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膜网覆盖促成栽培技术初探 被引量:2
1
作者 张光弟 叶永春 +3 位作者 谢立荣 叶林 徐振林 张永健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3年第2期38-40,共3页
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露地宽、窄行栽培的鲜食葡萄,在春季4月初至5月中旬,采用窄行间地膜覆盖、沿双行栽培篱架杆上覆盖棚膜及遮阳网的栽培模式,实现了简易棚内增温、稳温、防风、防晚霜冻及促成栽培;使树体果实较露地栽培成熟期提前10 d~1... 对宁夏贺兰山东麓露地宽、窄行栽培的鲜食葡萄,在春季4月初至5月中旬,采用窄行间地膜覆盖、沿双行栽培篱架杆上覆盖棚膜及遮阳网的栽培模式,实现了简易棚内增温、稳温、防风、防晚霜冻及促成栽培;使树体果实较露地栽培成熟期提前10 d~15 d、增产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葡萄 膜网覆盖 促成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西瓜、甜瓜白粉病病原菌鉴定及抗性种质资源筛选 被引量:10
2
作者 王晓敏 王禄星 +5 位作者 宋建宇 刘艳 高艳明 李建设 张海英 许勇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21年第5期83-91,共9页
【目的】针对宁夏特色优势作物西瓜、甜瓜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的问题.【方法】采用镜检法、ITS序列分子鉴定和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宁夏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方式的西瓜、甜瓜上采集的11份病菌样本... 【目的】针对宁夏特色优势作物西瓜、甜瓜白粉病发生日趋严重的问题.【方法】采用镜检法、ITS序列分子鉴定和国际通用的甜瓜白粉病生理小种鉴别寄主与标准鉴定体系,对宁夏地区不同地点、不同栽培方式的西瓜、甜瓜上采集的11份病菌样本进行白粉病病原菌及生理小种鉴定,并采用离体叶片鉴定方法对23份甜瓜种质资源进行抗病性鉴定.【结果】11份病菌样本的分生孢子形态符合单囊壳白粉菌的形态特征,有纤维状体,病菌样本的rDNA-ITS序列与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的ITS序列聚为一类,病菌样本对鉴别寄主的抗感反应与瓜单囊壳白粉菌生理小种1表现一致.【结论】引起宁夏地区西瓜、甜瓜白粉病的病原菌为单囊壳白粉菌(Podosphaera xanthii),且其生理小种为小种1,未发现其他生理小种.筛选出对白粉病免疫的材料有1489(发病率和病情指数均为0),高抗材料有1464、Sweet和抗病F-3800共3份(发病率低且病情指数均在10以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甜瓜 白粉病 生理小种 抗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酿酒葡萄种植业可持续发展思考 被引量:19
3
作者 李玉鼎 马成斌 +3 位作者 李欣 尹清雨 张光弟 张倩倩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9年第2期99-102,共4页
本文从酿酒葡萄埋土防寒增加了成本,气候变暖影响葡萄酒质量,晚霜冻危害频繁发生,葡萄病虫害成灾规律变化,葡萄酒庄经营困难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贺东地区酿酒葡萄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短板。提出要强化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增强产业活力;开... 本文从酿酒葡萄埋土防寒增加了成本,气候变暖影响葡萄酒质量,晚霜冻危害频繁发生,葡萄病虫害成灾规律变化,葡萄酒庄经营困难等五个方面,论述了贺东地区酿酒葡萄产业的现状及存在的短板。提出要强化政府引导与政策扶持,增强产业活力;开展新品种区域化布局,应对气候变化;生产中贯彻轻简化栽培技术,降低生产成本;应用防寒、防晚霜保护仓新技术,实现酿酒葡萄种植业与生态保护的双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产区 酿酒葡萄种植业 可持续发展 应对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温室彩椒品种筛选 被引量:3
4
作者 刘馨 许帆 +3 位作者 田兴武 祁娟霞 张亚萍 张雪艳 《浙江农业科学》 2017年第10期1763-1765,1769,共4页
