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56层螺旋CT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9
1
作者 涂灿 汪建华 +3 位作者 邓生德 于志海 王海涛 于亮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5期716-719,共4页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256层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双期增强扫... 目的探讨256层螺旋CT增强扫描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e planar reconstruction,MPR)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甲状腺乳头状癌256层螺旋CT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比分析。所有病例均行平扫、双期增强扫描,各期均采用自动管电流选择(ACS)扫描模式。将图像传至在工作站后各期均行MPR,并应用多窗宽、窗位技术观察分析图像。结果单发40例,多发10例,病灶大部分位于甲状腺表浅部位,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低密度灶,密度均匀,边界不清楚;合并钙化26例,其中细颗粒钙化14例,粗大结节状钙化7例,混合性钙化1例,不完整蛋壳样钙化4例,桑椹状钙化1例,4例周围有晕环征,10例显示破边征;绝大部分强化幅度未超过正常甲状腺组织,岛样强化6枚,渐进性填充36枚;27例发现淋巴结转移,其中25例Ⅵ区有淋巴结转移,增强后淋巴结强化明显,囊性变6例,合并壁结节4例,5例内见细颗粒状钙化。结论采用256层螺旋CT ACS扫描模式能有效降低受检者的辐射质量;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原发灶及转移淋巴结有一定的特点,多方位、多窗宽、多窗位观察图像能更好地发现、评价原发病灶、淋巴结转移及其对周围结构的侵犯、粘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乳头状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增强扫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13
2
作者 涂灿 汪建华 +7 位作者 廖海波 江凯 于志海 王海涛 吴盛赞 于亮 卢斌 俞武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3期389-392,共4页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髓DTI。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将CSM患者分A、B、C3组,A组17例(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23例... 目的评价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技术(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对脊髓型颈椎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20例健康志愿者和50例脊髓型颈椎病(CSM)患者行颈髓DTI。依据颈髓MRI平扫结果将CSM患者分A、B、C3组,A组17例(单纯硬膜囊受压);B组23例(颈髓受压,信号正常);C组10例(颈髓受压,T_2高信号)。分析4组颈髓的表观扩散系数(ADC)、分数各向异性值(FA)之间的差异。结果对照组(C_(2/3)、C_3/C_4、C_4/C_5、C_5/C_6、C_6/C_7)之间ADC值及FA值差异无显著性(P>0.05),平均ADC值为0.875±0.123,FA值为0.723±0.078;对照组与A组比较,ADC值、F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与B、C组及A、B、C组间比较,ADC值、FA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颈髓DTI较常规MRI能够早期、准确地量化脊髓型颈椎病的颈髓微结构改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型颈椎病 磁共振成像 弥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术前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肺局灶性磨玻璃样病变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玉涛 赵晓东 +7 位作者 朱勇刚 周成伟 卢斌 周银杰 葛明亮 张霞萍 邓生德 王海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在胸腔镜下肺局灶性磨玻璃样病变(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4月对21例单侧fGGO(直径5~17 mm,平均11.5 mm,...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在胸腔镜下肺局灶性磨玻璃样病变(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4月对21例单侧fGGO(直径5~17 mm,平均11.5 mm,距壁层胸膜0~28 mm)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术前皆行LD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并辅以亚甲蓝染色。结果 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成功率为100%,定位时间15~28 min,平均21 min。1例术中金属钩脱落,胸腔镜下观察肺组织表面血肿和亚甲蓝染色而成功手术切除;1例亚甲蓝染色失败,但Hook-wire锚定病灶亦成功手术切除。6例(28.6%)发生并发症,其中无症状气胸4例,无症状左上叶出血1例,无症状气胸和右下叶出血1例。