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回顾性分析福建宁德市23例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临床特征与预后情况及抗病毒治疗疗效观察 被引量:1
1
作者 王长贵 陈仁利 赖晓兰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59-364,共6页
目的:分析福建省宁德市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血液科出院诊断为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23例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分析福建省宁德市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ATLL)患者的临床特征及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5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就诊于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血液科出院诊断为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23例病例,总结其临床特征,分析预后情况。对比单纯化疗和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患者的生存期。结果:23例患者均来自福建沿海ATLL流行区(宁德市),男性12例,女性11例,中位发病年龄59(31-84)岁。临床类型均为急性型(18例)或淋巴瘤型(5例),未见冒烟型、慢性型。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依次为白细胞增高20例,淋巴结肿大19例、皮肤损害13例、高钙血症13例,90%以上的病例出现乳酸脱氢酶(LDH)升高,11例患者β2-微球蛋白升高。23例患者中12例接受化疗(部分联合抗病毒治疗),仅1例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总体中位生存期为2.3(0.2-13)个月。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组中位生存期为3(2-11)个月,单纯化疗组中位生存期为2(0.2-13)个月。结论:福建宁德市成人ATLL临床特征较典型,预后不良,抗病毒治疗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临床表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非霍奇金淋巴瘤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分析
2
作者 林莺 张荣东 +2 位作者 林赠华 许新玉 陈仁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1029-1035,共7页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来自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47例NHL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47例淋... 目的:分析非霍奇金淋巴瘤(NHL)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效果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3年1月来自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47例NHL合并高钙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结果:47例淋巴瘤患者中,33例为T细胞型NHL,14例为B细胞型NHL。47例患者的中位血钙水平为3.10(2.77-4.86)mmol/L,27例(57.4%)为轻度高血钙(2.75-3.00 mmol/L),8例(17.0%)为中度高血钙(3.00-3.50 mmol/L),12例(25.5%)例为重度高血钙(>3.50 mmol/L)。47例患者均予以水化、碱化、利尿等治疗,联合化疗32例(68.1%),联合使用鲑鱼降钙素治疗21例(44.7%),5例合并肾功能不全患者中联合使用地舒单抗治疗3例。经过治疗后,38例患者血钙逐渐恢复正常,中位恢复时间6(1-18)d,9例患者经治疗血钙仍未能恢复正常,均在1月内死亡。32例联合化疗患者于化疗2-4疗程后评估疗效,完全缓解(CR)8例(25.0%),部分缓解(PR)11例(34.4%),疾病稳定(SD)7例(21.9%),疾病进展(PD)6例(18.8%)。中位随访时间10个月,化疗后疾病进展13例,总死亡28例,生存期为0.8-23.7个月,中位进展时间4.9个月。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T细胞型NHL、血钙水平>3.5 mmol/L及治疗后血钙未下降为影响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而T细胞型NHL为影响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NHL合并高钙血症预后不良,可作为反映肿瘤负荷的指标之一,应引起临床重视,积极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霍奇金淋巴瘤 高钙血症 临床特征 治疗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涎腺导管内癌3例临床病理和分子遗传学特征分析
3
作者 王丽梅 郑珂 +1 位作者 陈芸 周素娟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46-251,共6页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ID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涎腺ID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应用ARMS qPCR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FISH技术检测RET... 目的探讨涎腺导管内癌(intraductal carcinoma,IDC)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免疫表型和分子改变。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涎腺IDC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中蛋白表达,应用ARMS qPCR法检测BRAF V600E基因突变及FISH技术检测RET基因的分离情况,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3例患者中,2例女性,1例男性;年龄43~61岁;2例发生于颌下腺,1例发生于腮腺,均表现为无痛肿块。镜下见肿瘤细胞在导管内或囊内生长,细胞巢周围可见肌上皮围绕,肿瘤细胞可为低级别或高级别,其中1例伴微浸润性生长。免疫表型:1例闰管型IDC的肿瘤上皮细胞表达S-100和Mammoglobin,2例顶浆分泌型IDC的肿瘤上皮细胞表达AR、GCDFP-15及BRAF VE1;肌上皮细胞表达p63、SMA、Calponin。2例顶浆分泌型IDC均行ARMS qPCR检测,1例发现BRAF V600E突变。FISH检测结果显示3例RET基因分离检测均阴性。3例术后随访均未发现肿瘤复发及转移。结论IDC属于罕见的惰性肿瘤,具有独特的病理学特征及良好的预后。BRAF基因突变可能是IDC的分子表型之一,有望作为潜在的治疗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涎腺肿瘤 导管内癌 BRAF V600E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AGiC技术联合超高b值DWI对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的价值
