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电双频谱指数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的比较 被引量:6
1
作者 罗国万 胡礼宏 韩新生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764-766,共3页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的应用。方法:30例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AI监测组(A组)和BIS监测组(B组),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术中唤醒。观察各组麻醉前(T0)、唤醒前... 目的:比较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监测与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监测在神经外科手术术中唤醒的应用。方法:30例择期行脑功能区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AAI监测组(A组)和BIS监测组(B组),在全凭静脉麻醉下行术中唤醒。观察各组麻醉前(T0)、唤醒前即刻(T1)、对指令有反应(T2)和加深麻醉后(T3)各时间点MBP、HR、BIS、AAI值和唤醒时间以及唤醒评分。结果:两组患者均成功施行术中唤醒,两组MBP和HR在T2时显著升高(P<0.01),但仍在正常范围,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两组间唤醒时间、唤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唤醒期间A组AAI值和B组BIS值在T2时最高。结论:两组患者成功施行术中唤醒,组间唤醒时间、唤醒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说明BIS可安全应用于神经外科术中唤醒,可以有效预测患者能否按照指令反应,对唤醒起重要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诱发电位 听觉 脑电双频谱指数 神经外科 麻醉 术中唤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稀释对麻醉药物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袁晓红 郭建荣 金孝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11期1300-1304,共5页
血液稀释(HD)是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重要方法之一,近年来在外科手术中应用广泛,其优点显而易见,但血液稀释会引起机体一系列的生理变化,从而可能影响术中麻醉药物的作用。本文就不同血液稀释方法对各种麻醉药物作用的影响作一综述。
关键词 血液稀释 静脉麻醉药 吸入麻醉药 肌肉松弛药 麻醉镇痛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戊乙奎醚对胸科手术患者血流动力学及腺体分泌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刘涓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7期803-807,共5页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胸科手术患者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20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A组)、阿托品0.01mg/kg(B组)、... 目的:研究盐酸戊乙奎醚(长托宁)对胸科手术患者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腺体分泌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ASAⅠ~Ⅱ级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于麻醉诱导前20min分别静注生理盐水(A组)、阿托品0.01mg/kg(B组)、长托宁0.01mg/kg(C组)。分别测量并记录注药前后各时点的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及注药前后患者口干程度的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术后气管及口腔内分泌物量。结果:C组注药后血压、心率均较基础值显著降低(P〈0.05);B组注药后心率显著增快(P〈0.05);3组患者注药前后脉搏氧饱和度均无显著变化(P〉0.05);注药后10min和拔管后10minVAS值比较,C组明显低于B组(P〈0.05),拔管后1hC组的VAS值比B组高(P〉0.05)。结论:术前静注长托宁0.01mg/kg,可以有效减少患者术中及术后口腔、呼吸道分泌物,而不致心率增加和血压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盐酸戊乙奎醚 胸科手术 血流动力学 腺体分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产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郭建荣 岳云 +3 位作者 崔健君 洪健 李颂 李顺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548-551,共4页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国产盐酸左旋布比卡因注入犬蛛网膜下腔后对脊髓、脊神经根及脑脊液(CFS)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2ml(A)组、0.5%左旋布比卡因2ml(B)组和0.75%左旋布比卡因2ml(C)组,每组各6只。动物基础麻醉后行L...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国产盐酸左旋布比卡因注入犬蛛网膜下腔后对脊髓、脊神经根及脑脊液(CFS)的影响。方法健康杂种犬18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2ml(A)组、0.5%左旋布比卡因2ml(B)组和0.75%左旋布比卡因2ml(C)组,每组各6只。动物基础麻醉后行L3-4间隙穿刺,见CSF后注入上述各组药物。分别于注药前和注药后1、2、3h测定CFS中氧分压(PO2)及乳酸(Lac)值。3h后处死动物取L1~L2段脊髓及神经根组织,用透射电镜观察脊髓及神经根组织超微结构的改变,检测脊髓组织中Ca2+、MDA含量和SOD活力的变化。结果注药前、后CFS中PO2及Lac值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脊髓组织中Ca2+、MDA含量及SOD活力组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A组脊髓及神经根组织的早期超微结构基本正常,神经元胞质内线粒体和内质网结构完整清晰,有髓神经纤维的髓鞘完整;B、C组神经元胞质接近正常,多数线粒体、内质网结构完整,有髓神经纤维的板层结构基本正常。结论临床常用浓度和剂量的盐酸左旋布比卡因用于犬蛛网膜下腔阻滞对脊髓、神经根和脑脊液无明显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酰胺类 麻醉 脊髓 神经根 超微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线粒体能量代谢、ATP酶活性及自由基系统的影响 被引量:9
