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植物种质的现状及其保护 被引量:1
1
作者 李志刚 李吉宁 +4 位作者 吕海军 赵春玲 徐荷萍 胡天华 石红岩 《宁夏农林科技》 1999年第4期15-17,共3页
贺兰山是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的宝贵的植物种质资源库,是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通过对保护区内大小30多条山沟中植物的种类、分布现状和生境的大量细致的调查,及对保护区内的种子植物种类的现状的初步研究,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
关键词 贺兰山 分布状况 自然保护区 植物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天然油松林碳储量和碳密度 被引量:11
2
作者 任军辉 刘建军 +2 位作者 刘斌 张宇钰 杜承星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108-110,共3页
以宁夏贺兰山天然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调查资料,对其生物量转换因子、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天然油松林生物量转换因子平均值为0.89;对各组分生物量... 以宁夏贺兰山天然油松林为研究对象,通过样地调查,并结合贺兰山自然保护区森林调查资料,对其生物量转换因子、碳储量和碳密度进行了估算,通过实测数据及模型分析,结果表明:贺兰山天然油松林生物量转换因子平均值为0.89;对各组分生物量与蓄积量关系进行了拟合分析,建立了各组分生物量蓄积量相关方程,地上生物量随蓄积的增加而增加,其线性关系可表示为B=0.815 1V+5.835 6;按照材积源法估算出宁夏贺兰山天然油松林碳储量为1.172 62万t,碳密度为36.42 t/hm2,在贺兰山油松分布密度大的大水沟、苏峪口、马莲口管理站,油松林碳储量分别为:0.397 26、0.773 58、0.001 81万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松 生物量 碳储量 碳密度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三种植被下土壤有机碳密度的比较 被引量:17
3
作者 曹吉鑫 孙向阳 +5 位作者 高程达 郝虎东 翟昊 张林 童宏强 赵哲光 《生态环境》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641-1644,共4页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灰榆(Ulmus glaucescens Franch.)和灌丛三种植被下的土壤为... 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壤有机碳库是全球土壤碳库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碳循环的研究中有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宁夏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Carr.)、灰榆(Ulmus glaucescens Franch.)和灌丛三种植被下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比较分析了这三种土壤不同层次有机碳含量和有机碳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三种土壤的有机碳含量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油松植被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高(11.30±0.36kg·m-2),灰榆植被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次之(4.34±0.13kg·m-2),灌丛植被下土壤的有机碳密度最低(2.50±0.07kg·m-2);油松、灰榆和灌丛三种植被下的土壤表层(0-5cm)有机碳储量分别占其土壤有机碳总储量的10.32%±0.07%、23.43%±0.69%和26.80%±0.20%,灰榆和灌丛植被下的土壤发育情况较差,其有机碳相对较多地储存在表层土壤中;发育较好的土壤,其有机碳总储量也较高。为减少土壤表层CO2的排放,我们应加强对地表植被的保护,这对减缓全球变暖趋势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密度 土壤碳循环 贺兰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膜翅目昆虫群落结构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辛明 杨贵军 +1 位作者 王新谱 胡天华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5期15339-15341,共3页
2008~2010年对宁夏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膜翅目昆虫进行系统采集和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膜翅目昆虫有12科37属61种。其中,蚁科、蜜蜂科为优势科;泥蜂科和胡蜂科为常见科。膜翅目区系组成的古北种占73.8%,广布种占31.18%,东洋种成分没... 2008~2010年对宁夏贺兰山国家自然保护区膜翅目昆虫进行系统采集和研究。结果表明,贺兰山膜翅目昆虫有12科37属61种。其中,蚁科、蜜蜂科为优势科;泥蜂科和胡蜂科为常见科。膜翅目区系组成的古北种占73.8%,广布种占31.18%,东洋种成分没有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膜翅目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春季鸟类群落结构及多样性 被引量:2
5
作者 李元刚 李志刚 胡天华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33-39,共7页
