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香鱼弧菌病综合防控技术
1
作者 陈庆荣 《科学养鱼》 2024年第9期57-58,共2页
香鱼十分娇贵,人工养殖易发病,其中,弧菌病是香鱼养殖中危害最大的常见、多发性细菌病,其发病快、死亡率高,尤以幼鱼为甚。弧菌虽对一般消毒剂和抗菌素都十分敏感,但弧菌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一旦养殖水环境恶化或鱼体抗病力下降极易复发... 香鱼十分娇贵,人工养殖易发病,其中,弧菌病是香鱼养殖中危害最大的常见、多发性细菌病,其发病快、死亡率高,尤以幼鱼为甚。弧菌虽对一般消毒剂和抗菌素都十分敏感,但弧菌是典型的条件致病菌,一旦养殖水环境恶化或鱼体抗病力下降极易复发,单纯采取药物防治治标不治本,在每年5-10月的发病高峰期,1个月可发病2~3次,死亡率高(达50%以上)、危害性大。近年来,笔者蹲点宁德市焦城区七都镇众合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香鱼养殖场,指导该场采取水质调控、投饲喂养、日常管理、药物防治等综合防控技术,发病季节月平均发病率仅1.3次,死亡率下降至12.4%,效果明显,具体技术总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物防治 条件致病菌 弧菌病 人工养殖 一般消毒剂 细菌病 香鱼 死亡率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棘胸蛙高效优质健康养殖技术
2
作者 陈庆荣 《科学养鱼》 2024年第5期44-46,共3页
2012年,宁德市一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蕉城区洋中镇邑堡村建立棘胸蛙人工养殖基地,基地占地20多亩,建有养殖专用房11间计2 090米2。2021年,采用高效安全优质养殖新技术,饲养棘胸蛙一年半,养殖成活率从85.3%提高到92%,商品蛙平均只重从9... 2012年,宁德市一宝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在蕉城区洋中镇邑堡村建立棘胸蛙人工养殖基地,基地占地20多亩,建有养殖专用房11间计2 090米2。2021年,采用高效安全优质养殖新技术,饲养棘胸蛙一年半,养殖成活率从85.3%提高到92%,商品蛙平均只重从93克提高到105克,增产0.95吨,增产值24.7万元,增利润20多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著。现就基地基本情况与养殖新技术介绍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新技术 棘胸蛙 人工养殖 养殖成活率 蕉城区 健康养殖技术 宁德市 高效优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初探 被引量:6
3
作者 苏跃中 周瑞发 +5 位作者 刘振勇 苏仰源 谢友亮 谢友佺 李庆叨 周绍锋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219-222,226,共5页
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2008~2010年以人工养殖的曼氏无针乌贼成体作亲本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中采取了下列技术措施:对乌贼亲体进行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确立乌贼幼体的饵料系列并保障供给;做好育... 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2008~2010年以人工养殖的曼氏无针乌贼成体作亲本进行了育苗试验。试验中采取了下列技术措施:对乌贼亲体进行强化培育和生殖调控,促进性腺发育成熟;确立乌贼幼体的饵料系列并保障供给;做好育苗水体的水质调控和苗种的病害防治。3年共获受精卵4075.8 kg,平均孵化率82.5%;培育出平均胴长1.94 cm的幼体276.1万只,育苗成活率48.2%,达到了批量育苗的技术水平,初步形成了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全人工育苗 规模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自然海区缢蛏苗种生产技术 被引量:2
4
作者 苏仰源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53-55,共3页
用平畦预报技术指导自然海区缢蛏苗种生产,重点介绍苗埕选择、苗埕建造、平畦预报、以及蛏苗附苗后的管理。
关键词 缢蛏 平畦预报 海区采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池塘蓄水养蛏提高产量的关键技术 被引量:1
5
作者 苏仰源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275-277,共3页
池塘蓄水养殖缢蛏是一种高产、高效、优质的养殖模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单位成本低等优点。池塘蓄水养蛏,提高产量的关键是严格掌握并有效地控制水质、饵料、底质三要素。
关键词 缢蛏 池塘养殖 水质 饵料 底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蓄水养蚶高产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苏仰源 《福建水产》 2006年第2期82-83,共2页
关键词 水养殖 高产技术 水产技术推广 经济效益 养殖方式 海水池塘 滩涂养殖 养殖周期 高产量 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捕野生曼氏无针乌贼繁育技术 被引量:1
7
