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7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宁夏罗山山地草原植被群落特征及其空间分异 被引量:4
1
作者 龚昕 霍新茹 +6 位作者 李雯 杨彦东 刘超 秦伟春 沈艳 王国会 马红彬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5,共15页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唯一的水源涵养林区和区域绿色生态保护屏障,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壤侵蚀、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罗山草地植物群落特征鲜有报道,其草原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 宁夏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宁夏中部干旱带上唯一的水源涵养林区和区域绿色生态保护屏障,对该地区生物多样性保护、防治土壤侵蚀、维护生态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目前对罗山草地植物群落特征鲜有报道,其草原植被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还不清晰。本研究以罗山自然保护区草原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和不同类型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特征的空间分异规律及植被群落特征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1)罗山自然保护区草地植物群落由一、二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半灌木组成,其中多年生草本占比最大;荒漠草原与典型草原植物群落以禾本科和杂类草为主,草甸草原以杂类草为主;随着海拔的升高,除群落地上生物量外,所调查植被数量特征符合“中间高度膨胀”理论,在海拔1600~2100 m时均达到峰值。(2)草地植物Margarlef丰富度指数与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随着海拔的升高,在2000~2100 m的草原样地达到最高,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单峰型”变化趋势(P<0.05);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Pielou均匀度指数随海拔升高变化不显著(P>0.05);保护区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和荒漠草原3种草原类型间物种多样性差异不明显:(3)年降水量、海拔、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日均气温是影响研究区草地植被特征的重要环境因子,其中年降水量、海拔是主要环境因子,土壤全氮含量、土壤全磷含量以及日均气温是次要环境因子。研究为进一步了解罗山自然保护区草地植被分布特征提供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被群落特征 物种多样性 海拔 空间分异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磷添加对宁夏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杨云涛 邱开阳 +5 位作者 王玉娟 司浩宇 鲍平安 黄业芸 何毅 谢应忠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2-230,共9页
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对N、P添加的响应,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自2020年开始,每年开展N、P添加试验,连续进行3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N肥选用尿素,P肥选用过磷酸钙,本文使用2022年9月的植... 为深入了解荒漠草原植物物种多样性和群落稳定性对N、P添加的响应,本研究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自2020年开始,每年开展N、P添加试验,连续进行3年。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N肥选用尿素,P肥选用过磷酸钙,本文使用2022年9月的植被调查数据。结果表明:(1)高水平N复合中、高水平P添加显著降低了物种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高水平N复合中水平P添加显著降低了Simpson指数;(2)Godron稳定性分析发现,对照组欧式距离最大,群落稳定性最低;在单独添加P时,群落稳定性随着P添加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强;(3)荒漠草原物种多样性与群落稳定性表现为正相关关系。综上所述,高水平的N、P添加可以通过抑制荒漠草原植物生长,使得物种多样性降低,单独P添加以及中、低水平的P与高水平的N复合添加可有效提高群落的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分添加 退化荒漠草原 生态修复 欧式距离 植物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及群落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鹏 沈艳 +3 位作者 张小菊 聂明鹤 温华晨 马红彬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8-26,共9页