为筛选适宜宁夏种植的彩椒品种,引进国内外13个常规彩椒品种,调查其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紫色品种中紫美果实V_C含量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橙色品种中桔丽叶单果重和果肉厚度均最大,果实品质及... 为筛选适宜宁夏种植的彩椒品种,引进国内外13个常规彩椒品种,调查其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紫色品种中紫美果实V_C含量高,可溶性糖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橙色品种中桔丽叶单果重和果肉厚度均最大,果实品质及口感较好;乳白色品种中61392硝酸盐含量低,V_C、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居中,其口感较好;绿色品种中63223植株结果数量多,其V_C与可溶性糖含量高,口感好。因此,紫美适宜作为紫色彩椒种植推广,桔丽叶可作为橙色品种推广,61392可作为乳黄色品种推广种植,63223可作为绿色品种在宁夏地区大面积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彩椒 可溶性糖 可溶性固形物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温室迷你彩椒品种筛选 被引量:3
5
作者 刘馨 许帆 +3 位作者 田兴武 祁娟霞 张亚萍 张雪艳 《黑龙江农业科学》 2016年第8期65-68,共4页
为筛选适宜宁夏温室种植的迷你彩椒品种,引进国内外7个优新彩椒品种,比较其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果实品质。结果表明:63489出苗率高,植株长势较好,果实VC含量、果肉厚度以及单果重均最优,且田间抗病性较强;咪咪迷你彩椒系列,出苗... 为筛选适宜宁夏温室种植的迷你彩椒品种,引进国内外7个优新彩椒品种,比较其植物学性状、果实商品性状、果实品质。结果表明:63489出苗率高,植株长势较好,果实VC含量、果肉厚度以及单果重均最优,且田间抗病性较强;咪咪迷你彩椒系列,出苗率较低,但其植株长势较强,果实品质仅次于63489,口感较好;63200植株长势中等,果实紫色,果实品质中等。因此从产量和口感考虑,63489最适宜在宁夏大面积推广,咪咪系列次之,另外63200可作为独特的紫色彩椒品种进行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室 迷你彩椒 品种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不同光伏温室和大棚冬季内环境比较研究 被引量:13
6
作者 祁娟霞 曹丽华 +3 位作者 李建设 叶林 刘馨 张雪艳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414-420,共7页
试验以二代日光温室为对照,以光伏日光温室(D1)、光伏双膜双网大棚(D2)以及光伏阴阳棚(D3,阳棚D3a、阴棚D3b)为处理,系统比较宁夏不同光伏温室冬季各月以及典型天气内部环境差异、建造的光伏成本与收益,明确各光伏温室内环境的越冬特性... 试验以二代日光温室为对照,以光伏日光温室(D1)、光伏双膜双网大棚(D2)以及光伏阴阳棚(D3,阳棚D3a、阴棚D3b)为处理,系统比较宁夏不同光伏温室冬季各月以及典型天气内部环境差异、建造的光伏成本与收益,明确各光伏温室内环境的越冬特性。结果表明,D1冬季各月最高温度、光强均显著高于对照(CK)与其他光伏温室,CK最低温度最高、平均湿度最低,D3a平均温度略低于CK,湿度和光强显著高于CK,D2与D3b温度光照显著低于其他温室,湿度显著高于其他温室;D2在典型晴天、阴天、雪天的温度和光照均最低、湿度最高,D1雪天温度低于CK,其他典型天气温度最高,湿度最低,D3a与CK差异不显著;各月各光伏温室发电量为D1>D3>D2,预计光伏发电10.15年后可收回光伏成本。综合分析得出,D1温室内环境总体优于CK,D3a与CK接近,D1、D3a、CK均适宜果菜越冬生产,D2冬季温度低于0℃,不适宜食用菌栽培,D3b温室环境仍适宜食用菌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温室 环境比较 典型天气 光伏投入 发电收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3种葱属蔬菜的挥发性成分比较分析 被引量:10
7
作者 方海田 刘慧燕 +2 位作者 张光弟 靳磊 马若霜 《中国调味品》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45-149,共5页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宁夏同心红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与白葱和洋葱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实验所用的3组样品同心红葱、白葱与洋葱中共测定检索出挥发性物质33种,其中同心红葱中检出26种,...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技术结合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对宁夏同心红葱中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并与白葱和洋葱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实验所用的3组样品同心红葱、白葱与洋葱中共测定检索出挥发性物质33种,其中同心红葱中检出26种,白葱中检出28种,洋葱中检出24种。