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踏寻江南市井逝去的记忆——宁波南塘老街景观营造研究
1
作者 张金炜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6-100,共5页
结合宁波南塘老街案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营造,通过现状背景分析,提出景观建设思路,即从景观的文化性、活动性、空间性和主题性出发考虑设计理念。通过街巷的主入口、主干道、建筑出入口、码头及驳岸、墙隅及非物质文化等不同维空... 结合宁波南塘老街案例探讨历史文化街区的景观营造,通过现状背景分析,提出景观建设思路,即从景观的文化性、活动性、空间性和主题性出发考虑设计理念。通过街巷的主入口、主干道、建筑出入口、码头及驳岸、墙隅及非物质文化等不同维空间及基础设施景观分析,为当今历史文化街区建设作出有益的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历史文化街区 景观规划 空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枝鸡爪槭枝枯病病原鉴定及防治 被引量:2
2
作者 王志龙 林立 +2 位作者 王国良 祝志勇 徐湾湾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5-130,共6页
为了明确浙江省红枝鸡爪槭枝枯病的病原种类,在浙江省四明山区域采集红枝鸡爪槭枝枯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炭疽病菌落进行纯化和单菌丝段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 Sutton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 为了明确浙江省红枝鸡爪槭枝枯病的病原种类,在浙江省四明山区域采集红枝鸡爪槭枝枯病样品,以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培养,对分离得到的炭疽病菌落进行纯化和单菌丝段分离后,以形态学为基础,参照 Sutton分类系统进行鉴定。结果表明:从病样中共分离到6个炭疽病菌菌株。菌株的分生孢子圆柱形,单孢无色,具1个油球,两端钝圆,大小(18.23~11.76)μmx(4.46~2.94)μm(平均14.79μm x4.06μm);附着孢淡褐色,近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平滑,大小为8.67μm x4.52μm,与胶孢炭疽病菌相似。按照柯赫氏法则对红枝鸡爪槭植株上的当年生枝进行致病性测定,证实胶孢炭疽菌对红枝鸡爪槭的致病性。将菌株 Z92011的 rDNA-ITS序列与 GenBank 中相关菌株的ITS序列进行同源性比较,与胶孢炭疽病菌[GenBank登录号 KF787111]的同源性达到100%。确定浙江省红枝鸡爪槭枝枯病的病原菌为胶孢炭疽病菌。试验表明用40%咪鲜胺乳油800倍液喷雾防治效果达92.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枝鸡爪槭 枝枯病 病原菌 胶孢炭疽菌 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集约经营雷竹林土壤质量的演变——以氮磷养分变化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高志勤 《世界竹藤通讯》 2011年第2期10-12,共3页
定位调查宁波奉化集约栽培的雷竹林土壤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氮、磷养分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其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存在差异。林地全氮含量的变化范围是5.86~8.96g/kg,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全氮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水解氮含量的变化范围是1... 定位调查宁波奉化集约栽培的雷竹林土壤质量指标,结果表明:氮、磷养分在不同覆盖方式下,其全量养分、速效养分存在差异。林地全氮含量的变化范围是5.86~8.96g/kg,随着栽培年限的延长,土壤全氮含量呈现下降趋势,水解氮含量的变化范围是16.9~30.4mg/kg,全磷含量的变动范围是0.98~1.24g/kg,速效磷含量范围是12.45~29.60mg/kg。从全量养分数值来看,覆盖栽培后土壤全氮、全磷含量呈现增加趋势,速效氮、速效磷养分含量在覆盖4年、6年后增加最为显著,而覆盖10年后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反而比未覆盖林地下降。因此,从土壤肥力质量的氮、磷养分演变趋势看来,覆盖年限不宜超过10年,连续覆盖栽培3次后,应适当控制覆盖频率和次数,以确保土壤肥力的稳定和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波 雷竹林 土壤质量 氮素 磷素 演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栽培雷竹林的土壤结构与养分变化特征 被引量:3
