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SyMRI弛豫定量分析和QSM预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脑黑质微结构变化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方子榕 陈秋雁 +3 位作者 叶灵 余波 黄财城 余燕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6,138,共8页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和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在预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微结构变化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和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在预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微结构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于我院就诊的Hoehn-Yahr分级为1~2.5级的30例早期PD受试者并作为PD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SyMRI和QSM扫描。提取SyMRI弛豫定量图和QSM图,测量各定量图SN的T1值、T2值、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rD)值和QSM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PD组与HC组SN的T1值、T2值、PrD值、QSM值的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定量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D组SN的各个弛豫定量值与QSM值的相关性。结果PD组与HC组SN的组间T1值、T2值、PrD值、QS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值、T2值、PrD值、QSM值以及T1-T2-PrD-QSM联合诊断模型鉴别PD组和HC组的AUC值分别为0.872、0.788、0.749、0.838和0.930。T2值与联合诊断模型、PrD值与联合诊断模型、QSM值与联合诊断模型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04、0.034);T1值与QSM值呈正相关(r=0.436,P=0.016),T2值与QSM值呈负相关(r=-0.364,P=0.048),PrD值与QSM值呈负相关(r=-0.393,P=0.032)。结论基于SyMRI和QSM在SN的定量分析对诊断早期PD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够为早期PD SN微结构变化提供不同的定量反馈,并且弛豫定量值和QSM值的联合诊断模型能够使诊断效能进一步提升,可为早期PD的诊断提供客观、定量的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联合并行采集技术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在肝脏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方子榕 陈秋雁 +2 位作者 叶灵 余波 陈志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联合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基于区域增长和相位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three-dimensional liver acqusitio...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联合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基于区域增长和相位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three-dimensional liver acqu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 flexible,3D LAVA FLEX)屏气序列在肝脏MR快速成像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招募28名健康受试者,采用GE Architect 3.0 T MR仪行结合PAT AF 2以及不同CS AF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的肝脏扫描。扫描序列分为五组,分别为PAT 2组和基于PAT 2的CS 1.2、CS 1.5、CS 2、CS 2.4组。由两位观察者分别对肝脏的水相、同相位(in-phase,IP)、反相位(opposed-phase,OP)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取肝门水平的同一层面,放置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于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及其同一相位方向的右侧竖脊肌。记录各个ROI的平均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竖脊肌的噪声强度(standarddeviationg,SD)值,分别计算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fficient,ICC)分析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和测量数据一致性;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主观评分间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比不同组间SNR、CNR的差异。结果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及测量数据均为一致性良好(ICC>0.75)。五组水相、IP和OP图的主观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五组图像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P=0.002,P<0.001),CNR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P=0.979,P=0.772,P=0.910)。当CS AF=2.4时,水相、IP、OP图像的主观评分与常规PAT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1,P<0.001),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与常规PAT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2,P<0.001,P<0.001)。结论随着CS AF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缩短,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基于PAT AF 2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临床推荐CS AF 2作为肝脏动态增强和IP、OP成像的扫描参数,并且比常规PAT AF 2的方案扫描时间下降44%,成像效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图像质量 压缩感知 并行采集技术 加速因子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IR血管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3
作者 邱艳华 黄立东 +3 位作者 陈秋雁 翁烨 施黎炜 魏鼎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1,65,共7页
目的 评估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匹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侧支... 目的 评估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匹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侧支循环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AIS患者病例,收集FVH、DWI病变体积、FVH-DWI不匹配、动脉穿行伪影(arterial transit artifact,ATA)、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量(arterial spin labeling-cerebral blood flow,ASL-CBF)异常灌注和90天临床结果等临床数据,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与无FVH-DWI不匹配组相比,FVH-DWI不匹配患者具有较高的FVH分数(4.57±1.87 vs. 1.13±2.24,P<0.001)、较高的ATA分数(1.36±0.50 vs. 0.22±0.60,P<0.001)、较高的ASL灌注异常比例(P=0.001)。FVH与ASL-CBF灌注异常高度相关(r=0.837,P<0.0O1),且在大多数情况下,FVH的范围接近ASL-CBF的异常灌注区。在ATA与FVH、ATA与FVH-DWI不匹配的相关分析中,我们发现ATA与FVH-DWI不匹配的相关性优于ATA与FVH [(r=0.846,P<0.001) vs.(r=0.632,P<0.001)]。结论 FVH-DWI不匹配与ASL侧支循环指标ATA高度相关,有助于临床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穿行伪影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性硬化症合并右心室脂肪瘤1例
4
作者 强剑颖 彭晓澜 +2 位作者 李惠彬 陈婷婷 魏鼎泰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91-1592,共2页
患者女,39岁,发现盆腔肿物3个月、持续下腹痛伴呕吐、排尿不畅1天;3个月前因“月经失调”于外院接受超声检查诊断为“盆腔肿物”;罹患“精神性疾病”11年,用药不详;否认家族史。查体:腹部左侧触及8 cm×8 cm×7 cm肿物,轻压痛,... 患者女,39岁,发现盆腔肿物3个月、持续下腹痛伴呕吐、排尿不畅1天;3个月前因“月经失调”于外院接受超声检查诊断为“盆腔肿物”;罹患“精神性疾病”11年,用药不详;否认家族史。查体:腹部左侧触及8 cm×8 cm×7 cm肿物,轻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差;腹部右侧触及3 cm×3 cm×2 cm肿物,无压痛,边界清,活动度差。实验室检查:糖类抗原12550.7 U/ml。腹部CT:左肾多发含脂质结节,部分形态欠规则,较大者4.3 cm×3.2 cm;盆腔内13.7 cm×11.0 cm×17.0 cm囊性病变,内见多房分隔,周围脂肪间隙模糊(图1A)。颅脑+胸部CT:双侧大脑皮质多发结节状、斑片状低密度影,较大者1.8 cm×1.0 cm,边界清;室管膜下多发钙化结节,较大者1.0 cm×1.0 cm;双肺多发薄壁囊腔及实性结节,直径0.2~0.6 cm;右心室1.6 cm×1.1 cm低密度影,边界清,CT值-100~-80 HU(图1B);胸骨、肋骨、胸椎及腰椎多发斑点状、结节状致密影。超声心动图于右心室近心尖部探及3.4 cm×2.8 cm×2.2 cm实性高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形态尚规则,其内回声不均匀(图1C);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心脏MR(cardiac MR,CMR):右心室近心尖部乳头肌内1.6 cm×1.1 cm团块状病灶呈T1WI、T2WI高信号(图1D),T2-脂肪抑制双反转恢复(double inversion recovery,DIR)序列信号不均匀减低(图1E);钆对比剂延迟强化成像(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LGE)未见明显强化(图1F)。影像学综合诊断: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TSC),右心室脂肪瘤。基因检测:TSC 2基因c.3352 C>T(p.Gln1118*)变异,证实影像学诊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节性硬化症 心室 脂肪瘤 多模态显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