4
作者 陈婷婷 陈志健 +3 位作者 张丽 陈敏兰 彭晓澜 苏裕盛 《磁共振成像》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140-145,共6页
目的探讨磁共振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lication,MAGiC)序列联合超高b值磁共振扩散加强成像(ultra-high b-valu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uh-DWI)在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 目的探讨磁共振集成(magnetic resonance image complication,MAGiC)序列联合超高b值磁共振扩散加强成像(ultra-high b-value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uh-DWI)在宫颈癌宫旁浸润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2022年8月至2024年4月经手术病理证实的40例宫颈癌患者,根据病理结果是否有宫旁浸润分为浸润阴性(阴性组)和浸润阳性(阳性组),所有受试者均行MAGiC和uh-DWI序列,并测量肿瘤纵向弛豫值(T1值)、横向弛豫值(T2值)、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D)值和超高b值表观扩散系数(ultra-high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uh)。使用Mann-Whiney U检验比较阴性组与阳性组各参数值。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价各单一定量参数,并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联合评价宫颈癌宫旁浸润的诊断效能。结果阳性组T1值、T2值均低于阴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D值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1),阳性组ADCuh值低于阴性组(P<0.001),T1、T2和ADCuh区分宫颈癌宫旁浸润的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99(95%CI:0.762~0.972)、0.962(95%CI:0.849~0.997)、0.934(95%CI:0.809~0.988),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86.36%、77.80%,100.00%、77.78%和77.27%、94.44%。三者联合鉴别宫旁浸润的AUC最高,为0.985,敏感度为100.00%,特异度为95.40%。结论MAGiC联合uh-DWI有助于判断宫颈癌宫旁浸润,综合运用多参数各优势并联合有差异的参数可获得良好的宫旁浸润的诊断效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宫旁浸润 磁共振集成 超高b值扩散加权成像 多参数联合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宫内慢性缺氧子代鼠的听力损失结果分析
5
作者 魏日富 陈丽文 +3 位作者 刘平 朱忠寿 郭丽芳 曾笑梅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2-65,共4页
目的 探讨宫内慢性缺氧对子代鼠听力的影响及可能的致聋机制。方法 选用10只SD孕鼠建立宫内慢性缺氧模型作为缺氧组,另选10只不做缺氧处理作为对照组,对孕鼠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对子代鼠进行ABR测试,比较各组结果。结果 缺氧组孕鼠PaO2和S... 目的 探讨宫内慢性缺氧对子代鼠听力的影响及可能的致聋机制。方法 选用10只SD孕鼠建立宫内慢性缺氧模型作为缺氧组,另选10只不做缺氧处理作为对照组,对孕鼠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对子代鼠进行ABR测试,比较各组结果。结果 缺氧组孕鼠PaO2和SaO2显著低于对照组;缺氧组子代鼠21 d和56 d的听力损失率及波Ⅲ反应阈均显著高于同期对照组,随着时间推移,逐渐改善;但其波Ⅱ、Ⅲ潜伏期及Ⅰ-Ⅱ、Ⅱ-Ⅲ和I-Ⅲ波间期仍显著高于对照组,波Ⅲ振幅和Ⅲ/Ⅰ振幅比显著低于对照组;21 d波Ⅲ反应阈异常而56 d恢复正常的缺氧组子代鼠,其波Ⅱ、Ⅲ潜伏期及Ⅰ-Ⅱ、Ⅱ-Ⅲ和I-Ⅲ波间期均显著高于、波Ⅲ振幅和Ⅲ/Ⅰ振幅比显著低于21 d和56 d波Ⅲ反应阈均正常的对照组及缺氧组。缺氧组子代鼠听力损失以双侧为主。结论 宫内慢性缺氧可导致子代不同程度的听力损失,子代出生后机体可进行一定程度的发育代偿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内慢性缺氧 听性脑干反应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IL-23/Th17炎症通路探讨司库奇尤单抗对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被引量:1
6
作者 李欣欣 张宁 +3 位作者 冯光玲 兰真真 郭娇 刘新灿 《中国比较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78-86,共9页