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8个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群落稳定性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叶片C、N、P含量差异显著(P<0.05),油蒿叶片C含量和P含量最高,白刺叶片N含... 以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8个典型植物群落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群落稳定性及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不同群落优势植物叶片C、N、P含量差异显著(P<0.05),油蒿叶片C含量和P含量最高,白刺叶片N含量最高。短花针茅叶片C∶N和C∶P均显著高于其他优势植物,苦豆子叶片N∶P显著高于其他优势植物。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植物生长受N和P共同限制。(2)宁夏荒漠草原时间稳定性为45.78~111.55,以甘草群落时间稳定性最高;抵抗力稳定性为-0.51~0.38,以牛枝子群落最高;恢复力稳定性为4.60~5.05,以甘草群落最高、短花针茅群落最低。豆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稳定性高于非豆科植物为优势种的群落。(3)优势植物叶片C含量、N含量、P含量和N∶P与群落稳定性正相关,C∶N、C∶P与群落稳定性负相关。优势植物叶片N含量和抵抗力稳定性(RS)、恢复力稳定性(RL)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P<0.05)。因此,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叶片C、N、P生态化学计量特征与群落稳定性具有相关性,特别是优势植物叶片N含量对群落RS和RL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群落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引黄灌区燕麦与箭筈豌豆的混播效果研究 被引量:9
4
作者 冯琴 何小莉 +6 位作者 王斌 王腾飞 倪旺 马霞 明雪花 邓建强 兰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7-119,共13页
豆禾混播比例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为筛选宁夏引黄灌区适宜的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试验设置燕麦与箭筈豌豆4个比例[A5V5(5∶5)、A6V4(6∶4)、A7V3(7∶3)和A8V2(8∶2)]混播及两者单播共6个处理,对混播草地生产性能、... 豆禾混播比例是影响混播草地产量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为筛选宁夏引黄灌区适宜的燕麦与箭筈豌豆混播比例,试验设置燕麦与箭筈豌豆4个比例[A5V5(5∶5)、A6V4(6∶4)、A7V3(7∶3)和A8V2(8∶2)]混播及两者单播共6个处理,对混播草地生产性能、种间竞争以及营养价值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混播处理的年干草产量为14.84~17.62 t·hm^(-2),较燕麦单播提高4.53%~24.10%,较箭筈豌豆单播提高64.03%~94.75%,其中A8V2处理的年干草产量最高(17.62 t·hm^(-2)),且显著高于单播及A5V5处理,A6V4次之(16.61 t·hm^(-2))。所有混播的土地当量比均大于1,表明混播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且种间干扰小于种内干扰,燕麦和箭筈豌豆表现出共生关系,其中A8V2处理的土地当量比最高,为1.30,说明该处理增产效益最为明显。混播群落中燕麦的相对产量均大于箭筈豌豆,燕麦的侵略强度大于0,燕麦的竞争比率大于箭筈豌豆,表明燕麦的侵占力大于箭筈豌豆,燕麦具有竞争优势。而在饲草营养品质上,各混播处理间无显著差异,其中A5V5处理营养品质数值最高,A6V4处理的粗蛋白产量最高(1.90 t·hm^(-2))。综上所述,燕麦和箭筈豌豆以A8V2混合配比的产量、土地当量比、系统生产力指数(8.94)以及年净收入(16418元·hm^(-2))均最高。因此推荐燕麦与箭筈豌豆以8∶2比例在宁夏引黄灌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麦 箭筈豌豆 混播草地 生产性能 种间竞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64份冰草属牧草种质资源表型性状的遗传多样性 被引量:1
5
作者 王通锐 王星 +4 位作者 胡鹏飞 叶雨浓 高雪芹 张金青 伏兵哲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71-81,共11页
[目的]揭示不同来源冰草属(Agropyron)野生牧草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规律和变异特性,为冰草属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64份冰草属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株高、分蘖数、茎粗、茎节数、基部茎长、穗下茎长、旗叶... [目的]揭示不同来源冰草属(Agropyron)野生牧草种质材料的遗传变异规律和变异特性,为冰草属种质资源创新利用研究和新品种选育提供依据。[方法]以64份冰草属种质资源为材料,测定株高、分蘖数、茎粗、茎节数、基部茎长、穗下茎长、旗叶长、旗叶宽、旗叶叶鞘长、倒二叶长、倒二叶宽、倒二叶叶鞘长、花序长、穗质量、小穗数、小穗长、小穗宽、种子长、种子宽、单株产量等20个表型性状,并进行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隶属函数分析和聚类分析,以揭示冰草属植物种质资源的遗传变异规律和变异特性。