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激光测距的机械设备微小结构件调姿控制方法
1
作者 林舒萍 李惠玲 张铃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40-245,共6页
微小结构件在工作状态下容易受到机械设备其他结构件的外部扰动,导致调姿控制过程中产生的过调量较大。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激光测距的机械设备微小结构件调姿控制方法。首先,标记结构件激光测距的初始位置,通过激光测距的方式捕... 微小结构件在工作状态下容易受到机械设备其他结构件的外部扰动,导致调姿控制过程中产生的过调量较大。针对该问题,本研究提出基于激光测距的机械设备微小结构件调姿控制方法。首先,标记结构件激光测距的初始位置,通过激光测距的方式捕捉结构件运动状态,得到调姿控制响应点;然后,将激光测距得到的数值处理为矢量,针对多个控制响应点设置调姿动态补偿条件;最后,结合结构件单位阶跃响应周期,设计含有左右死区补偿参数的死区补偿控制器,控制调姿过程产生的过调量,实现对机械设备微小结构件调姿控制。搭建机械设备测试平台后,通过分析结构件的位移可知,与传统控制方法相比,新方法调姿过程中产生的超调量最少,实际的动态控制性能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测距 机械设备 微小结构件 调姿控制 补偿条件 响应周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引力理论框架下基于综合竞争力的自动驾驶拟人换道决策模型 被引量:3
2
作者 裴玉龙 傅博涵 +1 位作者 王子奇 张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66-80,共15页
为有效刻画城市快速路中自动驾驶环境下的车辆换道决策机理,考虑主车与周边车辆的位置属性、驾驶风格属性及车辆运动属性对主车换道行为的影响,建立基于综合竞争力的拟人换道决策模型。首先,以邻近前车间距、邻近前车速度差及驾驶风格这... 为有效刻画城市快速路中自动驾驶环境下的车辆换道决策机理,考虑主车与周边车辆的位置属性、驾驶风格属性及车辆运动属性对主车换道行为的影响,建立基于综合竞争力的拟人换道决策模型。首先,以邻近前车间距、邻近前车速度差及驾驶风格这3种因素作为自动驾驶车辆的拟人化换道意愿属性,量化表征主车的换道意愿;然后,基于人类决策中的悲观主义准则,分析换道过程中周边车辆与主车可能产生的竞争行为,利用车头间距比和驾驶风格差异提出潜在竞争强度概念;其次,考虑环境稳定性对驾驶舒适性的影响,提出“速度伪距”“加速度伪距”概念,衡量换道后的环境稳定性;最后,结合引力理论建立以车辆横向速度为求解目标的综合竞争力换道决策模型。在模型标定中,筛选Ubiquitous Traffic Eyes开源数据集,得到非强制换道片段数据,利用蚁群算法标定模型参数。采用随机排列交叉验证方法进行验证,以正确率为模型精度和泛化能力的评价指标,并将其与传统模型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将训练与验证比设置为72%∶28%、65%∶35%、57%∶43%和50%∶50%时,平均正确率区间为87.67%~90.34%,说明该模型具有较强的鲁棒性和可行性,相比于传统模型,本文模型具有更高的预测精度,可为自动驾驶环境下车辆的车道选择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交通 换道决策 综合竞争力 自动驾驶 横向速度 轨迹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智能制造生产线目标检测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林舒萍 宋晓 张铃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227-231,共5页
智能制造生产线目标图像数据采集过程受到噪声、光照变化等问题,导致输入图像的质量不佳,进而影响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对此,设计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智能制造生产线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待检测目标点云数据,... 智能制造生产线目标图像数据采集过程受到噪声、光照变化等问题,导致输入图像的质量不佳,进而影响目标检测的准确性,对此,设计一种基于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智能制造生产线目标检测方法。首先,采用三维激光扫描仪获取待检测目标点云数据,通过点云变换准则计算数据之间的拓扑关联,生成完整三维激光图像。然后,利用杂交小波变换对三维激光目标图像进行去噪处理。最后,使用能量、熵、对比度、相关性4种参数提取图像纹理特征并采取归一化处理,创建最优分类函数,并运用支持向量机算法划分生产线目标样本图像数据,完成智能制造生产线目标检测工作。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的交并比值最高时达到0.97,F1值最高时达到0.96,平均检测耗时仅为0.53 s,说明所提方法的检测精度高、效率快,鲁棒性强,在实际操作中具备相当的可用性,为智能制造产业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智能制造生产线 目标检测 图像去噪 支持向量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乌鸦搜索算法的无人艇新型路径规划策略 被引量:1