作者 陈庆荣 《科学养鱼》 2018年第1期49-50,共2页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恶化,乌贼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自20世纪90年代,曼氏无针乌贼产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为此,国内外,最早日本等国家开展了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繁殖研究,我国浙江省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此方面研究,... 20世纪70年代末,由于过度捕捞和生态环境恶化,乌贼资源遭到了极大破坏,自20世纪90年代,曼氏无针乌贼产量急剧下降,濒临灭绝。为此,国内外,最早日本等国家开展了曼氏无针乌贼的人工繁殖研究,我国浙江省也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了此方面研究,2005年前后突破了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和养成技术,随着曼氏无针乌贼养殖业的发展,出现了性早熟、白化卵和孵化率下降及生长缓慢等经济性状衰退的现象.因而进行海捕野生曼氏无针乌贼人工繁育,对曼氏无针乌贼遗传多样性的保护和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繁育技术 野生 生态环境恶化 可持续发展 遗传多样性 过度捕捞 人工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网箱养殖大黄鱼常见病害防治技术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安涵 《黑龙江水产》 2023年第6期500-502,共3页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但大黄鱼病害一直影响着大黄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文章通过分析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因素、防治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常见的虹彩病毒病、假单胞菌病、盾形纤...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是中国目前最大规模的海水网箱养殖鱼类,但大黄鱼病害一直影响着大黄鱼养殖业的发展。为此,文章通过分析网箱养殖大黄鱼发病的主要因素、防治用药中存在的问题,介绍了常见的虹彩病毒病、假单胞菌病、盾形纤毛虫病、刺激隐核虫病、白鳃症、贝尼登虫病、涡虫病等病害症状、危害以及防治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Larimichthys crocea) 网箱养殖 病害防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贝类养殖技术之一 蓄水养蚶高产技术
9
作者 苏仰源 《中国水产》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44-45,共2页
关键词 高产技术 水养殖 养殖技术 贝类 水产技术推广 经济效益 生长速度 养殖方式 海水池塘 滩涂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鲍三倍体诱导技术研究
10
作者 林美金 《水产科技情报》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9-173,共5页
为研究杂交鲍的三倍体诱导技术,通过预试验,观察和了解23.5℃下杂交鲍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释放的时间。采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诱导起始时间、诱导剂浓度及诱导持续时间下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测定鲍... 为研究杂交鲍的三倍体诱导技术,通过预试验,观察和了解23.5℃下杂交鲍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释放的时间。采用细胞松弛素B抑制第二极体释放的方法,分别在不同的诱导起始时间、诱导剂浓度及诱导持续时间下抑制第二极体的释放,测定鲍的三倍体率,进行了杂交鲍三倍体的诱导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杂交鲍在水温23.5℃下,处理起始时间为20 min,诱导剂浓度为0.70 mg·L^(-1),诱导的持续时间为10min时,表观三倍体率最高,达75%以上。检查稚鲍的倍性,三倍体率达到6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松弛素B 杂交鲍 三倍体率 诱导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提高池塘蓄水养蛏产量的三项关键技术
11
作者 苏仰源 《水产养殖》 CAS 2007年第1期30-31,共2页
池塘蓄水养殖缢蛏具有生长快,养殖周期短,产量高,单位成本低等优点,是一种高产、高效、优质的养殖模式,严格掌握并有效地控制水质、饵料、底质三要素,是提高蓄水养蛏产量的关键。
关键词 缢蛏 池塘蓄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赤点石斑鱼低盐养殖技术
12
作者 林美金 刘宝玲 黄伟卿 《科学养鱼》 2017年第8期48-49,共2页
赤点石斑鱼俗称红斑、鲙鱼,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一种重要鱼类。尽管网箱养殖石斑鱼优点很多,但是仍然存在着养殖过密、海区污染严重,以及病害严重,特别是赤点石斑鱼被鱼虱寄生而发病致死,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同时,随着... 赤点石斑鱼俗称红斑、鲙鱼,近年来已成为我国海水网箱养殖的一种重要鱼类。尽管网箱养殖石斑鱼优点很多,但是仍然存在着养殖过密、海区污染严重,以及病害严重,特别是赤点石斑鱼被鱼虱寄生而发病致死,造成养殖户经济损失惨重。同时,随着温室效应的不断加剧,扩大了江河入口的湖泊沼泽等低盐水环境,因此,海水养殖石斑鱼并不是唯一理想的养殖方式。但鱼虱等多种海水寄生虫在低盐环境中不易存活,进行低盐养殖石斑鱼的试验研究具有生产上的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点石斑鱼 养殖技术 低盐 海水网箱养殖 经济损失 温室效应 养殖方式 海水养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活体倍性检测技术的研究
