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包衣甘蓝种子色度检测
1
作者 吴龙国 马玲 +3 位作者 张瑶 田雨 朱彦哲 张祎洋 《分析测试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4-463,共10页
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包衣过程中4个不同品种的包衣甘蓝种子,3个不同浓度包衣剂处理的包衣甘蓝种子的包衣颜色均匀性以及包衣颜色深浅进行分析。提取出240个种子样本的平均光谱反射率,通过4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和优化,然... 采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包衣过程中4个不同品种的包衣甘蓝种子,3个不同浓度包衣剂处理的包衣甘蓝种子的包衣颜色均匀性以及包衣颜色深浅进行分析。提取出240个种子样本的平均光谱反射率,通过4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和优化,然后用竞争自适应重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无信息变量消除变换法(UVE)、遗传偏最小二乘法(GAPLS)4种方法提取特征波长。基于优选的特征波长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多元线性回归(MLR)以及主成分回归(PCR)模型。结果表明:羽衣甘蓝种子的包衣效果最明显,佳香口感型甘蓝次之,中甘15和紫甘蓝的包衣效果接近;优选Baseline法对色度值L*进行预处理,Normalize法对色度值a进行预处理,SNV法对色度值b进行预处理;GAPLS法提取的特征波长用于建立L^(*)、b的定量预测模型,UVE法提取的特征波长用于建立色度a值的定量预测模型。PLSR建立的L*模型效果最优(R_(C)=0.814,Rp=0.640;RMSEC=1.150,RMSEP=1.852);MLR建立的色度a值模型效果更优(R_(c)=0.981,Rp=0.964;RMSEC=2.563,RMSEP=3.243);PCR建立的色度b值模型效果最优(R_(C)=0.917,Rp=0.913;RMSEC=2.552,RMSEP=2.589)。研究结果可为种子色度的在线监测提供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包衣甘蓝种子 色度 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西瓜叶片CAT和POD活性模型构建
2
作者 马燕 马玲 +3 位作者 马思艳 王静 张祎洋 吴龙国 《现代农业科技》 2025年第6期169-174,共6页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建立西瓜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预测模型。采用归一化处理(NL)、高斯滤波平滑(GF)、标准正态变化(SNV)、正交信号校正(OSC)和移动平均法(MA)5种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运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 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建立西瓜叶片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预测模型。采用归一化处理(NL)、高斯滤波平滑(GF)、标准正态变化(SNV)、正交信号校正(OSC)和移动平均法(MA)5种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预处理,运用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连续投影算法(SPA)、无信息变量消除变换法(UVE)、遗传偏最小二乘算法(GAPLS)4种方法提取特征波长,基于优选的特征波长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多元线性回归(MLR)和主成分回归(PCR)预测模型。结果表明,PLSR-GAPLS构建CAT活性的预测模型效果较优(RC=0.85,RCV=0.61,RP=0.66),PLSR-UVE构建POD活性的预测模型效果较优(RC=0.92,RCV=0.85,RP=0.84)。研究结果可以为宁夏硒砂瓜精细化栽培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依据,为西瓜生长信息无损检测提供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技术 西瓜叶片 SOD活性 POD活性 模型构建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不同时期番茄植株的快速无损判别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马玲 马倩 +6 位作者 李亚娇 张祎洋 王静 马思艳 马燕 杜明华 吴龙国 《分析测试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210-215,共6页
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的番茄叶片进行了定性判别。采集192个叶片样本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数据,并对原始光谱数据分别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化(SNV)、正交信号校正(OSC)、相关优化偏移(COW)4种预处理,建立... 利用近红外高光谱成像技术对不同浓度盐胁迫下的番茄叶片进行了定性判别。采集192个叶片样本的平均光谱反射率数据,并对原始光谱数据分别进行多元散射校正(MSC)、标准正态化(SNV)、正交信号校正(OSC)、相关优化偏移(COW)4种预处理,建立了偏最小二乘回归(PLSR)模型。建模结果显示:OSC预处理光谱的建模效果最优。分别采用间隔变量迭代空间收缩法(iVISSA)、间隔随机蛙跳法(IRF)、遗传偏最小二乘算法(GAPLS)、竞争性自适应加权算法(CARS)、变量组合集群分析(VCPA)等方法提取特征波长,建立PLSR模型。结果表明:VCPA提取特征波长所建立的模型最优。将VCPA法提取的11个特征波长(945、975、990、1 002、1 005、1 067、1 204、1 326、1 595、1 642、1 660 nm)用于建立番茄叶片定性判别预测模型,最优预测模型的决定系数(r^(2)P)与预测均方根误差(RMSEP)分别为0.917、0.456。该研究为在线监测植物长势提供了技术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技术 番茄叶片 盐胁迫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不同光伏温室和大棚冬季内环境比较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祁娟霞 曹丽华 +3 位作者 李建设 叶林 刘馨 张雪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420,共7页