4
作者 林蔚青 林秀芳 +1 位作者 陈国童 黄惠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7-97,共11页
鉴于无人艇的实际航行需求,所规划的路径应满足顺滑性和经济性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乌鸦搜索算法和新型路径拟合方法的路径规划策略。文中提出一种新型路径拟合方法,用于优化转向点的数量并对转向点进行圆弧过渡处理,从而缩短路径... 鉴于无人艇的实际航行需求,所规划的路径应满足顺滑性和经济性要求,为此提出一种基于改进乌鸦搜索算法和新型路径拟合方法的路径规划策略。文中提出一种新型路径拟合方法,用于优化转向点的数量并对转向点进行圆弧过渡处理,从而缩短路径长度,并保证无人艇在航速稳定的情况下实现转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乌鸦搜索算法,用于优化路径转向点的位置。算法的改进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采用反向学习策略以提高初始种群质量及多样性;提出一种动态变化的意识概率以提高算法局部和全局的搜索能力;采用莱维飞行策略以改善搜索的方向性和有效性。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新型路径拟合方法优于B样条曲线拟合方法和直线段拟合方法。迭代计算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在优化新型拟合路径方面,所提出的改进乌鸦搜索算法相较于标准乌鸦搜索算法、差分进化算法和遗传算法具有更高的收敛精度和鲁棒性,能更高效地处理无人艇路径规划的实际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人艇 路径规划 乌鸦搜索算法 反向学习 意识概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模拟退火-自适应布谷鸟算法的城市公交调度优化研究 被引量:14
5
作者 赖元文 张杰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83-189,共7页
为改善城市常规公交运营效率,提出基于模拟退火-自适应布谷鸟算法的公交调度优化模型。通过结合线路实际客流数据反映的客流特征,建立考虑公交公司和乘客双方利益的公交调度优化模型;改进布谷鸟算法固定步长并加入模拟退火算法退火操作... 为改善城市常规公交运营效率,提出基于模拟退火-自适应布谷鸟算法的公交调度优化模型。通过结合线路实际客流数据反映的客流特征,建立考虑公交公司和乘客双方利益的公交调度优化模型;改进布谷鸟算法固定步长并加入模拟退火算法退火操作,设计模拟退火-自适应布谷鸟算法,改善寻优过程中跳出局部最优解而全局寻优的能力;以福州125路公交线路为例,将该线路客流特征数据应用于模型和求解算法中。结果表明,基于不同利益方权重下通过模型算法计算出的结果均优于现有调度方案,验证了模型及算法的有效性及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交通 公交调度优化 模拟退火-自适应布谷鸟算法 发车间隔调整 公交资源节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半导体硅器件接触时粘着产生起因的原子尺度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张琦 陈晶晶 +1 位作者 宋萌萌 马艳花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269-277,共9页
目的实现对半导体硅器件接触变形与相变转化的微观认识和理解其粘着产生起因。方法基于分子动力学法的Morse和Tersoff混合势函数,对单晶硅受加载和卸载时的接触特性与粘着起因展开分析,并用剪切应变和配位数分别描述硅器件接触变形与相... 目的实现对半导体硅器件接触变形与相变转化的微观认识和理解其粘着产生起因。方法基于分子动力学法的Morse和Tersoff混合势函数,对单晶硅受加载和卸载时的接触特性与粘着起因展开分析,并用剪切应变和配位数分别描述硅器件接触变形与相变行为。结果加载期时,硅基与探针紧密接触区应变程度由内到外逐渐衰减;卸载期时,应变由外到内逐渐增强,且卸载时接触边缘两侧硅原子会形成桥搭,表明硅基与探针接触时存有粘着,该粘着是诱导硅基原子粘附于探针表面的主因。粘着产生是由于硅基受载时,硅发生相变转化的键能被破坏引起。