13
作者 林美金 《福建水产》 2012年第3期225-230,共6页
在生物有机体中,一个细胞核中所含的DNA总量对于某种类有机体是一定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测量细胞中的DNA含量,可以用来鉴别有机体的倍性。本研究分别取杂交鲍[即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盘鲍(Haliotis.discus discu... 在生物有机体中,一个细胞核中所含的DNA总量对于某种类有机体是一定的。利用流式细胞仪(FCM)测量细胞中的DNA含量,可以用来鉴别有机体的倍性。本研究分别取杂交鲍[即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盘鲍(Haliotis.discus discus)]的一小块触手、足肌,设计不同的振荡时间、不同的DAPI染色时间、不同的取样部位,制备成不同的细胞悬液检查样品;用PA-Ⅱ型倍体分析仪测定其倍性,以探讨其对倍性检测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振荡的最适时间为1.5~2.0 min,染色的最适时间为4.0~5.0 min;取材部位的不同对检测结果无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倍性检测 流式细胞仪 DAPI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庆荣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1期51-53,共3页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具有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拓展养殖生产空间等特点,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简述福建省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现状,剖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地区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具有安全优质、高产高效、生态环保、拓展养殖生产空间等特点,发展前景广阔。本文简述福建省三都澳海域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现状,剖析了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以期为相关地区发展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都澳 发展现状及对策 生态环保 对策建议 安全优质 前景广阔 深水抗风浪网箱养殖 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饵料形态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陈庆荣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3期229-235,共7页
为探索提升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养殖技术,开展了饲料形态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将同一种粉状配合饲料,制成团状和软颗粒2种形态,对比研究其对暗纹东方鲀幼鱼(0.680±0.007)g生长的影响。经过30 d的养... 为探索提升暗纹东方鲀(Takifugu obscurus)幼鱼养殖技术,开展了饲料形态对暗纹东方鲀幼鱼生长影响的相关研究。将同一种粉状配合饲料,制成团状和软颗粒2种形态,对比研究其对暗纹东方鲀幼鱼(0.680±0.007)g生长的影响。经过30 d的养殖,结果表明,团状饲料组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分别达到了(309.47±3.00)%和(2.04±0.01)%·d^(-1),饲料效率为(80.92±2.06)%,存活率为(64.29±2.02)%,显著高于软颗粒沉性饲料组(P<0.05),团状饲料组的水质较稳定,说明团状饲料为暗纹东方鲀幼鱼更适宜的饲料形态。研究结果可为开发高品质暗纹东方鲀幼鱼饲料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暗纹东方鲀幼鱼 配合饲料 生长影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温度对曼氏无针乌贼胚胎的影响及染色体核型分析
16
作者 陈庆荣 《中国水产》 CAS 2024年第6期68-70,共3页
温度是影响头足类胚胎发育的重要理化因子之一,本试验探究不同温度下胚胎发育结果,旨在为开展曼氏无针乌贼人工育苗提供参考,同时选择不同发育时期的胚胎制备染色体并分析其核型情况,为曼氏无针乌贼的遗传背景研究提供相关参考资料。
关键词 曼氏无针乌贼 参考资料 染色体核型分析 胚胎发育 人工育苗 理化因子 遗传背景 头足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大黄鱼源变形假单胞菌的流行与防控
17
作者 陈庆荣 《渔业信息与战略》 2024年第2期121-125,共5页
