要分布于浙南温黄平原西侧、浙东宁绍平原和浙北杭嘉湖平原陆侧及浙西部分地区,其他地区则均为较低和低风险区域。而从行政区域分布来看,浙江省洪涝灾害较高风险以上区域主要为温州市域大部分地区、台州市南部地区、嘉兴市、湖州市区、衢州市区、兰溪市、龙游县和开化县;中等洪涝灾害风险区为:德清县、余姚市、上虞市、宁海县、三门县、淳安县、常山县、金华市区、江山市、龙泉市、青田县和玉环县;其余县(市)具有较低以下的洪涝灾害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涝灾害 风险评估 空间分析 GI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以杭州湾南岸为例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阳 马仁锋 +2 位作者 任丽艳 李伟芳 李加林 《海洋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27-34,共8页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 土地潜力评价是编制土地利用规划的前提,把握土地的潜在经济效能是城镇化、工业化快速推进背景下土地资源合理配置的重要命题。本文甄选自然条件、生态敏感性、经济发展和空间结构指标建立了土地发展潜力评价体系,分别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与网络层次分析法赋权指标体系与计算权重,测度发展潜力值并划分了杭州湾南岸余姚、慈溪和镇海的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区。结果显示:(1)低发展潜力区面积为237.14km2,占比为17.73%;中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23.08km2,占比为24.15%;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473.34km2,占比为35.38%;极高发展潜力区面积为304.27km2,比例为22.74%。(2)按照地类的级别面积分析,交通运输用地和自然保留地面积在极高潜力区中达到峰值,呈由高向低等级面积递减态势;耕地、其他农用地、城乡建设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在高潜力区中占比最大,且基本布局于极高、高潜力区;园地、河流水面、水利建设用地集中于中潜力区,而沿海滩涂与林地基本分布于低、中潜力区。(3)余姚、慈溪和镇海海岸带土地发展潜力类型呈现不同特点,余姚属于待提升型,慈溪为均衡发展型,镇海是高质发展潜力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发展潜力评价 ANP 模糊综合法 海岸带 杭州湾南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区域海洋经济发展的“理性”与“异化” 被引量:8
17
作者 马仁锋 梁贤军 任丽燕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2年第11期27-31,共5页
文章回顾与检视2003年以来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区域政策后的区域海洋经济实践的"理性"与"异化"现象,发现国家海洋经济战略呈现更加明晰的区域格局、多样性发展模式,同时三大示范区规划都更加注重海洋资源环境—海洋... 文章回顾与检视2003年以来海洋经济上升为国家区域政策后的区域海洋经济实践的"理性"与"异化"现象,发现国家海洋经济战略呈现更加明晰的区域格局、多样性发展模式,同时三大示范区规划都更加注重海洋资源环境—海洋经济—海洋与陆域的多维一体的协调发展理念;海洋经济规划的理论与实践探索,虽日益注重人—海、海—陆的规律性,但仍未能厘清海陆一体化、岛陆联动、海洋型城市(群)等核心理论问题;囿于尚未形成国家、省、县三级海洋规划的各自定位和对规划服务对象的属性规律不清,使得海洋经济规划的编制及实施过程存在政策同构、空间竞争、理念与行动悖论等问题。由此构建海洋经济规划理想图式,有助于国家和地区决策层理性地把握海洋经济发展规律和科学制定海洋经济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海关系 海陆一体化 岛陆联动发展 国家级海洋经济示范区 理性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沿海市域海洋资源环境评价及对海洋产业优化启示 被引量:3
18
作者 马仁锋 李加林 杨晓平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2年第6期536-541,共6页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既要充分发挥各县海洋资源环境优势,又要遵循现有技术条件下资源环境对海洋经济的约束。以浙江沿海7市的海洋资源环境为评价对象,分析各市海洋资源环境基础的特征和差异,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评... 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既要充分发挥各县海洋资源环境优势,又要遵循现有技术条件下资源环境对海洋经济的约束。以浙江沿海7市的海洋资源环境为评价对象,分析各市海洋资源环境基础的特征和差异,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价。评价结果显示:(1)浙江沿海各市海洋资源环境基础差异显著;(2)宁波、舟山、温州和台州的海洋资源环境基础占优势地位,嘉兴次之,杭州和绍兴则处于劣势地位;(3)浙江省海洋资源环境基础与海洋经济呈显著正相关。并提出各市海洋资源环境综合约束下的海洋产业结构与布局综合优化措施,为浙江海洋经济发展提供科学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资源环境 综合评价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入境旅游区域差异与竞争态势 被引量:19
19
作者 庄汝龙 叶持跃 +1 位作者 马仁锋 宓科娜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87-92,共6页
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入境旅游,其发展水平表征区域经济外向竞争力。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较好,但地域差异显著。运用区域差异相关测度方法研究2000—2012年浙江省11个地市入境旅游发展地带内、地带间差异与总差异演变,... 作为外向型经济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入境旅游,其发展水平表征区域经济外向竞争力。浙江省入境旅游发展态势较好,但地域差异显著。运用区域差异相关测度方法研究2000—2012年浙江省11个地市入境旅游发展地带内、地带间差异与总差异演变,并尝试用波士顿矩阵测度入境旅游竞争态势。结果表明:1浙江省入境旅游相对差异不断缩小,绝对差异不断扩大;2伴随浙东北内部差异的不断减小,浙西南逐渐成为浙江省入境旅游总差异的主要贡献者;3浙江省入境旅游空间格局呈"双核模式"向"多核模式"演变;4浙江省市际入境旅游竞争力明星类、金牛类较少,入境旅游发展整体水平亟待区域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入境旅游 区域差异 竞争态势 空间分异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分异演化 被引量:12
20
作者 宓科娜 叶持跃 +1 位作者 马仁锋 庄汝龙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5-90,共6页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其总体差异及年际变化趋势,利用首位度方法分析城市旅游规模结构演化,揭示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演化规律,并围绕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 以长江三角洲地区16个城市的旅游经济发展为研究对象,采用标准差、变异系数等方法分析其总体差异及年际变化趋势,利用首位度方法分析城市旅游规模结构演化,揭示旅游经济发展时空分异演化规律,并围绕旅游资源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交通条件解析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时空分异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旅游经济呈现绝对差异扩大、相对差异减小态势.上海旅游的中心性是导致区域旅游经济差异的主因,初现以上海为中心,杭州、南京、苏州为次级旅游发展中心的主-副中心旅游圈层结构;(2)长三角地区各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与旅游产业地位初现空间分异性,即错位型和匹配型;(3)长三角地区入境游客日趋分散,逐渐由中心城市向外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经济 时空差异 协调发展 长江三角洲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