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无果枸杞叶提取物对衰老小鼠海马神经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8
1
作者 韩怀钦 卢经纬 +6 位作者 陈海军 严青 秦毅 牛建国 何仲义 孙涛 张莲香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9-35,共7页
目的:观察宁夏无果枸杞叶提取物(FLE)对衰老小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13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和FLE低剂量组(FLE1组)、FLE中剂量组(FLE2组)、FIE高剂量组... 目的:观察宁夏无果枸杞叶提取物(FLE)对衰老小鼠脑海马区神经细胞增殖、凋亡及凋亡相关蛋白Bcl-2、Bax和Caspase-3表达的影响。方法:13月龄C57BL/6J雄性小鼠随机分为老年对照组和FLE低剂量组(FLE1组)、FLE中剂量组(FLE2组)、FIE高剂量组(FLE3组),6月龄为成年对照组。FLE1组、FIE2组、FLE3组分别用5 mg/kg、10 mg/kg、20 mg/kg FLE灌胃,0.2 mmol/I/(10 g·d),老年及成年对照组灌胃等量生理盐水,持续8周。流式细胞术检测海马区神经细胞凋亡率,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的增殖。免疫组化SP法及WesternBlot技术检测小鼠海马区凋亡蛋白Bcl-2、Bax、Caspase-3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显示,各组均检测到早期凋亡细胞,与成年对照组比较,老年对照组早期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多(P<0.05);FLE2组、FLE3组早期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FLEl组和老年对照组(P<0.05)。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老年对照组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率较成年对照组低(P<0.05),FLE2及FLE3组小鼠海马齿状回神经细胞增殖率较老年对照组增高(P<0.05)。免疫组化及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老年对照组海马区Bcl-2蛋白的表达较成年对照组低(P<0.01);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较成年对照组高(P<0.01);FLE2及FLE3组Bcl-2蛋白的表达较老年对照组增加(P<0.01);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量较老年对照组降低(p<0.01)。结论:中、高浓度的FLE能够促进海马区神经细胞的增殖,提高凋亡蛋白Bcl-2表达,降低Bax、Caspase-3蛋白的表达,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发挥抗衰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衰老 宁夏无果枸杞叶提取物 神经细胞 增殖 凋亡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鼠Brd2基因探针的制备及其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中的应用 被引量:1
2
作者 武晓敏 黄静 +5 位作者 魏燕燕 陈晶 肖培伦 冯达云 武胜昔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35-339,共5页
目的:为观察溴结构域包含蛋白2(bromo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2,Brd2)基因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与分布,本研究制备了两条地高辛标记的Brd2 cRNA探针。方法:提取小鼠脑组织总RNA,设计两对Brd2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 目的:为观察溴结构域包含蛋白2(bromo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2,Brd2)基因在小鼠中枢神经系统的表达与分布,本研究制备了两条地高辛标记的Brd2 cRNA探针。方法:提取小鼠脑组织总RNA,设计两对Brd2引物,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方法,扩增得到两个Brd2的DNA片段,并将它们分别克隆到pCRⅡ-TOPO载体中。利用体外转录方法合成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最后通过荧光原位杂交实验分析所标记探针的特异性及杂交效果。结果:本实验成功构建了两个Brd2/pCRⅡ-TOPO质粒,获得了特异性的地高辛标记的Brd2cRNA探针,在荧光原位杂交实验中应用两条探针得到了较好的杂交信号。结论:本实验制备的地高辛标记的cRNA探针可特异地检测Brd2 mRNA,为进一步观察Brd2 mRN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功能研究提供了工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rd2 CRNA探针 荧光原位杂交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雷帕霉素通过下调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比值减轻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大鼠症状 被引量:4
3
作者 高鑫雷 文玉军 +4 位作者 王钊 王国玮 郭加雨 余黎明 王振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24-30,共7页