试验以二代日光温室为对照,以光伏日光温室(D1)、光伏双膜双网大棚(D2)以及光伏阴阳棚(D3,阳棚D3a、阴棚D3b)为处理,系统比较宁夏不同光伏温室冬季各月以及典型天气内部环境差异、建造的光伏成本与收益,明确各光伏温室内环境的越冬特性... 试验以二代日光温室为对照,以光伏日光温室(D1)、光伏双膜双网大棚(D2)以及光伏阴阳棚(D3,阳棚D3a、阴棚D3b)为处理,系统比较宁夏不同光伏温室冬季各月以及典型天气内部环境差异、建造的光伏成本与收益,明确各光伏温室内环境的越冬特性。结果表明,D1冬季各月最高温度、光强均显著高于对照(CK)与其他光伏温室,CK最低温度最高、平均湿度最低,D3a平均温度略低于CK,湿度和光强显著高于CK,D2与D3b温度光照显著低于其他温室,湿度显著高于其他温室;D2在典型晴天、阴天、雪天的温度和光照均最低、湿度最高,D1雪天温度低于CK,其他典型天气温度最高,湿度最低,D3a与CK差异不显著;各月各光伏温室发电量为D1>D3>D2,预计光伏发电10.15年后可收回光伏成本。综合分析得出,D1温室内环境总体优于CK,D3a与CK接近,D1、D3a、CK均适宜果菜越冬生产,D2冬季温度低于0℃,不适宜食用菌栽培,D3b温室环境仍适宜食用菌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温室 环境比较 典型天气 光伏投入 发电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家庭栽培技术研究
5
作者 宋丽娜 胡新华 +7 位作者 王晓敏 寇宏业 王永平 惠翔 杨康 高斌 高艳明 李建设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4期54-56,61,共4页
为探究影响平菇家庭栽培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学生宿舍角落和阳台空地,以四季龙和灰美2号2个平菇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个不同配方的栽培料袋进行栽培,在平菇发菌期与出菇期采取不同的保湿措施,比较各保湿措施下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测... 为探究影响平菇家庭栽培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学生宿舍角落和阳台空地,以四季龙和灰美2号2个平菇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个不同配方的栽培料袋进行栽培,在平菇发菌期与出菇期采取不同的保湿措施,比较各保湿措施下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测定各处理下出菇的鲜重、干重,计算含水量及生物学效率,筛选最佳的平菇家庭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发菌期在菌袋报纸封口处喷水并覆盖薄膜可达到菌丝生长所需的湿度,菌袋封口方式采用套环报纸封口,这样菌丝生长情况好,出菇整齐;出菇期采用菌袋顶部喷水套袋的方式可有效解决空气相对湿度不足的问题;灰美2号+配方二的产量、含水量、生物学效率均较高,适合平菇家庭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栽培技术 湿度控制 产量 生物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幼胚离体培养影响因素的筛选
6
作者 王凯彬 王晓敏 +5 位作者 王林 赵雯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3-171,共9页
【目的】筛选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中各因素的最佳处理,建立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体系。【方法】以自交系大果红色番茄的幼胚为材料,依次设置不同胚龄、预处理方式、诱导培养基类型及激素配比、生根培养基,对比不同处理下番茄组培苗的萌发率、... 【目的】筛选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中各因素的最佳处理,建立番茄幼胚离体培养体系。【方法】以自交系大果红色番茄的幼胚为材料,依次设置不同胚龄、预处理方式、诱导培养基类型及激素配比、生根培养基,对比不同处理下番茄组培苗的萌发率、污染率、株高、茎粗、根总长、根总体积、根总表面积、根平均直径、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并利用隶属函数分析法对各处理进行综合评价。【结果】番茄幼胚胚龄为15 d和20 d时,幼胚萌发率均为72.70%,15 d污染率最小为8.13%,显著优于其他处理,15 d和20 d胚龄的幼胚离体培养生长综合评价排名分别为第1(0.57)和第2(0.54);最适宜的幼胚预处理方式为培养皿中加10 mL无菌水37℃处理2 d,萌发率为68.20%,污染率为10.51%,均显著优于其他处理,幼胚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52);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为MS,萌发率为60.00%、茎粗为1.89 m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60);最适宜的诱导培养基上激素配比为0.3 mg/L NAA+1.0 mg/L 6-BA+0.2 mg/L IAA,萌发率为68.00%、株高为11.85 mm、茎粗为2.00 mm,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64);最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0.3 mg/L NAA+1.0 g/L活性炭,其株高(20.06 mm)、根总长(99.21 mm)、根总体积(3.03 mm^(3))、根总表面积(42.78 mm^(2))、根平均直径(1.15 mm)和炼苗移栽后的成活率(83.30%)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生长综合评价排名为第1(0.84)。【结论】番茄幼胚离体培养最适体系:15 d胚龄的幼胚,置于培养皿中加10 mL的无菌水于37℃预处理2 d,经MS+0.3 mg/L NAA+1.0 mg/L 6-BA+0.2 mg/L IAA的培养基诱导发芽,再经MS+0.3 mg/L NAA+1.0 g/L活性炭的培养基生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幼胚 离体培养 激素配比 萌发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03份番茄种质资源精简化栽培下遗传多样性分析及综合评价