葱样中的挥发性成分有含硫化合物、醛类、酮类、酯类、烃类、醇类以及杂环类化合物等。分析表明,不同葱样之间的挥发性成分组成和含量差异较大。3种葱属蔬菜中的挥发性组分主要由醛类和含硫化合物组成。同心红葱中分别占62.7%,26.59%;白葱中分别占53.3%,23.45%;洋葱中分别占56.28%,31.86%,其次是酯类、醇类、杂环类及其他。由此说明,同心红葱与白葱、洋葱相比,其主要挥发性成分种类基本相同,只有几个物质不同,但是在含量上却有较大差异,这可能是形成同心红葱特殊香味的主要因素,为下步开展红葱产品开发奠定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顶空固相微萃取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topsis法综合评价宁夏日光温室50个粉果番茄杂交组合 被引量:6
8
作者 李国花 王晓敏 +3 位作者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华北农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S01期35-43,共9页
为了在宁夏地区筛选高产抗病的优良组合。连续2 a(2020,2021年)对种植于日光温室的50个粉果番茄初配制的杂交组合和2个对照(丰收128和美粉869)利用Dtopsis法进行了组合综合评价,并分别对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性状和抗病性等性状... 为了在宁夏地区筛选高产抗病的优良组合。连续2 a(2020,2021年)对种植于日光温室的50个粉果番茄初配制的杂交组合和2个对照(丰收128和美粉869)利用Dtopsis法进行了组合综合评价,并分别对植物学性状、果实性状、产量性状和抗病性等性状进行描述统计分析。52个杂交组合各果实性状在杂交组合间的差异较大,但熟性较为一致。最优组合为33,该组合的理论产量相比于2个对照2 a都增产20%以上;它对3种病害达中抗等级及其以上,它的硬度达5.0 kg/cm 2以上,果肉厚达8.0 cm以上,是1个耐储运的组合。其次为组合47和1,这2个组合的理论产量较大,且47理论产量2 a的增幅达45%以上。组合1为商品性较优的组合,可溶性固形物含量较高硬度较大,且外观品质较好。通过2 a的综合评价最终筛选出组合33、47和1这3个组合适合在宁夏日光温室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粉果番茄 DTOPSIS法 宁夏日光温室 杂交组合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核心种质构建策略 被引量:9
9
作者 郑福顺 王晓敏 +4 位作者 李国花 李洪磊 刘珮君 胡新华 付金军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877-1888,共12页
为筛选出较优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基于前期调查的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依次对8个系统聚类法和5个不同的抽样比例分别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2个遗传距离、排名前二的抽样比例、3个抽样方法和排名前二的系统聚类法进行组... 为筛选出较优的核心种质构建策略,基于前期调查的480份番茄种质资源的20个表型性状数据,依次对8个系统聚类法和5个不同的抽样比例分别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对2个遗传距离、排名前二的抽样比例、3个抽样方法和排名前二的系统聚类法进行组合试验,并对所构建的24个核心种质进行代表性评价。结果表明,系统聚类法的排序为离差平方和法>可变法>最长距离法>可变类平均法>中间距离法>最短距离法>类平均法;抽样比例排序为15%>30%>25%>20%>10%;组合试验最佳的构建方法是:遗传距离为马氏距离,抽样比例为15%,抽样方法为偏离度取样法,系统聚类法为离差平方和法。研究结果为构建核心种质提供了最优构建策略,为宁夏地区番茄种质资源的核心种质构建与相关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宁夏 番茄 种质资源 核心种质 构建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中部干旱带日光温室光质特征及对葡萄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侯晓健 杜常荣 +2 位作者 张光弟 何胜娟 张浩宇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35-39,共5页