VATS手术时间15~43 min,平均22 min;术中出血量23~38 ml,平均31 ml。术后住院5~12 d,平均7 d。fGGO术后病理:原位癌4例,微浸润腺癌3例,肺腺癌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例,错构瘤1例,间质性肺炎3例,肺内淋巴结增生2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论 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fGGO的准确率高,并发症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磨玻璃样病变 低剂量CT引导 HOOK-WIRE 亚甲蓝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乳腺癌的MRI影像特征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2
4
作者 于亮 涂灿 +6 位作者 江凯 陈秉列 王玉涛 王海涛 于志海 刘亭 邓生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8年第5期771-774,共4页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MRI影像特征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单发乳腺癌50例,术前均行乳腺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所有病例的ER、PR、HER-2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MRI影像特征与ER、PR、HER-2表达的相关性。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女性单发乳腺癌50例,术前均行乳腺MRI常规及动态增强扫描。使用免疫组化染色测定所有病例的ER、PR、HER-2的表达情况;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50个乳腺癌灶中,癌肿不规则形态、毛刺状边缘与ER、PR阳性表达呈正相关,毛刺状边缘与HER-2阴性表达呈正相关,早期环形强化与ER、PR阴性表达呈正相关。结论乳腺癌的MRI增强表现与乳腺癌生物学指标存在一定相关性,可为患者的临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癌 免疫组织化学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肾、肾盂、输尿管原发肉瘤样癌MSCT表现与临床分析(附4例报告) 被引量:7
5
作者 江凯 邓生德 +5 位作者 王玉涛 白延军 孙书本 徐裕 王蓼 汪建华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6年第4期670-673,共4页
目的探讨肾、肾盂、输尿管原发肉瘤样癌MSCT表现。方法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肾盂、输尿管原发肉瘤样癌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复习文献。结果肾盂肉瘤样癌2例,伴肾积水,肝脏、脾脏、后腹膜区淋巴结多发转移,1例肿块巨大,伴以边缘... 目的探讨肾、肾盂、输尿管原发肉瘤样癌MSCT表现。方法分析4例经病理证实的肾、肾盂、输尿管原发肉瘤样癌的MSCT表现,并与病理对照,复习文献。结果肾盂肉瘤样癌2例,伴肾积水,肝脏、脾脏、后腹膜区淋巴结多发转移,1例肿块巨大,伴以边缘分布为主的多发低密度区;右输尿管中下段肉瘤样癌1例,累及膀胱,伴右肾积水、萎缩;左肾中上极肉瘤样癌1例伴坏死及左肾上盏积水;增强CT检查皮质期、实质期强化明显,延迟扫描强化程度减退不明显。结论肾盂、输尿管肉瘤样癌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MSCT对于术前定位、治疗方案的制订及术后随访具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肾盂 输尿管 原发肉瘤样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SCT在肩峰分型及其与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相关性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江凯 叶如卿 +2 位作者 王蓼 葛明亮 邓生德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8期1362-1365,共4页
目的探讨肩峰分型及其与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9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患者,按年龄段分成A组(39岁以下)、B组(40~59岁)和C组(60岁以上)三组,共97个肩关节进行MSCT扫描,将原始数据1mm薄层重建后在工作站上行容... 目的探讨肩峰分型及其与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经临床证实的97例肩峰下撞击综合症患者,按年龄段分成A组(39岁以下)、B组(40~59岁)和C组(60岁以上)三组,共97个肩关节进行MSCT扫描,将原始数据1mm薄层重建后在工作站上行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ⅠP)等后处理,观察肩峰解剖形态并分型、测肩峰-肱骨头间距(A-H间距)。结果Ⅰ型扁平型23肩,占23.7%,Ⅱ型弯曲型30肩,占30.9%,Ⅲ型钩型44肩,占45.4%;Ⅰ、Ⅱ型肩峰所占比例随年龄增加而减少,Ⅲ型肩峰随年龄增加而增多,A、B组及A、C组Ⅱ、Ⅲ肩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型和Ⅱ型肩峰在左、右肩分布无明显差异,Ⅲ型肩峰以右肩居多,左右肩Ⅲ型肩峰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Ⅲ型及Ⅱ、Ⅲ型肩峰A-H间距<5mm组比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Ⅲ型所占比例最高。结论 MSCT可以清晰显示肩关节的解剖及其形态,钩型肩峰以右肩多见,且随年龄增加而增加,肩峰下撞击综合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其他两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肩峰下撞击综合症 肩峰分型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部原发多形性癌MSCT表现 被引量:3
