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工况识别的P2.5构型PHEV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1
1
作者 罗勇 李豪 +3 位作者 翁勇永 李莉莎 李小凡 孙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4-83,共10页
合适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混合动力汽车续驶里程,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整车模型,对P2.5构型的双动力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工况识别的能量管理策略展开研究。选取19个国内外典型循环工况,根据工况特征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 合适的能量管理策略能够有效提升混合动力汽车续驶里程,通过Matlab/Simulink搭建整车模型,对P2.5构型的双动力源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工况识别的能量管理策略展开研究。选取19个国内外典型循环工况,根据工况特征用层次聚类分析法将其划分为3类,建立支持向量机工况识别模型,采用鲸鱼算法对其进行优化,仿真结果表明,优化后工况识别模型识别准确率可达97.905%,与优化前相比,提高了21.646%。结合在线工况识别模型,通过神经网络学习不同工况类别下动态规划能量管理策略的功率分配结果,将离线学习结果应用于在线控制中,制定基于工况识别的能量管理策略。仿真结果显示,与电量消耗-电量维持(CD-CS)策略相比,基于工况识别的能量管理策略经济性提升了7.6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能量管理策略 工况识别 动态规划 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增程式电动汽车乘员舱多热源制热方案设计与仿真
2
作者 罗勇 李豪 +3 位作者 张隆 邱晓斌 李莉莎 孙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61-71,共11页
以增程式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与热泵空调技术相结合,设计可利用发动机余热、电驱系统余热、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车外空气等多种热源的乘员舱制热方案。制定乘员舱多热源制热控制策略,搭建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 以增程式电动汽车为研究对象,与热泵空调技术相结合,设计可利用发动机余热、电驱系统余热、PTC(positive temperature coefficient)、车外空气等多种热源的乘员舱制热方案。制定乘员舱多热源制热控制策略,搭建AMESim和Simulink联合仿真模型,对方案和策略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在有余热利用的情况下,乘员舱制热优先选取发动机余热回收模式,其次选择电驱余热回收热泵模式;在无余热利用情况下,-10℃及以上温度选择空气源热泵制热,-10℃以下选择PTC进行制热。将多热源集成式制热策略与PTC单独制热、空气源热泵制热策略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环境温度下多热源集成式制热策略总能耗均最低,在环境温度为-20℃时,集成式制热能耗比PTC制热能耗降低32.1%,比空气源热泵制热能耗降低50.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程式电动汽车 乘员舱制热性能 热泵空调 集成式热管理 余热利用 AMESIM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变工况的车辆队列非线性控制策略
3
作者 罗勇 李莉莎 +3 位作者 张嘉璐 李豪 邱晓斌 张隆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71-78,共8页
车辆队列间距控制策略能够影响车速稳定性和跟车间距,是降低队列能耗的关键,针对单一跟车间距策略无法满足间距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工况跟车间距控制策略。根据队列中每辆车空气动力特性,构建变空阻系数非线性车辆队列模型。将整个队... 车辆队列间距控制策略能够影响车速稳定性和跟车间距,是降低队列能耗的关键,针对单一跟车间距策略无法满足间距控制问题,提出了一种双工况跟车间距控制策略。根据队列中每辆车空气动力特性,构建变空阻系数非线性车辆队列模型。将整个队列行驶工况分为匀速和变速工况,分别使用变时距和定时距跟车间距控制策略,变速时动态控制速度误差,匀速时控制每辆车最小能耗对应的跟车间距。在此基础上,设计兼容双工况跟车间距控制策略的非线性控制器,与单一定时距跟车策略进行仿真对比,仿真结果显示,非线性控制器速度误差平均降低25%,队列车辆油耗平均降低5.88%,验证了所提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队列 空阻系数 跟车间距策略 能量消耗 非线性控制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考虑驾驶意图的P2.5-PHPS纯电与发动机切换协调控制
4
作者 罗勇 李莉莎 +2 位作者 韦永恒 李豪 孙强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75-885,共11页
为保证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PHPS)由纯电驱动模式向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对该模式切换过程中双动力源和双离合器(DCT)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开展研究,并搭建系统模型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将P2.5-PHPS纯电至发动机驱动模式... 为保证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PHPS)由纯电驱动模式向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过程的平稳性,对该模式切换过程中双动力源和双离合器(DCT)动态协调控制策略开展研究,并搭建系统模型对控制效果进行仿真分析。将P2.5-PHPS纯电至发动机驱动模式切换过程划分为不同阶段,建立系统多阶段模式切换过程动力学模型。利用P2.5驱动电机扭矩响应快速的优势,补偿发动机和离合器扭矩响应滞后引起的波动,结合驾驶员操作意图,制定模式切换过程各阶段的发动机、电机及离合器动态协调控制策略。搭建系统模型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在纯电至发动机模式切换过程中,整车最大纵向冲击度不超过5 m/s^(3),离合器滑磨功控制在3 kJ内,满足平顺性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PHPS)汽车 P2.5构型混动系统 双离合变速器(DCT) 动态协调控制 模式切换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5构型PHEV规则型能量管理策略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罗勇 张嘉璐 +3 位作者 林城华 徐利吉 隋毅 孙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50-59,共10页