5
作者 郭建荣 崔健君 +2 位作者 丁节清 任利远 余雷霆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4年第8期893-896,共4页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线粒体能量代谢、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处理组。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线粒体能量代谢、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及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 30只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异丙酚处理组。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 10min再灌注 6 0min时 ,断头处死大鼠。检测海马线粒体三磷酸腺苷 (ATP)、丙二醛 (MDA)含量及Na+ K+ ATP酶、Ca2 + 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 (GSH)活性并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结果 :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线粒体的ATP含量及Na+ K+ ATP酶、Ca2 + ATP酶、SOD、GSH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 ,MDA含量增高 ,线粒体超微结构亦发生明显损害 ;麻醉相关剂量的异丙酚可使ATP含量、Na+ K+ ATP酶、Ca2 + ATP酶、SOD、GSH活性有不同程度的恢复 ,并降低MDA的含量 ,减轻线粒体损伤的程度。结论 :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 ,清除自由基 ,保持线粒体结构的完整性 ,促进线粒体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缺血再灌注 ATP ATP酶 自由基 海马线粒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氨基酸递质水平变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11
6
作者 郭建荣 岳云 +1 位作者 崔健君 廖丽君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8期1547-1550,共4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氨基酸递质水平变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B)组和异丙酚处理(C)组,后者按异丙酚用量又分为50 mg/kg(C1)、100 mg/kg(C2)...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海马组织氨基酸递质水平变化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60只,随机等分为假手术(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B)组和异丙酚处理(C)组,后者按异丙酚用量又分为50 mg/kg(C1)、100 mg/kg(C2)和150 mg/kg(C3)3个亚组。全脑缺血10 min再灌注60 min时,各组断头处死大鼠6只,检测海马组织中氨基酸水平的变化;于再灌注72 h时,断头处死余下大鼠,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指数(AI),光镜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的密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各组海马组织谷氨酸(Glu)、天冬氨酸(Asp)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增高,γ-氨基丁酸(GABA)、甘氨酸(Gly)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P<0.01)。异丙酚组海马组织Glu、Asp含量低于对照组,GABA、Gly的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再灌注72 h时,各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AI有不同程度的增高,海马CA1区神经元凋亡密度明显增加。异丙酚组海马组织神经细胞凋亡数量明显减少。结论:异丙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拮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兴奋性氨基酸的释放、降低抑制性氨基酸的耗竭、继而减少神经元的凋亡、提高神经元的存活数目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异丙酚 脑缺血 再灌注损伤 氨基酸类 细胞凋亡 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郭建荣 丁节清 胡馨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10期716-718,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和缺血-再灌...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海马线粒体三磷酸腺苷(ATP)含量、ATP酶活性、脂质过氧化和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B组)和缺血-再灌注丙泊酚预处理组,后者按丙泊酚用量又分为50 mg/kg(C1组)1、00 mg/kg(C2组)和150 mg/kg(C3组)三个亚组。