目的初步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相关免疫机制。方法应用鼠源性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97~116肽段(R97-116)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MG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完全Freund佐剂对照组(CFA组)、 E... 目的初步研究雷帕霉素(RAPA)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大鼠的治疗作用,并研究相关免疫机制。方法应用鼠源性乙酰胆碱受体α亚基97~116肽段(R97-116)免疫Lewis大鼠,建立EAMG动物模型,随机分为完全Freund佐剂对照组(CFA组)、 EAMG模型对照组、 RAPA处理组[1 mg/(kg·d)]。采用Lennon肌力评分量表隔日评估各组大鼠临床症状并记录体质量,ELISA检测大鼠外周血中抗R97-116抗体水平。制备脾细胞悬液,流式细胞术检测大鼠脾脏Th17细胞、调节性T细胞(Treg)的数量;分别给予5μg/mL伴刀豆球蛋白A(ConA)、 10μg/mLR97-116、 RPMI1640培养液处理,CCK-8法检测大鼠脾脏细胞的增殖活性。结果 RAPA治疗可明显改善EAMG大鼠体质量及临床评分,与CFA组相比,EAMG组大鼠脾脏Th17细胞数量增加,Treg数量降低;与EAMG组相比,RAPA处理的大鼠脾脏Th17细胞数量明显减少,Treg数量升高,血清中抗R97-116抗体水平降低。RAPA处理抑制RPMI1640、 R97-116、 ConA刺激引起的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RAPA可能通过下调Th17细胞/Treg比值,减轻EAMG大鼠的临床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重症肌无力(EAMG) 雷帕霉素(RAPA) TH17细胞 调节性T细胞(Treg)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草总黄酮提取部位抗小鼠抑郁活性可能与其增强中枢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有关 被引量:27
4
作者 程瑞凤 景晶 +8 位作者 华冰 薛旻秋 陆钊罡 赵伟鸿 樊紫周 果嘉 杨卫东 王英华 彭晓东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84-490,共7页
目的探讨甘草总黄酮提取部位(LF)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30和180 mg·kg-1,连续21 d,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给药后1 h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ST),记录4 min内不动时间;另取KM小鼠,按照FST的实... 目的探讨甘草总黄酮提取部位(LF)的抗抑郁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30和180 mg·kg-1,连续21 d,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给药后1 h进行强迫游泳实验(FST),记录4 min内不动时间;另取KM小鼠,按照FST的实验分组处理,于第1天、第7天和第21天po药后1 h进行悬尾实验(TST),记录4 min内不动时间。ICR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0,150和400 mg·kg-1,连续7 d,进行利血平诱发症状拮抗实验(ART),于末次给药后1 h采用记录小鼠运动不能、上睑下垂和监测肛温;另取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0,150和400 mg·kg-1,连续7 d,于末次给药1 h后sc阈致死剂量的育亨宾,观察24 h小鼠存活情况;取KM小鼠,分别每天po给予LF 50,150和400 mg·kg-1,连续7 d,第8天进行5-羟色氨酸诱导的甩头实验(HTT),记录30 min内的甩头次数,并检测皮质、海马和丘脑中单胺氧化酶(MAO)活性。结果 FST和TST实验结果显示,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F能够减少小鼠游泳和悬尾的不动时间(P<0.05),且与氟西汀有相似的时-效特点。ART实验结果显示,LF能够拮抗给予利血平1 h后引起的小鼠上睑下垂和运动不能(P<0.05),但不能够拮抗4 h后引起的小鼠体温降低。LF对育亨宾阈致死剂量引起的小鼠死亡没有协同增加作用;LF 150和400 mg·kg-1均能明显协同增加注射5-羟色氨酸后甩头次数(P<0.05),小鼠皮质、海马和丘脑中MAO活性与正常对照无差异。结论 LF在急性绝望小鼠模型上具有抗抑郁样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直接增强脑内5-羟色胺能神经功能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甘草 黄酮 5-羟色氨酸 单胺氧化酶 5-羟色胺能神经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调查研究 被引量:34
5
作者 王振海 谢柳青 +1 位作者 赵春梅 刘强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3期2605-2608,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就诊及接受治疗情况,就其就诊及治疗延迟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1例,对其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后... 目的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病后就诊及接受治疗情况,就其就诊及治疗延迟因素进行分析,从而寻求可能的解决方法。方法连续收集我院2011年7月—2011年11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231例,对其院前及院内延迟因素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发病后3 