7
作者 江凯 邓生德 +2 位作者 蔡志强 王玉涛 徐裕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5年第11期1949-1952,共4页
目的探讨肺部原发多形性癌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原发多形性癌的MS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 6例均位于右肺上叶;1例因肿块巨大未分型,其余5例均为周围型;5例见假包膜,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空洞1例,1例伴广泛... 目的探讨肺部原发多形性癌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6例经病理证实的肺部原发多形性癌的MSCT表现,并复习文献。结果 6例均位于右肺上叶;1例因肿块巨大未分型,其余5例均为周围型;5例见假包膜,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2例,空洞1例,1例伴广泛小叶间隔增厚及磨玻璃密度影;均行平扫及增强CT检查,其中6例呈进行性强化,强化不均,肿块呈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5例可见"浮冰样"改变。结论肺部原发多形性癌以上叶胸膜下区常见;肿块常较大,边缘常光整,可伴假包膜、坏死、空洞;增强扫描呈进行性不均匀强化,边缘呈厚薄不均的环形强化,有"浮冰样"表现,对多形性癌有一定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多形性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CT在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崔杰 成科 张宇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14年第1期164-166,共3页
目的分析研究cT在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2。08年6月~2012年9月腰骶椎椎间盘突出患者72例,将其普通x线平片与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通x线平片显示72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 目的分析研究cT在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的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随机选取我中心2。08年6月~2012年9月腰骶椎椎间盘突出患者72例,将其普通x线平片与cT诊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普通x线平片显示72例腰骶椎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30例,椎体后缘唇样肥大增生16例,脊柱生理曲度变直或侧弯26例。诊断率64%(46/72)。cT显示72例患者中共有83个椎间盘突出,其中椎管内突出75个,椎管外突出8个。诊断率1.0%(72/72)。二者诊断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CT扫描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中效果明显优于X线平片,诊断准确率高,具有定位定性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腰骶椎椎间盘突出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稀土纳米双模态显像剂合成及其对胰腺癌放疗增敏体外实验研究
9
作者 徐开蔚 任志豪 +4 位作者 汪建华 丁前江 郇伟伟 唐微微 徐榴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年第4期691-696,共6页
目的探讨NaHoF_(4)@CeO_(2)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CT、MRI双模态显像的可行性及其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体外放疗增敏效果。方法合成并表征NaHoF_(4)@CeO_(2)纳米颗粒,并测定其粒径大小及主要元素物质含量。分别用MTT及动物实验... 目的探讨NaHoF_(4)@CeO_(2)纳米颗粒(nanoparticles,NPs)CT、MRI双模态显像的可行性及其对胰腺癌细胞(Panc-1)的体外放疗增敏效果。方法合成并表征NaHoF_(4)@CeO_(2)纳米颗粒,并测定其粒径大小及主要元素物质含量。分别用MTT及动物实验测定NPs在体内外的毒性作用,CT及MRI成像仪评估NPs体外CT及MRI成像效果,MTT及细胞克隆实验验证单纯NPs组,单纯放疗(radiation therapy,RI)组及RI+NPs组对Panc-1放疗增敏效果。结果成功制备出粒径大小均匀、化学成分稳定的纳米复合材料NaHoF_(4)@CeO_(2)。NPs在体外无明显的细胞毒性作用,体外实验表明NPs具有良好的CT及MRI双模态成像作用。此外,体外放疗MTT实验及细胞克隆实验表明该材料对胰腺癌细胞有放疗增敏效果。结论NaHoF_(4)@CeO_(2) NPs可同时进行CT、MRI双模态显像,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表明,该纳米粒子具有对Panc-1细胞放疗增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粒子 双模态显像 放疗增敏 磁共振成像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对比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