观察全脑缺血10 min再灌注60 min时海马线粒体的超微结构、ATP和丙二醛(MDA)的含量及Na+-K+-ATP酶、Ca2+-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光甘肽(GSH)活性的变化。结果与B组比较,丙泊酚各处理组海马线粒体的ATP含量、Na+-K+-ATP酶、Ca2+-ATP酶、SOD和GSH的活性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高(P<0.05或0.01),MDA含量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或0.01),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损伤程度亦明显减轻。结论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效应可能与其抑制线粒体脂质过氧化反应,减轻线粒体的损伤,促进线粒体ATP含量和ATP酶活性的恢复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再灌注损伤 三磷酸腺苷 线粒体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Wistar大鼠 ATP酶活性 海马线粒体 ATP含量 丙泊酚 NA^+-K^+-ATP酶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CA^2+-ATP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8
作者 蔡畅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3期349-353,共5页
右美托咪啶为高效、高选择性的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主要产生镇痛、镇静效应,已在神经外科手术、术前用药、全麻辅助药、治疗撤药反应等诸多临床实践中获得成功应用。本文就其临床应用进展作一综述。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a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镇静 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鞘内注射GDNF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NO含量和NOS活性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郭建荣 贾东林 +2 位作者 喻君 郭伟 廉姜芳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CAS CSCD 2011年第3期171-175,共5页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L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NL组(SNL后蛛网膜...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组织中一氧化氮(NO)含量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的影响。方法:采用大鼠L5~L6脊神经结扎模型,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单纯SNL组(SNL后蛛网膜下腔注射生理盐水)和GDNF治疗组(SNL后蛛网膜下腔注射GDNF)。每组根据处死动物的时间不同又分为术后3d组、术后7d组和术后14d组3个亚组,每组各10只。于大鼠脊神经结扎后不同时间点(3d、7d和14d)进行行为学评估后断头处死大鼠,取其脊髓组织测定NO含量和NOS活性。结果:与对照组和假手术组比较,SNL组脊髓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在术后3d开始明显增高,一直持续到术后14d(P<0.01或0.05);与SNL组比较,GDNF组脊髓组织中NO含量和NOS活性明显降低且持续至术后14d(P<0.01或0.05)。结论:大鼠脊髓组织中NO和NOS可能参与了SNL所致病理性疼痛的发生,鞘内注射GDNF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发生可能与降低脊髓组织NO含量和NOS活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 一氧化氮 一氧化氮合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液稀释对肌松药作用影响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0
作者 袁晓红 郭建荣 金孝岠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0年第3期356-360,共5页
血液稀释(HD)是术中常用的减少自体血丧失和异体血输注的血液保护方法,但血液稀释常会引起血流动力学、血液成分和机体内环境的变化,从而对麻醉中所用麻醉药物尤其是肌松药的药效学和药动学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关键词 血液稀释 肌松药 药动学 药效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啶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镇静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蔡畅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11年第9期1047-1051,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的安全性及适宜的镇静剂量。方法:拟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40~55岁,体重50~75 kg,手术时间1~2.5 h之间。麻醉诱导与维持均按公斤体重给予相同药物...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的安全性及适宜的镇静剂量。方法:拟行妇科开腹手术患者60例,ASAⅠ~Ⅱ级,年龄40~55岁,体重50~75 kg,手术时间1~2.5 h之间。麻醉诱导与维持均按公斤体重给予相同药物,术后转入麻醉恢复室(PACU)。将患者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S组)、右美托咪啶0.2μg/kg组(D1组)、右美托咪啶0.4μg/kg组(D2组)、右美托咪啶0.6μg/kg组(D3组)。