h内于我院就诊患者为36例(15.6%);延迟就诊组与及时就诊组患者的职业状态、脑卒中史、医疗保险、发病模式、发病地与我院的距离、首诊医院、到达首诊医院采用的交通工具、是否呼叫急救车、入院时美国国立卫生院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各项因素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首诊医院非我院、未呼叫急救车、居住地与我院的距离及在职人员,其就诊延迟危险因素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脑卒中史及NIHSS较高的患者,其就诊延迟的危险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退休患者就诊危险性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延迟各个时间段均与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NINDS)的要求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内延迟情况门诊就诊组与急诊科就诊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公众对卒中知识及早期就诊的重要性认识、提高急诊急救系统的宣传使用,加强卒中单元规范化建设对急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治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缺血 卒中 诊治延迟 卒中单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碱逆转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与PI3K/AKT通道的关系 被引量:24
6
作者 魏昌晟 沈义军 +2 位作者 张智 王健 周炳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2期2254-2258,共5页
目的探索苦参碱对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和MK2206作用MCF-7/ADR细胞24 h后的生长抑制率,以抑制率为10%的药物浓度为检测标准;用荧光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 目的探索苦参碱对乳腺癌耐药株MCF-7/ADR多药耐药的逆转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和MK2206作用MCF-7/ADR细胞24 h后的生长抑制率,以抑制率为10%的药物浓度为检测标准;用荧光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苦参碱作用MCF-7/ADR细胞24 h后MDR1、MRP1、PTEN、AKT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荧光定量RT-PCR结果显示0.6、1.2 g/L的苦参碱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提高,耐药基因MDR1、MRP1的表达量逐渐降低(0.6 g/L苦参碱组MDR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0.659±0.074,MRP1基因的相对表达量为0.503±0.058,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TEN基因表达量逐渐增高而AKT基因的表达量逐渐降低;相同抑制率的苦参碱组(0.6 g/L)和MK2206组(0.05μmol/L)相比,两组降低MDR1、MRP1、AKT基因表达量的差异不明显(P>0.05),MK2206组更能增高PTEN基因的表达量。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0.3、0.6、1.2 g/L不同浓度苦参碱干预组与空白对照组相比,随着苦参碱浓度的提高耐药蛋白p-gp、MRP1表达量逐渐降低(0.6 g/L苦参碱组p-gp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316±0.033,MRP1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为0.134±0.014,与空白对照组相比P<0.01),PI3K/AKT信号通路中的p-AKT蛋白表达量逐渐降低,PTEN蛋白表达量逐渐增高,总AKT基因表达量变化不明显;相同抑制率的苦参碱组(0.6 g/L)和MK2206组(0.05μmol/L)相比,苦参碱组更能降低p-gp、MRP1的蛋白表达量且更能增高PTEN的蛋白表达量,但MK2206组更能降低p-AKT的蛋白表达量,对总AKT蛋白表达量两组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苦参碱具有逆转乳腺癌多药耐药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PI3K/AKT通道发挥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碱 乳腺癌耐药株 MCF-7/ADR 多药耐药 PI3K/AKT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GAD67-GFP精神分裂症小鼠行为学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 被引量:11
7
作者 张潇剑 张姣 +2 位作者 韩怀钦 马全瑞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32-336,共5页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MK-801连续腹腔注射2周... 目的:探讨谷氨酸脱羧酶67-绿色荧光蛋白(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方法: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MK-801连续腹腔注射2周制备精神分裂症动物模型,通过悬尾实验、Morris水迷宫实验、免疫荧光标记技术等,观察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的学习与记忆功能的改变及GABA能神经元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的表达。结果:停药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1)实验组体重增加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2)行为学改变:1悬尾实验:实验组不动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2Morris水迷宫实验:定位航行实验中实验组逃避潜伏期,游泳总路程明显长于对照组(P<0.05),而其平均游泳速度与对照组没有明显差异(P>0.05);空间探查实验中实验组经过平台所在点的次数和在平台所在象限的时间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3)在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中实验组的GFP阳性细胞明显多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对GAD67-GFP基因敲入小鼠进行腹腔注射MK-801制备精神分裂症模型后,其学习与记忆功能显著下降,且海马齿状回颗粒细胞层GABA能神经元明显增加。