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全蝎蜈蚣对抽动症模型小鼠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被引量:28
1
作者 邹英杰 王骥超 李志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34-437,共4页
目的:全蝎蜈蚣对抽动症模型小鼠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及全蝎蜈蚣组方低、中、高剂量组,用亚氨基二丙腈2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建立抽动症小鼠模型,从第1天... 目的:全蝎蜈蚣对抽动症模型小鼠行为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将6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泰必利组及全蝎蜈蚣组方低、中、高剂量组,用亚氨基二丙腈200 mg/(kg·d)腹腔注射,连续7 d,建立抽动症小鼠模型,从第1天开始分别给予生理盐水,泰必利(25 mg/kg),全蝎蜈蚣组方(3 g,6 g,9 g),连续给药28 d。比较各组小鼠自主活动次数,点头次数,爬杆时间,神经递质含量变化。结果:造模第7天后,自主活动,点头实验,爬杆实验模型组皆较正常组增加(P<0.01);泰必利组,全蝎蜈蚣组方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0.01);全蝎蜈蚣组方高剂量组较泰必利组降低(P<0.01)。造模第14天及28天后,模型组较正常组增加(P<0.01);泰必利组,全蝎蜈蚣组方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全蝎蜈蚣组方高剂量组较泰必利组降低(P<0.01)。模型组与空白比较,多巴胺(DA),高香草酸(HVA),二羟苯乙酸(DOPAC),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含量增加,全蝎蜈蚣组方低、中、高剂量组较模型组降低(P<0.05);全蝎蜈蚣组方高剂量组较泰必利组降低(P<0.01)。结论:全蝎蜈蚣组方能显著改善抽动症小鼠行为,并调节神经递质的分泌,为其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蝎蜈蚣组方 抽动症 行为 单胺类神经递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被引量:40
2
作者 陈爱萍 李志飞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587-1589,共3页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6年9月的116例产科足月分娩(孕周≥37周)的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 目的:探究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2013年9月—2016年9月的116例产科足月分娩(孕周≥37周)的ABO溶血性黄疸新生儿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采用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照射治疗,对照组采用蓝光照射治疗,比较两组的疗效、血清胆红素水平变化以及不良反应等。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8.28%和87.93%,治疗组明显的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治疗后1、3、5 d时治疗组患儿血清总胆红素明显的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丹参注射液联合蓝光治疗提高了新生儿ABO溶血性黄疸的治疗总有效率,促进了黄疸症状恢复,缩短了住院时间,安全性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栀黄口服液 丹参注射液 ABO溶血性黄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生儿低血糖36例分析
3
作者 应仲飞 王洪蓉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1年第8期738-738,共1页
关键词 低血糖 新生儿 诊断 病例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新生儿病理性黄疸临床观察 被引量:37
4
作者 吕一枝 李志飞 +2 位作者 徐军 汤晶晶 陈爱萍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007-1009,共3页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 目的:探讨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4年4月—2017年2月医院收治的116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患儿给予茵栀黄口服液联合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茵栀黄口服液治疗,在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儿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检测治疗前后患儿血清胆红素水平,应用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定量表(NBNA)对治疗前后患儿神经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对比两组患儿药物发挥药效时间、黄疸消退时间,并观察两组患者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94.83%、77.58%,治疗组患儿总有效率明显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血清胆红素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患儿的NBNA评分均较同组治疗前降低,且治疗后治疗组患儿的NBNA评分低于治疗后对照组(P〈0.05)。结论:茵栀黄口服液与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联合应用于新生儿病理性黄疸可显著提高疗效,并能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生儿黄疸 茵栀黄口服液 枯草杆菌二联活菌颗粒 胆红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78例临床分析
5
作者 应仲飞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2年第3期306-306,共1页
关键词 肺炎支原体肺炎 临床表现 诊断 治疗 病例分析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