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教育强国建设视域下高职思政引领力的本质、功能与提升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陆晓莉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6期27-32,共6页
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体现着教育强国的性质和方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使命,必须以强大的思政引... 思政引领力作为教育强国建设中的重要力量,体现着教育强国的性质和方向,回答了“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高职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具有重要使命,必须以强大的思政引领力保障教育强国建设。高职思政引领力在本质上体现为以为党育人为导向的政治引领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的思想引领力、以产教融合为核心的教育引领力,在功能定位上凸显了保障教育强国建设正确方向的强基固本功能、凝聚培育时代新人思想共识的凝心聚力功能、构建产教融合协同育人体系的铸魂育人功能。提升高职思政引领力,应从党建引领、话语创新、课程融合、数字赋能与队伍锻造等方面着力,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提供思想保障与力量支撑,赋能教育强国建设行稳致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强国 高职教育 思政引领力 立德树人 产教融合 课程思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涉农高校课程思政协同育人创新探索 被引量:4
2
作者 刘丹 刘博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26-126,共1页
农业类院校主要是培养能够胜任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运营的现代化农业人才,他们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际文化碰撞交流愈发频繁、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涉农专业学子同样受到许多外来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 农业类院校主要是培养能够胜任农业科研、农业生产和农业产业运营的现代化农业人才,他们是现代化农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在国际文化碰撞交流愈发频繁、信息网络飞速发展的时代,涉农专业学子同样受到许多外来思想文化观念的影响。这种影响既可能是正面的、积极的,也有可能是负面的、消极的。在信息纷繁驳杂的年代,要确保涉农高校学子秉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为外来不良文化所侵扰,就必须对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所有专业学子的必修课程,但近年来传统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育的效果有所减弱,各高校在国家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下,都依据自身专业教学现状开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创新探索,旨在将各专业课程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有效联动起来,形成协同共进、同向同行的教学格局,提升教学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思想文化观念 协同育人 课程思政 思想政治理论课程 涉农高校 创新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协同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内涵特征、现实困境、价值逻辑与实现理路 被引量:11
3
作者 崔雨 刘友女 刘祯琪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4期66-70,共5页
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存在着全员育人“人员”角色缺位、全过程育人“过程”链条欠完整、全方位育人“方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成诸多制约。协同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中,其所... 当前,高职院校“三全育人”存在着全员育人“人员”角色缺位、全过程育人“过程”链条欠完整、全方位育人“方位”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对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造成诸多制约。协同理论作为系统科学的重要分支,被广泛运用到社会科学中,其所具有的基于开放效应的开放性、基于伺服原理的序参量、基于自组织原理的自主性等内涵特征,成为实现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现实基础、关键要素、发展动力。协同理论视阈下高职院校“三全育人”的实现理路为:以价值引领实现目标重组促进目标协同;以评价改革实现主体重塑促进主体协同;以元素融合实现内容重构促进内容协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全育人 协同理论 立德树人 高职院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出的“业”和留守的“家”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基于多维度的比较分析 被引量:3
4
作者 谢永飞 梁波 郑诗泽 《热带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866-1877,共12页
使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个案访谈数据,从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迁移经济理论出发,基于“家业”“三类留守家人”“代际”和“社会变迁”维度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外出的“业”和留守的“家”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研... 使用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和个案访谈数据,从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迁移经济理论出发,基于“家业”“三类留守家人”“代际”和“社会变迁”维度的比较分析,探讨了外出的“业”和留守的“家”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研究发现,外出的“业”减弱农民工回流意愿,留守的“家”则提升农民工回流意愿。比较而言,外出的“业”的影响大于留守的“家”。在留守家人中,留守子女、留守配偶和留守父母的影响依次递减。从代际差异看,外出的“业”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老生代农民工;留守子女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大于对老生代农民工,留守配偶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影响则小于对老生代农民工。从社会变迁看,随着时间的推移,外出的“业”和留守子女对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影响增强,但留守配偶和留守父母的影响减弱。论文补充和拓展了新古典经济理论和新迁移经济理论的观点,发展和深化了农民工回流意愿的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工 回流意愿 “业” “家” 代际 变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