7
作者 刘宜洋 周鹏 +5 位作者 刘晶晶 王晓敏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新疆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324-334,共11页
【目的】分析与评价精简化栽培下不同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适合于精简化栽培番茄的种质资源、培育适应该栽培方式的番茄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03份有限生长型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露地精简化栽培管理,测定13项质量... 【目的】分析与评价精简化栽培下不同番茄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筛选适合于精简化栽培番茄的种质资源、培育适应该栽培方式的番茄新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103份有限生长型番茄种质资源为材料,进行露地精简化栽培管理,测定13项质量性状和11项数量性状,进行遗传多样性、相关性、聚类、主成分和隶属函数分析综合评价。【结果】24个性状的变异系数为6.12%~185.25%;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132~2.062;在276对性状相关性中,显著相关(P<0.05)和极显著相关(P<0.01)的性状各有28对;103份番茄种质划分为4个类群,其中第Ⅲ类材料株型较为直立,果实整齐度和单株产量高,可作为适于精简化栽培杂交组合的亲本材料。13个性状归纳为5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65.969%;D值排序排名前5的材料依次是21CL2597、21CL2577、21CL2571、21CL2631和21CL2654。【结论】103份种质材料精简化栽培下遗传多样性丰富,21CL2597、21CL2577、21CL2571、21CL2631和21CL2654适于精简化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种质资源 精简化栽培 遗传多样性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西瓜、甜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8
8
作者 王晓敏 王禄星 +5 位作者 宋建宇 刘艳 高艳明 李建设 张海英 许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3-91,共9页
【目的】针对宁夏特色优势作物西瓜、甜瓜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的问题.【方法】采用镜检法、ITS序列分子鉴定和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宁夏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方式的西瓜、甜瓜上采集的11份病菌样本... 【目的】针对宁夏特色优势作物西瓜、甜瓜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的问题.【方法】采用镜检法、ITS序列分子鉴定和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宁夏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方式的西瓜、甜瓜上采集的11份病菌样本进行白粉病病原菌及生理小种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鉴定方法对23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11份病菌样本的分生孢子形态符合单囊壳白粉菌的形态特征,有纤维状体,病菌样本的rDNA-ITS序列与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ITS序列聚为一类,病菌样本对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与瓜单囊壳白粉菌生理小种1表现一致.【结论】引起宁夏地区西瓜、甜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且其生理小种为小种1,未发现其他生理小种.筛选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材料有1489(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高抗材料有1464、Sweet和抗病F-3800共3份(发病率低且病情指数均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甜瓜 白粉病 生理小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深度学习的甘蓝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模型构建
9