目的观察IL-23/Th17炎症通路是否参与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生发展,司库奇尤单抗是否可以通过抑制IL-23/Th17炎症通路延缓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进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7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司库奇尤单抗组。空白对照... 目的观察IL-23/Th17炎症通路是否参与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生发展,司库奇尤单抗是否可以通过抑制IL-23/Th17炎症通路延缓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进展。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47只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司库奇尤单抗组。空白对照组给予正常饲料喂养,模型组、司库奇尤单抗组给予促钙化饲料喂养16周后建立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模型,司库奇尤单抗对司库奇尤单抗组小鼠干预4周后,在多普勒超声下检测所有小鼠主动脉瓣峰值流速变化;采用HE染色、Von Kossa染色、免疫组化染色、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PCR进行相关指标测定。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司库奇尤单抗组药物干预4周后,能够显著降低主动脉瓣膜的峰值流速(P<0.05),降低血清IL-6、IL-17、IL-23水平(P<0.05);与司库奇尤单抗组相比,模型组瓣叶厚度明显增加且有更多的钙盐沉积;免疫组化结果显示司库奇尤单抗组与模型组相比,瓣叶中巨噬细胞(P<0.05)、IL-17A(P<0.05)、IL-23(P>0.05)浸润均减少。PCR结果提示,与模型组相比,司库奇尤单抗组的STAT3、BMP-2及α-SMA mRNA的表达均显著减少(P<0.05)。结论IL-23/Th17炎症通路参与了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的发病过程,经司库奇尤单抗干预后小鼠瓣膜的炎症、纤维化、成骨分化及钙化情况均有所缓解,司库奇尤单抗可能通过抑制IL-23/Th17炎症通路而延缓疾病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IL-23/Th17 钙化性主动脉瓣膜病 炎症 司库奇尤单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SyMRI弛豫定量分析和QSM预测早期帕金森病患者脑黑质微结构变化的临床价值研究 被引量:3
7
作者 方子榕 陈秋雁 +3 位作者 叶灵 余波 黄财城 余燕武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10-116,138,共8页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和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在预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微结构变化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合成磁共振成像(synthet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SyMRI)和定量磁化率成像(quantitative susceptibility mapping,QSM)在预测早期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脑黑质(substantia nigra,SN)微结构变化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前瞻性纳入于我院就诊的Hoehn-Yahr分级为1~2.5级的30例早期PD受试者并作为PD组,同时选取30例健康受试者作为健康对照(healthy control,HC)组。所有受试者均行颅脑SyMRI和QSM扫描。提取SyMRI弛豫定量图和QSM图,测量各定量图SN的T1值、T2值、质子密度(proton density,PrD)值和QSM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PD组与HC组SN的T1值、T2值、PrD值、QSM值的组间差异;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定量参数及联合诊断模型的诊断效能;采用DeLong检验比较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的差异;采用Spearman相关系数分析PD组SN的各个弛豫定量值与QSM值的相关性。结果PD组与HC组SN的组间T1值、T2值、PrD值、QSM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T1值、T2值、PrD值、QSM值以及T1-T2-PrD-QSM联合诊断模型鉴别PD组和HC组的AUC值分别为0.872、0.788、0.749、0.838和0.930。T2值与联合诊断模型、PrD值与联合诊断模型、QSM值与联合诊断模型的AUC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7、0.004、0.034);T1值与QSM值呈正相关(r=0.436,P=0.016),T2值与QSM值呈负相关(r=-0.364,P=0.048),PrD值与QSM值呈负相关(r=-0.393,P=0.032)。结论基于SyMRI和QSM在SN的定量分析对诊断早期PD具有良好的诊断价值,能够为早期PD SN微结构变化提供不同的定量反馈,并且弛豫定量值和QSM值的联合诊断模型能够使诊断效能进一步提升,可为早期PD的诊断提供客观、定量的影像学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帕金森病 黑质 磁共振成像 合成磁共振成像 定量磁化率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压缩感知联合并行采集技术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在肝脏磁共振快速成像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方子榕 陈秋雁 +2 位作者 叶灵 余波 陈志健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5-161,共7页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联合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基于区域增长和相位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three-dimensional liver acqusitio... 目的探讨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不同加速因子(acceleration factor,AF)联合并行采集技术(parallel acquisition technique,PAT)基于区域增长和相位校正水脂分离技术的三维肝脏容积加速采集(three-dimensional liver acqusition with volume acceleration flexible,3D LAVA FLEX)屏气序列在肝脏MR快速成像中的应用。材料与方法招募28名健康受试者,采用GE Architect 3.0 T MR仪行结合PAT AF 2以及不同CS AF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的肝脏扫描。扫描序列分为五组,分别为PAT 2组和基于PAT 2的CS 1.2、CS 1.5、CS 2、CS 2.4组。由两位观察者分别对肝脏的水相、同相位(in-phase,IP)、反相位(opposed-phase,OP)图像质量进行5分制主观评分。