[结果]20个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10.93%~45.98%,其中基部茎长的变异系数最大,种子长的变异系数最小;表型性状的多样性指数为1.83~2.09,旗叶叶鞘长的多样性指数最高,茎节数的多样性指数最低;株高在冰草属材料间的差异性极显著(P<0.01)高于其他19个性状。相关性分析表明,20个表型性状之间基本存在显著相关关系。聚类分析将64份冰草属种质材料分为4类,第Ⅰ类包含32份种质,表现为植株短叶低产;第Ⅱ类包含1份种质,表现为高株多叶、穗重高产;第Ⅲ类包含7份种质,表现为花序长、穗小;第Ⅳ类包含24份种质,表现为植株矮小、叶短穗小。[结论]冰草属野生种质存在丰富的形态变异,其中基部茎长、单株产量、旗叶宽、穗质量、倒二叶宽的变异系数较大,可用于冰草种质资源新品种选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冰草属牧草 牧草表型性状 遗传多样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干旱区滴灌条件下拉巴豆不同播种量与甜高粱混播饲草生产性能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王腾飞 王斌 +5 位作者 邓建强 李满有 倪旺 冯琴 妥昀昀 兰剑 《草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40,共11页
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宁夏干旱区饲草产量低、品质差问题,本研究在滴灌条件下设置不同播种量(S_(0):0 kg·hm^(-2),S_(1):16.5 kg·hm^(-2),S_(2):33.0 kg·hm^(-2),S_(3):49.5 kg·hm^(-2),S_(4):66.0 kg... 采用合理的种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宁夏干旱区饲草产量低、品质差问题,本研究在滴灌条件下设置不同播种量(S_(0):0 kg·hm^(-2),S_(1):16.5 kg·hm^(-2),S_(2):33.0 kg·hm^(-2),S_(3):49.5 kg·hm^(-2),S_(4):66.0 kg·hm^(-2))拉巴豆与甜高粱混播,对甜高粱农艺性状和混播草地生产性能以及牧草营养品质进行综合分析。2年试验结果表明,拉巴豆播种量对甜高粱株高、茎粗、茎秆1~4节强度和茎秆5~7节强度及混播草地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粗蛋白含量、中性洗涤纤维含量、酸性洗涤纤维含量和相对饲喂价值有显著影响(P<0.05),其中甜高粱株高、茎粗、混播草地干草产量和粗蛋白产量随拉巴豆播种量的增加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草地总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和相对饲喂价值均在S3处理下达到最大,分别为32.12 t·hm^(-2)、4.13 t·hm^(-2)和117.30;混合牧草粗蛋白含量在S4处理下最大,达到12.31%。经主成分(PCA)综合分析可知,拉巴豆与甜高粱混播草地的株高、茎粗、粗蛋白产量、总干草产量、茎秆1~4节强度和相对饲喂价值贡献率较大,综合排名由高到低为S_(3)>S_(2)>S_(4)>S_(1)>S_(0)。综合混播草地生产性能与营养品质,建议在宁夏干旱区滴灌条件下拉巴豆与甜高粱混播的最佳播种量为49.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拉巴豆 甜高粱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海拔高度对温性山地草原土壤种子库特征的影响
7
作者 韩梦洁 刘超 +4 位作者 梁鸿飞 马海涛 马红彬 沈艳 王国会 《草地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2755-2764,共10页
本研究以宁夏罗山自然保护区温性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种子库特征变化。通过开展种子库幼苗室内萌发鉴定试验,对T_(1)(2374 m),T_(2)(2132 m),T_(3)(1823 m),T_(4)(1566 m)四个海拔高度的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 本研究以宁夏罗山自然保护区温性山地草原为研究对象,旨在研究不同海拔高度下土壤种子库特征变化。通过开展种子库幼苗室内萌发鉴定试验,对T_(1)(2374 m),T_(2)(2132 m),T_(3)(1823 m),T_(4)(1566 m)四个海拔高度的土壤种子库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种子库平均密度为716.67~2333.33粒·m^(-2),以多年生草本植物为主。随海拔升高,一年生草本植物减少,种子数量呈现不同程度的变化趋势,主要集中在0~5 cm土层。土壤种子库的多样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不同海拔高度土壤种子库和地上植被都表现为中等不相似。各海拔高度土壤总种子库密度分别为:2333.33,866.67,1658.33和716.67粒·m^(-2),土壤总种子库与速效磷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土壤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因此速效磷和温度对土壤总种子库物种多样性影响最大,为制定生态恢复策略提供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性山地草原 海拔高度 土壤种子库 物种多样性 环境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对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
8
作者 撒春宁 李永康 +2 位作者 王星 宋珂辰 许冬梅 《生态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97-104,共8页
