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熵权TOPSIS的地区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39
1
作者 俞立平 张晓东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181-186,共6页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技竞争力评价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选取反映高校竞争力资源和竞争力过程的评价指标,通用熵权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加权TOPSIS方法测度和综合评价各省市高校科技竞争力,并构... 科技竞争力是国家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科技竞争力评价是提高科技竞争力的有效途径。选取反映高校竞争力资源和竞争力过程的评价指标,通用熵权法客观确定指标权重,然后利用加权TOPSIS方法测度和综合评价各省市高校科技竞争力,并构建评价模型。结果显示:熵权TOPSIS模型可以用于多指标的高校科技竞争力评价。我国各省市高校科技竞争力差异突出,地区高校科技发展呈现显著不平衡。东部地区的高校科技竞争力显著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西部地区高校科技竞争力最低。全国高校科技竞争力普遍偏低。在此基础上,提出提高地区高校科技竞争力的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熵权 TOPSIS 科技竞争力 评价指标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主成分与因子分析在期刊评价中的改进研究 被引量:36
2
作者 俞立平 刘爱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94-98,共5页
分析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期刊评价中的误区,并提出了优化方法。研究表明,无论是主成分分析还是因子分析,其隐含的假设是评价指标必须服从正态分布,在期刊评价指标普遍呈幂律分布的情况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要慎重,应将评价... 分析了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在期刊评价中的误区,并提出了优化方法。研究表明,无论是主成分分析还是因子分析,其隐含的假设是评价指标必须服从正态分布,在期刊评价指标普遍呈幂律分布的情况下,采用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要慎重,应将评价指标取对数后再进行评价。采用主成分和因子分析即使评价方法相同,不同评价也不具有可比性。主成分或因子分析采用方差贡献率作为权重值得商榷,应结合专家打分来赋予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成分分析 因子分析 期刊评价 评价指标 权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刊评价中TOPSIS的漏洞研究——权重单调性 被引量:8
3
作者 俞立平 刘爱军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31-135,192,共6页
首先提出非线性评价法权重单调性问题,即在多属性评价中,在其他指标权重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个指标权重增加,那么评价结果也必须增加,并设计出采用传统回归和岭回归计算模拟权重进而对权重的单调性进行检验的方法。基于JCR2012物理学期... 首先提出非线性评价法权重单调性问题,即在多属性评价中,在其他指标权重不变的情况下,其中一个指标权重增加,那么评价结果也必须增加,并设计出采用传统回归和岭回归计算模拟权重进而对权重的单调性进行检验的方法。基于JCR2012物理学期刊数据,以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为例对TOPSIS评价方法的研究表明:TOPSIS评价法权重并不具有正向单调性,只能用于等权重评价,加权TOPSIS法存在漏洞。研究方法也可广泛用于非线性评价方法的权重单调性检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评价 TOPSIS 权重单调性检验 权重单调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从时间周期看总被引频次与即年指标评价误区 被引量:13
4
作者 俞立平 《中国出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8-11,共4页
本文从时间角度将科技评价分为存量评价和流量评价,认为科技评价以流量评价为主,存量评价很少,总被引频次作为存量指标却被广泛应用于流量评价,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会导致办刊历史悠久的期刊评价得分偏高。另一方面,在期刊发表周期普遍... 本文从时间角度将科技评价分为存量评价和流量评价,认为科技评价以流量评价为主,存量评价很少,总被引频次作为存量指标却被广泛应用于流量评价,在逻辑上是不合理的,会导致办刊历史悠久的期刊评价得分偏高。另一方面,在期刊发表周期普遍变长的情况下,即年指标越来越失去其反映期刊影响力速度的意义。通过JCR2012生态学、生物学、数学(跨学科)期刊的实证研究表明,总被引频次、即年指标与期刊影响力指标的拟合优度均值都在0.5以下,两者不能作为期刊影响力的指标,因此在期刊评价中,这两个指标不宜选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被引频次 即年指标 评价周期 发表周期 影响力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学术期刊h指数的时间演变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俞立平 《情报杂志》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6-99,共4页
以《科学学研究》为例,分析了h指数的时间演变规律,发现h指数呈现出成长曲线的特征,该期刊1996年进入成长起,2005年进入成熟期。在进入成熟期之前,期刊的h指数和篇均被引量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也就是说在成熟期之前,可以用篇均被引量代替... 以《科学学研究》为例,分析了h指数的时间演变规律,发现h指数呈现出成长曲线的特征,该期刊1996年进入成长起,2005年进入成熟期。在进入成熟期之前,期刊的h指数和篇均被引量之间高度线性相关,也就是说在成熟期之前,可以用篇均被引量代替h指数来进行期刊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术期刊 H指数 成长曲线 篇均被引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期刊评价中两类效用函数合成方法的本质研究 被引量:2
6
作者 俞立平 张全 《情报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077-1082,共6页
本文研究了期刊评价中加法合成与平方平均合成的本质,比较了投影距离和欧氏距离的特点,证明了传统线性加权评价方法具有鼓励期刊评价指标均衡发展的性质,而平方平均合成方法具有鼓励期刊个性化发展的性质,即允许期刊某些指标超常规... 本文研究了期刊评价中加法合成与平方平均合成的本质,比较了投影距离和欧氏距离的特点,证明了传统线性加权评价方法具有鼓励期刊评价指标均衡发展的性质,而平方平均合成方法具有鼓励期刊个性化发展的性质,即允许期刊某些指标超常规发展,两者各有优势,不可偏废的。认为对于一些成熟期刊,可以适当鼓励均衡发展,对于一些新兴期刊,应鼓励其办出特色。应根据期刊的评价目的,灵活选择和组合这两种评价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期刊评价 加法合成 平方平均合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影响因子的时间修正研究:R影响因子——兼谈影响因子评价误差的测度方法 被引量:5
7
作者 俞立平 《图书情报知识》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9-73,101,共6页
本文分析了传统影响因子的时间问题,认为传统影响因子既不是存量指标,也不是流量指标,而且计算数据一半是第二年的被引频次,一半是第一年的被引频次,时间逻辑不一致,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进指标——R影响因子,即期刊发表论文... 本文分析了传统影响因子的时间问题,认为传统影响因子既不是存量指标,也不是流量指标,而且计算数据一半是第二年的被引频次,一半是第一年的被引频次,时间逻辑不一致,本文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进指标——R影响因子,即期刊发表论文后第一年、第二年的篇均被引频次。然后基于CSSCI(2014—2015)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期刊以及中国知网引文数据进行实证,结果表明,传统的影响因子由于许多期刊被引峰值滞后而存在较大的计算误差,而R影响因子只有少数期刊被引峰值滞后,从而极大地减小了计算误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影响因子 R影响因子 时间误差 修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