作者 马思艳 马玲 +3 位作者 马燕 王静 张祎洋 吴龙国 《安徽农业科学》 2025年第1期229-235,共7页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判断作物受胁迫程度的关键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植物生长状况,同时也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甘蓝叶片SOD活性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了一种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对甘蓝叶片进行...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判断作物受胁迫程度的关键指标,可以用来衡量植物生长状况,同时也在植物逆境胁迫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实现甘蓝叶片SOD活性的快速无损检测,提出了一种利用高光谱成像技术结合深度学习的方法来对甘蓝叶片进行检测。试验共采集了200片甘蓝叶片在不同生长发育时期的光谱信息,通过7种预处理方法对原始光谱进行优化,最后选用高斯滤波方法为SOD活性的预处理方法。采用连续投影算法、无信息变量消除算法、遗传偏最小二乘算法、竞争自适应重加权采样算法和区间变量迭代空间收缩分析算法提取特征波长,建立偏最小二乘回归模型。基于优选的特征波长建立PLSR、主成分回归、多元线性回归、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和深度学习模型。结果表明,CARS算法提取的17个最佳波长效果较好,最优预测模型CNN的相关系数R c和R p值分别为0.9098和0.8235,均方根误差RMSEC和RMSEP分别为2.0382和3.6492。该研究为今后盐胁迫下植株长势在线无损监测提供技术支撑,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成像 深度学习 SOD活性 无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沙漠多晶硅光伏连栋温室适宜栽培的瓜类作物筛选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吴艳红 马文舒 +3 位作者 胡永生 魏军旗 王荣 张雪艳 《山东农业科学》 2017年第3期73-77,共5页
本试验多晶硅光伏连栋温室,开间南部为不透光的多晶硅光伏板,北部为PC阳光板,田间生成阴阳带。温室内种植早春蜜、鑫红宝2个甜瓜品种和日本丽都、金哥、绿葫3个西瓜品种,系统研究光伏板北、中、南部下作物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变化。结果... 本试验多晶硅光伏连栋温室,开间南部为不透光的多晶硅光伏板,北部为PC阳光板,田间生成阴阳带。温室内种植早春蜜、鑫红宝2个甜瓜品种和日本丽都、金哥、绿葫3个西瓜品种,系统研究光伏板北、中、南部下作物生长、品质和产量的变化。结果表明,北、中、南部早春蜜的茎粗和株高差异显著,北部叶绿素和叶片数均最高,北中南部可溶性糖含量和单果重无显著差异,可溶性固形物和VC含量均为中部最高;鑫红宝南部茎粗最低,北部株高叶片数最低,叶绿素最高,北、中、南部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含量无明显差异,单果重中部高于北部高于南部;北、中、南部日本丽都叶片数无显著差异,可溶性糖、单果重均是北部最高;北、中、南部金哥叶片数、VC含量均无明显差异,综合产量和品质单一种植一种作物时早春蜜最适宜种植,绿葫次之,或北部日本丽都,中南部早春蜜或绿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温室 瓜类作物 光照分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温室彩椒品种筛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刘馨 许帆 +3 位作者 田兴武 祁娟霞 张亚萍 张雪艳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1763-1765,1769,共4页
为筛选适宜宁夏种植的彩椒品种,引进国内外13个常规彩椒品种,调查其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紫色品种中紫美果实V_C含量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橙色品种中桔丽叶单果重和果肉厚度均最大,果实品质及... 为筛选适宜宁夏种植的彩椒品种,引进国内外13个常规彩椒品种,调查其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紫色品种中紫美果实V_C含量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橙色品种中桔丽叶单果重和果肉厚度均最大,果实品质及口感较好;乳白色品种中61392硝酸盐含量低,V_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居中,其口感较好;绿色品种中63223植株结果数量多,其V_C与可溶性糖含量高,口感好。因此,紫美适宜作为紫色彩椒种植推广,桔丽叶可作为橙色品种推广,61392可作为乳黄色品种推广种植,63223可作为绿色品种在宁夏地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彩椒 可溶性糖 可溶性固形物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的宁夏番茄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 被引量:21
12
作者 郑福顺 王晓敏 +10 位作者 李国花 李洪磊 周鹏泽 王林 白圣懿 刘珮君 张雪艳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71-181,共11页
为解决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数量多、保存难度高、更新负担大、优良品种选育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田间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欧氏距离和不加权类... 为解决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数量多、保存难度高、更新负担大、优良品种选育效率低等问题,本研究通过对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进行田间调查,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利用欧氏距离和不加权类平均法,分别选用随机取样法、优先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按10%取样比例分别构建核心种质,并对其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表明:该480份番茄种质资源具有丰富的遗传多样性,在欧式距离为1.25时,分为6大类群;成功构建出3组核心种质R1、P1和D1,其中,分别通过随机取样法和偏离度取样法构建的R1和D1符合核心种质的构建原则;3组核心种质均具有良好的异质性,且通过优先取样法构建的P1获得了更大的遗传变异。本研究构建的宁夏地区番茄核心种质,可为该地区番茄种质资源的保存和新品种选育提供科学方法,也可为该种质资源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番茄 种质资源 表型性状 核心种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被引量:8