取肝门水平的同一层面,放置感兴趣区域(region of interest,ROI)于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及其同一相位方向的右侧竖脊肌。记录各个ROI的平均信号强度(signal intensity,SI)及竖脊肌的噪声强度(standarddeviationg,SD)值,分别计算图像信噪比(signal-to-noiseratio,SNR)以及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用组内相关系数(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fficient,ICC)分析两位观察者主观评分和测量数据一致性;用Kruskal-Wallis H检验分析主观评分间差异;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对比不同组间SNR、CNR的差异。结果两位观察者对图像质量的主观评分及测量数据均为一致性良好(ICC>0.75)。五组水相、IP和OP图的主观评分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1,P<0.001)。五组图像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P=0.004,P=0.002,P<0.001),CNR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P=0.979,P=0.772,P=0.910)。当CS AF=2.4时,水相、IP、OP图像的主观评分与常规PAT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9,P<0.001,P<0.001),肝右叶前、后段和肝左叶内、外段SNR与常规PAT 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P=0.002,P<0.001,P<0.001)。结论随着CS AF的增加,扫描时间逐渐缩短,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基于PAT AF 2的屏气3D LAVA FLEX序列临床推荐CS AF 2作为肝脏动态增强和IP、OP成像的扫描参数,并且比常规PAT AF 2的方案扫描时间下降44%,成像效率大幅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脏 图像质量 压缩感知 并行采集技术 加速因子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声诱发反应在胎膜早破胎儿听力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
9
作者 陈丽文 魏日富 +4 位作者 郭丽芳 刘平 朱忠寿 曾笑梅 林碧芳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19-124,共6页
目的探讨声诱发反应(acoustic stimulation test,AST)在胎膜早破(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胎儿听力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725例PROM孕妇作为PROM组,根据P... 目的探讨声诱发反应(acoustic stimulation test,AST)在胎膜早破(prelabor rupture of membranes,PROM)胎儿听力监测中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8年6月—2021年12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妇产科收治的2725例PROM孕妇作为PROM组,根据PROM发生时阴道分泌物病原体检测结果分为生殖道感染(reproductive tract infections,RTI)组(阳性)918例和无RTI组(阴性)1807例;再根据胎龄进一步划分为足月组(孕期≥37周)1792例和早产组(28周≤孕期<37周)933例,为以上受试者行AST检测和新生儿听力筛查及诊断。同时,选取无PROM受试者600例作为对照组,最后将各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RTI组足儿和早产儿的AST阳性率均明显低于无RTI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月龄时,PROM组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声导抗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V波阈值明显高于无PROM组;6月龄时,PROM组足月儿和早产儿的声导抗、DPOAE及V波阈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听力损失随访幼儿中,起初超过一半患儿的声导抗异常,而DPOAE通过率低、V波阈值差。随着月龄增加,各组患儿(PROM组足月儿除外)的声导抗异常率、DPOAE通过率及V波阈值均出现明显改善;在阳性AST,PROM组及对照组患儿听力损失多为轻、中度;在阴性AST,PROM组患儿听力损失多为单或双耳中、重度,而对照组则多为同时双耳;AST对筛查胎儿听力损失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21,联合DPOAE的AUC则为0.915,高于单独使用AST或DPOAE,对重度和极重度者具有很好的敏感度。结论AST可以较好地反映与预估PROM宫内胎儿听力,可供临床选择/联合使用;尤其是RTI阴性者,其听力损失率较高,应加强此类患儿的听力跟踪与随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声诱发反应 胎膜早破 听力损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尔茨海默病海马亚区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研究
10
作者 施黎炜 陈秋雁 +4 位作者 陈婷婷 郑雨杉 吴雅琪 李朝阳 魏鼎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65-72,83,共9页
