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鲍鱼菇高产优质栽培技术要点
被引量:4
- 1
-
-
作者
吴建坤
-
机构
福建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食用菌》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51-51,共1页
-
文摘
鲍鱼菇子实体肉质肥厚,菌柄粗壮,脆嫩可口,营养丰富,风味独特。其栽培原料广泛,可利用农副产品的下脚料如棉子壳闽牧42、蔗渣、木屑、稻草等进行栽培:其生产又可在炎热的夏季进行,是一个具有发展前景的品种。若在栽培技术上把握不好,难以达到高产优质。现将其高产优质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
关键词
高产优质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要点
鲍鱼菇
营养丰富
栽培原料
闽牧42
农副产品
发展前景
-
分类号
S646
[农业科学—蔬菜学]
-
-
题名武夷肉桂茶优良品质成因及生产技术探讨
被引量:6
- 2
-
-
作者
陈德华
陈桦
戈佩真
林瑞勋
-
机构
武夷山北斗岩茶研究所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
福建检验检疫局
-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07年第4期44-46,共3页
-
文摘
阐述武夷肉桂茶树良种的植物学和生物学特性及其优良品质与生态环境、农业技术、采制工艺的关系;本文就肉桂茶的传统制茶技术进行探讨,并对肉桂茶树良种推广提出相应建议。
-
关键词
茶树
茶树品种
制茶技术
-
Keywords
tea
tea varieties
tea production technique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Ⅱ优航2号”在闽东作中稻示范表现及栽培技术
- 3
-
-
作者
缪道新
-
机构
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安徽农学通报》
2007年第12期117-,85,共2页
-
文摘
本文介绍了"Ⅱ优航2号"示范栽培的性状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
-
关键词
Ⅱ优航2号
中稻
栽培技术
-
分类号
S511.32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漫话武夷肉桂茶
被引量:5
- 4
-
-
作者
项金茂
林慧
刘宝顺
冯卫虎
戈佩贞
-
机构
武夷山市苑香岩茶研究所
福建省标准化研究院
武夷山市幔亭岩茶研究所
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福建茶叶》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9,共3页
-
文摘
武夷肉桂原为武夷名丛之一,自清代挖掘至今近200年历史。见19世纪蒋衡《茶歌》所载“奇种天然真味存,木瓜微桂味辛…”。注解中有“…肉桂在慧苑…”,又该后评语认为“辛”是具有强烈刺激之意,符合肉桂茶的品质特点。新中国成立前,原崇安县茶叶研究所曾将此名丛移栽至武夷山企山名丛观察园。说明早年肉桂就被列为诸名丛之前茅。
-
关键词
武夷肉桂
茶歌
茶叶研究所
品质特点
新中国
武夷山
-
分类号
TS272.5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漫话武夷岩茶——兼论岩茶优质机理
被引量:5
- 5
-
-
作者
刘宝顺
戈佩贞
陈德华
陈桦
项金茂
李思福
-
机构
武夷山幔亭岩茶研究所
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
北斗岩茶研究所
国家统计局福建调查总队
宛香岩茶研究所
福安市茶业局
-
出处
《福建茶叶》
2014年第6期5-8,共4页
-
文摘
中国是茶的故乡,是世界上发现和利用茶叶最早的国家.历史之久,茶区之广,名茶之多,茶艺之精,品质之好,堪称世界之最;其中尤为卓著的是武夷岩茶,为茶中瑰宝,乌龙茶中的珍品.武夷岩茶原产于武夷山,自然环境独特,生长于碧水丹山地带,因受优美生态环境熏陶,使岩茶品质独具“岩韵”风格特点.目前,武夷岩茶广受追捧,这是武夷岩茶“岩韵”的品质、对人体的保健功能和岩茶悠久的茶文化底蕴所造就的;也因武夷山为中国茶树原产地的演化区域,其特殊生态,丰富的名丛种质资源和精湛的制作技艺铸就了武夷岩茶品质优异,同时为世界孕育出灿烂的武夷茶文化.
-
关键词
武夷岩茶
机理
优质
生态环境
茶树原产地
茶品质
自然环境
风格特点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
-
题名因地制宜建立茶园喷灌设施
被引量:1
- 6
-
-
作者
陈桦
戈佩贞
-
机构
福建调查总队
宁德市职业技术学院
-
出处
《茶叶科学技术》
2011年第3期32-34,共3页
-
文摘
本文针对福建水热资源特点,分析了茶园喷灌对茶叶产量品质的影响和喷灌设施建设过程中存在着自然水资源缺乏、用水量偏大、经济效益不明显等主要问题,提出了当前生态茶园基地因地制宜建设喷灌设施的几点建议。
-
关键词
茶树
生态茶园
喷灌
效益分析
-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