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8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地理空间创新突破:流动人才多样性与多维邻近性影响
1
作者 金文纨 贺馨仪 +1 位作者 朱晟君 张旭东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5-290,共16页
利用全球专利数据库,从人才流动视角探讨人才来源国多样性对目的国实现空间维度创新突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解地理、文化与制度距离,剖析在多样性外来群体中具有更强作用的部分。研究发现,高技能人才来源国多样性有利于目的国突破现有知... 利用全球专利数据库,从人才流动视角探讨人才来源国多样性对目的国实现空间维度创新突破的影响,并进一步分解地理、文化与制度距离,剖析在多样性外来群体中具有更强作用的部分。研究发现,高技能人才来源国多样性有利于目的国突破现有知识基础,形成关联程度较低的技术创新,从而拓展技术创新的空间维度。此外,“来源国-目的国”之间的多维邻近性会影响多样性群体积极作用的发挥。具体而言,地理距离较远而文化距离较近的国家之间,人才多样性对突破性创新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而制度距离的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创新突破 人才流动 来源国多样性 多维邻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空间异质性视角下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的综合影响及分区调控 被引量:1
2
作者 晏金龙 银超慧 +3 位作者 安子豪 张思敏 文倩 陈伟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3-154,共12页
顾及空间异质性剖析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并定量分区,对因地制宜调控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城市用地与建筑等空间数据,综合利用地理探测器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从... 顾及空间异质性剖析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的影响并定量分区,对因地制宜调控城市热环境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市主城区为研究区域,基于Landsat8遥感影像、城市用地与建筑等空间数据,综合利用地理探测器与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模型(MGWR),从全局与局部2个层面探究在控规单元下城市空间形态对热环境的综合影响,并利用K均值聚类方法进行影响分区。结果表明:全局上三维建筑指标对热环境空间分异的解释力大于二维城市用地类型指标,建筑密度(q=0.479)具有全局主导驱动特征。各指标对热环境的影响具有空间异质性,其中归一化植被指数与工业用地面积占比等指标具有较强的局部驱动特征。以MGWR局部回归系数为基础,根据不同分区内指标影响强度与作用方向的差异性,将武汉市主城区划分为4类调控区,包括三维建筑形态主导区、建筑密度强主导区、水域面积占比与建筑密度共同主导区与综合过渡区,制定因地制宜的调控策略。从规划实践的角度,基于“控规单元+控制性指标”的组合,并依据各分区不同的影响特征,提出因地制宜的调控策略,为气候适应型城市形态优化提供了可操作的实践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环境 城市空间形态 分区调控 多尺度地理加权回归 地理探测器 空间异质性 武汉市主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镇域尺度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分析——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16
3
作者 张赛赛 冯秀丽 +2 位作者 马仁锋 徐晖 范园园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2-547,共6页
研究城镇低效用地对于协调城市用地空间、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调查数据,从不同城镇低效用地类型出发,在镇域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计量研究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特... 研究城镇低效用地对于协调城市用地空间、优化城市用地布局、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调查数据,从不同城镇低效用地类型出发,在镇域尺度上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方法,计量研究宁波市城镇低效用地空间格局特征.结果表明:宁波镇域城镇低效用地分布具有显著集聚特征,旧村庄与旧厂矿集聚性强,旧城镇相对离散;旧城镇主要分布于余姚慈溪交界处及奉化;旧村庄团聚于奉化东北部、江北;旧厂矿在余姚形成"聚簇",在市域东南部出现连片"洼地",并主导总体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镇低效用地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宁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债务化解视角下城市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重构研究--基于宁波市的调研 被引量:4