为探究宁夏中部干旱带日光温室内不同位置光分布特点及其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巨玫瑰’‘维多利亚’两个鲜食品种为试材,调查了走道杆、中杆、下风口3个位置的光质特征及其果实产量、可滴定酸、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的含量。从... 为探究宁夏中部干旱带日光温室内不同位置光分布特点及其对葡萄产量与品质的影响,以‘巨玫瑰’‘维多利亚’两个鲜食品种为试材,调查了走道杆、中杆、下风口3个位置的光质特征及其果实产量、可滴定酸、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的含量。从7:00到19:00,光照强度、叶绿素a加权辐照度、叶绿素b加权辐照度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日光温室内同一高度不同位置的光质强度均为中杆>下风口>走道杆。从产量来看,在走道杆、中杆、下风口3个位点‘巨玫瑰’平均株产分别为1.38、1.75、2.30 kg,差异极显著;‘维多利亚’平均株产分别为1.45、1.90、1.80 kg,无显著差异。从果实品质来看,‘巨玫瑰’在下风口处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05.9 mg·kg^(-1)、12.05%、6.99%,但可滴定酸含量最低;‘维多利亚’在中杆定植处Vc、可溶性固形物、总糖含量达到最高,分别为207.3 mg·kg^(-1)、10.35%、5.35%,可滴定酸最低,为0.37%。‘巨玫瑰’在下风口定植处品质与产量达到最佳,‘维多利亚’在中杆定植处品质与产量达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日光温室 鲜食葡萄 光质分布特点 产量与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银川地区番茄猝倒病病原菌的鉴定
11
作者 杨宏 王晓敏 +6 位作者 宋丽娜 刘文娟 李利平 程国新 郭猛 付金军 胡新华 《福建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09-1215,共7页
【目的】探明宁夏银川地区番茄猝倒病的病原菌,为该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番茄猝倒病病株为材料,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从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三方面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2种... 【目的】探明宁夏银川地区番茄猝倒病的病原菌,为该病的防治及抗病育种工作奠定基础。【方法】以番茄猝倒病病株为材料,通过常规组织分离法分离病原菌,从形态学、致病性测定和rDNA-ITS序列分析三方面对其进行鉴定。【结果】共分离出2种不同形态的病原菌,1号分离物孢子囊卵圆形或近球形,有乳突,孢子囊脱落具长柄,初步判断其为辣椒疫霉;2号分离物藏卵器为球形,柄较直,雄器侧生,宽棍棒状或近柠檬形,卵孢子球形,平滑,不满器,初步判断其为瓜果腐霉。在番茄子叶期分别接种两种病原菌后,番茄苗均发生猝倒,在接种部位出现暗褐色斑点和茎缢缩等与自然发病一致的病害症状,表明两种病原菌是引起番茄猝倒病的病原菌。利用两种分离物的ITS序列分别构建系统进化树,1号分离物与辣椒疫霉处于同一分支;2号分离物与瓜果腐霉处于同一分支。【结论】引起银川市番茄猝倒病的病原菌主要为辣椒疫霉和瓜果腐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银川地区 猝倒病 病原菌 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物有机肥与保水剂对设施连作黄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被引量:18
12
作者 王荣 刘吉青 +3 位作者 周海霞 兰挚谦 韩泽宇 张雪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5-53,共9页
以传统全营养液水溶肥为对照(CK),研究生物有机肥(S)与保水剂(B)对设施连作黄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确定生物有机肥的合适用量以及其与保水剂的配施效果。结果表明,B+S处理供肥以及保水、保肥效果较S处理更好。与CK相比,B+S处理可... 以传统全营养液水溶肥为对照(CK),研究生物有机肥(S)与保水剂(B)对设施连作黄瓜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以确定生物有机肥的合适用量以及其与保水剂的配施效果。结果表明,B+S处理供肥以及保水、保肥效果较S处理更好。与CK相比,B+S处理可促进黄瓜植株生长发育;明显提高0~20 cm土壤的EC和速效磷、有机质含量,显著提高土壤速效氮含量,降低土壤pH值,其中B+S200处理土壤速效磷含量提高了17.21%,B+S400处理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了62.74%,B+S600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提高了59.48%;促进根系的生长发育;提高叶片的光合速率;提高黄瓜产量,提高幅度为5.37%~12.54%;提高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可溶性糖、维生素C含量,提高幅度分别为7.73%~18.18%、15.08%~15.20%、44.48%~47.58%。因此,生物有机肥与保水剂结合施用改善土壤、促进黄瓜生长发育效果更好,其中B+S200处理效果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连作障碍 生物有机肥 保水剂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C-IMS技术分析留兰香薄荷及其饲喂草鱼的挥发性组分 被引量:5