为明确有机肥施入对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以牛粪为底肥的蚯蚓粪肥为材料,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分别设置施入量为2.0×104 kg·hm^(–2)·a–1(F2)、1.0×104 kg·hm^(–2)·a–1(F1)和0 kg·... 为明确有机肥施入对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稳定性的影响,选取以牛粪为底肥的蚯蚓粪肥为材料,在宁夏盐池县荒漠草原分别设置施入量为2.0×104 kg·hm^(–2)·a–1(F2)、1.0×104 kg·hm^(–2)·a–1(F1)和0 kg·hm^(–2)·a–1(CK)3个处理,通过撒施,探究0—40 cm土层土壤机械稳定性和水稳性团聚体粒径分布及其稳定性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有机肥施入改善了荒漠草原土壤养分状况。不同处理草地0—40 cm各土层均以<0.25 mm粒径团聚体为主,有机肥施入显著提高了5—7 mm、0.25—0.5 mm粒径机械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及>2 mm、0.25—0.5 mm粒径水稳定性团聚体含量。在0—30 cm各土层,有机肥施用显著提高了土壤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而团聚体破坏率(PAD)、可蚀性K值、分形维数(D_(m))则显著降低(P<0.05);在30—40 cm土层,不同处理草地之间团聚体平均重量直径(MWD)、几何平均直径(GMD)、团聚体破坏率(PAD)、机械稳定性可蚀性K值差异均不显著(P>0.05)。综上所述,有机肥施入显著提高了荒漠草原土壤团聚体的稳定性,增加土壤中大团聚体的百分含量,随施入量的增加,荒漠草原抵抗侵蚀的能力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有机肥 机械稳定性团聚体 水稳性团聚体 团聚体稳定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不同植物群落土壤氮矿化对水分梯度的响应
9
作者 李傲天 李志丽 +1 位作者 王红梅 刘梦迪 《生态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757-768,共12页
为探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常见植物群落土壤氮矿化对土壤干旱响应特征,选取5种植物群落,即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苜蓿(Medicago sativ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 为探究宁夏东部荒漠草原常见植物群落土壤氮矿化对土壤干旱响应特征,选取5种植物群落,即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苜蓿(Medicago sativa),柠条(Caragana korshinskii)和黑沙蒿(Artemisia ordosica)作为研究对象,开展常见植物群落土壤氮矿化对水分干旱梯度(自然、饱和、干旱)的响应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各植物群落0—20cm土壤水分均处于3.19%—5.17%范围,而0—200cm土壤平均含水量均具明显的垂直动态,显著高于浅层土层含水量,其变化范围为10.89%—19.35%,并表现为柠条群落>猪毛蒿群落>蒙古冰草群落>黑沙蒿群落>苜蓿群落。土壤有机碳含量在蒙古冰草群落下为3.505—3.985g/kg,高于其他群落;土壤全氮含量在蒙古冰草、猪毛蒿和柠条群落间差异不显著,为0.146—0.157g/kg,但显著高于黑沙蒿和苜蓿群落。土壤氮矿化过程中,黑沙蒿、柠条和苜蓿样地的土壤硝化作用呈增加趋势,并随季节变化差异增大,而蒙古冰草土壤氮矿化过程则更加平稳,处于较低氮矿化水平的循环特征;相较于柠条和黑沙蒿群落土壤硝化作用对土壤干旱的积极响应,蒙古冰草和苜蓿群落的土壤微生物氮矿化对土壤旱化响应滞后。这5种植物群落土壤氮矿化关键指标主受养分因子影响,在自然降雨和干旱条件下土壤氮与土壤水分、全磷和氮磷比呈正相关,与有机碳和碳氮比负相关,各植物群落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变化随着持续干旱加剧削弱了与其它养分因子的关联性,但饱和水分后持续干旱的土壤硝态氮和微生物生物量氮呈显著负相关(P<0.0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不同植物群落 土壤理化性质 土壤氮矿化 水分梯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优势植物叶与根功能性状对封育的响应
10
作者 马静利 周瑶 +2 位作者 陆琪 马红彬 沈艳 《草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365-1377,共13页
植物功能性状是与植物生长、生存息息相关的核心属性,探究封育对优势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对了解植物响应环境变化形成的生存生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草原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和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两种优势物... 植物功能性状是与植物生长、生存息息相关的核心属性,探究封育对优势植物功能性状的影响,对了解植物响应环境变化形成的生存生长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以荒漠草原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和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两种优势物种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种植物在未封育、封育7年与封育15年3种处理下植物功能性状差异及其权衡策略。