4
作者 李红强 林倩 林雄斌 《金融理论与实践》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9-45,共7页
在介绍地方债务化解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融资主体—融资渠道—还款来源—增信措施—国资体系”五位一体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分析了新时期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与面临的问题,总结了宁波市破解基础设施投融资困境的... 在介绍地方债务化解进展的基础上,提出了“融资主体—融资渠道—还款来源—增信措施—国资体系”五位一体新型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并以宁波市为例,分析了新时期基础设施投融资需求与面临的问题,总结了宁波市破解基础设施投融资困境的五个成功案例,提出了基础设施投融资体系重构的有效路径。其主要包括:打造市场化城市综合服务商、拓展多元融资渠道、创新构建综合还款来源、推进增信体系转型、建立新型国资国企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债务化解 基础设施投融资 融资平台 体系重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阶层集聚与城市空间互塑的理论渊源、逻辑关系与发展进路 被引量:9
5
作者 马仁锋 《学术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6-30,共15页
在创意时代,基于人力资本的创意资本成为解释城市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创意阶层作为创意资本的主体,已然成为后工业时代国家与城市最为核心的竞争要素。文章梳理并诠释了创意阶层的概念、统计范畴以及集聚扩散的多尺度区位指向假说,试图... 在创意时代,基于人力资本的创意资本成为解释城市发展动力的重要因素,创意阶层作为创意资本的主体,已然成为后工业时代国家与城市最为核心的竞争要素。文章梳理并诠释了创意阶层的概念、统计范畴以及集聚扩散的多尺度区位指向假说,试图揭示创意阶层与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空间的互动机理,进而阐明创意阶层的全球化和地方化以及创意城市、创意城市网络的生长机制。研究发现,中西方创意阶层职业构成存在较大差别,中国创意阶层职业主要对应西方创意阶层职业的中间群体与边缘群体,对应核心群体的职业较少;创意阶层多尺度区位指向假说以舒适物为代表的传统因素仍发挥一定作用,但宽容性是最为重要的解释变量且其重要性随城市等级而递增;城市空间资源吸引创意阶层集聚,城市经济、社会与文化空间三维一体重构及响应过程,很大程度上适应创意阶层群集及其演化;创意阶层集聚可推动创意城市形成,这是一个复杂过程,存在内生性和外生性两种模式,随着创意城市的崛起,创意城市网络也随之浮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意阶层 区位指向 城市空间 创意城市 创意地理学 创意经济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协同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宁波市高中地理学科为例 被引量:1
6
作者 徐皓 李加林 +3 位作者 郑宇醒 俞炯志 刘伟龙 杜劲松 《地理教学》 2023年第21期4-8,共5页
地理学科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中地理育人过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高中地理育人亟需多方的协同参与。本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探索整合和优化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中学校等各方地理教育力量,集地理教师、地理师范生和高中地理... 地理学科较强的综合性和实践性决定了高中地理育人过程的综合性和复杂性。高中地理育人亟需多方的协同参与。本研究以宁波市为例,探索整合和优化高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门、高中学校等各方地理教育力量,集地理教师、地理师范生和高中地理选考生培育为一体的协同育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中地理 教师专业发展 五位一体 区域协同育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地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研究进展及其对海岸带生态系统韧性研究的启示 被引量:4
7
作者 刘永超 张海涛 +1 位作者 应超 李加林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15-425,共11页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高强度开发的双重影响下,人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受陆海系统交互影响的海岸带地区生态脆弱性更加明显。如何有效把握人地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动向,合理规划与调控社会经济活动、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一直是可持续发展领域... 在全球气候变化与人类高强度开发的双重影响下,人地复合生态系统和受陆海系统交互影响的海岸带地区生态脆弱性更加明显。