4
作者 高志勤 江建华 《世界竹藤通讯》 2014年第6期11-15,共5页
运用跟踪监测方法,针对集约栽培雷竹林生长立地条件和覆盖技术措施,分析以砻糠为物料的覆盖措施下林地土壤养分和物理结构的变化状况,揭示其与栽培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作层0~15cm的土壤养分状况好转,表现为有机质、速效磷... 运用跟踪监测方法,针对集约栽培雷竹林生长立地条件和覆盖技术措施,分析以砻糠为物料的覆盖措施下林地土壤养分和物理结构的变化状况,揭示其与栽培措施之间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耕作层0~15cm的土壤养分状况好转,表现为有机质、速效磷、速效钾等含量增加,土壤保肥能力增强;土壤结构状况深受覆盖措施影响,颗粒直径为0.25 mm和0.25~0.5 mm的团聚体颗粒含量明显增加,土壤团粒结构的分形维数为2.453~3.113;连续覆盖3次以上的土壤容重下降至0.93~1.07 g/cm3。研究表明,生产上应根据雷竹林覆盖状况和养分变动特点,对栽培措施做出调整,避免雷竹林因生长负荷增大而引起土壤退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林 栽培模式 养分状况 土壤结构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栽培雷竹林土壤钾养分变化特征(英文) 被引量:2
5
作者 高志勤 陈志平 《世界竹藤通讯》 2011年第6期14-18,共5页
以浙江省奉化市覆盖栽培的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位研究方法揭示在相似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下,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林土壤土壤钾素的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年限的林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林地全钾含量变幅... 以浙江省奉化市覆盖栽培的雷竹林为研究对象,运用定位研究方法揭示在相似气候和土壤质地条件下,不同覆盖年限下雷竹林土壤土壤钾素的养分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不同覆盖年限的林地土壤全钾和速效钾存在显著差异。试验林地全钾含量变幅是12.5~34.24g/kg,速效钾是37.55~492.34mg/kg,速效钾的变异十分显著而全钾相对较小。全钾含量在覆盖栽培10年之前逐步递增,速效钾含量在覆盖3次或超过6年后增加尤为明显。值得关注的是全钾含量在10年后又趋下降,速效钾含量在覆盖栽培8年后开始下降,全钾含量变化幅度小于速效钾主要是由于二者养分来源和利用状态不同所致,矿物态的难溶性和缓效性钾是全钾主体,相对稳定,覆盖物料的残留分解释放引起速效钾养分增加显著。因而,从土壤肥力因子钾素养分来说,覆盖年限不宜超过10年,连续覆盖的次数或频率应少于3或4次,以稳定或提高雷竹林土壤钾素养分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林 土壤钾素 变化特征 覆盖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坡地雷竹林不同垦复方式地表径流和氮素养分流失特征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高志勤 胡绪海 《世界竹藤通讯》 2017年第3期9-13,共5页
运用定位监测研究了雷竹林不同垦复方式(块状垦复、沿等高线带状垦复和全垦)下地表径流量和氮素养分流失状况。结果表明:垦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表径流,与未垦复林地相比,块状垦复减少幅度最大,平均减少23.49%;带状垦复次之,减少1... 运用定位监测研究了雷竹林不同垦复方式(块状垦复、沿等高线带状垦复和全垦)下地表径流量和氮素养分流失状况。结果表明:垦复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地表径流,与未垦复林地相比,块状垦复减少幅度最大,平均减少23.49%;带状垦复次之,减少18.93%;全垦减少幅度7.52%。就土壤中全氮养分的维持而言,块垦效果优于带垦,带垦好于全垦;不同垦复方式对土壤中铵态氮含量的维持有一定差异,但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不同垦复方式径流中的泥沙量由大到小的顺序为:全垦>未垦复(对照)>带垦>块垦;块垦和带垦分别较全垦减少泥沙流失10.60%和8.02%,林地的水土保持效益十分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竹林 耕垦方式 林地垦复 地表径流 氮素养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