提示精神分裂症后学习记忆功能减退可能与GABA能神经元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AD67-GFP 精神分裂症 海马 GABA能神经元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SPOT.TB法检测脑脊液单个核细胞对结核性脑膜炎早期诊断价值的研究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秀英 吴若芬 范学文 《中国现代神经疾病杂志》 CAS 2013年第2期110-115,共6页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传统的脑脊液分析和放射学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延误治疗时机,因此临床急需敏感性更高的快速检查方法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本文采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 研究背景结核性脑膜炎为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传统的脑脊液分析和放射学检查方法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低,延误治疗时机,因此临床急需敏感性更高的快速检查方法用于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本文采用T细胞酶联免疫斑点试验(ELISPOT)检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单个核细胞,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以为结核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提供有效检查方法。方法分别收集结核性脑膜炎(30例)和非结核性脑膜炎(30例)患者外周血和脑脊液,分离提取单个核细胞,经冻存和复苏后采用结核杆菌感染T细胞斑点试验(TSPOT.TB)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中干扰素γ分泌的T细胞数目,分别计算其诊断结核性脑膜炎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脑脊液ELISPOT试验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阳性检出率为93.33%(28/3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为3.33%(1/30);检测灵敏度93.33%、特异度96.67%,假阳性率3.33%、假阴性率6.67%,阳性似然比28.33、阴性似然比0.07。外周血ELISPOT试验显示,结核性脑膜炎组阳性检出率为76.67%(23/30)、非结核性颅内感染组为13.33%(4/30),检测灵敏度76.67%、特异度86.67%,假阳性率13.33%、假阴性率23.33%,阳性似然比5.79、阴性似然比0.15。外周血ELISPOT试验阳性检出率与脑脊液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isher确切概率法:P=0.254)。结论采用ELISPOT试验检测外周血和脑脊液单个核细胞结核杆菌感染率有助于提高结核性脑膜炎的诊断率,而且脑脊液单个核细胞ELISPOT试验检测效率呈高于外周血检测效率之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脑膜 脑脊髓液 敏感性与特异性 酶联免疫吸附测定 单个核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疱病毒性脑炎小鼠中TLR4和IFN-β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5
9
作者 刘强 赵春梅 +1 位作者 惠晶 王振海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91-795,共5页
目的:通过检测TLR4和IFN-β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为探讨TLR4在HSE发病中可能的免疫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颅内接种法建立HSE小鼠模型并设置盐水组、正常组对照,分别应用RT-qPCR、RT-PCR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 目的:通过检测TLR4和IFN-β在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HSE)小鼠脑组织中的表达,为探讨TLR4在HSE发病中可能的免疫学作用奠定基础。方法:采用颅内接种法建立HSE小鼠模型并设置盐水组、正常组对照,分别应用RT-qPCR、RT-PCR方法检测小鼠脑组织中TLR4、IFN-β的相对表达并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两者相关性。结果:HSE小鼠脑组织中TLR4、IFN-β的相对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调(P<0.01),TLR4和IFN-β表达呈正相关(r=0.851,P<0.01)。结论:TLR4可能会通过启动下游细胞因子IFN-β等介导宿主在HSE中的免疫应答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纯疱疹病毒性脑炎 TOLL样受体4 小鼠 免疫 IFN-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化Caspase 9在牛磺酸保护神经细胞中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8
10
作者 刘阳 王李瑶 +2 位作者 张庆华 夏鹤春 孙涛 《医学研究生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793-796,共4页