观察并记录给药前(T1)、给药后5 min(T2)、30 min(T3)、拔管前(T4)、拔管后(T5)、出室时(T6)各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以及躁动评分(RS评分)、Ram-say镇静评分(RSS评分)、意识状态评分(OAAS评分)、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和全麻身体舒适度评分(BCS评分)情况的变化,同时观察各组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给药后3组心率、血压较给药前有所下降(P〈0.05),在T2、T4、T5、T6时点,D2、D3组血压、心率低于其余两组(P〈0.05);NS、D1组RS高于D2组、D3组(P〈0.05);D3组OAAS和BIS低于其他各组(P〈0.05);D3组发生再入睡和心动过缓的比率较高(P〈0.05)。结论:右美托咪啶0.4μg/kg用于全麻术后苏醒期患者镇静是安全的,可明显提高麻醉苏醒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啶 苏醒期 镇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在围手术期的应用进展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小非 郭建荣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8年第1期16-20,共5页
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不仅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还可抑制术后的免疫损伤,其超前镇痛、术中及术后的镇痛疗效与阿片类药物相似,可明显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同时氯诺昔康具有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等... 氯诺昔康是一种新型的非甾体类抗炎药,其不仅可抑制环氧化酶的活性,还可抑制术后的免疫损伤,其超前镇痛、术中及术后的镇痛疗效与阿片类药物相似,可明显减少阿片类镇痛药物的用量。同时氯诺昔康具有半衰期短、不良反应少、耐受性良好等优点,在围手术期可提供快速而稳定的镇痛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围手术期 镇痛 非甾体抗炎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抑制脊神经结扎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表达 被引量:2
13
作者 郭建荣 贾东林 +3 位作者 金宝伟 廉姜芳 袁晓红 沈华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235-239,共5页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第5-第6腰脊神经(L5-L6)制备SNL模型。术后隔日一次性蛛网膜下隙注射10μl GDNF2 g&#... 目的观察蛛网膜下隙注射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脊神经结扎(SNL)大鼠脊髓背角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影响。方法采用结扎SD大鼠第5-第6腰脊神经(L5-L6)制备SNL模型。术后隔日一次性蛛网膜下隙注射10μl GDNF2 g·L^-1组。术后第3,7和14天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免疫印迹法测定脊髓背角处GFAP蛋白表达。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SNL组在术后第3天、第7天和第14天脊髓GFAP阳性细胞数目明显增加,可持续至第14天,而正常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的星形胶质细胞未发生此种改变。GDNF组的阳性细胞显著减少。Western印迹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脊髓背角均出现GFAP免疫阳性条带,灰度值较低;SNL在术后第3天即可诱导脊髓背角GFAP蛋白的表达,随着时间的延长,GFAP蛋白的灰度值逐渐升高,术后第3,7,14天分别为2.55±0.33,2.88±0.79和3.12±0.75(P〈0.01)。与SNL模型组比较,GDNF可显著降低GFAP的表达水平,术后第3,7,14天分别为1.61±0.38,1.65±0.64和1.57±0.41(P〈0.01)。结论蛛网膜下隙注射GDNF减轻大鼠神经病理性疼痛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脊髓背角GFAP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4
14
作者 郭建荣 贾东林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278-1281,共4页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GD-NF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多种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持和损伤修复起重要作用。另外,GDNF还参与中枢和外周水平神经...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 cell line-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GDNF)是神经营养因子家族成员之一,GD-NF对中枢和周围神经系统多种神经元的生长、发育、分化、维持和损伤修复起重要作用。另外,GDNF还参与中枢和外周水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发展。该文主要就GDNF和神经病理性疼痛的研究作一简要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神经病理性疼痛 神经保护 作用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用于脓毒症大鼠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廖丽君 郭建荣 +2 位作者 贾东林 喻君 沈华春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448-1451,共4页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组,n=10)、脓毒症组(LPS组,LPS 12 mg·kg-1,iv,n=10)和氯沙坦组(LOS组,氯沙坦50 mg·kg-1 ip,3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大鼠的干预效果。