基于P2.5构型的PHEV车型相比其他构型的混动车型集成度更高,油电衔接顺畅,燃油经济性优越。以P2.5构型的PHEV车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结合P2.5构型的优点,将其划分为多种工作模式;基于SOC的逻辑门限值的思路,提... 基于P2.5构型的PHEV车型相比其他构型的混动车型集成度更高,油电衔接顺畅,燃油经济性优越。以P2.5构型的PHEV车型为研究对象,提出一种基于规则的能量管理策略。结合P2.5构型的优点,将其划分为多种工作模式;基于SOC的逻辑门限值的思路,提出CD-CS的多阶段能量管理控制策略;利用Matlab/Simulink对PHEV车型的各个关键部件建模并进行仿真。结果表明:建立的整车模型和控制策略准确有效,相比于纯发动机模式,在各工况下仿真结果燃油节省均提升30%以上,最大可提升63.3%,说明了基于规则的能量策略能有效提升发动机的燃油经济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P2.5构型 CD-CS 能量管理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1P3构型PHEV双电机协同制动能量回收策略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勇 张嘉璐 +3 位作者 李小凡 李莉莎 张隆 孙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62-70,共9页
选择了配备有P1和P3的双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作为研究平台。在能量回收过程中,P1和P3电机可以同时进行,相比其他构型而言有着更加明显的能量回收优势。车辆制动过程中,当P1电机效率高于P3时,... 选择了配备有P1和P3的双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lug-in hybrid electric vehicle,PHEV)作为研究平台。在能量回收过程中,P1和P3电机可以同时进行,相比其他构型而言有着更加明显的能量回收优势。车辆制动过程中,当P1电机效率高于P3时,优先选用P1电机进行制动,P3电机提供剩余所需制动力;当P3电机效率高于或等于P1时,则优先选用P3电机进行制动,P1电机弥补剩余所需的制动力。以搭载AMT(电控机械制动变速箱)的双电机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为研究对象,在保证制动安全性的前提下,为尽可能地回收能量,提出一种基于双电机能量回收的前后轴制动力分配、机电制动力分配以及双电机制动力分配的多级制动力分配策略。结合Matlab/Simulink搭建整车模型,并进行仿真分析。仿真结果显示,制动能量回收率最高能达到66.56%,回收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双电机构型 制动能量回收 控制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P2.5-PHPS发动机至混合驱动模式切换过程动态协调控制研究
7
作者 罗勇 李豪 +4 位作者 常光宝 张嘉璐 韦永恒 任淋 孙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28-39,共12页
搭载双离合变速器的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传动效率高,换挡和模式切换过程无动力中断,应用前景广阔,但其模式切换过程由于发动机与电机的扭矩响应特性存在差异,扭矩波动明显,影响驾乘体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发动机驱动至混合驱动... 搭载双离合变速器的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传动效率高,换挡和模式切换过程无动力中断,应用前景广阔,但其模式切换过程由于发动机与电机的扭矩响应特性存在差异,扭矩波动明显,影响驾乘体验。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一种发动机驱动至混合驱动模式切换的协调控制策略,以搭载双离合变速器的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动机至混合驱动模式切换过程进行分析,依据分析结果将系统模式切换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在此基础上,基于PID反馈原理控制动力源的实际输出转矩并通过控制加速踏板开度变化率限制发动机的扭矩变化率,利用驱动电机扭矩快速响应的优势补偿发动机扭矩响应滞后来降低输出扭矩波动,制定模式切换过程多阶段双动力源扭矩协调控制策略。搭建基于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动机至混合驱动模式切换动态协调控制仿真模型。仿真结果表明,模式切换过程无动态协调控制策略的最大冲击度约7.1 m/s^(3),策略下最大冲击度约1.78 m/s^(3),减小74.9%,表明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有效减小模式切换过程冲击度,提高整车平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2.5插电式混合动力系统 模式切换过程 湿式双离合变速器 转矩变化率限制 动态协调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车速预测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2
8
作者 赵爽 罗勇 孙强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79-87,共9页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预测型能量管理策略中车速预测精度不足,使得燃油经济性降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wavelet decomposition,WD)和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车速预测方法,以提高车速预测精度。采用... 针对混合动力汽车预测型能量管理策略中车速预测精度不足,使得燃油经济性降低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小波分解(wavelet decomposition,WD)和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CNN)的车速预测方法,以提高车速预测精度。采用小波分解将原始车速序列分解为多个分量,以降低原始车速序列的非平稳性;将各分量送入2个并行的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特征提取,经特征融合后送入长短期神经网络(long short-term memory neural network,LSTM)进行预测;将各分量预测结果叠加,得到最终的车速预测结果。最后,基于车速预测结果,以燃油经济性最优为目标,建立了基于模型预测控制的能量管理策略,对预测时域内动力源输出进行滚动优化。仿真结果表明:在CLTCP工况下,所提出的车速预测方法预测精度比CNN-LSTM神经网络模型高58.96%;比动态规划策略的油耗增加13.3%,比基于规则的策略油耗降低了18.98%,从而验证了该车速预测方法和预测能量管理策略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管理 车速预测 小波分解 卷积神经网络 长短期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