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免喷涂材料在汽车行业上的应用与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陈兴 杨港 《南方农机》 2019年第6期160-160,共1页
文章主要针对免喷涂材料在汽车行业上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汽车保险杠下面护板研究讨论免喷涂材料,即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作用,其主要应用在汽车的内外装饰件上,可以节约成本,一个模板可以和许多个汽车型号相匹配,给汽车的塑料件进行免喷涂... 文章主要针对免喷涂材料在汽车行业上的应用进行研究,通过汽车保险杠下面护板研究讨论免喷涂材料,即聚丙烯复合材料的作用,其主要应用在汽车的内外装饰件上,可以节约成本,一个模板可以和许多个汽车型号相匹配,给汽车的塑料件进行免喷涂设计。但是,目前免喷涂材料在汽车行业中的实际应用上出现了很多的弊端,根据这些弊端找出解决方法,可以为免喷涂材料的制作和广泛使用指路明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喷涂材料 降低成本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电动汽车侧面柱碰工况门槛梁截面参数优化
2
作者 荣海 蒋建中 +1 位作者 姚再起 马凯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813-820,共8页
某电动汽车侧面柱碰工况电池模组截面峰值力(F_(max))超标,为提升电池碰撞安全性,同时实现车身轻量化,开展门槛梁截面参数优化。选取26个厚度及位置参数作为优化变量,以减小F_(max)和门槛梁质量作为目标,以电池模组最大挤压变形量(d_(ma... 某电动汽车侧面柱碰工况电池模组截面峰值力(F_(max))超标,为提升电池碰撞安全性,同时实现车身轻量化,开展门槛梁截面参数优化。选取26个厚度及位置参数作为优化变量,以减小F_(max)和门槛梁质量作为目标,以电池模组最大挤压变形量(d_(max))和塑性应变(ε_(pmax))作为约束。首先通过最优Latin超立方生成样本,基于样本建立全连接神经网络近似模型,然后运用NSGA-Ⅱ算法开展多目标优化,最后将优化结果代入仿真进行验证。结果表明:优化后电池模组F_(max)由21.8 k N降低至20 k N以下,达到了安全要求;同时,门槛梁减重1.41%~4.02%,实现了轻量化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部分方案电池模组d_(max)和ε_(pmax)也同步降低,在减重的同时更全面地提升了电池的碰撞安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侧面柱碰 电池安全 近似模型 轻量化 有限元仿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代理模型的车身多学科轻量化优化设计
3
作者 荣海 蒋建中 +2 位作者 姚再起 马凯 杜柯南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32-42,共11页
通过车身零件厚度优化,在保证正碰、侧碰、模态和刚度多个学科关键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车身轻量化设计。采用代理模型法代替仿真与协同优化方法结合开展优化;考虑到碰撞工况的高度非线性特性,选择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全连接神经网... 通过车身零件厚度优化,在保证正碰、侧碰、模态和刚度多个学科关键性能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实现车身轻量化设计。采用代理模型法代替仿真与协同优化方法结合开展优化;考虑到碰撞工况的高度非线性特性,选择基于机器学习算法的全连接神经网络(FCNN)来建立代理模型;基于代理模型法获得轻量化方案最终通过仿真验证。结果表明:与传统响应面模型和Kriging模型相比,FCNN模型具有更强的非线性回归和泛化能力;碰撞工况FCNN的预测精度相较于其他2种模型提升约12.5%,R2达到0.9左右;优化前后车身整体性能变化不大,实现减重7.5k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轻量化 多学科优化 神经网络 协同优化 代理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次优能量管理策略 被引量:7
4
作者 吴进军 颜丙杰 +4 位作者 方继根 王西峰 谢志鹏 史洋 李亮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36-1342,共7页
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出了一种次优能量管理策略,借助随机动态规划获得了最优的挡位与功率分配,提出了算法内部约束与外部修正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最优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频繁升降挡问题,并采用瞬时优化... 从实际应用角度出发,针对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提出了一种次优能量管理策略,借助随机动态规划获得了最优的挡位与功率分配,提出了算法内部约束与外部修正相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最优策略在实际应用中可能出现的频繁升降挡问题,并采用瞬时优化算法解决换挡过程中的最优功率分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瞬时优化控制策略相比,所提策略的燃油经济性有显著的提升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 次优能量管理策略 随机动态规划 瞬时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某汽车翼子板模具工艺设计 被引量:5
5