目的神经系统疾病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牛磺酸通过活化Caspase 9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进而探讨牛磺酸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损伤凋亡组、牛磺酸低剂量保护组... 目的神经系统疾病与神经细胞的凋亡密切相关。文中旨在探讨牛磺酸通过活化Caspase 9对海马神经元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进而探讨牛磺酸对神经系统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海马神经元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损伤凋亡组、牛磺酸低剂量保护组、牛磺酸高剂量保护组。监测各组细胞生长状态,MTT监测各组细胞凋亡状态,免疫荧光及蛋白印迹法测定Caspase 9在各组中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损伤凋亡组海马神经元细胞生长不良,MTT实验示损失凋亡组细胞活力(A值为0.102±0.025)明显低于对照组(A值为0.643±0.013),低、高剂量干预组细胞活力(A值分别为0.504±0.072、0.452±0.029)明显提高(P<0.05);免疫荧光测定示损伤凋亡组Caspase 9活化明显增高(A值为61 386.8±10 083.6),对照组(A值为4 502.2±2 518.1)及牛磺酸低、高剂量保护组(A值分别为20 077.4±4 187.5和13 976.2±7 044.1)活化较低(P<0.05);蛋白印迹法示损伤凋亡组Caspase 9表达(A值为1.23)较对照组(A值为0.17)及低、高剂量保护组(A值分别为0.21和0.19),明显升高(P<0.05)。结论牛磺酸可抑制Caspase 9的活化,对神经细胞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磺酸 CASPASE 9 神经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见病原菌基因芯片的构建 被引量:8
11
作者 侯晓霖 梁志娟 王振海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14-18,共5页
目的研制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细菌检测基因芯片,为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明确诊断提供新技术。方法在设计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细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目的研制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细菌检测基因芯片,为化脓性脑膜炎病原学明确诊断提供新技术。方法在设计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细菌:脑膜炎奈瑟菌、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其他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特异性探针的基础上,通过芯片基片的制备、点样、固定、样品扩增标记、杂交及扫描等工艺过程的优化,完成基因芯片研制。结果初步研制出常见化脓性脑膜炎病原菌检测的基因芯片。结论研究的基因芯片能够用于化脓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的诊断和分型检测,有望成为一种化脓性脑膜炎脑脊液常见病原菌的高效检测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脓性脑膜炎 基因芯片 病原学诊断 脑脊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枸杞籽油对CUS致小鼠应激行为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5
12
作者 郑婕 薛旻秋 +5 位作者 权洪峰 王锐 朱亚飞 景晶 华冰 彭晓东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10-116,共7页
目的探讨枸杞籽油(LBSO)对慢性应激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甲酯化反应联合GC-MS法测定LBSO的脂肪酸组成和比例。采用孤养结合建立小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 目的探讨枸杞籽油(LBSO)对慢性应激所致小鼠抑郁样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甲酯化反应联合GC-MS法测定LBSO的脂肪酸组成和比例。采用孤养结合建立小鼠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模型,实验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氟西汀组(20 mg·kg^(-1))、LBSO(2. 5、5. 0、10. 0 m L·kg-1)组。旷场、悬尾、强迫游泳和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小鼠抑郁样行为和学习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血清皮质酮水平; 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中BDNF、CREB和p-CREB的蛋白表达。结果本次实验从LBSO样品中分离得到(Z)-9-十八碳烯酸(66. 40%)、反式-9,12-十八碳二烯酸(21. 56%)和十七碳酸(5. 82%)等5个组分。LBSO干预能够提高CUS小鼠旷场实验运动得分,缩短悬尾实验及强迫游泳实验的不动时间,缩短水迷宫实验中的逃逸潜伏期、平均潜伏距离,增加其穿越平台有效次数;降低血清皮质酮水平;增加海马内BDNF蛋白表达及p-CREB/CREB的比值。结论 LBSO可改善慢性应激小鼠的抑郁样行为和认知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皮质酮水平,上调海马内CREB-BDN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应激 枸杞籽油 CREB BDNF 抑郁样行为 学习记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神经胶质瘤细胞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STAT3信号的交互作用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雅琦 顾金海 +1 位作者 孟锐 安芳玲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432-437,共6页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细胞(A172/U251)与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之间STAT3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方法:建立A172、U251细胞与HBMEC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ELISA检测A172、U251细胞及其分泌因子V... 