目的利用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aquaporin magnetic resonance molecular imaging,AQP-MRMI)技术对海马亚区进行定量分析,探讨AQP-MRMI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9... 目的利用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aquaporin magnetic resonance molecular imaging,AQP-MRMI)技术对海马亚区进行定量分析,探讨AQP-MRMI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9名受试者,包括AD组16名、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22名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21名。分析三组间海马亚区水通道蛋白表观扩散系数(aquaporin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QP-ADC)值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与认知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AQP-ADC值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效能。结果对比NC组,MCI组仅表现为左侧海马角(cornu ammonis,CA)1的AQP-ADC值升高(P<0.05),AD组则表现为双侧齿状回(dentate gyrus,DG)-CA4、双侧CA1-3、左侧下托、双侧海马旁回及左侧内嗅皮层的AQP-ADC值升高(P<0.05);对比MCI组,AD组表现为双侧DG-CA4、双侧CA1-3、右侧下托及右侧海马旁回AQP-ADC值升高(P<0.05)。除右侧下托外,各海马亚区的AQP-ADC值均与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评分呈负相关,其中左侧DG-CA4(r=-0.607,P<0.001)、左侧CA1-3(r=-0.633,P<0.001)与MMSE评分表现出较显著的相关性。通过ROC曲线的分析发现,多个海马亚区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的AQP-ADC值可用于鉴别NC与AD、MCI,其中以左侧DG-CA4及左侧CA1-3的AQP-ADC值在NC与AD组间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最大(AUC=0.905、0.940),并且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结论本研究中多个海马亚区的AQP-ADC值与认知功能存在一定相关性,特别是左侧DG-CA4及左侧CA1-3亚区有助于评估认知障碍的严重程度,在鉴别AD与认知正常老年人上具有较优越的诊断效能,可以作为检测AD的生物标志物。左侧海马CA1亚区AQP-ADC值或许有望成为AD早期的潜在生物标记物。AQP-MRMI作为新兴水通道蛋白分子成像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AD的病理生理变化,在分子水平上为AD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更多的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水通道蛋白磁共振分子成像 磁共振成像 海马亚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在阿尔茨海默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探讨
11
作者 邢培秋 陈秋雁 +3 位作者 郑添秀 郑雨杉 邱艳华 魏鼎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33-40,共8页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总共纳入60名受试者,包括AD组22名(AD组)、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成像技术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临床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本次研究总共纳入60名受试者,包括AD组22名(AD组)、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组23名和正常对照(normal control,NC)组15名。对比三组间海马头、海马体、海马尾的常规标准化表观扩散系数(standard 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st)及IVIM度量指标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进行临床相关认知评分与MRI度量指标的相关性分析。结果相对于NC组,MCI组及AD组海马头和海马体的ADCst有升高趋势,但仅AD组的右侧海马头、双侧海马体以及MCI组的左侧海马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IM-D值在MCI组和AD组中的升高趋势更为明显,相对于NC组,MCI组的双侧海马体(P<0.05)、AD组的双侧海马头(P≤0.001)及双侧海马体(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D组的双侧海马头及海马体的IVIM-D值均较MCI组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海马尾部在三组间未检测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度量指标(P>0.05)。右侧海马体的ADCst值及双侧海马头、海马体的IVIM-D值与MMSE总分呈中度相关(0.4<|r|<0.7),双侧海马头及左侧海马体的ADCst值与MMSE总分呈弱相关(0.2<|r|<0.4)。进一步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诊断性能,发现双侧海马头、右侧海马体的ADCst值以及双侧海马头、海马体的IVIM-D值在区分AD上均具有一定的诊断效能(AUC=0.664~0.866,P<0.05),其中右侧海马体IVIM-D值的AUC最大(P<0.001)。综合双侧海马头及海马体的IVIM-D值建立诊断预测模型,能够将AUC进一步提高至0.961。以IVIM-D值为指标的预测模型实际观测值更贴近标准曲线且具有更高的净收益率。结论IVIM成像是一种很有前景的区分AD和NC的成像方式,海马头和海马体的IVIM-ADC可能是诊断MCI和AD的有效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尔茨海默病 轻度认知障碍 体素内不相干运动成像 磁共振成像 海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生物信息学探讨瑞舒伐他汀减轻高糖所致血管内皮损伤的机制
12
作者 蒋诗情 陈家鑫 +2 位作者 汪余嘉 林小惠 雷永芳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2226-2237,共12页