13
作者 郑福顺 王晓敏 +4 位作者 李国花 李洪磊 刘珮君 胡新华 付金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77-1888,共12页
为筛选出较优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基于前期调查的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依次对8个系统聚类法和5个不同的抽样比例分别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2个遗传距离、排名前二的抽样比例、3个抽样方法和排名前二的系统聚类法进行组... 为筛选出较优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基于前期调查的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依次对8个系统聚类法和5个不同的抽样比例分别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2个遗传距离、排名前二的抽样比例、3个抽样方法和排名前二的系统聚类法进行组合试验,并对所构建的24个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表明,系统聚类法的排序为离差平方和法>可变法>最长距离法>可变类平均法>中间距离法>最短距离法>类平均法;抽样比例排序为15%>30%>25%>20%>10%;组合试验最佳的构建方法是:遗传距离为马氏距离,抽样比例为15%,抽样方法为偏离度取样法,系统聚类法为离差平方和法。研究结果为构建核心种质提供了最优构建策略,为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构建与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番茄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其抗病性鉴定方法的筛选 被引量:2
14
作者 李小红 王晓敏 +3 位作者 邓文霞 王凯彬 郭猛 程国新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49-357,共9页
为明确引起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以宁夏中卫市和吴忠市感染细菌性斑点病的番茄病叶为材料,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菌株,对其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致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4)]筛选室内苗期抗病... 为明确引起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以宁夏中卫市和吴忠市感染细菌性斑点病的番茄病叶为材料,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菌株,对其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致病性进行鉴定,并采用四因素三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4)]筛选室内苗期抗病性鉴定方法。结果表明:菌株1(分离自宁夏中卫市的病原菌)、菌株2(分离自宁夏吴忠市的病原菌)的菌落形态均呈乳白色,全缘,不透明,表面光滑,产生绿色荧光,菌体杆状,革兰氏染色呈阴性;菌株1、菌株2的16S rDNA序列与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KT783475.1的相似度为99.93%;回接后叶片产生褐色病斑,伴有黄色晕圈,与自然发病植株的症状一致。因此,确定引起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病原菌是丁香假单胞菌番茄致病变种(Pseudomonas syringae pv. tomato)。在接种苗期为四叶期、菌悬液浓度为1.00×107 CFU/mL、接种方法为茎秆接种法、保湿时间为96 h的条件下,病情指数为72.22%,显著高于其他处理,是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室内苗期抗病性鉴定的最佳方法。本研究为宁夏地区番茄细菌性斑点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细菌性斑点病 形态学鉴定 分子生物学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连作对土壤质量及硝态氮含量、菜心产量和品质的级联影响 被引量:1
15
作者 穆晓国 王翰霖 +7 位作者 李海俊 徐垒 王继涛 张达林 毕雪婷 徐佳鑫 高富成 叶林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中英文)》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869-1881,共13页
为探索露地连作菜心(Brassica chinensis var.parachinensis)产量和土壤状况变化,开展了以土壤重金属累积、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菜心产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土壤结构、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土壤肥力;土壤... 为探索露地连作菜心(Brassica chinensis var.parachinensis)产量和土壤状况变化,开展了以土壤重金属累积、土壤肥力和土壤结构的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影响菜心产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土壤结构、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土壤肥力;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土壤肥力交互作用、土壤结构和土壤肥力交互作用均对菜心产量的影响显著(P<0.05),其他因素交互影响不显著。