13
作者 杨文丽 王江龙 +4 位作者 张浩宇 张昆明 贾毅男 俞晓燕 张光弟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84-94,共11页
为了区分留兰香薄荷茎叶饲喂草鱼与对照草鱼肌肉挥发性组分的不同,作者以鱼-花(薄荷)共生闭环系统中的新鲜留兰香薄荷(Mentha spicata L.)茎叶按鱼体质量的10%配合常规饲料饲喂草鱼,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测定留兰香薄荷及薄荷饲... 为了区分留兰香薄荷茎叶饲喂草鱼与对照草鱼肌肉挥发性组分的不同,作者以鱼-花(薄荷)共生闭环系统中的新鲜留兰香薄荷(Mentha spicata L.)茎叶按鱼体质量的10%配合常规饲料饲喂草鱼,利用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测定留兰香薄荷及薄荷饲喂草鱼、对照草鱼的挥发性有机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指纹图谱,并进行定性分析。研究发现,在留兰香薄荷茎叶中可检测到VOCs 129种,可定性的以醇、酮和醛类为主的VOCs有30种,其中叶片中含量相对较多;在薄荷饲喂草鱼和对照草鱼中检测到VOCs 83种,能定性出45种;由指纹图谱结合定性分析发现,薄荷饲喂草鱼中双戊烯、苯乙醇、芳樟醇等含量比对照草鱼的高,而具有臭味的邻甲酚以及海水味、腥臭味的反式-2-戊烯醛含量大幅降低,且检测到留兰香薄荷VOCs中有6种芳樟醇、异戊醛向其饲喂草鱼中转移明显,使原有的2-甲基丁酸乙酯、2-乙基呋喃的含量大幅降低;进一步通过主成分分析证实,薄荷饲喂草鱼与对照草鱼之间VOCs差异显著,可以各自聚为一类。结果表明,留兰香薄荷叶片中VOCs的含量远高于茎;薄荷饲喂草鱼VOCs的含量远高于对照草鱼,且留兰香薄荷中的具有木香、花香特征的芳樟醇及苹果香、桃子香特点的异戊醛向其饲喂的草鱼中发生转移,含量提升;而使原有影响草鱼风味的一些腥臭味物质如邻甲酚、反式-2-戊烯醛等降低,这为科学定向利用药食兼用薄荷属植物,改善水产品挥发性风味物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留兰香薄荷 草鱼 鱼-花共生系统 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技术 挥发性有机物 指纹图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平菇家庭栽培技术研究
14
作者 宋丽娜 胡新华 +7 位作者 王晓敏 寇宏业 王永平 惠翔 杨康 高斌 高艳明 李建设 《现代农业科技》 2022年第24期54-56,61,共4页
为探究影响平菇家庭栽培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学生宿舍角落和阳台空地,以四季龙和灰美2号2个平菇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个不同配方的栽培料袋进行栽培,在平菇发菌期与出菇期采取不同的保湿措施,比较各保湿措施下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测... 为探究影响平菇家庭栽培的主要因素,本研究利用学生宿舍角落和阳台空地,以四季龙和灰美2号2个平菇品种为试验材料,采用2个不同配方的栽培料袋进行栽培,在平菇发菌期与出菇期采取不同的保湿措施,比较各保湿措施下菌丝生长和出菇情况,测定各处理下出菇的鲜重、干重,计算含水量及生物学效率,筛选最佳的平菇家庭栽培模式。结果表明:发菌期在菌袋报纸封口处喷水并覆盖薄膜可达到菌丝生长所需的湿度,菌袋封口方式采用套环报纸封口,这样菌丝生长情况好,出菇整齐;出菇期采用菌袋顶部喷水套袋的方式可有效解决空气相对湿度不足的问题;灰美2号+配方二的产量、含水量、生物学效率均较高,适合平菇家庭栽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平菇 栽培技术 湿度控制 产量 生物学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
15
作者 王凯彬 王晓敏 +7 位作者 熊文汶 付龙 寇存莲 申晓雨 程国新 郭猛 高艳明 李建设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61-170,共10页