目的: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RST)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分析RST治疗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 目的:结合生物信息学探讨瑞舒伐他汀(rosuvastatin, RST)对高糖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 HUVECs)损伤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网络药理学分析RST治疗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作用靶点和信号通路,分子对接探索RST与核心靶点的结合能力。体外培养HUVECs,将细胞分为正常糖对照组、高糖组和高糖+RST(0.01、0.1、1、2、5和10μmol/L)组,MTS法检测各组细胞活力;化学比色法检测HUVECs释放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和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的情况;RT-qPCR法检测内皮型NO合成酶(endothelial NO synthase, eNOS)、密封蛋白1(claudin-1, CLDN-1)、闭合蛋白(occludin, OCLN)、闭锁小带蛋白1(zonula occludens-1, ZO-1)、醛糖还原酶(aldose reductase, AR)、Janus激酶2(Janus kinase 2, JAK2)、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1(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1, MAPK1)、Ras同源家族成员A(Ras homologous gene family member A, RHOA)和热休克蛋白90AB1(heat shock proteins 90AB1, HSP90AB1)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eNOS、OCLN和ZO-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表明,RST可能通过作用于趋化因子信号通路、酪氨酸代谢、MAPK信号通路、缺氧诱导因子1α信号通路等缓解糖尿病性血管内皮功能障碍。MTS实验结果显示,RST显著提高高糖环境下HUVECs活力(P<0.01),并减轻高糖对HUVECs的损伤。与正常糖对照组比较,高糖组中细胞释放LDH水平显著升高(P<0.01),NO、eNOS、CLDN-1、OCLN和ZO-1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高糖组中AR、JAK2、MAPK1和RHOA的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HSP90AB1的mRNA表达水平下降(P<0.05)。而与高糖组对比,高糖+RST组中LDH水平显著下降(P<0.01),NO、eNOS、CLDN-1、OCLN和ZO-1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高糖+RST组中AR、JAK2、MAPK1和RHOA的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而HSP90AB1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结论:RST可减轻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损伤,其机制可能与RST抑制AR、JAK2、MAPK1和RHOA表达,促进HSP90AB1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物信息学 糖尿病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 瑞舒伐他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耳道胆脂瘤动物模型的构建
13
作者 何观文 韩维静 +5 位作者 郭秀琴 卢雯娴 林晓庆 陈丽文 吴右彬 朱忠寿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47-450,共4页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动物模型简易可靠的构建方法。方法 选取沙鼠和C57BL/6小鼠各10只共40耳,采用外耳道结扎法构建外耳道胆脂瘤动物模型,术后6、8、10、12、16周通过肉眼、组织病理学及显微CT扫描评估胆脂瘤形成情况。结果 沙鼠及C57... 目的 探讨外耳道胆脂瘤动物模型简易可靠的构建方法。方法 选取沙鼠和C57BL/6小鼠各10只共40耳,采用外耳道结扎法构建外耳道胆脂瘤动物模型,术后6、8、10、12、16周通过肉眼、组织病理学及显微CT扫描评估胆脂瘤形成情况。结果 沙鼠及C57BL/6小鼠外耳道结扎后,耳部胆脂瘤自外耳道向中耳方向扩展,组织病理学和影像学可以相对早期判定胆脂瘤是否形成;外耳道胆脂瘤成模理想时间为术后3个月,术后4个月常见到中耳受累。结论 沙鼠和C57BL/6小鼠通过外耳道结扎法均可以成功构建外耳道胆脂瘤动物模型,该建模方法简便易行、成模率高,值得在未来相关基础研究中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脂瘤 外耳道 动物模型 沙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嗜神经侵犯、WPOI-5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14
作者 郑珂 李国平 +2 位作者 王丽梅 黄立 张声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675-680,共6页
目的探讨嗜神经侵犯、WPOI-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13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评估嗜神经侵犯及WPOI-5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行生存... 目的探讨嗜神经侵犯、WPOI-5在口腔鳞状细胞癌进展及预后评估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6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手术切除的13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评估嗜神经侵犯及WPOI-5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进行生存分析。结果135例口腔鳞状细胞癌中嗜神经侵犯发生率为37.8%(51/135),多灶嗜神经侵犯与肿瘤浸润深度(P<0.001)、淋巴结转移(P<0.001)、淋巴结被膜外浸润(P=0.03)及较高的TNM分期(P<0.001)等因素相关,WPOI-5发生率为22.2%(30/135),与肿瘤浸润深度加深(P=0.006)、淋巴结转移(P=0.014)及较高的TNM分期(P=0.018)等因素相关。生存分析显示:伴嗜神经侵犯、WPOI-5的口腔鳞状细胞癌患者总生存率较低,且嗜神经侵犯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多灶嗜神经侵犯、WPOI-5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侵袭性增加相关,建议将单灶与多灶嗜神经侵犯加以区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肿瘤 鳞状细胞癌 嗜神经侵犯 WPOI-5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FLAIR血管高信号-弥散加权成像不匹配评估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侧支循环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16