为了保护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鸟类资源,2010年1-6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对宁夏贺兰山东麓,东至西干渠区域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43种,隶属17目39科。其中,古北界鸟类112种,占调查区鸟类种数的78.3%。居留型... 为了保护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鸟类资源,2010年1-6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对宁夏贺兰山东麓,东至西干渠区域的鸟类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结构进行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43种,隶属17目39科。其中,古北界鸟类112种,占调查区鸟类种数的78.3%。居留型主要以夏候鸟和留鸟为主,占调查区鸟种70.6%。根据鸟类栖息地的生境类型,将贺兰山东麓的鸟类划分为5个群落,其中,浅水沼泽的鸟类群落多样性指数最高,为3.47。洪积扇酸枣灌丛次之。农田(葡萄园)鸟类多样性指数最低,为1.17。洪积扇酸枣灌丛鸟类群落均匀性最高,为0.89。农田(葡萄园)鸟类均匀性指数最低。结果显示贺兰山东麓生境多样,鸟类物种丰富,具有较高的保护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群落结构 多样性 贺兰山东麓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五种生境鸟类资源的调查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李元刚 李志刚 胡天华 《农业科学研究》 2011年第2期35-41,共7页
为了保护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鸟类资源,2010年1—12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山前洪积扇荒漠,东至西干渠区域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4种,隶属于17目39科.其中,古北界鸟类110种,占调查区鸟类种数的76.4%,东洋型19种... 为了保护贺兰山东麓荒漠草原区的鸟类资源,2010年1—12月采用路线统计法,对宁夏贺兰山东麓山前洪积扇荒漠,东至西干渠区域的鸟类进行了调查,共记录到鸟类144种,隶属于17目39科.其中,古北界鸟类110种,占调查区鸟类种数的76.4%,东洋型19种,广布种14种,居留型主要以夏候鸟和留鸟为主,占调查区鸟种70.6%.结合鸟类栖息地的生境类型,将贺兰山东麓鸟类的生态型作了研究,其中涉禽36种,鸣禽43种,游禽35种,攀禽4种,猛禽16种,陆禽9种.国家一级保护鸟类大鸨、黑鹳、金雕是分布在保护区内的鸟类.为贺兰山自然保护区鸟类的群落研究与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类多样性 贺兰山东麓 荒漠草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开发贺兰山生态环境旅游资源促进宁夏经济发展 被引量:3
7
作者 赵春玲 李吉宁 +4 位作者 李志刚 吕海军 胡天华 徐荷萍 石红岩 《宁夏农林科技》 2000年第1期43-44,共2页
论述了贺兰山自然保护区开展生态旅游的条件、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生态环境旅游的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 贺兰山 生态旅游 宁夏 经济发展 资源开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贺兰山青海云杉针叶枯黄原因调查 被引量:4
8
作者 胡天华 《中国森林病虫》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4-44,共1页
关键词 宁夏贺兰山自然保护区 青海云杉 针叶枯黄现象 原因分析 云杉梢斑螟 异色卷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春季草本植物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张显理 胡天华 +2 位作者 王巧荣 樊庆玲 马亮亮 《农业科学研究》 2005年第3期4-6,共3页
2005年2~4月调查,贺兰山春季草本植物的主要种类有13种,大多为岩羊、马鹿等动物的采食植物,草本植物的平均盖度为20.98%.用收获法对14条样带140个样方采集草本植物生物量(地上部分),用烘干恒重法测得单位面积生物量干物质为199.42 g/m2... 2005年2~4月调查,贺兰山春季草本植物的主要种类有13种,大多为岩羊、马鹿等动物的采食植物,草本植物的平均盖度为20.98%.用收获法对14条样带140个样方采集草本植物生物量(地上部分),用烘干恒重法测得单位面积生物量干物质为199.42 g/m2,用动物营养学的常规方法测得干物质粗蛋白含量为7.83%,粗脂肪含量为2.56%,粗纤维含量为33.73%,无氮浸出物含量为43.7%,并由此计算贺兰山春季草本植物地上部分单位面积干物质总能为3.20×103KJ/m2,贺兰山主要草食动物分布区2005年春季总的干物质为1.7×1011g,全部总能量为2.72×1012KJ.并讨论了研究春季草本植物生物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 春季 草本植物 生物量 环境容纳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地区秋季鸟类物种多样性调查 被引量:4
10
作者 贾志军 张玉亮 《宁夏农林科技》 2014年第6期37-39,共3页
2012年的9月至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贺兰山地区秋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5目15科56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4.25%,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7.50%。其中,留鸟25种,占44.64%;夏候鸟14种,占25.00%;旅鸟6种,占10.71%;冬... 2012年的9月至10月,采用样线调查法对贺兰山地区秋季鸟类组成进行了调查。共记录鸟类5目15科56种,约占全国鸟类种数(1 319种)的4.25%,占宁夏鸟类种数(320种)的17.50%。其中,留鸟25种,占44.64%;夏候鸟14种,占25.00%;旅鸟6种,占10.71%;冬候鸟3种,占5.36%。在地理区划上,古北界鸟类33种,占该地区鸟类种数的58.93%;广布种类23种,占41.07%;没有观测到东洋界鸟类。山地针叶林带出现的鸟类种类最多,有43种;其次是山地疏林草原带,有29种;山地草原、亚高山灌丛和草甸带最少,均为16种。贺兰山秋季有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1种,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鸟类8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秋季鸟类 物种多样性 贺兰山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造林技术 被引量:5