【目的】明确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为番茄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方法】以大粉果安纳西和大红果SV4224TH 2个番茄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各部分的颜色与大小进行测定与计算,采用改良苯酚... 【目的】明确番茄小孢子发育时期与花器形态的相关性,为番茄花药培养和小孢子培养提供理论和实际依据。【方法】以大粉果安纳西和大红果SV4224TH 2个番茄品种为材料,对不同发育时期花器各部分的颜色与大小进行测定与计算,采用改良苯酚品红染色法进行小孢子细胞学观察。【结果】2个番茄品种小孢子发育均经历了单核早中期、单核靠边期、双核期和成熟花粉粒时期,且各发育时期细胞学特征明显;小孢子各发育时期与花器外观形态密切相关,当番茄花蕾较小(安纳西纵径为5.54~8.83 mm、横径为2.33~3.35 mm;SV4224TH纵径为5.44~9.19 mm、横径为2.38~3.56 mm),花萼略微裂开呈绿色,花冠呈浅绿色且花药呈浅黄色时,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当小孢子处于单核靠边期时,2个品种的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占比与花蕾纵径、横径呈极显著正相关,其相关系数分别为0.903、0.879和0.879、0.710,而与花蕾的纵横经比,花药的纵径、横径、纵横径比无极显著相关性;花蕾纵径在7.00~7.99 mm时,安纳西和SV4224TH单核靠边期小孢子占比最高,分别为98.50%和94.50%;花蕾横径在2.00~2.99 mm时,二者最高值分别为68.15%和61.55%。【结论】安纳西和SV4224TH的小孢子培养的最佳选蕾标准为花蕾纵径在7.00~7.99 mm,花萼略微裂开呈绿色,花冠呈浅绿色且花药呈浅黄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小孢子 花器形态 发育时期 单核靠边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表型性状及抗病标记的番茄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27
16
作者 张倩男 王晓敏 +6 位作者 芮文婧 胡学义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张亚红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4-21,共8页
【目的】为了对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及分类,采用多元统计法,结合表型性状测定与实用性抗病性分子标记检测,对已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供试材料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 【目的】为了对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进行评价及分类,采用多元统计法,结合表型性状测定与实用性抗病性分子标记检测,对已收集到的117份番茄种质资源的综合性状进行评价。【结果】供试材料各数量性状的遗传差异都达到极显著水平,变异系数范围在7.21~52.27;遗传多样性分析显示,质量性状中果顶形状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1.198;数量性状中,叶片长的遗传多样性指数最高,为2.063;相关性分析表明:不同性状间存在着复杂的相关关系,且大部分都表现为显著或极显著的相关性;对遗传差异达极显著的15个数量性状及变异类型丰富的3个质量性状进行主成分分析,前8个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80.8%;通过聚类分析将供试材料在欧式距离为0.78处聚为Ⅶ类,其中第Ⅱ类、Ⅲ类包括85份材料,这些材料均具有成熟果色为红色、硬度大、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以及生长势较强等特点。通过抗病性分子鉴定发现,同时抗2种病害的材料有37份,同时抗3种病害的材料有3份,这40份种质资源可以作为多抗育种材料进行收集利用。【结论】本研究明确了各种质资源材料的综合性状特性,为番茄种质资源研究和育种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遗传多样性 抗病标记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柠条堆肥和改良剂对黄瓜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和微生物数量的影响 被引量:6
17
作者 刘馨 许帆 +2 位作者 祁娟霞 张亚萍 张雪艳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7期49-56,共8页
为解决宁夏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碱化度高等问题,以连作黄瓜1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施用鸡粪(CK)、鸡粪+有机酸性改良剂(T1)、含氮量与鸡粪相等的柠条堆肥(T2)、含氮量相当于鸡粪75%的柠条堆肥(T3)、含氮量相当于鸡粪50%的柠条堆肥(T4... 