15
作者 邱艳华 黄立东 +3 位作者 陈秋雁 翁烨 施黎炜 魏鼎泰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6-11,65,共7页
目的 评估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匹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侧支... 目的 评估液体衰减反转恢复(fluid-attenuated inversion recovery, FLAIR)序列血管高信号(vascular hyperintensity,FVH)-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不匹配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患者侧支循环中的临床价值。材料与方法 回顾性分析37例AIS患者病例,收集FVH、DWI病变体积、FVH-DWI不匹配、动脉穿行伪影(arterial transit artifact,ATA)、动脉自旋标记脑血流量(arterial spin labeling-cerebral blood flow,ASL-CBF)异常灌注和90天临床结果等临床数据,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与无FVH-DWI不匹配组相比,FVH-DWI不匹配患者具有较高的FVH分数(4.57±1.87 vs. 1.13±2.24,P<0.001)、较高的ATA分数(1.36±0.50 vs. 0.22±0.60,P<0.001)、较高的ASL灌注异常比例(P=0.001)。FVH与ASL-CBF灌注异常高度相关(r=0.837,P<0.0O1),且在大多数情况下,FVH的范围接近ASL-CBF的异常灌注区。在ATA与FVH、ATA与FVH-DWI不匹配的相关分析中,我们发现ATA与FVH-DWI不匹配的相关性优于ATA与FVH [(r=0.846,P<0.001) vs.(r=0.632,P<0.001)]。结论 FVH-DWI不匹配与ASL侧支循环指标ATA高度相关,有助于临床判断预后和指导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液体衰减反转恢复序列 弥散加权成像 动脉穿行伪影 动脉自旋标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防老年人居家跌倒健康教育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10
16
作者 叶琼 林婷 杨雨婷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944-1946,共3页
介绍了社区老年人居家跌倒预防的研究现状及预防老年人居家跌倒的方法,总结了常用社区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图文式、视听式、案例式、个体化健康教育等,其多以传统媒介为载体,近年来以信息化手段等新媒体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形式成... 介绍了社区老年人居家跌倒预防的研究现状及预防老年人居家跌倒的方法,总结了常用社区预防跌倒的健康教育形式包括图文式、视听式、案例式、个体化健康教育等,其多以传统媒介为载体,近年来以信息化手段等新媒体为载体的健康教育形式成为研究热点,旨在为寻找一种适合老年人的健康教育形式和健康教育方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人 跌倒 健康教育 社区护理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模态图像构建CNN-ViT模型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骨髓受累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2
17
作者 李兰兰 周颖 +3 位作者 林禹 尤梦翔 林美福 陈文新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90-394,共5页
目的设计一种融合多模态图像深度学习模型CNN-ViT,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受累。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1月—2022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DLBCL 78例,其中无骨髓受累46例,有骨髓受累32例,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均行... 目的设计一种融合多模态图像深度学习模型CNN-ViT,诊断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骨髓受累。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1月—2022年6月福建省立医院经病理证实的DLBCL 78例,其中无骨髓受累46例,有骨髓受累32例,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均行全身18F-FDG PET/CT检查、骨髓穿刺细胞涂片和(或)骨髓活检。选取骨盆区域PET及CT图像共9828张。将上述数据按7∶1∶2随机分为训练集6858张、验证集982张和测试集1988张。结合传统的卷积神经网络(CNN)和Vision-Transformer(ViT)模型设计CNN-ViT模型,分别提取PET和CT图像特征,预测骨髓受累情况。使用测试集的混淆矩阵和损失函数的变化、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和F1_score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CNN-ViT模型诊断DLBCL骨髓受累的准确度、特异度、敏感度和F1_score分别为0.988、0.971、0.997、0.987。结论CNN-ViT模型可以准确评估DLBCL骨髓受累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淋巴瘤 B细胞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骨髓 神经网络 骨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艾曲泊帕对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抑制治疗疗效的影响 被引量:5
18
作者 林莺 张荣东 +2 位作者 林赠华 陈琦 陈仁利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823-829,共7页
