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弥散加权成像联合普美显磁共振成像在肝癌TACE术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
作者 高回青 郁义星 +4 位作者 胡春洪 胡粟 诗涔 王希明 郭亮 《介入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74-778,共5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普美显(Gd-EOB-DTPA)MR成像在肝癌TACE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确诊肝癌患者于TACE术前、术后行上腹部DWI及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定性分析TACE术前、术后肝癌活性成分,坏死和复发转移情况... 目的探讨弥散加权成像(DWI)联合普美显(Gd-EOB-DTPA)MR成像在肝癌TACE后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例确诊肝癌患者于TACE术前、术后行上腹部DWI及Gd-EOB-DTPA动态增强扫描,定性分析TACE术前、术后肝癌活性成分,坏死和复发转移情况。测量TACE术前、术后病灶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和信号值(signal intensity,SI),并计算术前、术后病灶的动脉期对比增强比(CER)和动脉期的信号比(SIR),对定量参数ADC、CER和SIR值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本组20例患者共检出肝癌病灶45个。TACE术后瘤灶内残存及复发部分在DWI图像上呈高信号,ADC图上信号低于正常肝组织,动脉期可见明显强化,门脉期及平衡期强化减退,肝胆特异期呈明显低信号;瘤灶内坏死部分DWI序列呈低信号,ADC图上为高信号,增强扫描后无强化,肝胆特异期亦呈明显低信号。肝癌病灶术前、术后ADC值分别为(1.52±0.16)×10^(-3)mm^2/s和(1.70±0.28)×10^(-3) mm^2/s,术后肝癌病灶的ADC值普遍升高,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肝癌TACE术后的CER_(动脉期)和SIR_(动脉期)值减小,与术前相比,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有效组肝癌病灶的术后ADC值大于无效组,而其CER_(动脉期)和SIR_(动脉期)值均小于无效组,两者术后的ADC、CER_(动脉期)和SIR_(动脉期)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联合应用DWI和GdEOB-DTPA增强MR成像能有效评估肝癌TACE术后病灶存活及坏死情况,检出早期复发、新发灶及转移灶,对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散加权成像 肝细胞特异性对比剂 肝癌 肝动脉化疗栓塞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的影像学表现 被引量:27
2
作者 涂灿 邓生德 +7 位作者 汪建华 于志海 俞文英 邓茜 周成伟 王玉涛 于亮 江凯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5期1849-1853,共5页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影像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7例 PPMA 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7例患者均行 CT 平扫,其中4例行 ... 目的:探讨原发性肺黏液腺癌(PPMA)的影像和临床、病理特征及影像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1年3月—2014年3月宁波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手术病理或穿刺活检证实的7例 PPMA 患者的临床、影像及病理资料。7例患者均行 CT 平扫,其中4例行 CT 多期增强扫描,1例行 MR 平扫及 MR 多期增强扫描。观察其影像学表现并与临床和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4例单发结节型,1例多发结节型,2例实变型,共9个病灶。外围及胸膜下分布8个,另1个占据整个肺左下叶。最大径0.5~17.3 cm,平均(4.9±5.0)cm。7例病变均未见出血、钙化,分叶、空泡征、血管集束征各4例,空气支气管征、支气管截断征、晕征、胸膜凹陷征各3例,细小短毛刺、棘状突起、碎石路征、卫星播散病灶、血管造影征、肺叶膨隆各2例;3例呈囊实性,实性成分均以边缘分布为主或内部散在斑片样分布;1例 MR 白肺征,实性成分弥散加权成像(DWI)明显高信号,表观扩散系数( ADC)值明显降低。6例术后病理均为浸润型肺黏液腺癌,分期为Ⅰa 期1例,Ⅱa 期1例,Ⅲa 期4例。1例穿刺活检证实为肺黏液腺癌。结论 PPMA 的影像及病理表现有一定的特异性,正确认识其病理学特点,有助于提高对其影像征象的理解和认识。对怀疑肺黏液腺癌的肺实变患者应常规行 MR 重 T2加权像(T2WI)及 DWI。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肺黏液腺癌 体层摄影术 X 线计算机 磁共振成像 病理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术前低剂量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肺局灶性磨玻璃样病变 被引量:9
3
作者 王玉涛 赵晓东 +7 位作者 朱勇刚 周成伟 卢斌 周银杰 葛明亮 张霞萍 邓生德 王海涛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2012年第11期973-975,共3页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在胸腔镜下肺局灶性磨玻璃样病变(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4月对21例单侧fGGO(直径5~17 mm,平均11.5 mm,... 目的探讨低剂量CT(low-dose CT,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在胸腔镜下肺局灶性磨玻璃样病变(focal ground-glass opacity,fGGO)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2010年11月~2012年4月对21例单侧fGGO(直径5~17 mm,平均11.5 mm,距壁层胸膜0~28 mm)行胸腔镜肺楔形切除术,术前皆行LDCT引导下Hook-wire定位,并辅以亚甲蓝染色。