加载期积累的部分应变能在卸载时得以释放,以致硅基与探针紧密接触区的部分破坏原子粘附于探针外围轮廓,而产生明显粘着增强。另外,加载和卸载时的硅基相变主要以Bct5-Si为主,且单晶硅粘着接触变形与相变行为受温度依赖性显著。温度越高,硅基表面容易有随机粗糙波纹出现,卸载时更容易受温度影响而产生粘着增强效应,这是诱导半导体微/纳器件失效的根本原因。结论半导体硅器件的动态接触变形与相变转化受温度依赖性显著,温度升高引起的材料软化变形是造成粘附增强的主要原因。此次研究对高温重载工况的半导体器件接触行为和粘着起因的理解有更深层次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度响应 单晶硅 粘着 原子模拟 相变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气量对内燃机机油泵内部困油区压力脉动的影响 被引量:3
7
作者 符晓芬 桑小虎 肖顺根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21-25,共5页
结合某内燃机机油泵的实际结构特征参数,用Proe软件建立了机油泵内部流场的三维几何模型,并用网格划分软件ICEM对其进行网格划分,然后使用FLUENT软件对机油泵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考虑了油液中的理论含气量,本构方程采用非牛顿流体的幂... 结合某内燃机机油泵的实际结构特征参数,用Proe软件建立了机油泵内部流场的三维几何模型,并用网格划分软件ICEM对其进行网格划分,然后使用FLUENT软件对机油泵内部流场进行了分析,考虑了油液中的理论含气量,本构方程采用非牛顿流体的幂律模型,压力-速度的耦合采用SIMPLEC格式离散,湍动能及耗散率采用二阶迎风格式离散。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系统地考察了含气量、流体性质对困油区及机油泵内流场特性的影响,分析油液中含气量分别为8%与10%时机油泵的压力脉动。研究结果表明,在含气量为8%时,受困油区压力的影响,越靠近困油区,压力脉动越大,即在困油区出口段,压力脉动的大小为T_1<T_2<T_4<T_3,困油区入口段为T_(11)< T_8< T_(10)< T_9;对于困油区,其压力脉动在一个齿轮旋转周期内出现的峰值数等于齿数,其主频率约为齿轮啮合频率的0.1倍,同时在困油区,含气量越大,压力脉动的振幅越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燃机机油泵 困油区 含气量 压力脉动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优化运行仿真的CCHP终端供能系统规划方法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洪涛 邹斌 +2 位作者 李晓刚 洪元瑞 顾申申 《智慧电力》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29-36,58,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年度运行仿真的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投资规划优化方法,其中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年度仿真是从候选的策略集中选择最优策略,能够体现优化运行的特征。投资规划问题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通过对投资和运行的问题迭代求解获得优化结果... 提出了一种基于年度运行仿真的冷热电联产系统的投资规划优化方法,其中冷热电联产系统的年度仿真是从候选的策略集中选择最优策略,能够体现优化运行的特征。投资规划问题采用遗传算法求解,通过对投资和运行的问题迭代求解获得优化结果。研究结果表明,由于年度仿真具有较快的计算速度,使得问题求解较为快速。运行策略的改变会显著影响冷热电联产的投资结果,在相同负荷情况下,基于优化运行规则的投资容量比基于混合策略运行的投资容量小,总成本可节约15%左右。所提方法为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规划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电联产 运行策略 投资规划优化 遗传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动态贝叶斯网络的电价区间预测 被引量:13
9
作者 王洪涛 邹斌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17-127,共11页