目的:探讨神经胶质瘤细胞(A172/U251)与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brain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HBMEC)之间STAT3信号通路的交互作用。方法:建立A172、U251细胞与HBMEC的Transwell共培养体系,ELISA检测A172、U251细胞及其分泌因子VEGF对HBMEC分泌IL-6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检测HBMEC与A172/U251细胞共培养30 min时HBMEC及其分泌因子IL-6对A172/U251细胞STAT3蛋白及其磷酸化状态p-STAT3的影响,CCK-8、Transwell侵袭实验分别检测HBMEC及其分泌因子IL-6对A172/U251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结果:VEGF(50 ng/ml)组和共培养组(HBMEC分别和A172,U251细胞共培养)HBMEC的IL-6的表达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30 min时,A172/U251细胞的IL-6(50ng/ml)组、共培养组及(共培养+AZD1480)组的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AZD1480)组的胶质瘤细胞STAT3/p-STAT3蛋白的表达能力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1)。IL-6(50 ng/ml)组,共培养组及(共培养+AZD1480)组的A172/U251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共培养+AZD1480)组的细胞增殖及侵袭能力显著低于共培养组(P<0.01)。结论:神经胶质瘤细胞与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之间存在信号交互作用,且与JAK2/STAT3信号通路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细胞 人脑微血管内皮细胞 STAT3/p-STAT3 增殖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星形胶质细胞在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 被引量:3
14
作者 曹彩霞 刘馨 +2 位作者 马秀萍 郭凤英 张建忠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42-246,共5页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Ⅰ型糖尿病高血糖大鼠模型,通过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联合股动脉放血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组织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 目的:探讨星形胶质细胞在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变化规律。方法: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诱导Ⅰ型糖尿病高血糖大鼠模型,通过双侧颈总动脉夹闭联合股动脉放血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组织学、免疫荧光、组织化学及Western Blot方法,对比观察糖尿病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简称糖尿病组)与正常血糖脑缺血再灌注组(简称正常血糖组)在脑缺血15 min、再灌注1 h和6 h大脑额叶皮质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组织学变化及GFAP的表达。结果:正常血糖组再灌注1 h脑组织出现轻度水肿;再灌注6 h脑水肿加重,出现神经元固缩;再灌注1 h,糖尿病组病变与正常血糖组基本相同,再灌注6 h脑水肿加重,固缩神经元进一步增加。再灌注1 h和6 h,糖尿病组Nissl体平均光密度值明显低于正常血糖组(P<0.05)。脑组织GFAP免疫荧光检查可见,再灌注6 h正常血糖组GFAP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增加。糖尿病组再灌注1 h和6 h,出现GFAP阳性星形胶质细胞数目增加(P<0.05),胞体显著增大,突起增长、增粗。Western Blot结果可见,糖尿病组GFAP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血糖组。结论:糖尿病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能够加重神经元损伤,星形胶质细胞出现更明显的数量增加和GFAP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星形胶质细胞 高血糖 缺血再灌注 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CV刺激小胶质细胞后TLR9蛋白的表达及其与MCP-1、TNF-α的关系 被引量:5
15
作者 胡坤 王国玮 王振海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1083-1085,共3页