如何有效把握人地复合生态系统发展动向,合理规划与调控社会经济活动、促进人地关系协调发展一直是可持续发展领域研究的重点课题。韧性作为系统的内在特征,在防范化解灾害风险、维护区域生态安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人地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重要表现。然而,目前关于人地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的内涵、评估方法等方面尚未形成统一的范式,韧性的量化评估方法存在较大差异。通过梳理和归纳现有研究成果认为,韧性经历了从工程韧性、生态韧性到演进韧性的转变,其概念及内涵仍在不断拓展与深化;总结对比了基于过程形成性和状态总结性的韧性评估方法发现,将韧性作为过程与结果的综合评估研究仍较为缺乏;在抵抗扰动、维持稳定和协调发展的韧性理念下,生态系统的保护与修复等将是区域可持续发展应用中人地复合生态系统安全的重要保障。根据人地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研究进展的分析结果,结合海岸带生态系统韧性研究的现状及不足,认为未来需要在加强海岸带生态系统韧性内涵挖掘、完善海岸带生态系统韧性评价体系、提高海岸带生态系统韧性监测精度、促进学科融合推动海岸带生态系统韧性有效修复实践等方面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地复合生态系统 韧性 可持续发展 评估方法 启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研学视角看地方感与地理核心素养培育 被引量:3
8
作者 马仁锋 张婧 +2 位作者 吕小璇 刘慧 邓青 《地理教学》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56-60,共5页
随着地理学对微观人地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地方感、地方认同等术语衍生出来。地理研学是基于地域特色拓展地理课堂内容的重要途径,本文中主要指利用日常通勤、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开展的短期研学。本文阐明了地方感与地理研学的关系,辨... 随着地理学对微观人地关系的研究不断深入,地方感、地方认同等术语衍生出来。地理研学是基于地域特色拓展地理课堂内容的重要途径,本文中主要指利用日常通勤、周末、节假日等时间开展的短期研学。本文阐明了地方感与地理研学的关系,辨析并阐释了地方认同、地方依赖、地方依恋、地方性知识与地理核心素养的密切联系,提出关注日常通勤、聚焦家庭周末游憩及农村家庭就近研学优势等系列路径,以期更多中学生有机会进行可持续的地理研学,进而培养地方感、提升地理核心素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方感 研学 地理核心素养 地理研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础教育空间资本化效应与空间优化策略 被引量:4
9
作者 林雄斌 牛步青 +3 位作者 窦茜茜 钟晶晶 林伊婷 杨家文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9-97,共9页
受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分配机制,基础教育的数量、质量与获取机制会显著影响土地和住房价格,形成具有时空间异质性的资本化效应,从而影响教育均等化与可及性。如何理解这种资本化效应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与影响机制,采取有效... 受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及其分配机制,基础教育的数量、质量与获取机制会显著影响土地和住房价格,形成具有时空间异质性的资本化效应,从而影响教育均等化与可及性。如何理解这种资本化效应的理论基础、测度方法与影响机制,采取有效策略降低教育资本化效应,推动基础教育均等化与可及性,成为新型城镇化亟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基于此,系统研究基础教育资本化效应的理论基础、研究过程、实证方法与结果,以及差异化结果的影响因素,并从学区分配制度渐进改革、溢价捕获工具使用、保障住房多层优化配置等提出促进教育起点公平的政策建议。这对推动基础教育资源优化分配,实现基础教育资源获取的均等化与可及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础教育 教育公平 住房资本化 均等化与可及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杨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结构空间和分布的关系 被引量:16
10
作者 王雅芸 隆彦昕 +6 位作者 李岩 王妍 吕光辉 杨建军 高兴旺 常顺利 杨晓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4期5669-5684,共16页