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竞争的背景下,电价波动更为剧烈。为了对电价区间进行预测,提出了动态贝叶斯网络(Dynamic Bayesian Network, DBN)的电价区间预测方法。该方法以风电发电量、总发电量和总用电量的预测值以及历史电价真实值... 在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参与市场竞争的背景下,电价波动更为剧烈。为了对电价区间进行预测,提出了动态贝叶斯网络(Dynamic Bayesian Network, DBN)的电价区间预测方法。该方法以风电发电量、总发电量和总用电量的预测值以及历史电价真实值为输入数据,以贪婪搜索算法确定DBN的网络结构,以最大似然估计法(Maximum Likelihood Estimate, MLE)估计DBN网络参数,建立DBN模型。然后以风电发电量、总发电量和总用电量的预测值为推理证据,采用联合树推理得到电价预测的离散值和后验概率,实现电价的区间预测。最后将所提方法与电价真实值、对比方法进行比较,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所提方法不仅能得到电价的预测区间,而且能给出对应的概率,对提高市场成员的收益、规避价格风险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价预测 区间预测 动态贝叶斯网络 联合树推理 向前向后算法 改进k-means聚类 平均差异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纳米压痕诱导单晶铜弹塑性变形分析与破坏机理研究 被引量:7
10
作者 翁盛槟 陈晶晶 +1 位作者 周建强 林晓亮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216-223,252,共9页
目的从微观角度实现对微机电系统中微器件局部接触区域弹塑性演化过程和原子迁移演变规律的探寻。方法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法,基于EAM和Morse混合势函数,对硬质金刚石探头与软质金属铜基底展开纳米压痕接触特性研究。结果纳米压痕中位错... 目的从微观角度实现对微机电系统中微器件局部接触区域弹塑性演化过程和原子迁移演变规律的探寻。方法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法,基于EAM和Morse混合势函数,对硬质金刚石探头与软质金属铜基底展开纳米压痕接触特性研究。结果纳米压痕中位错环构型生成与演变有规可循,位错环在受载荷影响时,有着4个演变阶段,即位错环萌芽期→生长期→繁衍期→维持期。当载荷达到一定程度时,压痕中铜基质内密排六方结构的HCP容易与附近类似结构发生关联耦合效应,产生刃型位错和形成螺旋式位错结构,随后以脱落方式构成棱柱形位错结构,并向基底底部发射。另外,整个纳米压痕中,铜基质亚表面损伤最为严重,探头与基底接触区域两侧的位错环迁移处应力较集中。结论纳米接触中铜基质内位错环出现与演变过程,是衡量局部接触塑性变形强弱程度的重要依据和非接触区域损伤程度的内在表现。此次研究结果对细观尺度接触变形行为有着深层次认识,也对纳尺度设计出优异摩擦学性能的微结构有着重要借鉴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纳米压痕 弹塑性变形 分子动力学 位错环 亚表层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节点传输贡献量的省间联络线潮流近似计算 被引量:7
11
作者 王洪涛 邹斌 张亮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5-141,共7页
提出以节点传输贡献量为量化指标的节点分类方法,提高了日前电力市场中省间联络线上有功功率的计算精度。以3机5节点的简单电网为例,详细说明了省级电网简化前后功率传输分布因子和注入转换系数的计算过程和步骤。以电网有向图为基础,... 提出以节点传输贡献量为量化指标的节点分类方法,提高了日前电力市场中省间联络线上有功功率的计算精度。以3机5节点的简单电网为例,详细说明了省级电网简化前后功率传输分布因子和注入转换系数的计算过程和步骤。以电网有向图为基础,搜索电源节点与负荷节点之间的可行路径,计算节点的传输贡献量,进而估计节点的注入转换系数,获得联络线潮流的近似值,并分析了以节点传输贡献量的均值为阈值对节点分类的优势。最后在IEEE 118节点系统中将所提方法、均值法和节点定性分类法分别应用于日前电力市场的省间联络线潮流计算,仿真和比较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减小了注入转换系数均值的波动,与真实值相比,省间联络线潮流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49%,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率传输分布因子 注入转换系数 节点传输贡献量 日前电力市场 联络线潮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刚石探针曲率半径对单晶铜表面粘附接触失效影响分析 被引量:7
12
作者 陈晶晶 胡洪钧 赖联锋 《表面技术》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70-174,共5页