结果表明:1)未封育处理下,牛枝子的叶面积、叶氮含量、叶干物质量、叶磷含量、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根磷含量均显著高于两个封育处理(P<0.05);封育处理下,蒙古冰草的比叶面积、叶氮含量、比根长、比根表面积、根氮含量、根磷含量均有所增加。2)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封育条件下,蒙古冰草的资源获取策略由经济谱的相对保守端(高叶干物质量、高根组织密度、高根直径)向经济谱的相对获取端(高比叶面积、高比根长、高比表面积)转变;牛枝子的根系经济谱与整株经济谱不存在。3)植物功能性状与土壤因子关系密切,其中容重、全磷、速效磷是影响植物叶、根功能性状的主要土壤因子。研究结果表明,从功能性状角度来看,封育影响了植物叶、根功能性状,进而改变了植物的资源获取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功能性状 经济谱 资源获取策略 权衡 获取端 保守端 封育年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碳、氮、钾添加对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
11
作者 骆欣怡 邱开阳 +4 位作者 金涛 鲍平安 黄业芸 何毅 谢应忠 《草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1-53,共13页
凋落物分解是草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而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如何响应碳(C)、氮(N)、钾(K)添加尚不清楚,揭示这一关系对深入理解荒漠草原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网袋分解法,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试验样... 凋落物分解是草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重要过程,而荒漠草原凋落物分解如何响应碳(C)、氮(N)、钾(K)添加尚不清楚,揭示这一关系对深入理解荒漠草原养分循环过程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用网袋分解法,进行随机区组设计,在试验样地分别设置C_(1)(0 g·m^(-2)·a^(-1))、C_(2)(52.54 g·m^(-2)·a^(-1))、C_(3)(705.09 g·m^(-2)·a^(-1));N_(1)(0 g·m^(-2)·a^(-1))、N_(2)(5 g·m^(-2)·a^(-1))、N_(3)(20 g·m^(-2)·a^(-1));K_(1)(0 g·m^(-2)·a^(-1))、K_(2)(9.0 g·m^(-2)·a^(-1))、K_(3)(18.0 g·m^(-2)·a^(-1))3个C、N、K浓度梯度,研究外源C、N、K添加对宁夏荒漠草原优势种短花针茅和赖草凋落物分解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1)C、N、K添加对荒漠草原两个物种凋落物分解的影响具有显著差异(P<0.05),短花针茅和赖草凋落物分解速率进程不同,分别在分解至120和240 d时,分解速率开始减缓;(2)不同物种对C、N、K养分添加的响应不同。K_(3)、K_(3)+N_(3)+C_(2)处理下赖草凋落物分解速率较快,但CK、K_(2)+N_(2)处理下短花针茅凋落物分解速率较快。依据指数衰减模型预测分解速率结果为:赖草>短花针茅;(3)短花针茅和赖草凋落物均在秋季分解较快。综上,同一生境不同物种凋落物分解速率存在差异,高添加量的K、N和低添加量的C相较于其他养分添加梯度,对凋落物分解速率的促进作用更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凋落物 分解特征 养分添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播对蒙古冰草构件分配及表型性状的影响
12
作者 马媛 许冬梅 +3 位作者 李永康 撒春宁 常怡然 康如龙 《浙江农业科学》 2025年第6期1404-1411,共8页
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对提升牧草质量和草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基于蒙古冰草和牛枝子12∶0(M12N0)、8∶4(M8N4)和4∶8(M4N8)3个混播比例,研究不同混播模式下蒙古冰草个体生物量、构件分配及叶片和根系性状的变化... 豆科和禾本科牧草混播对提升牧草质量和草地生产力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盆栽试验,基于蒙古冰草和牛枝子12∶0(M12N0)、8∶4(M8N4)和4∶8(M4N8)3个混播比例,研究不同混播模式下蒙古冰草个体生物量、构件分配及叶片和根系性状的变化。蒙古冰草的个体总生物量、根生物量、根冠比均以M8N4处理较高;叶生物量随着蒙古冰草在混播中比例的减少而降低,以M12N0处理最高,每株0.50 g,显著高于M8N4和M4N8处理(P<0.05)。蒙古冰草的叶长和叶面积以M12N0处理最高,M8N4处理最低;比叶面积、叶干物质含量和叶厚则以M8N4处理较高。蒙古冰草的根系平均直径以M12N0处理最高;根长、比根长、根表面积和根分叉数均以M4N8处理最高,显著高于M12N0和M8N4处理;根体积和根尖数以M8N4处理较高。随着蒙古冰草在混播中比例的增加,蒙古冰草的根长和比根长有所降低。不同混播模式下,蒙古冰草可以通过构件资源分配的调整及部分叶片和根系性状的可塑性变化增强竞争力,保证自身的生长发育。本研究为退化草地的修复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禾混播 混播比例 构件分配 叶片性状 根系构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雨养区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及其营养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马霞 肖爱萍 +5 位作者 王斌 王腾飞 明雪花 张译尹 赵小娜 兰剑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687-3696,共10页