土壤理化性质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力,揭示土壤与微生物之间关系是当前生态学和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大小胡杨树冠下少有植物生长的区域,测定距离树干不同位置(距离大胡杨树干0-3 m和3-6 m,距离小胡杨树干0-3 m... 土壤理化性质是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和空间分布的主要驱动力,揭示土壤与微生物之间关系是当前生态学和土壤学的研究热点之一。在大小胡杨树冠下少有植物生长的区域,测定距离树干不同位置(距离大胡杨树干0-3 m和3-6 m,距离小胡杨树干0-3 m,以及距离大小胡杨树干至少9 m以上;分别简写为DB0-3 m,DB3-6 m,DS0-3 m和CK)的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之后运用微生物群落组间差异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和Spearman相关分析等方法,探讨胡杨树冠下土壤理化性质与微生物群落分布组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在4个采样位置,细根生物量、土壤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全磷和总盐均在DB0-3 m最高,DB3-6 m居中,DS0-3 m和CK的含量最低(DB0-3 m≥DB3-6 m≥DS0-3 m≥CK)(P<0.05)。DB0-3 m的这些理化性质的含量分别是DS0-3 m的3.97、1.13、3.71、3.03、1.49和1.95倍;相反,土壤容重在4个采样位置没有显著性差别(P>0.05);(2)纲水平上,丰度排名前十的细菌和真菌分布组成在4个采样位置明显不同。细菌方面,Rhodothermia和γ⁃变形菌纲为DB0-3 m的优势纲(相对丰度为0.27和0.28),拟杆菌纲为其他3个位置的优势种(在DB3-6 m、CK和DS0-3 m的相对丰度为0.37、0.26和0.26)。真菌方面,粪壳菌纲为DB0-3 m和DS0-3 m的优势纲(相对丰度为0.27和0.10)。座囊菌纲为DB3-6 m和CK的优势纲(相对丰度为0.09和0.16);(3)细菌和真菌群落组成在4个采样位置存在显著差异。DB0-3 m的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和DB3-6 m较相似,DS0-3 m和CK的真菌和细菌群落组成较为相似;(4)典范对应分析与Spearman分析结果表明,胡杨树冠下土壤微生物的群落组成受到土壤盐分、细根生物量、含水量、有机质、全氮和全磷的影响。其中,土壤盐分的影响最大。综合可知,在胡杨树冠下,土壤微生物群落的组成于胡杨树干下不同距离的位置上存在差异,它是胡杨和土壤之间物质交换、营养流动及微生物的生境选择共同作用的后果。土壤微生物群落组成在空间上的变化,可以负向影响树冠下幼苗的萌发和生长。在一定程度上,这种负向作用使得胡杨树冠下少有植物生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杨 树冠 细菌 真菌 土壤理化性质 微生物群落 干旱区荒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001-2020年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时空演变 被引量:4
11
作者 张海涛 李加林 刘永超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27-139,共13页
海岸带是自然、社会、经济相互作用频繁的地区,然而,过度开发胁迫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研究有利于实现精准有效的生态保护。本文综合多源数据从复合生态系统基底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禀赋的耦合协调关系... 海岸带是自然、社会、经济相互作用频繁的地区,然而,过度开发胁迫海岸带生态环境退化。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研究有利于实现精准有效的生态保护。本文综合多源数据从复合生态系统基底状态、社会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禀赋的耦合协调关系、复合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潜力、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范围与强度方面构建评价体系,定量评估2001-2020年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分析韧性时空演变特征与空间分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1-2020年东海区大陆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韧性呈波动下降趋势,韧性空间异质性显著,具有明显的海陆梯度地带性。(2)林地是维持区域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的主体。(3)反映人类活动分布与强度的因素对复合生态系统韧性的影响越来越大。研究为保护、恢复、促进海岸带复合生态系统可持续利用与管理提供了理论支持与实践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生态系统 韧性 评价体系 东海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雄安新区“三生空间”耦合协调评估及生态安全格局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金礼 吴洋洋 +9 位作者 李思亮 袁佳 郭纯子 杨晓东 施政华 谢松池 罗黄婷 张翠 顾雪梅 罗光杰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16-1826,共11页