目的降低微机电系统表面粘着接触失效。方法考虑纳尺度粘附力﹑单晶铜弹塑性形变及各向异性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法的混合势函数(EAM和Morse)和Verlet算法,对不同曲率半径探针与单晶铜基底粘着接触失效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原子中心对... 目的降低微机电系统表面粘着接触失效。方法考虑纳尺度粘附力﹑单晶铜弹塑性形变及各向异性影响。基于分子动力学法的混合势函数(EAM和Morse)和Verlet算法,对不同曲率半径探针与单晶铜基底粘着接触失效特性进行研究,通过计算原子中心对称参数来描述接触区域原子破坏和迁移轨迹变化。结果研究发现探针与基底尚未接触时(即位移小于1 nm)的粘附接触力不受探针曲率半径影响;而探针下降位移大于1 nm时,探针曲率半径对粘附接触力曲线有着重要影响,即探针曲率半径越大,粘附接触力也越大,导致基底弹塑性变形更加剧烈,易诱导单晶铜基底大量原子粘附于探针底表面,产生明显的粘着效应;此外,探针曲率半径越大,接触体间粘着滞后现象越明显。结论此研究结果将对微机电系统的粘着接触失效机理和微机械产品表面轮廓设计有着重要的实践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子动力学 粘附接触力 单晶铜 探针 曲率半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混合灵敏度设计的结构H_(∞)鲁棒半主动控制 被引量:1
13
作者 林秀芳 陈淑梅 林蔚青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54-166,共13页
为兼顾基于磁流变阻尼器(MRD)的结构减振效果和控制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_(∞)鲁棒半主动控制方法.将基于干扰抑制问题的H_(∞)控制系统的设计转化为混合灵敏度求解问题,为了克服对工程经验的依赖性,并提高主动控制力的计算精... 为兼顾基于磁流变阻尼器(MRD)的结构减振效果和控制算法的鲁棒性,提出了一种改进的H_(∞)鲁棒半主动控制方法.将基于干扰抑制问题的H_(∞)控制系统的设计转化为混合灵敏度求解问题,为了克服对工程经验的依赖性,并提高主动控制力的计算精度,提出利用鲸鱼优化算法对H_(∞)控制器的混合灵敏度加权函数进行带约束优化设计.利用限幅电压定律,将所设计的鲁棒控制器输出的主动控制力转换成MRD的控制信号,从而输出理想的阻尼力.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其他4种半主动控制算法,本文所提出的控制算法具有更优越的综合控制性能.此外,该算法对地震波和结构参数的变化具有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流变阻尼器 振动控制 鲸鱼优化算法 H_(∞)控制 混合灵敏度设计 限幅电压定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复合点位移的旋转棒料直线度检测及弯曲定位方法 被引量:1
14
作者 魏崴 钟剑锋 +4 位作者 涂钊 池守疆 刘东明 钟舜聪 肖顺根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1-126,共6页
通过分析现有空间直线度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结合目前企业对于棒料直线度检测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点位移的旋转棒料直线度检测方法并实现弯曲角度定位。通过研究空间直线度、圆跳动、全跳动等形位误差关系,确定采用螺旋线提... 通过分析现有空间直线度测量方法的优缺点,结合目前企业对于棒料直线度检测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一种基于复合点位移的旋转棒料直线度检测方法并实现弯曲角度定位。通过研究空间直线度、圆跳动、全跳动等形位误差关系,确定采用螺旋线提取法为测量点提取方法,两端点连线法为直线度评价方法。通过激光位移传感器沿轴向运动采集旋转棒料的位移,建立位移变化信息与直线度的数学模型,从而判断棒料的直线度误差;并根据位移变化信息与转动行程的关系实现棒料的弯曲角度定位。基于上述方法,设计开发了一套直线度检测及弯曲角度定位装置,通过实验对测量精度与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的精度、重复精度、弯曲定位精度满足实际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棒料 直线度 圆跳动 全跳动 自动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磨粒刮擦铝膜的亚表层磨损机制纳观探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翁盛槟 陈晶晶 +1 位作者 周建强 林晓亮 《材料导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57-163,共7页