目的:比较艾曲泊帕联合环孢素(CsA)和单用CsA治疗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中心76例初治TD-NSAA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使... 目的:比较艾曲泊帕联合环孢素(CsA)和单用CsA治疗输血依赖的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TD-NSA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至2021年6月宁德师范学院附属宁德市医院及南通大学附属医院治疗中心76例初治TD-NSAA的临床资料,其中45例使用艾曲泊帕联合CsA治疗(艾曲泊帕治疗组),31例为同期基线匹配单用CsA治疗患者(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在治疗3、6、12个月及随访终点时血液学反应(HR)及完全缓解(CR)均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随着艾曲泊帕治疗时间的延长疗效进一步提高,至随访终点,获得更多的CR及HR,同时随着艾曲泊帕最大稳定剂量的增加,HR有逐渐增加趋势。治疗6、12个月,艾曲泊帕治疗组骨髓巨核细胞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其脱离血小板输注中位时间较对照组短(P=0.018),且中位血小板输注量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9)。艾曲泊帕治疗组在3、6、12个月血小板较基线升高值均高于对照组(P<0.05)。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显示,患者性别、年龄、铁超负荷及治疗前血小板数量与疗效无相关性,而艾曲泊帕的中位稳定治疗剂量和中位治疗时间与疗效存在相关性。艾曲泊帕治疗组中部分患者有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但反应轻微,多可耐受。结论:对于残存造血细胞较多的TD-NSAA患者,加用艾曲泊帕可明显改善HR,加快血小板的恢复,安全性及耐受性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 输血依赖 艾曲泊帕 环孢素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9
作者 林莺 张荣东 +3 位作者 陈仁利 陈捷 吴颖 陈琦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407-1414,共8页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9例既往确诊或新诊断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行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2组,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组2... 目的:探讨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的疗效及相关预后因素。方法:将2018年1月至2021年1月收治的49例既往确诊或新诊断的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是否行抗病毒治疗将患者分为2组,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组27例,其中13例用重组人α-2b干扰素联合CHOP方案治疗,8例用齐多夫定联合CHOP方案化疗,6例采用CHOP方案联合干扰素加齐多夫定治疗;单纯化疗组22例,单用CHOP治疗。通过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症状、血常规、LDH、β微球蛋白、Ki-67等指标变化,评估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ATLL的临床疗效,检测HTLV-1病毒拷贝数以评价抗病毒的效果,并进行相关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14个月。与单纯化疗相比,经化疗联合抗病毒治疗患者肿瘤负荷较治疗前明显减轻,HTLV-1病毒拷贝数明显下降,白细胞数、LDH、β_(2)-MG、Ki-67阳性率及HTLV-1病毒量等指标均明显降低(P<0.05);化疗联合抗病毒组总有效率(CR+PR)明显高于单纯化疗组(63.0%vs31.8%, P=0.035)。化疗联合抗病毒组、单纯化疗组患者1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4.1±2.9)%和(40.9±2.1)%(P=0.021),1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1.9±3.3)%和(13.6±2.8)%(P=0.017)。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HTLV-1病毒量及是否抗病毒治疗为影响患者远期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HR=7.518,95%CI:2.517-36.192, P=0.013;HR=5.617,95%CI:1.803-11.293, P=0.027)。结论:ATLL化疗基础上加用抗病毒可提高其疗效,延长其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体生存时间,HTLV-1病毒量及是否抗病毒治疗可影响患者长期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人T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CHOP方案 干扰素 齐多夫定 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胎盘绒毛膜血管瘤23例临床病理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孙小美 郭立文 +3 位作者 周素娟 郭华 钟杰 黄海建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17-620,共4页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chorioangioma,C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3例CM中CD34、Fli-1、CD31、Ki-67及SMA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CM者占17.... 目的探讨胎盘绒毛膜血管瘤(chorioangioma,CM)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23例CM中CD34、Fli-1、CD31、Ki-67及SMA的表达,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产前超声检查诊断为CM者占17.39%(4/23),合并妊娠并发症占91.30%(21/23),病理取材可见实质性占位占43.48%(10/23),偶然发现占56.52%(13/23)。镜下病变呈界限清楚的分叶状生长,干绒毛间质内有密集增生活跃的毛细血管,未累及终末绒毛。免疫表型:肿瘤细胞CD34、CD31、Fli-1、SMA均阳性,Ki-67增殖指数1%~5%。结论CM常有妊娠合并症,产前、病理取材时易漏诊,确诊主要依靠病理诊断,预后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绒毛膜血管瘤 胎盘肿瘤 临床病理 免疫组织化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