作为中国国家战略层面的首个高标准、高质量、新理念的“智慧未来之城”,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合理优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基于雄安新区2012、2017、2022年的三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通过构建“三生空间”评价体... 作为中国国家战略层面的首个高标准、高质量、新理念的“智慧未来之城”,雄安新区三生空间生态安全格局的合理优化是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前提。基于雄安新区2012、2017、2022年的三期土地利用类型数据,通过构建“三生空间”评价体系,采用熵值法与耦合协调模型对区域建设前后的耦合协调发展水平进行了分析,并利用形态学空间格局分析识别了雄安新区的重要生态源地,最后通过最小累积阻力模型构建并优化了区域生态安全格局。结果表明,1)雄安新区生产空间逐渐减少以及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逐渐增加;生产空间从2012年的69.2%下降到2022年的57.6%,而生态空间和生活空间分别总增长44.8%与29.7%。2)在2012、2017、2022年三生空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空间面积不断提升;以安新县的白洋淀区域的耦合协调度最高。3)雄安新区的生态源地斑块数量和面积及其生态廊道在白洋淀生态核心区呈现出逐渐增长特征。生态保护区域则以白洋淀区域为主体,河道为纽带,城镇绿地为卫星点面的格局。在生态安全格局优化方面,雄安新区的安新县以生态保护为主,而雄县和容城县则需要提升生态质量;三条生态修复线突出了河道生态保护与修复的重要性。在绿色生态宜居“智慧未来之城”的目标指引下,该优化策略不仅在宏观层面上保护了以白洋淀为核心的区域生态安全,而且在微观层面上为未来三生空间的耦合协调发展提供了指导,也为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生物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的生态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洋淀 最小累积阻力模型 生态廊道 生态安全网络 土地利用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化及多情景开发模拟——以宁波市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应超 李加林 +3 位作者 钟捷 赵蓉蓉 陈宇昕 甘付兵 《海洋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289-300,共12页
海岸带土地在高强度开发下变化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子,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基于1990-2020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 海岸带土地在高强度开发下变化显著,明确其演化规律和驱动因子,为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和合理利用海岸带资源提供重要依据。基于1990-2020年7期土地利用数据,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地理探测器模型等方法,分析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演变特征及驱动因子;同时利用CA-Markov模型对2025年和2030年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格局进行模拟。结果表明:(1)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类型主要为林地和耕地,土地利用格局演化明显,其中耕地面积不断减少,林地、草地、水域和未利用地面积发生小幅度动荡,建设用地面积快速增长。(2)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强度不断增加,研究区北部增长趋势明显,而南部增长速度缓慢。(3)地形和坡度是影响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自然因素,但影响程度不断减弱;GDP密度和人口密度是主要社会经济影响因素,影响强度逐渐增强;因子间交互作用类型主要为双因子增强和非线性增强,社会经济因子与自然因素中的海拔和坡度交互作用最为强烈。(4)未来宁波市海岸带土地利用变化剧烈区域将集中于杭州湾南岸、象山县东北部和宁海县南部,生态保护情景能最大程度保持土地利用结构稳定,有效缓解人地矛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格局 驱动因子 预测 地理探测器 CA-Markov模型 宁波市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生”空间的浙江省海岸带陆海生态测度与统筹 被引量:1
14
作者 钱玥 乔观民 +1 位作者 周艺 马静武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611-622,635,共13页
运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建立了陆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了2000—2020年浙江省海岸带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特征和陆海统筹水平,结果表明:(1)在“三生”空间视角下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格局与国土空间开发... 运用生产-生活-生态“三生”空间建立了陆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和海域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度了2000—2020年浙江省海岸带湾区生态环境质量演化特征和陆海统筹水平,结果表明:(1)在“三生”空间视角下海岸带生态环境质量格局与国土空间开发具有内在连接性。生产-生活空间对应环杭州湾产业带、温台沿海产业带,生态空间与近海蓝色屏障具有一致性。(2)海岸带生态环境效应恶化,其主要原因是快速城市化导致陆域生态环境质量持续下降。(3)陆海生态环境统筹水平逐步提高。浙东北湾区协调度较高,海陆联动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效;浙东南湾区海陆联动治理效果不佳。浙江省海岸带生态环境格局表现为,陆域高强度开发,生态环境质量恶化,海域注重生态保护与修复,生态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湾区陆海耦合协调模式属于陆域带动型,因此需进一步加强陆域生态环境治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生”空间 生态环境效应 陆海统筹 美丽海湾 浙江省海岸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台风暴雨强度-历时-频率关系分析
