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上海教育软件发展有限公..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4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唐君毅对中国语言哲学研究的展开与展望
被引量:
1
1
作者
彭传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200,共9页
唐君毅先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有一中国之语言哲学之传统”重大问题的哲学家,对于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他既有展开又有展望。首先,关于中国语言哲学的主要问题,唐君毅主要对语言的功能、言说的目标、言说言论的标准等语意学、语言的意义等...
唐君毅先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有一中国之语言哲学之传统”重大问题的哲学家,对于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他既有展开又有展望。首先,关于中国语言哲学的主要问题,唐君毅主要对语言的功能、言说的目标、言说言论的标准等语意学、语言的意义等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己见。其次,关于中国语言哲学的重要主题,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先哲对言默之运用即为中国语言哲学传统的具体表现,他的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以言与默为主题,以“即哲学史以论哲学”的方法来展开的。再次,关于中国语言哲学的重要特征,唐君毅着重提出了中国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哲学中之基本名言之原始意义,亦正初为表此身体之生命心灵活动者”;并视此“近取诸身”之特征为“中国文化与其哲学中之一无价之宝”。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唐君毅并未完成其语言哲学体系的建构,但他对中国语言哲学的未来开展进行了美好的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君毅
语言哲学
言与默
语意学
近取诸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梁启超语言哲学探论
被引量:
4
2
作者
彭传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8,F0003,共9页
梁启超是中国语言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在中国语言哲学近代转型的历史时期,他站在时代变革的潮头,高瞻远瞩地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全局出发,对语言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和研究,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语言哲学思想。他研究了中国语言...
梁启超是中国语言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在中国语言哲学近代转型的历史时期,他站在时代变革的潮头,高瞻远瞩地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全局出发,对语言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和研究,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语言哲学思想。他研究了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问题,揭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利弊得失,阐发了中国语言文字与民族心性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六书”的语言哲学意义,并提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变革方案。梁启超的语言哲学理论与实践,对“五四”时期的诸多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启超
语言哲学
衍形
衍声
“六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刘师培语言哲学探赜
3
作者
宋喻
彭传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学界鲜有关注刘师培的语言哲学。按照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和语言的意义问题来考察,刘师培语言哲学思想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刘师培从语言文字的来源与本质、字义起于字音、转注的语言哲学意义三个方面,以语言哲...
学界鲜有关注刘师培的语言哲学。按照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和语言的意义问题来考察,刘师培语言哲学思想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刘师培从语言文字的来源与本质、字义起于字音、转注的语言哲学意义三个方面,以语言哲学说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后半部分,刘师培以语言文字可窥政治治化之浅深、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两个方面,说明语言的意义问题。通过考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刘师培语言哲学的内在矛盾与张力,这种矛盾与张力是刘师培思想中的"反西化的西方主义"与"反传统的传统主义"的二律背反在语言哲学领域的深刻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师培
语言哲学
转注
字母说
内在矛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真”“俗”之间:章太炎批评王学的思想历程及真正动因
被引量:
1
4
作者
彭传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122,160,共11页
章太炎秉承事功与学术二元的评价观,对古今中外“既立”诸学都进行分解与批判,其分解与批判的对象自然包括王学。与学界所持“章太炎对王学的态度在不同的阶段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的观点迥然不同,本文研究表明,章太炎就其一生而言,大...