为筛选出适宜宁夏雨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本研究以10个小黑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参试品种(系)的生产性能、饲草营养价值及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 为筛选出适宜宁夏雨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本研究以10个小黑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对参试品种(系)的生产性能、饲草营养价值及种子产量进行比较,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供试10个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饲草营养价值、种子产量及籽粒营养品质间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其中‘晋饲草1号’的株高、干草产量、粗蛋白产量、牧草粗脂肪含量和种子产量均为最高,分别达145.55 cm,11894.16 kg·hm^(-2),1036.09 kg·hm^(-2),1.35%和6.72 t·hm^(-2)。小穗数和穗粒重均以‘石大1号’最高,分别为34.10个和3.13 g;籽粒粗蛋白含量以‘鉴47’最高(15.07%)。不同品种(系)小黑麦可聚为三类,主成分综合排名前三的品种(系)分别为‘晋饲草1号’、‘鉴46’和‘冀饲3号’。因此,‘晋饲草1号’、‘鉴46’和‘冀饲3号’适宜作为饲料型小黑麦在宁夏雨养区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黑麦 生产性能 种子产量 产量构成因素 通径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计量分析的禾本科牧草染色体加倍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4
作者 王晶 伏兵哲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13-424,共12页
禾本科牧草作为家畜的重要饲草,在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染色体加倍是培育优良牧草品种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致力于人工诱导禾本科牧草染色体加倍,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量、营养价值、抗逆... 禾本科牧草作为家畜的重要饲草,在畜牧业和草原生态系统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染色体加倍是培育优良牧草品种的主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致力于人工诱导禾本科牧草染色体加倍,目的在于最大限度地提高其产量、营养价值、抗逆性以及杂交种育性恢复等性状。因此,本文基于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ternet,CNKI)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WOS),对植物染色体加倍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分析,并对人工诱导禾本科牧草染色体加倍时以秋水仙素作为诱导剂这一化学方法进行了详细梳理,同时涵盖了多倍体的鉴定方法和实际应用,以期为禾本科牧草倍性育种工作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禾本科牧草 秋水仙素 染色体加倍 倍性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盐碱地饲用小黑麦品种(系)生产性能及营养品质综合评价 被引量:7
15
作者 马霞 王斌 +4 位作者 王腾飞 明雪花 张译尹 赵小娜 兰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9-29,共11页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方法】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开展晋饲草1号、冀饲草1号、鉴47、鉴46、优能、普瑞、冀饲3号、石大1号、中饲1048和甘农2号共10个品种(系)小... 【目的】筛选适合宁夏盐碱地种植的优质高产小黑麦(Triticosecale wittmack)品种(系)。【方法】2021年在宁夏石嘴山市惠农区开展晋饲草1号、冀饲草1号、鉴47、鉴46、优能、普瑞、冀饲3号、石大1号、中饲1048和甘农2号共10个品种(系)小黑麦的适应性研究,并利用主成分分析(PCA)对其农艺性状、生产性能及营养成分等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所有供试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均能在宁夏盐碱地安全越冬并完成生育期。晋饲草1号株高、分蘖数和干草产量最突出,分别达131.11 cm、4.40个和9.34 t/hm 2;冀饲3号和晋饲草1号粗蛋白含量较高,分别为9.95%和9.86%;冀饲3号的相对饲喂价值最高,为94.25。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个饲用小黑麦品种(系)可以分为3个类群,第Ⅰ类群为普瑞和优能,第Ⅱ类群为甘农2号、中饲1048和鉴47,第Ⅲ类群为晋饲草1号、冀饲3号、冀饲草1号、鉴46和石大1号。