结果 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成功率为100%,定位时间15~28 min,平均21 min。1例术中金属钩脱落,胸腔镜下观察肺组织表面血肿和亚甲蓝染色而成功手术切除;1例亚甲蓝染色失败,但Hook-wire锚定病灶亦成功手术切除。6例(28.6%)发生并发症,其中无症状气胸4例,无症状左上叶出血1例,无症状气胸和右下叶出血1例。VATS手术时间15~43 min,平均22 min;术中出血量23~38 ml,平均31 ml。术后住院5~12 d,平均7 d。fGGO术后病理:原位癌4例,微浸润腺癌3例,肺腺癌1例,不典型腺瘤样增生5例,错构瘤1例,间质性肺炎3例,肺内淋巴结增生2例,炎性肉芽肿2例。结论 LDCT引导下Hook-wire联合亚甲蓝定位fGGO的准确率高,并发症轻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灶性磨玻璃样病变 低剂量CT引导 HOOK-WIRE 亚甲蓝 电视胸腔镜手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被引量:3
4
作者 黄求理 宋侃侃 +3 位作者 郑伟方 施建国 居洁勤 王兰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2007年第1期52-54,共3页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 目的探讨介入疗法在急性肢体动脉闭塞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8例急性肢体动脉闭塞介入治疗经验。采用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和动脉内溶栓术治疗上肢动脉闭塞5例、腹主动脉下段闭塞1例、下肢动脉闭塞22例。结果经术后4个月~9年临床观察,急性单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100%(8/8例)、多段动脉闭塞血管再通率为80%(16/20例),总血管再通率为85.71%(24/28例)。结论介入疗法是治疗急性肢体动脉闭塞的一种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动脉闭塞 介入治疗 溶栓 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的MSCT表现 被引量:2
5
作者 涂灿 邓生德 +2 位作者 于志海 张喜久 于亮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38-41,共4页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PTMC的MSCT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 30例单发,10例多发,共50枚瘤灶,CT显示47枚。42枚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33枚位于腺叶表浅部位,45枚平扫呈均匀低密度,6... 目的分析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TMC)的MS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PTMC的MSCT表现与病理结果。结果 30例单发,10例多发,共50枚瘤灶,CT显示47枚。42枚呈类圆形或类椭圆形,33枚位于腺叶表浅部位,45枚平扫呈均匀低密度,6枚突破包膜,19枚瘤灶发生钙化,其中细颗粒钙化9枚;增强后瘤灶强化幅度均未超过同层面甲状腺组织强化程度,40枚呈渐进性填充式强化,延迟期呈等或稍低密度,瘤灶变小。19例淋巴结转移,Ⅵ区均出现淋巴结。结论当甲状腺腺叶表浅部位出现单发、均匀、低密度伴内部细颗粒钙化及渐进性填充强化时,应当高度警惕PTMC;若合并突破包膜或出现Ⅵ区淋巴结,则可诊断PTMC。延迟期扫描可以更好地反映瘤灶的强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
6
作者 熊爱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8年第15期2641-2643,共3页
目的:分析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其MRI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肿瘤生长在额叶3例,颞叶2例,侧脑室旁4例,小脑半球1例;形态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 目的:分析原发性颅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提高对其MRI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例颅内原发性淋巴瘤患者的MRI资料,分析其特点。结果:肿瘤生长在额叶3例,颞叶2例,侧脑室旁4例,小脑半球1例;形态为圆形、椭圆形及不规则形,肿瘤长径约3.5~6.0cm,平均4.2cm;平扫肿瘤T1WI呈等、稍低信号,T2WI呈等、稍高信号,无坏死,肿瘤周边出血1例,增强扫描所有肿瘤灶均有明显强化;肿瘤周围中度水肿8例,重度水肿2例。结论:原发性颅内淋巴瘤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结合病史可提示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颅内嗅神经母细胞瘤1例
7
作者 卢晓微 秦洋洋 +1 位作者 李晨 周智鹏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439-1440,共2页
患者男,65岁,间歇性头晕、额部头痛1月余,夜间加重,无恶心及发热等;2年前左颞部头皮外伤。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头颅CT/MRI:颅前窝右侧7.4 cm×5.8 cm不规则形态不均匀稍高密度影/T1W低信号、T2W稍高信号(图1A、1B),边界... 患者男,65岁,间歇性头晕、额部头痛1月余,夜间加重,无恶心及发热等;2年前左颞部头皮外伤。查体及实验室检查均无明显异常。头颅CT/MRI:颅前窝右侧7.4 cm×5.8 cm不规则形态不均匀稍高密度影/T1W低信号、T2W稍高信号(图1A、1B),边界欠清,其旁见片状低密度/T1W低信号、T2W高信号水肿带,邻近侧脑室受压,中线向左偏移约11 mm;周围骨密度及形态均未见明显异常;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示病灶实性部分呈明显高信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感觉神经母细胞癌 嗅觉 嗅神经 脑肿瘤 磁共振成像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