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是一类重要的鱼类条件致病菌,可感染多种海、淡水养殖鱼类。变形假单胞菌引起的内脏白点病是网箱养殖大黄鱼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海水网箱养殖中,患病大黄鱼没有明显的外观症状,给疾病的诊断... 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是一类重要的鱼类条件致病菌,可感染多种海、淡水养殖鱼类。变形假单胞菌引起的内脏白点病是网箱养殖大黄鱼最重要的病害之一,在海水网箱养殖中,患病大黄鱼没有明显的外观症状,给疾病的诊断和防治工作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从病原入侵大黄鱼的部位、发病症状、流行季节、发病地域、防治措施等方面综述变形假单胞菌的相关内容,并从养殖管理、药物防治和疫苗开发3个方面提出防治大黄鱼内脏白点病的策略,提出降低养殖密度、做好养殖管理是目前防治该病最主要的手段,期望为这一疾病的防治提供参考,推动大黄鱼养殖产业健康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鱼 变形假单胞菌 内脏白点病 防控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析宁德大黄鱼锥体虫病流行与防控策略
18
作者 林长顺 《中国水产》 2025年第8期27-28,共2页
大黄鱼是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进步,大黄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锥体虫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大黄鱼健康的寄生虫性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黄鱼锥体虫病的... 大黄鱼是中国重要的海水养殖品种之一,近年来,随着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技术的进步,大黄鱼产业得到快速发展。然而,锥体虫病作为一种严重影响大黄鱼健康的寄生虫性疾病,给养殖户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旨在通过对大黄鱼锥体虫病的症状、流行情况及危害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一系列有效的防控措施,以期为减少该病害对大黄鱼养殖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控策略 流行情况 大黄鱼 锥体虫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鱼源腐败希瓦氏菌碳源利用及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5
19
作者 修艳辉 郭全友 +1 位作者 韩承义 陈庆荣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0-87,共8页
为探究温度对鱼源腐败希瓦氏菌碳源利用的影响,利用多孔平板技术获得5、15、25℃和33℃条件下其生长动态,采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构建动力学模型,获取动力学参数,结合孔平均颜色变化率及利用面积,探究其碳源利用效果。结果表明,25℃时... 为探究温度对鱼源腐败希瓦氏菌碳源利用的影响,利用多孔平板技术获得5、15、25℃和33℃条件下其生长动态,采用修正的Gompertz方程,构建动力学模型,获取动力学参数,结合孔平均颜色变化率及利用面积,探究其碳源利用效果。结果表明,25℃时最大比生长速率(μ_(max))最大,迟滞期(λ)最小,总体碳源利用能力和活性最强,15℃时次之,5℃时活性降至约25℃的1/6,33℃时最弱;5~25℃范围内,温度和μ^(1/2)、(1/λ)^(1/2)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5~33℃时糖类和羧酸类利用率较高,比例分别为30%、29%。糖类(糊精、D-麦芽糖、α-D-葡萄糖、D-阿拉伯醇、水苏糖)、羧酸类(L-苹果酸、L-乳酸、乙酰乙酸)、氨基酸类(L-丝氨酸、氨基乙酰-L-脯氨酸、L-天冬氨酸和L-谷氨酸)和胺/酰胺类、脂肪酸/脂类和其他类中(明胶、丙酮酸甲酯、吐温40、L-组胺)利用较好。通过对腐败希瓦氏菌碳源利用分析,通过对腐败希瓦氏菌碳源利用和动力学分析,可为深入其代谢活性与水产品营养相关性等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败希瓦氏菌 碳源 生长动力学 多孔平板计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福建鲍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被引量:7
20
作者 林位琅 黄洪龙 +9 位作者 陈洪清 万为民 陈庆荣 赖永铅 柯才焕 游伟伟 张子平 吴富村 郑永和 岑万 《中国水产》 2018年第12期83-86,共4页
鲍,素有“软黄金”的美誉。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福建引入皱纹盘鲍与日本盘鲍的杂交鲍并逐渐扩大养殖规模。笔者归纳了福建省鲍的养殖分布及生产情况,结合鲍的消费结构及产业支撑现状发现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育苗场规划,养殖管理,种质退化... 鲍,素有“软黄金”的美誉。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福建引入皱纹盘鲍与日本盘鲍的杂交鲍并逐渐扩大养殖规模。笔者归纳了福建省鲍的养殖分布及生产情况,结合鲍的消费结构及产业支撑现状发现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育苗场规划,养殖管理,种质退化,安全用药等方面存在问题,对此提出推进科学养殖,增强环保意识;加强管理制度建设,实现质量监管;加强种质管理,选育新品种;加强技术体系建设;提升产业融合度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殖 产业 种质 加强 融合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