方法 SD大鼠30只随机分成生理盐水对照组(Control组,n=10)、脓毒症组(LPS组,LPS 12 mg·kg-1,iv,n=10)和氯沙坦组(LOS组,氯沙坦50 mg·kg-1 ip,30 min后LPS 12 mg·kg-1 iv,n=10)。LPS注射6 h后抽血检测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及IL-1β、TNF-α血浆浓度,随即处死大鼠,分离胸主动脉,测定各组胸主动脉核因子κB抑制蛋白(inhibitor ofNF-κB,IκB)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 LPS组NO、MDA、IL-1β及TNF-α血浆浓度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经LOS干预后上述指标明显降低(P<0.01);大鼠胸主动脉IκB mRNA和蛋白在LPS组中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明显降低(P<0.01),而LOS组中IκB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LPS组明显回升(P<0.01)。结论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内毒素诱导的脓毒症大鼠有抗炎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 拮抗剂 内毒素 氯沙坦 IΚB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氯诺昔康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下肢手术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1
16
作者 郭伟 金孝岠 +2 位作者 郭建荣 陈小非 袁晓红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3期337-341,共5页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应用于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骨科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氯诺昔康(8mg溶于2mL注射用水)+地塞米松(10mg,2mL)组;B组:氯诺昔康(8mg溶于2mL注射用水)+生理盐水(2mL)... 目的:研究氯诺昔康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应用于下肢手术的镇痛效果及安全性。方法:将100例骨科下肢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四组,A组:氯诺昔康(8mg溶于2mL注射用水)+地塞米松(10mg,2mL)组;B组:氯诺昔康(8mg溶于2mL注射用水)+生理盐水(2mL)组;C组:地塞米松(10mg,2mL)+生理盐水(2mL)组;D组:单纯生理盐水(4mL)组。各组于术前30min静注相应药物,术中患者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术后予静脉自控镇痛(PCIA,2mL/h,48h)。记录术后2、4、8、12、24、48h各时点的视觉模拟评分(VAS)与术后48h最痛程度(PD)评分、术后2d平均疼痛程度(MD)评分来评价其镇痛效果,以舒适度分级(BCS)及睡眠障碍度分级(SS)来评价患者对术后镇痛的满意程度,记录术后各组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情况,同时观察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嗜睡、切口感染、延迟不愈等相关不良反应。结果:D组术后2、4、8、12、24、48hVAS评分高于A、B两组(P<0.05),同时BCS分级低于A、B两组(P<0.05);A组术后2、4、8、12h的VAS评分低于B组(P<0.05);术后48h内A组的PD、MD、SS评分均低于其他三组(P<0.05),A、B两组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量明显少于C、D组(P<0.05),恶心、呕吐的发生率A组低于其他三组(P<0.05)。结论:氯诺昔康联合地塞米松超前镇痛用于骨科手术,能有效缓解术后疼痛,提高患者对镇痛的满意程度,同时减少术后辅助镇痛药物的使用及相关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氯诺昔康 非甾体抗炎药 超前镇痛 塞米松 静脉自控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氟烷和丙泊酚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脑保护作用的比较研究 被引量:1
17
作者 郭建荣 贾东林 +3 位作者 任利远 杜金满 陈小非 胡礼宏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9年第7期812-817,共6页
目的:观察异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损伤标记物S100β和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分别于CPB开始... 目的:观察异氟烷和丙泊酚麻醉对体外循环(CPB)心内直视手术患者围术期脑氧供需平衡及脑损伤标记物S100β和神经元性烯醇化酶(NSE)蛋白浓度的影响。方法:将30例择期行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异氟烷组和丙泊酚组,分别于CPB开始前(T1)、鼻咽温降至稳定期(T2)、复温至36℃(T3)、CBP结束后30 min(T4)、CPB结束后6 h(T5)和CPB结束后24 h(T6)抽取桡动脉血和颈静脉球部血检测血气并测定颈内静脉血S100β和NSE蛋白的浓度。结果:CPB前两组患者颈内静脉球氧饱和度(SjvO2)、动脉-颈内静脉血氧含量差(Da-jvO2)、氧摄取率(CERO2)、脑损害标记物S100β及NSE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降温逐渐加深,两组SjvO2升高,Da-jvO2和CERO2降低(P<0.05);复温开始后两组SjvO2较CPB前降低,而Da-jvO2、CERO2则升高(P<0.05);CPB开始后两组血浆S100β和NSE蛋白浓度逐渐升高,复温期达到峰值;S100β蛋白浓度在停机24 h后恢复至基础水平,NSE蛋白浓度仍略高于CPB前水平;两组各指标比较,丙泊酚组的变化幅度要明显低于异氟烷组。结论:两种麻醉方式均可满足CPB下瓣膜置换手术的需要,与异氟烷比较,丙泊酚麻醉更有利于CPB下患者脑氧代谢的改善和脑损伤的保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氟烷 丙泊酚 体外循环 脑氧代谢 脑损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星形胶质细胞与神经病理性疼痛 被引量:6