11
作者 高红军 李生红 +3 位作者 张源润 许浩 李晓娟 刘莹 《宁夏农林科技》 2008年第6期113-114,共2页
盐碱地在宁夏银北地区分布广泛,近年来,在盐碱地造林活动日益频繁。针对宁夏银北地区盐碱地立地条件,从造林树种选择、整地方式及盐碱土改良、造林技术、抚育管理等方面探讨了银北地区盐碱地造林技术,推荐了适合于银北地区的造林树种。
关键词 宁夏银北地区 盐碱地 造林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应用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评价狍冬季的营养状况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力军 马建章 +2 位作者 肖向红 邱春荣 李涛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55-56,共2页
1999年冬季 ,对黑龙江省小东林场 14只狍瘤胃胃壁进行了取样及其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 (SEF)的测定 ,并与李文军的研究相对照 ,结果表明 :小东林场狍的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符合Hofmann理论 ,其营养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 ,并间接地反映了... 1999年冬季 ,对黑龙江省小东林场 14只狍瘤胃胃壁进行了取样及其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 (SEF)的测定 ,并与李文军的研究相对照 ,结果表明 :小东林场狍的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符合Hofmann理论 ,其营养状况处于较好的水平 ,并间接地反映了小东林场狍具有较好的食物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瘤胃粘膜表面扩张系数 SEF 冬季 营养状况 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带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二氧化碳浓度的变化特征 被引量:5
13
作者 高程达 孙向阳 +2 位作者 陈军 李志刚 阿拉塔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488-498,共11页
选定我国温带干旱地区的四种植被类型:典型草原(内蒙古)、荒漠草原(宁夏)、榆树林(宁夏)和油松林(宁夏)为观测样地,观测研究了近地层空气CO2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年平均浓度为323.49±21.3... 选定我国温带干旱地区的四种植被类型:典型草原(内蒙古)、荒漠草原(宁夏)、榆树林(宁夏)和油松林(宁夏)为观测样地,观测研究了近地层空气CO2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年平均浓度为323.49±21.36×10^-6,是一种自然状态下的本底数据,其平衡受当地植被覆盖程度和种类控制。(2)近地层空气CO2浓度随植被类型不同存在差异,灌草丛生的榆树林最低297.92±15.56×10^-6,裸露的荒漠草原最高331.82±19.17×10^-6,植被的种类控制着地表面空气CO2浓度的大小,灌木杂草有利于吸收近地层空气的CO2,裸露的地表不利于CO2浓度的吸收和调节,植被在空气组成平衡过程中,起着"汇"的作用,尽管干旱地区植被稀少。(3)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浓度存在明显的季节变化,11月份浓度最高336.54±27.12×10^-6,7月份最低305.05±15.45×10^-6;呈"S"型曲线变化趋势,这种季节变化十分有利于调节地表空气CO2的浓度。(4)干旱地区近地层空气CO2浓度存在日变化,变化范围261.0×10^-6-384.0×10^-6,均值为323.5×10^-6。一天中,平均CO2浓度最低时间在下午的16:00时,最高时间是在半夜0:00时。变化趋势呈"沟谷"状,两头高,中间低。(5)在人烟稀少的温带干旱地区,植被、土壤和气候相互作用,调节和控制差近地层空气CO2的浓度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带 干旱地区 近地层空气CO2浓度 本底 季节变化 日变化 植被覆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非洲矮牵牛嫩枝扦插育苗试验 被引量:4
14
作者 何桂芳 《宁夏农林科技》 2010年第6期27-28,共2页
引进不同品种的非洲矮牵牛,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嫩枝扦插育苗试验。以德国纯草炭为扦插基质,插穗采用萘乙酸生根剂速蘸,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并适度控光。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扦插成活率均较高,在生根时间、根长、生根... 引进不同品种的非洲矮牵牛,在日光温室中进行嫩枝扦插育苗试验。以德国纯草炭为扦插基质,插穗采用萘乙酸生根剂速蘸,室内温度控制在25℃左右,相对湿度80%左右,并适度控光。试验结果表明,各品种扦插成活率均较高,在生根时间、根长、生根数、根粗、株高、茎粗、叶片数、开花数、花径等性状上均有显著差异。综合表现依次为Calibrachoa callie yellow(黄色),Calibrachoa callie scarlet red(红色),Calibrachoa callie pink(粉色),Calibrachoacallie purple(紫色),Calibrachoa callie orange(橘色),Calibrachoa callie ivor(白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洲矮牵牛 嫩枝扦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