影响土壤硝态氮含量的主次因素顺序为土壤重金属累积、土壤结构、土壤肥力,其中,土壤重金属累积和土壤结构交互作用对硝态氮的影响显著(P<0.05)。经响应曲面法得出:当土壤重金属累积综合指数(SHI)<1.0、土壤肥力综合指数(SFI)≥6.5、土壤结构综合指数(SSI)≥1.95时,菜心产量和土壤硝态氮含量维持在较高水平。为了验证模型准确性,进行了Logitic回归分析,将3个连作年限与SHI、SFI、SSI、产量、硝态氮含量进行了拟合。基于这一分析,进一步预测了连续种植5年、9年和13年后这些指标的预测数值。测定品质指标发现,连作5年、9年和13年的各项指标预测值和实测值的RMSE值均小于0.83,具有较高的一致性。连作年限≥5年时,菜心产量、品质和土壤硝态氮含量显著下降(P<0.05),且较Box-Behnken模型优化值降低。因此,当菜心连作年限不超过4年时,土壤才有较高的生产力来保证菜心稳产和较优的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作 重金属累积 土壤肥力 土壤结构 硝态氮 产量与品质 菜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16
作者 王凯彬 王晓敏 +7 位作者 熊文汶 付龙 寇存莲 申晓雨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目的】明确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为番茄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方法】以大粉果安纳西和大红果SV4224TH 2个番茄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各部分的颜色与大小进行测定与计算,采用改良苯酚... 【目的】明确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为番茄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方法】以大粉果安纳西和大红果SV4224TH 2个番茄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各部分的颜色与大小进行测定与计算,采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进行小孢子细胞学观察。【结果】2个番茄品种小孢子发育均经历了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和成熟花粉粒时期,且各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明显;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器外观形态密切相关,当番茄花蕾较小(安纳西纵径为5.54~8.83 mm、横径为2.33~3.35 mm;SV4224TH纵径为5.44~9.19 mm、横径为2.38~3.56 mm),花萼略微裂开呈绿色,花冠呈浅绿色且花药呈浅黄色时,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当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2个品种的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占比与花蕾纵径、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879和0.879、0.710,而与花蕾的纵横经比,花药的纵径、横径、纵横径比无极显著相关性;花蕾纵径在7.00~7.99 mm时,安纳西和SV4224TH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占比最高,分别为98.50%和94.50%;花蕾横径在2.00~2.99 mm时,二者最高值分别为68.15%和61.55%。【结论】安纳西和SV4224TH的小孢子培养的最佳选蕾标准为花蕾纵径在7.00~7.99 mm,花萼略微裂开呈绿色,花冠呈浅绿色且花药呈浅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小孢子 花器形态 发育时期 单核靠边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生长及开花时间的影响
17
作者 金枝 马丽 +2 位作者 王新胜 欧思颖 郭猛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9期21-25,共5页
以西瓜品种华玲为供试材料,在人工光植物工厂特定红蓝光配比(8∶2)下,以光照强度240μmol·m^(-2)·s^(-1)为对照,另设4个光照强度梯度(260、280、300、320μmol·m^(-2)·s^(-1)),以此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生长及开... 以西瓜品种华玲为供试材料,在人工光植物工厂特定红蓝光配比(8∶2)下,以光照强度240μmol·m^(-2)·s^(-1)为对照,另设4个光照强度梯度(260、280、300、320μmol·m^(-2)·s^(-1)),以此探究不同光照强度对西瓜生长及开花时间的影响,筛选出植物工厂中适宜西瓜生长、促进植株提前开花的人工光环境。结果表明:光照强度为300μmol·m^(-2)·s^(-1)时西瓜植株生长速度快、主蔓粗壮、叶片长势好,植株光合色素含量高,可诱导植株提前开花,促进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300μmol·m^(-2)·s^(-1)为植株工厂中西瓜栽培的适宜光照强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生长 植物工厂 光照强度 开花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种植年限黄瓜温室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比较 被引量:12
18
作者 张雪艳 张亚萍 +4 位作者 许帆 田兴武 刘馨 祁娟霞 李建设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96-703,共8页