磨损常是宏观机械装备出现故障和产生噪音的关键诱因及微/纳机电传动装置的失效主因,伴随摩擦产生的粘着会使磨粒聚合为粘结点而影响机械服役期寿命。然而,碰磨中磨损产生内在机制和粘着诱导主因目前尚未被研究清楚。因此,本工作运用经... 磨损常是宏观机械装备出现故障和产生噪音的关键诱因及微/纳机电传动装置的失效主因,伴随摩擦产生的粘着会使磨粒聚合为粘结点而影响机械服役期寿命。然而,碰磨中磨损产生内在机制和粘着诱导主因目前尚未被研究清楚。因此,本工作运用经典分子动力学法,对磨粒与金属Al基底碰磨刮擦中的亚表层磨损机理展开研究,并将温度、磨粒尺寸、刮擦速度分别对刮擦表面形貌与变形特征、切向力贡献度、磨屑数额、温度和应力分布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研究表明:基底被磨粒刮擦时经历三个变形阶段,即刮擦初期弹性变形和刮擦中期弹塑性变形及刮擦稳定期塑性去除。其中,刮擦中期弹塑性变形阶段是诱导粘着产生的主要内因,且粘着犁沟力在整个粘着磨损过程中起主导作用,而磨屑原子对切向力的贡献度较小。另外,与磨粒紧密接触区的温度和应力分布都较其它部分要明显更高,且紧密接触区边缘两侧及被刮擦后表面会因温度升高而促使弹塑性变形阶段原子热运动迁移加剧,从而使小磨屑聚集为新粘结点并分布于被刮擦表面。高温下,基底内、外表面出现大量非晶态,这会诱导被刮擦表面出现加工硬化状态,其外部构型表现出与刮擦速度、磨粒尺寸改变所引起的表面形貌变化有显著差异。本研究结果将为碰磨刮擦时的磨损运动行为和粘结点生成机理这两方面的认识提供原子水平见解,并为宏观机械装备、微/纳机械装置减少摩擦磨损提供重要参考价值,也对超精密表面加工技术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着磨损 磨粒 刮擦 分子动力学 表面形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球面触点接触模式的铜膜纳观变形探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陈晶晶 翁盛槟 吴昊 《中国表面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99-106,共8页
对微机电系统金属铜膜接触变形特征的了解和位错原子迁演的寻迹对改善工况接触质量极为重要。基于分子动力学法,对球面触点与微器件铜膜的接触变形展开研究,分析铜膜力-位移曲线对应构型演变特征,用WSDA法描述接触变形特性,并比对触点... 对微机电系统金属铜膜接触变形特征的了解和位错原子迁演的寻迹对改善工况接触质量极为重要。基于分子动力学法,对球面触点与微器件铜膜的接触变形展开研究,分析铜膜力-位移曲线对应构型演变特征,用WSDA法描述接触变形特性,并比对触点轮廓对铜膜内、外表面的变形差异。研究表明:弹性接触时,力-位移曲线的Hertz理论与MD结果吻合,而接触区铜膜两侧的位错环凸显是塑性变形始发源与侧面滑移带产生的萌芽端,也是弹性阶段后的Hertz理论与MD的力-位移曲线不吻合主因。受载铜膜的位错原子会演化为位错环,位错环构型演变有4个动态阶段:位错环萌芽期、生长增大期、繁衍增殖期、维持稳定期。随着触点轮廓增加,位错环构型也相应扩张,而位错环演化4个阶段不受外围轮廓影响。另外,受载铜膜接触区两侧滑移带蔓延处的应力较集中,亚表层应力集中度强烈依赖于触点外围轮廓尺寸。验证了WSDA法可有效描述铜膜受载时的变形特征,并随触点轮廓增加而迅速向两侧蔓延传播,与受载铜膜的应力、应变趋势获得一致。研究结果将对微观金属弹塑性变形转化的微观临界态揭示中有着重要参鉴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弹塑性临界态 球面接触副 位错演化 原子模拟 位错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强化学习的能量采集物联网视频编码技术 被引量:1
17
作者 黄锦灏 江东华 +3 位作者 丁钰真 肖亮 范业仙 陈建成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889-893,共5页
物联网设备的视频压缩码率和量化参数等编码方案决定着视频质量和物联网设备的使用寿命.针对未知视频传输模型和能量采集模型的物联网设备,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视频编码方案,能够动态优化视频编码码率和量化参数.该技术根据物联网设... 物联网设备的视频压缩码率和量化参数等编码方案决定着视频质量和物联网设备的使用寿命.针对未知视频传输模型和能量采集模型的物联网设备,提出一种基于强化学习的视频编码方案,能够动态优化视频编码码率和量化参数.该技术根据物联网设备的无线信道带宽、电池水平和采集的能量,结合反馈的视频质量和时延等信息,采用强化学习算法优化选择视频编码码率和量化参数.在动态的网络环境下,物联网设备不需预知视频传输模型就可以综合优化视频质量和设备能量损耗.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案可以提高视频质量,降低设备能量损耗和时延,改善物联网设备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视频编码 强化学习 能量采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不确定图数据库上的相似性连接方法 被引量:1