18
作者 贾东林 郭建荣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2010年第8期704-706,共3页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细胞群体,有着复杂的信号转导系统,通过释放许多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参与疼痛信号的转导与调控。另外,星形胶质细胞还参与外周和中枢水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发展。本... 星形胶质细胞是中枢神经系统分布最广、数量最多的细胞群体,有着复杂的信号转导系统,通过释放许多神经递质、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参与疼痛信号的转导与调控。另外,星形胶质细胞还参与外周和中枢水平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形成和发展。本文主要就星形胶质细胞起源、分类、功能、激活,参与疼痛调节机制,以及与神经病理性疼痛关系等进行文献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神经病理性疼痛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热休克蛋白70和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
19
作者 郭建荣 崔健君 +1 位作者 丁节清 任利远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2005年第5期318-320,共3页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丙泊酚处理组,后者按丙泊酚用量又分为50、100和150mg/kg三个亚组。采... 目的观察丙泊酚对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组织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c-fos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Wistar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对照组和缺血-再灌注丙泊酚处理组,后者按丙泊酚用量又分为50、100和150mg/kg三个亚组。采用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全脑缺血10min再灌注60min时,断头取脑,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半定量RT-PCR方法,对脑内HSP70与c-fos蛋白及其mRNA在海马组织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缺血-再灌注后皮层、海马、纹状体及边缘区等脑区均有大量的HSP70和c-fos阳性蛋白表达,海马组织HSP70及c-fos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增高,其中以缺血-再灌注对照组表达最为显著;假手术组仅有少量阳性蛋白的表达,海马组织mRNA的表达水平极低;麻醉相关剂量的丙泊酚可显著抑制HSP70与c-fos蛋白在各脑区的表达,尤以海马CA1区最为显著,亦可明显下调HSP70和c-fosmRNA在海马组织的表达水平。结论缺血-再灌注损伤可明显诱导HSP70与c-fos基因的表达,丙泊酚的脑保护作用可能与其下调HSP70与c-fos基因的异常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丙泊酚 脑缺血-再灌注 海马组织 热休克蛋白70 C-FOS基因 基因表达 免疫组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异丙酚对氯胺酮所致大脑皮质神经元损害保护作用的机制
20
作者 郭建荣 杜金满 +3 位作者 谢道奋 任利远 余雷霆 李颂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2005年第5期522-526,共5页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氯胺酮诱导的cfos基因在大鼠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异丙酚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及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5ml组、氯胺酮100mg·kg-1组、异丙酚100mg...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氯胺酮诱导的cfos基因在大鼠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影响,并探讨异丙酚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及神经损害的机制。方法:雄性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生理盐水5ml组、氯胺酮100mg·kg-1组、异丙酚100mg·kg-1组、异丙酚50mg·kg-1+氯胺酮100mg·kg-1组、异丙酚100mg·kg-1+氯胺酮100mg·kg-1组。异丙酚与氯胺酮用药间隔15min。所用药物用生理盐水配至5ml经腹腔注射。各组动物于用药后2h,断头处死,分离脑组织,用半定量RTPCR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各组cfosmRNA与cfos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表达的变化。结果:氯胺酮可明显诱导cfosmRNA与cfos蛋白在大鼠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异丙酚自身不能诱导cfosmRNA和cfos蛋白的表达;预先给予异丙酚可显著抑制氯胺酮诱导的cfosmRNA和cfos蛋白在这一区域的表达,且抑制效应成剂量依赖性。结论:异丙酚可抑制氯胺酮诱导的cfosmRNA与cfos蛋白在大脑后扣带回皮质区的表达,这可能是其预防或减轻氯胺酮所致精神症状和神经损害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异丙酚 氯胺酮 c—fos基因 大脑后扣带回皮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