【目的】针对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以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研究重点,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生态系统间的差异,进而探讨不同种植年限温室土壤的健康状况。【方法】采集8年、10年、13年和16年温室黄瓜土壤,以1年露地土壤为对照,采用线... 【目的】针对土壤连作障碍问题,以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和多样性为研究重点,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生态系统间的差异,进而探讨不同种植年限温室土壤的健康状况。【方法】采集8年、10年、13年和16年温室黄瓜土壤,以1年露地土壤为对照,采用线虫形态学鉴定方法,分析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的变化规律。【结果】不同种植年限共观测到土壤线虫属21个,全部为优势属和常见属;线虫总数和植物寄生线虫数量在不同种植年限的分布依次为10年>16年>13年>8年>1年,线虫总数种植年限之间差异显著,范围为每100 g干土61~437条;线虫群落生态指数对种植年限有不同的响应,土壤线虫群落多样性指数H′在不同种植年限土壤中的分布为16年>13年>1年>8年>10年,均匀度指数J为13年>16年>1年>8年>10年,而优势度指数λ的分布则为10年>16年>13年>8年>1年,5种不同种植年限土壤的NCR指数在0.6~9.8之间,WI分布为1年>8年>13年>16年>10年;线虫成熟指数MI在种植16年的温室土壤中最小,相反PPI/MI值则在种植16年的土壤中最大;丰富度指数SR随种植年限呈先升高后降低,10年的最低;线虫区系分布结果显示,除种植10年黄瓜土壤的样点落在第Ⅳ象限外,其余种植年限黄瓜土壤的样点均落在第Ⅰ象限。【结论】综合分析得出,连续种植会使土壤变得贫瘠,健康状况变差,受干扰程度变大,种植10年土壤线虫多样性、稳定性最差,土壤环境已受胁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植年限 土壤线虫 营养类群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三个番茄自交系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7
19
作者 王晓敏 赵宇飞 +6 位作者 袁东升 刘珮君 郑福顺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5-2035,共11页
为评价番茄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本研究以33个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成116个组合,分析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为评价番茄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本研究以33个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成116个组合,分析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厚共11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果梗洼大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可稳定遗传给后代;果肉厚、木栓化大小、硬度、果柄大小、果形指数主要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控制,应该通过优势育种来利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力较高,可稳定遗传给后代。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果肉厚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而狭义遗传力偏低,适于杂交优势利用;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遗传力均较小,选择效果较差。60126、60229、60270、60529、60974和61227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60229×60478、60480×60429、60974×60478、60977×60497、60270×61011、60645×60478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试验结果为宁夏番茄育种亲本的选择和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数量性状 遗传力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番茄植株生长、光合与荧光特性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祁娟霞 刘馨 +2 位作者 赵小兵 马国东 张雪艳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0-56,共7页
针对水资源短缺且用水浪费的问题,本研究设置4个灌水量和2个灌水频率,4个灌水量按生育期进行调整,完全随机设计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番茄植株生长、荧光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株高、茎粗、光合参数以及荧... 针对水资源短缺且用水浪费的问题,本研究设置4个灌水量和2个灌水频率,4个灌水量按生育期进行调整,完全随机设计试验,旨在研究不同灌水量和灌水频率对番茄植株生长、荧光和光合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番茄株高、茎粗、光合参数以及荧光参数Fo、Fm、Fv等和均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增加的变化趋势,其中株高、茎粗和叶绿素随着频率的增加也增加,苗期L1P1的NPQ显著高于L2P2 17.6%;而荧光参数Fv/Fm苗期和开花坐果期时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盛果期上升后无下降趋势,开花坐果期时L3P2比L2P2显著高出6.2%;qP和ETR在盛花期和盛果期随着灌水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利用隶属函数综合各指标分析得出:苗期至开花坐果期灌水量以100 m L/(株·d),开花坐果期至结果初期以250 m L/(株·d),盛果期至采收以灌水量450m L/(株·d)番茄产量保证且节约灌水,灌水频率为一天2次时对番茄生长有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灌水量 灌水频率 荧光 光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