18
作者 缪丰羽 王宏志 《软件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3150-3163,共14页
在确定图上进行的相似性连接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会有许多因素使得图结构数据变得不确定.研究了不确定图数据库上的相似性连接问题.采用联合概率分布表示法来描述图中边的不确定性,结合一种新的图的相似性度量方法,给出... 在确定图上进行的相似性连接已有许多研究成果.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会有许多因素使得图结构数据变得不确定.研究了不确定图数据库上的相似性连接问题.采用联合概率分布表示法来描述图中边的不确定性,结合一种新的图的相似性度量方法,给出了不确定图数据库上的相似性连接的形式化定义,并设计了一组过滤策略来减少连接过程中候选图对的数量.大量的实验数据表明,所提出的方法具有较好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确定图 联合概率分布 相似性连接 过滤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神经网络和ARIMA模型的冷热电短期负荷预测 被引量:33
19
作者 梁荣 王洪涛 +3 位作者 吴奎华 孙伟 付春梅 张晓磊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2-58,共7页
冷热电负荷预测对终端供能系统的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针对冷热电负荷预测方法中存在的变量多、时间开销大等问题,以5种典型建筑的冷热电负荷历史数据为基础,将Elman神经网络、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冷热电负荷预测对终端供能系统的规划设计有重要意义,针对冷热电负荷预测方法中存在的变量多、时间开销大等问题,以5种典型建筑的冷热电负荷历史数据为基础,将Elman神经网络、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ARIMA(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模型和小波神经网络用于冷热电短期负荷预测。仿真结果表明:在冬夏典型日的冷热电负荷预测中,小波神经网络的最大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2.1%,计算速度适中,是较为合适的冷热电负荷预测方法;ARIMA模型的最大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4.1%,计算速度慢,但调试和确定参数的难度不大;Elman神经网络的最大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7.4%,但计算速度最快,网络参数少且调节简捷,适用于对预测精度的要求不太高,但需快速响应的场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冷热电联供 负荷预测 ELMAN神经网络 自回归求和滑动平均模型 小波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再生运动链法的锁芯机构创新设计 被引量:4
20
作者 宋萌萌 肖顺根 林世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1期2600-2607,共8页
在分析现有锁具机构的基础上,应用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法对机构进行还原再生,找出满足拓扑要求与约束要求的非同构运动链,从而实现新锁具的机构创新。首先应用一般化原则将现有玥玛空转锁芯机构转化为与之对应的一般化链;然后运用数综合... 在分析现有锁具机构的基础上,应用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法对机构进行还原再生,找出满足拓扑要求与约束要求的非同构运动链,从而实现新锁具的机构创新。首先应用一般化原则将现有玥玛空转锁芯机构转化为与之对应的一般化链;然后运用数综合理论,对原型的机构运动链进行还原,找到所有可能的具有相同构件数和运动副数的一般化运动链图谱;再根据设计要求与约束对运动链进行元件识别,从而得到可行特定化链;最后由可行特定化链具体化为新的锁芯机构方案简图。利用三维软件对新设计的锁芯机构进行三维建模并分析其工作原理,结果表明设计的锁芯机构是合理的,并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转锁芯 机构再生运动链设计法 一般化原则 数综合 三维建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