作者 谭植文 谭文娟 +1 位作者 王占全 王健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35-41,共7页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确保覆盖件品质,以某汽车覆盖件的翼子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翼子板的形状特征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较合理的工艺方案。利用Auto Form软件进行成形性模拟,验证成形模的工艺造型及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并优化加工型面,减少制... 为了降低制造成本,确保覆盖件品质,以某汽车覆盖件的翼子板为研究对象,根据其翼子板的形状特征并结合生产实际,制定较合理的工艺方案。利用Auto Form软件进行成形性模拟,验证成形模的工艺造型及工艺方案的可行性,并优化加工型面,减少制造周期及确保产品外观面品质。研究结果表明:通过采用合理的模具工艺方案及优化加工数据,能有效地控制覆盖件的缺陷,缩短制造周期,降低制造成本,提高材料利用率。该模具工艺设计对覆盖件的实际设计体系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冲压工艺 材料利用率 模具工艺设计 制造成本 制造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利用ACU实现电动汽车快速切断高电压的方法 被引量:6
6
作者 宋和平 徐伟涛 张静 《电子测量技术》 2020年第4期39-42,共4页
针对电动汽车快速切断高电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ACU)点火回路输出大电流的方式,实现了快速切断高电压的方法。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碰撞中电动车电池的继电器因为短暂短路电流导致失效而保险丝未熔断的情形... 针对电动汽车快速切断高电压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安全气囊电子控制单元(ACU)点火回路输出大电流的方式,实现了快速切断高电压的方法。所提方法可以有效地解决碰撞中电动车电池的继电器因为短暂短路电流导致失效而保险丝未熔断的情形。经过实车验证与分析,此方法稳定,可应用性强,可以有效避免碰撞中低压电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CU 电动汽车 切断高电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滚动速度对轮胎面内径向振动及路噪的影响研究与验证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奔 唐腊梅 +2 位作者 郭岩峰 毛杰 姚再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324-332,共9页
为了研究行驶速度对路噪的影响,详细解析了滚动速度与柔性环轮胎模型的模态固有频率及振动响应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某款SUV轮胎的CDtire模型,通过模态测试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然后分析了不同滚动速度中,CDtire在主要方向的轮心振动频响。... 为了研究行驶速度对路噪的影响,详细解析了滚动速度与柔性环轮胎模型的模态固有频率及振动响应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某款SUV轮胎的CDtire模型,通过模态测试验证了模型准确性;然后分析了不同滚动速度中,CDtire在主要方向的轮心振动频响。结果表明:对比该款轮胎以40和60 km/h的速度滚动,轮胎面内径向2阶模态对应的振动响应前者更大,前者对应频率的路噪水平也更高,并在实车路噪测试中得到了验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柔性环 滚动速度 面内径向模态 CDtire 路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乘用车乘员高危事故场景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震 王兴昌 +5 位作者 管立君 孙海云 范宇坤 祝贺 周大永 谷先广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59-666,共8页
为了明确当前中国乘用车乘员主要安全风险类型,促进建立更加符合中国实际道路环境和交通事故特征的汽车安全评价标准和法规体系,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项目(CIDAS)数据为基础,利用基础分类变量对造成乘用车乘员死亡的事故场景做了分类... 为了明确当前中国乘用车乘员主要安全风险类型,促进建立更加符合中国实际道路环境和交通事故特征的汽车安全评价标准和法规体系,以中国交通事故深入研究项目(CIDAS)数据为基础,利用基础分类变量对造成乘用车乘员死亡的事故场景做了分类统计。结果表明:以设计的新的事故场景分类方法,提取出6种适用于评价主动安全性能的高危冲突场景和7种适用于评价被动安全性能的高危碰撞场景;同时,通过与Euro NCAP和C-NCAP现行的测试场景比较,发现乘用车钻撞货车、驾驶员身体状况异常、正面撞柱和正面撞击护栏端头等场景无法被覆盖,表明C-NCAP、中国汽车标准化委员会、道路交通管理部门等机构需要通过相关场景的进一步深入研究,量化分析,建立更加符合中国实际道路环境和交通事故特征的汽车安全评价标准和法规体系;同时也指出若干需要尽快开展研究的相关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车安全 乘员安全 交通事故场景 冲突场景 碰撞场景 分类统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员坐姿舒适性评价指标权重的评估 被引量:3
9
作者 田余洪 李明月 +2 位作者 史崇月 丁宝华 于飞 《汽车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58-62,共5页
为综合定量评估车辆乘员坐姿舒适性,从肩部舒适度、背部舒适度、腰部舒适度、臀部舒适度和大腿部舒适度对坐姿舒适性的影响出发,建立基于人体各部位对坐姿舒适性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修正层次分析法(AHP)测定人体各部位对坐... 为综合定量评估车辆乘员坐姿舒适性,从肩部舒适度、背部舒适度、腰部舒适度、臀部舒适度和大腿部舒适度对坐姿舒适性的影响出发,建立基于人体各部位对坐姿舒适性影响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修正层次分析法(AHP)测定人体各部位对坐姿舒适性影响的权重,并开展实车试验进行验证。结果表明,该赋权方法可更精确地测定人体各部位对坐姿舒适性影响的权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坐姿舒适性 熵权法 层次分析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乘用车流水槽多属性平衡设计