为解决宁夏设施土壤连作障碍、碱化度高等问题,以连作黄瓜10 a的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施用鸡粪(CK)、鸡粪+有机酸性改良剂(T1)、含氮量与鸡粪相等的柠条堆肥(T2)、含氮量相当于鸡粪75%的柠条堆肥(T3)、含氮量相当于鸡粪50%的柠条堆肥(T4)、含氮量与鸡粪相等的柠条堆肥+有机酸性改良剂(T5)、含氮量相当于鸡粪75%的柠条堆肥+有机酸性改良剂(T6)、含氮量相当于鸡粪50%的柠条堆肥+有机酸性改良剂(T7)对连作土壤理化性质、酶活性及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添加有机酸性改良剂可降低土壤pH值,提高土壤EC及全氮、速效氮、速效钾含量,增强土壤酶活性,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缓苗期,T1、T5、T6处理土壤pH值较CK显著下降;T1、T7处理土壤EC较CK显著提高;T6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较CK显著增加106.61%,T5处理次之;T6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最高,较CK显著提高42.78%,T7处理次之;T7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较CK显著增加103.54%,T1、T6处理次之;T6处理土壤脲酶活性较CK显著增加;T6、T7处理土壤蔗糖酶、磷酸酶活性均较高,均显著高于CK;T7和T1处理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高于CK;T5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多,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7处理放线菌数量最高,T2、T6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1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最多,T7、T6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盛果期,T6处理土壤pH值最低,T7处理次之,均显著低于CK;T6处理土壤EC最高,T1、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7处理土壤全氮、速效氮含量均最高,T6处理较高,均显著高于CK;T6处理土壤速效钾含量最高,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1和T7处理土壤脲酶活性最高,T6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7处理土壤蔗糖酶活性较高,T6和T7处理土壤磷酸酶活性最高,均显著高于CK;T6处理土壤放线菌数量最高,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其他处理;T6处理土壤真菌数量最高,T5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高,T6、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拉秧期,T5处理土壤全氮含量最高,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7和T3处理土壤速效氮含量较高,均显著高于CK;土壤蔗糖酶活性以T1处理最高,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T6和T7处理土壤脲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均与CK差异不显著;T7处理土壤细菌数量最高,T6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真菌数量T6处理最高,T7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放线菌数量T5和T7处理较高,T6处理次之,均显著高于CK。综上,柠条堆肥和有机酸性改良剂配合施用的T6和T7处理可以有效调节土壤理化性质,提高土壤养分含量、酶活性以及微生物数量,综合成本考虑,以T7处理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瓜 连作土壤 有机酸性改良剂 堆肥 土壤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十三个番茄自交系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王晓敏 赵宇飞 +6 位作者 袁东升 刘珮君 郑福顺 胡新华 付金军 高艳明 李建设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025-2035,共11页