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综合得分排名前三的小黑麦品种(系)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结论】冀饲3号、晋饲草1号和石大1号均可在宁夏盐碱地大面积推广种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饲用小黑麦 生产性能 营养品质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宁夏盐碱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天然草原植物根系凋落物分解研究进展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洋 李豫悦 +1 位作者 马玉荣 杨鑫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2年第8期18-21,25,共5页
植物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天然草原土壤碳(carbon,C)、氮(nitrogen,N)固持的重要来源。根系凋落物是植物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是有机质和养分输入土壤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根系凋落物自身特性、非生... 植物凋落物分解是草原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关键过程,是天然草原土壤碳(carbon,C)、氮(nitrogen,N)固持的重要来源。根系凋落物是植物凋落物的主要组成部分,其分解过程是有机质和养分输入土壤的主要途径之一。从根系凋落物自身特性、非生物因子(温度、降雨与土壤养分)、生物因子(土壤动物、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等三个方面,系统总结了草原植物根系凋落物分解过程及相关机理。在分析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讨了根系凋落物分解的研究内容、试验方法进展和不足,并对未来草原植物根系凋落物分解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深入理解植物根系凋落物分解的地下过程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温度 降雨 土壤湿度 土壤动物 土壤微生物 土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乡土植物的抗旱性评价 被引量:13
17
作者 马子元 钱志豪 +4 位作者 马红彬 伏兵哲 杨卓雄 彭文栋 刘定鑫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67-75,共9页
为了解宁夏荒漠草原乡土植物的抗旱性,以野生沙芦草、人工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牛枝子和草木樨状黄耆为对象,测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5%、65%、55%、45%、35%梯度下各乡土植物功能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各乡土植物的抗旱... 为了解宁夏荒漠草原乡土植物的抗旱性,以野生沙芦草、人工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牛枝子和草木樨状黄耆为对象,测定土壤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5%、65%、55%、45%、35%梯度下各乡土植物功能性状和生理生化指标,综合评价各乡土植物的抗旱性,以期为干旱区退化草地生态修复提供依据。结果表明:(1)随着干旱胁迫加剧,5个乡土植物材料的生长速度呈下降趋势,3个沙芦草材料生物量累积整体高于2种豆科牧草;干旱胁迫下5个乡土植物将更多的生物量分配于根部,使得根冠比上升。(2)总体来看,随干旱胁迫加剧,5个乡土草叶绿素含量下降,3个禾本科材料丙二醛含量总体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2个豆科植物丙二醛含量呈上升趋势,5个乡土草材料脯氨酸含量逐渐上升,过氧化物酶、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呈上升趋势。(3)主成分分析和隶属函数法分析表明,5个乡土植物材料的抗旱性为:野生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人工沙芦草>牛枝子>草木樨状黄耆,其中野生沙芦草的隶属函数值为0.64,抗旱能力最强,可作为荒漠草原生态建设中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乡土植物 干旱胁迫 抗旱性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宁夏荒漠草原5种乡土植物适应性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马子元 钱志豪 +3 位作者 马红彬 伏兵哲 彭文栋 刘定鑫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006-1014,共9页