10
作者 卜坤权 周磊 +4 位作者 毛杰 张亚楠 张奔 周昌水 姚再起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70-80,共11页
文章提出了流水槽区域采用结构加强类产品(composite body solution,CBS)支架方法,将流水槽区域由于刚度不足引起的车内轰鸣噪声和行人保护成人头部得分进行平衡,既可降低车内轰鸣噪声,又能改善行人保护头部得分。将CBS支架材料基本参... 文章提出了流水槽区域采用结构加强类产品(composite body solution,CBS)支架方法,将流水槽区域由于刚度不足引起的车内轰鸣噪声和行人保护成人头部得分进行平衡,既可降低车内轰鸣噪声,又能改善行人保护头部得分。将CBS支架材料基本参数、力学特性曲线与常见金属材料对比,得到CBS骨架材料具有低杨氏模量、低屈服强度特性;并根据材料应力应变力学特性曲线,识别出行人保护成人头部得分对材料线性段和非线性段敏感度,得到力学特性曲线屈服段对头部伤害更高的结论。基于三档全油门加速工况车内轰鸣噪声主要噪声传递函数(noise transfer function,NTF)贡献路径,采用拓扑优化方法得到初始CBS支架轮廓结构,根据模具成型需求将轮廓具体结构细化。对具体的CBS结构分别进行噪声和行人保护验证,结果显示:右悬置Z向激励到车内驾驶员外耳处响应噪声水平相比基础状态在70~80 Hz频段改善2 dB,在150~170 Hz频段改善约3 dB,行人保护相比基础状态得分提高1分,达到了噪声和行人保护平衡的目的,验证了此方法应用于解决车内轰鸣噪声和行人保护得分冲突的可行性,为后续车型开发中遇到此类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轰鸣噪声 行人保护 流水槽 拓扑 结构加强类产品(CBS)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能源车型后制动器Moan噪音分析与工程实践
11
作者 高鸣晓 韩振宇 丁世稳 《农业装备与车辆工程》 2024年第2期86-90,共5页
以某新能源车型制动Moan噪音问题的测试排查分析过程为例,系统地阐述了制动Moan噪音发生的原理,给出工程控制的措施,并进行了实车改进方案的有效性验证,同时发现新能源车型相比传统燃油车更容易激发制动Moan噪音的潜在影响因素,对提升制... 以某新能源车型制动Moan噪音问题的测试排查分析过程为例,系统地阐述了制动Moan噪音发生的原理,给出工程控制的措施,并进行了实车改进方案的有效性验证,同时发现新能源车型相比传统燃油车更容易激发制动Moan噪音的潜在影响因素,对提升制动NVH性能工程开发具有较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激振动 后扭力梁 低频噪音 蠕行 刚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013-T4铝合金在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及数值模拟 被引量:11
12
作者 冯擎峰 姚再起 +4 位作者 叶拓 朱凌 王震虎 郭鹏程 李落星 《机械工程材料》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85-90,97,共7页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6013-T4铝合金在不同温度(25,200,300℃)和应变速率(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s-1)下进行了动态压缩试验,研究了该铝合金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并采用试验拟合得到的Johnson-Cook本构方程,... 采用分离式霍普金森压杆装置对6013-T4铝合金在不同温度(25,200,300℃)和应变速率(1 000,2 000,3 000,4 000,5 000s-1)下进行了动态压缩试验,研究了该铝合金在冲击载荷作用下的动态力学行为,并采用试验拟合得到的Johnson-Cook本构方程,对动态冲击试验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6013-T4铝合金具有明显的应变速率和应变硬化效应,动态流变应力随变形温度的升高而减小;室温下合金的屈服强度对应变速率不敏感,但随变形温度的升高,屈服强度的应变速率敏感性增强;基于室温准静态与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的动态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确定了铝合金的Johnson-Cook本构方程;不同温度和应变速率下真应力-真应变曲线的数值模拟结果与本构方程拟合和试验结果均吻合的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6013-T4铝合金 动态力学行为 应变速率敏感性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GPa热成形钢电阻点焊接头的显微组织与力学性能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轲 姚再起 +4 位作者 刘永锋 朱铁军 袁超 罗浩瑄 郭秋彦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54-358,365,共6页
以Usibor2000/Usibor2000/HSLA260GI焊接组合为研究对象,对2GPa热成形钢电阻点焊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焊接时间的增加,熔核直径和热影响区宽度逐渐增加,熔核内部缺陷逐渐减小,但显微组织基本一致,由熔核区... 以Usibor2000/Usibor2000/HSLA260GI焊接组合为研究对象,对2GPa热成形钢电阻点焊接头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焊接时间的增加,熔核直径和热影响区宽度逐渐增加,熔核内部缺陷逐渐减小,但显微组织基本一致,由熔核区至母材,显微组织依次为马氏体、马氏体、马氏体、马氏体+铁素体、回火马氏体、马氏体。其中热影响区存在明显软化。拉伸实验表明,随着焊接时间的增加,接头剪切拉伸最大力逐渐增加,十字拉伸最大力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GPa热成形钢 电阻点焊 显微组织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BSCAN和CNN算法的重型车辆NO_(x)排放预测模型 被引量:8