15
作者 李瑜萱 徐羽 高超 《水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8-75,共8页
基于1971—2018年浙江省62个气象站点降水和台风路径数据,识别台风降水场次与强度。采用基于Hill估计的分位数图法(Q-Q图)的超门限阈值模型法(POT法),获取合适的台风暴雨事件样本。利用广义帕累托分布(GPD分布)分别开展最大1、2、3d台... 基于1971—2018年浙江省62个气象站点降水和台风路径数据,识别台风降水场次与强度。采用基于Hill估计的分位数图法(Q-Q图)的超门限阈值模型法(POT法),获取合适的台风暴雨事件样本。利用广义帕累托分布(GPD分布)分别开展最大1、2、3d台风暴雨频率特征分析,揭示台风暴雨强度-历时-频率关系。总体上,浙江省年均台风发生频次与台风降水量指标均呈现由东南向西部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通过Kolmogorov-Smirnov(K-S)检验、理论与经验频率曲线的拟合程度可以看出,GPD分布能够很好地拟合浙江省极端台风降水的频率特征;不同重现期条件下的最大1、2和3d台风暴雨量也呈现由东部沿海向西部内陆递减的空间分布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台风暴雨 强度-历时-频率关系 超门限阈值法 Hill估计 广义帕累托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动力模型的城市内涝灾害研究——以宁波市白鹤社区为例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菲菲 谭琳珊 +3 位作者 赵强强 吴燕娟 徐羽 高超 《自然灾害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09-218,共10页
受城市化进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广泛而频繁地出现。全面、及时地监测和预报城市内涝灾害,可以有效减少因内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宁波市白鹤社区为例,根据芝加哥雨型对城市降雨进行概化,分析城市社区地形及水文资料,运用管... 受城市化进程和气候变化的影响,城市内涝问题广泛而频繁地出现。全面、及时地监测和预报城市内涝灾害,可以有效减少因内涝灾害造成的损失。以宁波市白鹤社区为例,根据芝加哥雨型对城市降雨进行概化,分析城市社区地形及水文资料,运用管流模型与地表漫流模型进行耦合,建立城市内涝水动力学模型,力求模拟洪水过程及可能造成的淹没情况。得出结论:(1)根据芝加哥雨型得出,在2 h短时暴雨强度下,重现期越长,降雨强度越大,降雨强度先增加后减少;(2)根据水动力模型模拟得出,该区内涝风险以中度积涝为主,即积水深度为15~50 cm;(3)当白鹤社区遭遇20年一遇极端暴雨时,由模拟得到积水动态变化过程可知,30 min左右城区开始轻微积水,60 min左右水深达到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内涝 芝加哥雨型 管网径流模型 地表漫流模型 耦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典型海洋地质样品扫描电镜的前处理方法
17
作者 张灵敏 党皓文 +9 位作者 戴璐 金晓波 卢婉仪 李琛 张燕 沈玥 卜鸣渊 曾治惟 唐银宁 王雨楠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16-227,共12页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揭示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特征。海洋地质样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前处理技术提出特殊要求,样品制备方法成为确保成像质量和数据可靠性的关键。本文系统总结了典型海洋地质样品(包括...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在海洋地质研究中具有重要作用,可揭示样品的微观形貌和成分特征。海洋地质样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对前处理技术提出特殊要求,样品制备方法成为确保成像质量和数据可靠性的关键。本文系统总结了典型海洋地质样品(包括有孔虫、介形虫、颗石藻、孢粉、嗜中性微需氧铁氧化菌、冷水珊瑚、粉末沉积物及岩石碎屑)的SEM前处理方法,涵盖清洗、超声处理、干燥、固定、镀膜及测试等关键步骤。针对各类样品的理化特性(如脆弱性、高含水量、导电性差),阐述了技术要点、常见问题(如荷电效应、结构塌陷)及优化方案。优化的样品前处理流程能显著提升SEM成像分辨率和数据可靠性,为海洋地质微观分析提供技术参考和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地质样品 扫描电子显微镜 前处理方法 微观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和共同富裕耦合协调与影响因素