目的: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丙型肝炎病毒(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后Toll样受体9(TLR9)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对MCP-1(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TNF-α分泌的影响,探讨HC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后小胶质细胞TLR9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应细胞... 目的:了解在体外培养条件下丙型肝炎病毒(HCV)刺激小鼠小胶质细胞(BV2)后Toll样受体9(TLR9)蛋白的表达变化及其对MCP-1(人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TNF-α分泌的影响,探讨HCV感染中枢神经系统(CNS)后小胶质细胞TLR9蛋白的表达及其相应细胞因子的变化。方法:体外培养BV2细胞,分为HCV阳性血清组、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每组各20例细胞样本。在12h收集细胞和上清液,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LR9蛋白的表达,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MCP-1和TNF-α的含量,并应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各组BV2细胞均有TLR9蛋白的表达,HCV阳性血清组中TLR9蛋白的表达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P<0.01);正常人血清组和空白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HCV阳性血清组MCP-1和TNF-α含量高于正常人血清组、空白对照组(P<0.01);且HCV阳性血清组TLR9蛋白的表达量与MCP-1和TNF-α的分泌可能呈正相关。结论:HCV阳性血清刺激可使体外培养的BV2细胞表达TLR9蛋白增高,且可能诱导了MCP-1和TNF-α的分泌。TLR9蛋白可能参与了HCV在中枢神经系统感染中的早期固有免疫应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V-2细胞 丙型肝炎病毒 TOLL样受体9 TNF-Α MCP-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扩散张量成像在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中的临床应用初探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明磊 夏新舍 +5 位作者 赵超云 郭艳红 赵建国 马辉 王晓东 夏鹤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66-70,共5页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指导邻近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邻近CST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TI检查。获取CST相关数据... 目的:探讨扩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在指导邻近皮质脊髓束(corticospinal tract,CST)脑胶质瘤术后放疗方案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例邻近CST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I平扫+增强及DTI检查。获取CST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CT解剖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CST,采用调强放疗(IMRT)技术分别制定考虑和不考虑CST剂量保护的两种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在两种计划均达到靶区治疗剂量及常规危及器官保护的情况下,考虑CST剂量保护的放疗计划中的患者患侧、健侧CST所受最大辐射剂量和平均辐射剂量均低于不考虑CST剂量保护的放疗计划(P<0.05)。结论:DTI能够明确CST的位置、形态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减低CST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神经损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胶质瘤 扩散张量成像 放射治疗 皮质脊髓束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改进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 被引量:7
17
作者 丁娟 丁敬宾 +4 位作者 马小虎 关立锋 杨慧莹 王志军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49-353,共5页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从而获取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方法:新生大鼠(2~3日龄),75%酒精消毒后断头,于冰上取大脑皮质置于冰冷的D-Hanks液中,去除脑膜和血管,剪碎后用0.25%胰酶消化并分离细胞,以1... 目的:改进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的培养方法,从而获取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用于神经科学研究。方法:新生大鼠(2~3日龄),75%酒精消毒后断头,于冰上取大脑皮质置于冰冷的D-Hanks液中,去除脑膜和血管,剪碎后用0.25%胰酶消化并分离细胞,以1×10~5/ml的密度接种于预铺0.015%多聚赖氨酸的细胞瓶中培养。细胞纯化采用"差速贴壁法"、"梯度血清法"和"十字手摇法",以获取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通过星形胶质细胞特异性表达蛋白即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行免疫细胞荧光染色来鉴定细胞纯度。结果:星形胶质细胞纯度大于98%,可多次传代,细胞增殖快,且生长良好。