开展乡土植物的适应性评价对退化草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乡土植物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野生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人工繁育沙芦草和新品系沙芦草为研究... 开展乡土植物的适应性评价对退化草地生态修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荒漠草原的乡土植物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草木樨状黄耆(Astragalus melilotoides)、野生沙芦草(Agropyron mongolicum)、人工繁育沙芦草和新品系沙芦草为研究对象,从农艺性状、光合特性和营养价值3个方面16项指标进行适应性评价。结果表明:牛枝子的生长速度、叶茎比、干草产量显著高于其他4种植物(P<0.05),越冬率达到100%;3种禾本科植物的净光合速率显著高于两种豆科植物(P<0.05),胞间CO_(2)浓度反之;5种植物间气孔导度与蒸腾速率差异不显著(P>0.05);草木樨状黄耆的粗蛋白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种植物(P<0.05),且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含量较低,相对饲喂价值高。灰色关联方法综合评价发现,5种乡土植物适应性在等权关联度下呈现草木樨状黄耆>牛枝子>人工繁育沙芦草>野生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在加权关联度下呈现草木樨状黄耆>人工繁育沙芦草>牛枝子>野生沙芦草>新品系沙芦草。研究结果表明,草木樨状黄耆与人工繁育沙芦草可作为宁夏及同类地区荒漠草原植被建设中的优先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乡土植物 适应性评价 农艺性状 光合特性 饲用价值 灰色关联度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荒漠草原灌丛转变过程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陈彦硕 王红梅 +1 位作者 郭天斗 马彦平 《草地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2663-2674,共12页
探析荒漠草原向灌丛转变过程土壤呼吸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对确定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碳“源”/“汇”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镶嵌体为研究对象,选取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灌丛地为研究样地,开展各样地... 探析荒漠草原向灌丛转变过程土壤呼吸动态及其影响因素,对确定干旱半干旱生态系统碳“源”/“汇”状态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宁夏东部荒漠草原-灌丛镶嵌体为研究对象,选取荒漠草地、草地边缘、灌丛边缘、灌丛地为研究样地,开展各样地微生境(植丛与空斑)下土壤呼吸(Rs)及相关土壤性质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荒漠草原向灌丛地转变,土壤呼吸日动态与季节动态呈上升趋势,季节动态在7月达到峰值(P<0.05),灌丛地显著高出荒漠草地42.4%;土壤温度为转变过程土壤呼吸日动态的主要影响因子,温度和水分共同影响(R 2介于0.44~0.80)土壤呼吸季节动态;回归分析和主成分分析表明,土壤呼吸与全碳、全氮、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量氮、土壤有机碳呈显著负相关(P<0.01),与硝态氮呈显著正相关(P<0.05)。综上,近30年灌丛转变过程促使土壤二氧化碳通量增加,加速荒漠草原有机碳养分消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漠草原 草地-灌丛转变 土壤呼吸 土壤水热 土壤碳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土物种对退化荒漠草原的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10
20
作者 李永康 许冬梅 +2 位作者 撒春宁 王星 宋珂辰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6-45,共10页
为了解补播乡土物种对退化荒漠草原的改良效果,以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经隔带深翻耕(25cm)处理后,分别补播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MN)和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MC)... 为了解补播乡土物种对退化荒漠草原的改良效果,以盐池县荒漠草原为研究对象,经隔带深翻耕(25cm)处理后,分别补播蒙古冰草(Agropyron mongolicum)+牛枝子(Lespedeza potaninii)(MN)和蒙古冰草+草木樨状黄芪(Astragalus melilotoides)(MC),并以未补播草地为对照(CK),研究不同处理措施下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及土壤理化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1)补播乡土物种显著提高了退化荒漠草原的植被盖度、草群密度、高度和地上生物量,但物种多样性有所下降。(2)补播显著降低了荒漠草原0~10cm和10~20cm土层的土壤容重(P<0.05),其中MC处理较对照分别降低了11.70%和9.70%;土壤总孔隙度和田间持水量较对照均有所增加。(3)补播草地土壤有机碳含量较对照显著提高,0~10cm和10~20cm土层以MN处理最高,分别为15.25g/kg和12.43g/kg;0~10cm土层全氮和全磷含量较对照均显著增加(P<0.05),但10~30cm土层上述指标较对照差异不显著。(4)不同处理荒漠草原土壤有机碳和全氮储量均以MN处理最高,分别为6.25mg/hm^(2)和0.23mg/hm^(2),其中MN、MC处理土壤有机碳储量较对照差异显著(P<0.05)。综上,两种补播模式均有效改善了荒漠草原植物群落结构和土壤理化性状,表明补播乡土物种对退化荒漠草原有较好的改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荒漠草原 乡土物种 补播改良 植物群落 土壤性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