章太炎秉承事功与学术二元的评价观,对古今中外“既立”诸学都进行分解与批判,其分解与批判的对象自然包括王学。与学界所持“章太炎对王学的态度在不同的阶段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的观点迥然不同,本文研究表明,章太炎就其一生而言,大体上都是非王。按章太炎学术发展的内在脉络,可以将其对王学的批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具体思想历程如下:在章太炎“转俗成真”的学术前期,《訄书·王学》以科学主义的视角批评王学“立义至单”“无组织经纬”,指责王学“以良知自贵”造成与科学的疏离;《谴王氏》以民本主义的原则批评王学“其学既卑,其功又不足邵”;《答铁铮》以民族主义的原则批评王学“偏于我见”;《检论·议王》以实用主义的标准批评王学不能治国、不能布政,讥讽阳明为“匹夫游侠之士”,指陈王学之失在于“剀切而不得分齐”。在其“回真向俗”的学术后期,章太炎以佛学的立场批评王学“轻礼教”“尚阴谋”,并批评王学的良知说不能了生悟死,质疑亲民说所造成的思想流毒。总体来看,章太炎一生非王,尽管晚年对王学有所肯定,依然是情非得已,“只是应时方便”,不是真正意义的归王。章太炎在前后不同时期对王学批评有着不同的侧重,这正好印证了其思想经历了由“转俗成真”到“回真向俗”的精神蜕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章太炎
王学
批评
转俗成真
回真向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唐君毅对中国语言哲学研究的展开与展望
被引量:
1
1
作者
彭传华
机构
宁波大学哲学与国学研究中心
出处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92-200,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2018ZDA019)的阶段性成果。
文摘
唐君毅先生是第一个明确提出“有一中国之语言哲学之传统”重大问题的哲学家,对于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他既有展开又有展望。首先,关于中国语言哲学的主要问题,唐君毅主要对语言的功能、言说的目标、言说言论的标准等语意学、语言的意义等主要问题展开讨论并形成己见。其次,关于中国语言哲学的重要主题,他敏锐地察觉到中国先哲对言默之运用即为中国语言哲学传统的具体表现,他的中国语言哲学研究,以言与默为主题,以“即哲学史以论哲学”的方法来展开的。再次,关于中国语言哲学的重要特征,唐君毅着重提出了中国语言哲学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哲学中之基本名言之原始意义,亦正初为表此身体之生命心灵活动者”;并视此“近取诸身”之特征为“中国文化与其哲学中之一无价之宝”。最后,应该指出的是,唐君毅并未完成其语言哲学体系的建构,但他对中国语言哲学的未来开展进行了美好的展望。
关键词
唐君毅
语言哲学
言与默
语意学
近取诸身
分类号
H0-05 [语言文字—语言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梁启超语言哲学探论
被引量:
4
2
作者
彭传华
机构
宁波大学哲学与国学研究中心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1-98,F0003,共9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2018ZDA019)。
文摘
梁启超是中国语言哲学史上重要的思想家。在中国语言哲学近代转型的历史时期,他站在时代变革的潮头,高瞻远瞩地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全局出发,对语言问题进行哲学思考和研究,形成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语言哲学思想。他研究了中国语言文字发展的规律问题,揭示了中国语言文字的特点及利弊得失,阐发了中国语言文字与民族心性的内在联系,分析了“六书”的语言哲学意义,并提出了富有现实意义的语言变革方案。梁启超的语言哲学理论与实践,对“五四”时期的诸多知识分子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
梁启超
语言哲学
衍形
衍声
“六书”
分类号
B259.1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刘师培语言哲学探赜
3
作者
宋喻
彭传华
机构
宁波大学
外国语学院
宁波大学哲学与国学研究中心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3-110,共8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2018ZDA019)。
文摘
学界鲜有关注刘师培的语言哲学。按照语言哲学的核心问题为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和语言的意义问题来考察,刘师培语言哲学思想可分为两部分:前半部分,刘师培从语言文字的来源与本质、字义起于字音、转注的语言哲学意义三个方面,以语言哲学说明语言与世界的关系问题;后半部分,刘师培以语言文字可窥政治治化之浅深、中土文字有益于世界两个方面,说明语言的意义问题。通过考察,可以明显地感受到刘师培语言哲学的内在矛盾与张力,这种矛盾与张力是刘师培思想中的"反西化的西方主义"与"反传统的传统主义"的二律背反在语言哲学领域的深刻体现。
关键词
刘师培
语言哲学
转注
字母说
内在矛盾
分类号
B259.9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真”“俗”之间:章太炎批评王学的思想历程及真正动因
被引量:
1
4
作者
彭传华
机构
宁波大学哲学与国学研究中心
出处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3-122,160,共11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语言哲学史(多卷本)”(2018ZDA019)阶段性成果。
文摘
章太炎秉承事功与学术二元的评价观,对古今中外“既立”诸学都进行分解与批判,其分解与批判的对象自然包括王学。与学界所持“章太炎对王学的态度在不同的阶段呈现截然不同的面貌”的观点迥然不同,本文研究表明,章太炎就其一生而言,大体上都是非王。按章太炎学术发展的内在脉络,可以将其对王学的批评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具体思想历程如下:在章太炎“转俗成真”的学术前期,《訄书·王学》以科学主义的视角批评王学“立义至单”“无组织经纬”,指责王学“以良知自贵”造成与科学的疏离;《谴王氏》以民本主义的原则批评王学“其学既卑,其功又不足邵”;《答铁铮》以民族主义的原则批评王学“偏于我见”;《检论·议王》以实用主义的标准批评王学不能治国、不能布政,讥讽阳明为“匹夫游侠之士”,指陈王学之失在于“剀切而不得分齐”。在其“回真向俗”的学术后期,章太炎以佛学的立场批评王学“轻礼教”“尚阴谋”,并批评王学的良知说不能了生悟死,质疑亲民说所造成的思想流毒。总体来看,章太炎一生非王,尽管晚年对王学有所肯定,依然是情非得已,“只是应时方便”,不是真正意义的归王。章太炎在前后不同时期对王学批评有着不同的侧重,这正好印证了其思想经历了由“转俗成真”到“回真向俗”的精神蜕变。
关键词
章太炎
王学
批评
转俗成真
回真向俗
Keywords
Zhang Taiyan
WangYangming’s theories
criticism
from worldly achievements to seeking for truth
from seeking for truth to returning to worldliness
分类号
B25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唐君毅对中国语言哲学研究的展开与展望
彭传华
《学术界》
CSSCI
北大核心
2022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梁启超语言哲学探论
彭传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刘师培语言哲学探赜
宋喻
彭传华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真”“俗”之间:章太炎批评王学的思想历程及真正动因
彭传华
《浙江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
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