结论:改进的原代星形胶质细胞培养方法,操作简单,细胞纯度高,能满足各种神经科学研究中对高纯度星形胶质细胞培养的实验要求,适宜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代培养 星形胶质细胞 细胞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BOLD-fMRI用于邻近大脑初级运动皮层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的可行性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明磊 刘子姗 +2 位作者 郭艳红 黄雪莹 王晓东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6-210,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BOLD-fMRI指导邻近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MC)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0例邻近PMC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OLD-fMRI检查。获取PMC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I、CT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 目的初步探讨BOLD-fMRI指导邻近大脑初级运动皮层(PMC)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疗(IMRT)的可行性。方法收集30例邻近PMC脑胶质瘤术后拟行放疗患者,行常规MR平扫+增强及BOLD-fMRI检查。获取PMC相关数据并与相应的MRI、CT图像融合,导入放疗计划系统并依此勾画靶区、危及器官及PMC,采用IMRT技术分别制定考虑(IMRT-PMC)与不考虑PMC(IMRT-noPMC)剂量保护的两种放疗计划并进行比较。结果IMRT-PMC与IMRTnoPMC相比较,计划靶区(PTV)的所受最大辐射剂量(Dmax)、平均辐射剂量(Dmean)及适形指数(CI)、剂量均匀性指数(HI)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常规危及器官的Dmax及Dmea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IMRT-PMC计划中患侧、健侧PMC的Dmax及Dmean均明显低于IMRT-noPMC计划(P均<0.05)。结论 BOLD-fMRI能够明确PMC的位置及与脑胶质瘤术后放疗靶区的关系,有助于制定保护性放疗方案,最大程度减低PMC所受辐射剂量,从而降低放疗后发生放射性损伤的可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胶质瘤 磁共振成像 放射疗法 运动皮质 放射治疗剂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低氧条件下PSB603干预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的改变 被引量:3
19
作者 马全瑞 周惠惠 +2 位作者 孙金萍 马江波 刘娟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661-665,共5页
目的:探讨在低氧条件下,经腺苷受体A2b(A2b AR)拮抗剂PSB603干预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的改变。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脑皮层OPC,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PSB603组及实验组,实验组在2%低氧条件下再给予PSB603处理,4 d后用倒置相差... 目的:探讨在低氧条件下,经腺苷受体A2b(A2b AR)拮抗剂PSB603干预后少突胶质前体细胞(OPC)的改变。方法:原代培养新生SD大鼠脑皮层OPC,随机分为对照组、低氧组、PSB603组及实验组,实验组在2%低氧条件下再给予PSB603处理,4 d后用倒置相差显微镜观察各组细胞的形态学差异,并用MTS检测各组细胞吸光值的差异。结果:与对照组比较,PSB603组的吸光值和形态均无明显差异,而低氧组的吸光值明显升高,且具有多分支或网状的细胞明显增多;与低氧组比较,实验组的吸光值明显下降(P<0.01),且具有多分支或网状的细胞明显减少。结论:低氧能够加速OPC的分化,PSB603能部分阻断低氧所诱导OPC的分化,提示A2b AR在低氧所诱导的OPC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这将对治疗脱髓鞘相关疾病以及进一步认识A2b AR在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腺苷受体A2b PSB603 低氧 少突胶质前体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与orexin神经元的纤维联系及其在癫痫中的活性研究 被引量:2
20
作者 和祯泉 张燕 +5 位作者 丁娜 马康 左娣 黄卓群 孙涛 牛建国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0-476,共7页
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和下丘脑orexin神经元在癫痫发作后的活性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纤维联系。方法:制作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VN内神经元和orexin神经元表达c-Fos情况;BDA顺行神经示踪实验观察PV... 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室旁核(PVN)神经元和下丘脑orexin神经元在癫痫发作后的活性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纤维联系。方法:制作匹罗卡品癫痫大鼠模型,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VN内神经元和orexin神经元表达c-Fos情况;BDA顺行神经示踪实验观察PVN内神经元的纤维向orexin神经元分布区域的投射情况;CTb逆行神经示踪实验观察orexin神经元向PVN的投射情况。结果:PVN内神经元和orexin神经元在癫痫大鼠中的活性明显提高;PVN神经元向orexin集中分布的区域有大量的神经纤维投射;orexin神经元也可以投射到PVN。结论:PVN神经元和orexin神经元参与癫痫发作,PVN与orexin神经元之间存在相互神经纤维联系,可能在癫痫发作及伴发功能性障碍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下丘脑室旁核 OREXIN 大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