14
作者 余舒 杨志刚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134-141,共8页
重型车辆的排放后处理系统,包含复杂的尾气处理单元和配套传感器。为精简后处理系统,基于改进的密度聚类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预测模型,此预测模型可部署于重型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控制器中以精简系统的传感器,实现... 重型车辆的排放后处理系统,包含复杂的尾气处理单元和配套传感器。为精简后处理系统,基于改进的密度聚类算法和神经网络模型,构建氮氧化物NO_(x)的排放预测模型,此预测模型可部署于重型车辆后处理系统的控制器中以精简系统的传感器,实现NO_(x)的浓度预测功能,保证后处理系统的正常运转,并针对不同应用场景,通过评价指标:NO_(x)排放浓度、Urea喷射量、NO_(x)比排放值,来分析模型的预测精度。研究结果表明:精简后的NO_(x)排放预测浓度与传感器测量浓度误差低于3%,精简后的后处理系统的尿素(Urea)喷射量的变化小于2.08%;NO_(x)的比排放变化保持在0.75%以内,精简后的车辆原机比排放值为7.53g/k Wh(未精简为7.59g/k Wh);嵌入算法模型的后处理系统的预测满足精度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车辆工程 重型车辆 氮氧化物排放模型 密度聚类 神经网络 后处理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车内轮胎空腔噪声的传递路径识别与优化 被引量:5
15
作者 高煜 娄小宝 +2 位作者 周禾清 董良 杨铭杰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1215-1220,共6页
本文中利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车内轮胎空腔噪声的传递路径进行了识别和优化。首先建立了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找出对车内的轮胎空腔噪声贡献量占优的传递路径;接着通过CAE仿真确定了这些传递路径上需要优化的部件,... 本文中利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对车内轮胎空腔噪声的传递路径进行了识别和优化。首先建立了车内噪声传递路径分析模型,并基于该模型,找出对车内的轮胎空腔噪声贡献量占优的传递路径;接着通过CAE仿真确定了这些传递路径上需要优化的部件,提出优化方案;最后对优化方案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优化方案很好地抑制了车内轮胎空腔噪声,验证了采用传递路径分析方法来优化车内轮胎空腔噪声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轮胎空腔噪声 传递路径分析 贡献量 传递路径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针对C-NCAP中MPDB工况碰撞兼容性的优化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宋和平 徐伟涛 +2 位作者 刘广喜 何戈博 袁立德 《汽车工程》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94-98,112,共6页
本文中对中国新车评价程序(C-NCAP)2021年版中首次引入的移动渐进变形壁障(MPDB)碰撞试验工况进行了介绍,对碰撞兼容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一种针对于MPDB工况碰撞兼容性的优化方案。仿真分析与验证的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案可... 本文中对中国新车评价程序(C-NCAP)2021年版中首次引入的移动渐进变形壁障(MPDB)碰撞试验工况进行了介绍,对碰撞兼容性的评价指标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一种针对于MPDB工况碰撞兼容性的优化方案。仿真分析与验证的结果表明,此优化方案可明显改善碰撞兼容性得分,可应用性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NCAP MPDB 碰撞兼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在自动驾驶车辆测试中计算加速度的变步长差分算法
17
作者 魏文明 刘伟平 +1 位作者 范志鹏 白创 《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457-462,共6页
为降低自动驾驶测试的成本并保证精度,不用惯性测量单元,而用了对速度进行差分的方法来计算加速度。对差分计算误差分析。对比了等步长差分、均值等步长差分及变步长差分等3种算法。与实车测量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合适的时间步长可提... 为降低自动驾驶测试的成本并保证精度,不用惯性测量单元,而用了对速度进行差分的方法来计算加速度。对差分计算误差分析。对比了等步长差分、均值等步长差分及变步长差分等3种算法。与实车测量的结果对比。结果表明:合适的时间步长可提高计算精度。当步长取0.2 s或0.3 s时,等步长差分计算结果较符合实际;当步长相同时,均值等步长差分结果的波动小于等步长差分。等步长差分、均值等步长差分、变步长差分的最大绝对误差分别为0.77、0.64、0.46 m/s^(2),绝对误差平均值分别为93、82、65 mm/s^(2)。因此,变步长差分算法的精度是3种方法其中最高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动驾驶测试 加速度 变步长 差分算法 计算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