18
作者 应超 李加林 +3 位作者 陈宇昕 沈杏雯 刘永超 龚虹波 《地域研究与开发》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53-160,共8页
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共同富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并利用Tobit模型探测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 运用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综合指数法、耦合协调模型测度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共同富裕水平及耦合协调程度,并利用Tobit模型探测耦合协调度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5—2020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其中嘉兴、杭州、宁波增长较快;较高生态文明建设效率城市稳定在丽水和舟山;多数城市的全要素生产率上升;(2)2005—2020年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度先上升后下降再快速上升,从濒临失调衰退转变为中级协调发展阶段;(3)产业结构、技术进步、教育水平、环境规制、城镇化对浙江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共同富裕耦合协调具有正向作用,而资源集聚和经济发展呈现负面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建设效率 共同富裕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浙江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分析——以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与宁波市三门湾为例 被引量:12
19
作者 李加林 姜忆湄 +5 位作者 冯佰香 黄日鹏 何改丽 王丽佳 田鹏 刘瑞清 《应用海洋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41-550,共10页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评估可反映海湾利用程度,是海湾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开发研究的基础,对发展湾区经济意义重大.以1990—2015年每隔5 a共6期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和宁波市三门湾各时期的岸线及土地利用数据,... 海湾开发利用强度评估可反映海湾利用程度,是海湾开发潜力及其可持续开发研究的基础,对发展湾区经济意义重大.以1990—2015年每隔5 a共6期TM/ETM/OLI影像为数据源,提取宁波市杭州湾、象山港和宁波市三门湾各时期的岸线及土地利用数据,基于此从海湾岸线开发和土地利用两方面综合分析海湾开发利用强度及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90—2015年间,宁波3湾岸线人工化程度不断加深,岸线人工化指数最高的海湾由象山港(0. 16)转变为宁波市三门湾(0. 61),部分淤泥岸段(尤其是宁波市杭州湾岸段)滩涂围垦强度弱于泥沙淤积强度,削弱了岸线人工化程度.整个研究期间,宁波市三门湾和宁波市杭州湾的岸线开发利用结构始终为单一主体结构,象山港则呈现出由单一主体依次向二元、多元结构演变的趋势. 1990—2015年间,宁波3湾的岸线和土地利用强度均有所增加,其中象山港岸线开发利用强度指数最大,达0. 42;宁波市杭州湾区域土地利用变动最为强烈,土地利用程度指数最大,达292. 300.区位和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水平及政策因素是造成宁波3湾区域开发利用程度差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环境科学 开发利用强度 岸线人工化程度 土地利用程度 湾区经济 海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创意修复视域老工业区空间生产理论透视——以创意1956产业园为例 被引量:14
20
作者 王腾飞 马仁锋 +1 位作者 候勃 窦思敏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2019年第1期94-102,共9页
援引创意修复和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以宁波创意1956产业园为例,构建了创意修复导向的老工业区空间生产解释框架。研究发现:(1)园区具有生态化、人本化和多元化的景观特征,入园企业的私营化、生产要素的隐性化和生产关系的多元网络... 援引创意修复和列斐伏尔的空间生产理论,以宁波创意1956产业园为例,构建了创意修复导向的老工业区空间生产解释框架。研究发现:(1)园区具有生态化、人本化和多元化的景观特征,入园企业的私营化、生产要素的隐性化和生产关系的多元网络化的业态特征及年轻化、创意化和情怀化的群体特征;(2)园区的空间实践由权力/资本主导,空间表征集中于规划空间以及创意阶层实践的文化景观和生产关系网络,而表征性空间贯穿于整个创意行为,并在文化、理想和情感等多重体验的基础上形成文化共识和身份认同,且三元空间辩证关系使老工业区在创意空间生产过程中具备稳定的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工业区 创意时空修复 三元空间 文化创意产业集群 创意1956产业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