为评价番茄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本研究以33个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成116个组合,分析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 为评价番茄自交系的配合力和遗传力,本研究以33个番茄自交系为材料,按照NCⅡ不完全双列杂交法,配制成116个组合,分析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果形指数、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及果肉厚共11个数量性状的配合力和遗传力。结果表明,果梗洼大小、果实纵径、果实横径、可溶性固形物、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主要受基因的加性效应控制,可稳定遗传给后代;果肉厚、木栓化大小、硬度、果柄大小、果形指数主要受基因的非加性效应控制,应该通过优势育种来利用;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遗传力较高,可稳定遗传给后代。单花序果数、单果质量、果实横径、果柄大小、果梗洼大小、木栓化大小、硬度、果肉厚的广义遗传力较高,而狭义遗传力偏低,适于杂交优势利用;果实纵径和果形指数遗传力均较小,选择效果较差。60126、60229、60270、60529、60974和61227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60229×60478、60480×60429、60974×60478、60977×60497、60270×61011、60645×60478的特殊配合力相对效应值较高。试验结果为宁夏番茄育种亲本的选择和优势杂交组合的配制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茄 数量性状 遗传力 配合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2020-2021年越冬期间‘赤霞珠’葡萄冻害调查 被引量:5
19
作者 张光弟 张昆明 +6 位作者 贾毅男 王江龙 许昌 侯晓健 李欣 李玉鼎 俞晓艳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63-71,共9页
2020年12月下旬至2021年1月上旬,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遭遇了罕见的低温极端天气,以2021年1—2月核心产区玉泉营的环境及土壤温湿度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环境低温与土壤低温累积特点,并在2021年春季霜后调查了4个种植基地的‘赤霞珠’树... 2020年12月下旬至2021年1月上旬,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产区遭遇了罕见的低温极端天气,以2021年1—2月核心产区玉泉营的环境及土壤温湿度数据为基础,分析了环境低温与土壤低温累积特点,并在2021年春季霜后调查了4个种植基地的‘赤霞珠’树体相关指标。结果表明,2020年12月底连续极端低温,耦合2021年1月上旬的持续低温,使期间的“致死低温区”累计时数值达到54.5 h,同时环境低温拉低了埋土越冬土壤的温度,使在2021年1月8日的行间地下5、25、50 cm处土壤温度分别达到﹣16.8、﹣11.8、﹣5.6℃,并在﹣5.0℃以下持续4 d,甚至1月10日地下75 cm处﹣4.0℃维持了24 h,构成了不同深度根系冻害的潜在诱因。2021年1月上旬5 cm与25 cm深度土壤的“低温致死区”累计时数分别长达236、240 h,足以造成浅层根系严重冻害。对根系分布观察发现,不同种植区域根系在不同深度的分布及根径方面差异较大,这与其土壤类型、定植沟客土及农艺管理水平有关。不同基地25 cm及以上深度根系活力表现为玉泉营最低。萌芽率排序为美贺>玉泉营>贺东>西域王泉;结果系数排序贺东>美贺>玉泉营>西域王泉,表明了不规范的埋土方式使浅层根系外露是导致树体受冻的主要原因。4个种植区域越冬后‘赤霞珠’树体萌芽率均大于78.76%,低温对规范埋土区域树体的影响属于轻度等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赤霞珠 埋土质量 越冬冻害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贺兰山东麓葡萄自然越冬抗寒性观察 被引量:13
20
作者 张光弟 俞晓艳 +5 位作者 李欣 李玉鼎 曹卫兵 尹清雨 冯彦彪 叶建华 《中外葡萄与葡萄酒》 2018年第4期18-23,共6页
本文通过对贺兰山东麓葡萄越冬期间和霜冻日温度等指标测定,调查分析自然越冬霜冻后3个酿酒葡萄、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植株存活率、节位芽眼萌发、节位着穗状况,认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越冬期间1~2月致死温度区累积时数合计61 h,耦合低的空... 本文通过对贺兰山东麓葡萄越冬期间和霜冻日温度等指标测定,调查分析自然越冬霜冻后3个酿酒葡萄、11个鲜食葡萄品种的植株存活率、节位芽眼萌发、节位着穗状况,认为宁夏贺兰山东麓越冬期间1~2月致死温度区累积时数合计61 h,耦合低的空气相对湿度与晚霜的频发是导致葡萄自然越冬存活率低的主要外部原因。数据显示,贺兰山东麓种植的‘霞多丽’‘赤霞珠’‘马瑟兰’抗寒性差,且存活品种植株主要为主蔓根茎地表萌发再生,不适宜自然越冬栽培;鲜食葡萄品种植株存活百分率在50%以上的品种为‘摩尔多瓦’‘玫瑰香’‘夏黑’。对指导葡萄材料覆盖越冬防寒栽培,自然越冬栽培品种选择有现实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贺兰山东麓 葡萄品种 自然越冬 冬春低温 抗寒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