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宁夏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化与重建
被引量:1
- 1
-
-
作者
郑彦卿
-
机构
宁夏社会科学院国史研究所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07-109,共3页
-
文摘
文章通过对历史记载、气象、考古、环保等相关资料的研究,根据实地调查,分析论证了宁夏及周边地区生态环境的历史演化过程,得出由于气候、地理的变化,人为因素的影响,生态环境发出了很大变化。生态环境的建设不仅仅是一个恢复的问题,必须同修复、重建结合起来。
-
关键词
生态环境
历史演化
周边地区
宁夏
历史记载
演化过程
人为因素
-
分类号
S511.01
[农业科学—作物学]
-
-
题名加强“美丽宁夏”的顶层设计,引领建设“美丽宁夏”
被引量:1
- 2
-
-
作者
郑彦卿
-
机构
宁夏社会科学院国史研究所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103-108,共6页
-
文摘
2013年以来,宁夏开展了"美丽宁夏"建设,但"美丽宁夏"到底是什么样,却探讨得很少。依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宁夏回族自治区党的十一届三次全会、四次全会、五次全会精神,对宁夏生态环境的历史和现状提出了见解。一是确立"美丽宁夏"的内涵与定位。二是提出了要建设生态环境美、生产环境美、生活环境美、社会环境美和人的精神面貌美的奋斗目标,并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三是提出了建设"美丽宁夏"的策略:要以生态文明建设为统领,把宁夏当作一个城市来规划建设;实施生态优先战略;强化源头控制,治理大气污染,保护蓝天;深入开展水源保护、水环境治理工作;统筹城乡发展,逐步提升城市化水平;提升全民素质,塑造美丽心灵,共创美好生活。
-
关键词
美丽宁夏的内涵
目标
策略
-
分类号
D22
[政治法律—中共党史]
-
-
题名英藏《天盛律令》残卷西夏制船条款考
被引量:6
- 3
-
-
作者
许生根
-
机构
宁夏社会科学院国史研究所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12-214,共3页
-
基金
基于黑水城的丝绸之路科技传播研究(项目编号:15B25101)的阶段性成果
-
文摘
英藏《天盛律令》中新发现有"造船及运行牢固等赏"条例,这部分内容是以前俄藏《天盛律令》版本中遗失的部分,特别是其中涉及西夏造船的内容,是反映西夏舟船制造工艺的重要史料。该条款还保存了西夏工匠待遇及分配收入的史料,记载了西夏向工匠发放货币和兼有货币职能的绢帛,这方面的史料记载是第一次发现,对研究西夏工匠法、制船业具有重要的意义。
-
关键词
英藏
《天盛律令》
西夏制船条款
西夏工匠
-
分类号
K246.3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黑水城所出一件元代职官文书考释
被引量:5
- 4
-
-
作者
郑彦卿
-
机构
宁夏社会科学院国史研究所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97-99,共3页
-
文摘
《黑城出土文书》中一件职官品级表,为我们提供了部分元代职官的名称和品级情况,通过考证,可以断定这件文书最早产生于元代晚期。其中的一些记载,可以作为印证和补充《元史》的重要资料。
-
关键词
黑水城
文书
元代
职官
-
分类号
K247
[历史地理—中国史]
G257.3
[文化科学—图书馆学]
-
-
题名突厥和党项关系略考
被引量:2
- 5
-
-
作者
张万静
-
机构
宁夏社会科学院国史研究所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0-112,共3页
-
文摘
6世纪,突厥人和党项就有来往;7世纪中期灵夏地区的突厥和党项出现融合趋势,最终突厥似乎被党项族体所包容。突厥和党项近3个世纪的关系,其特点是和平、融合占据着主流,竞争、斗争并不明显。这个特点形成的原因主要是突厥部族在唐朝征服的迁徙政策下变得支离破碎,没有力量构成对新兴党项的挑战。突厥带给党项最大的影响恐怕是在文化上。在突厥文化的熏染下,原居于草地和山谷中间的党项逐渐地拥有了草原游牧民族的开放性格。
-
关键词
党项
突厥
民族关系
-
分类号
K289
[历史地理—中国史]
-
-
题名中国古代招降旗的种类及其流变
- 6
-
-
作者
阎盛国
张万静
-
机构
河南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
宁夏社会科学院国史研究所
-
出处
《宁夏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37-139,共3页
-
文摘
旗帜招降是一种独特的招降方式。初步考证,招降旗主要有三种类型:白虎幡、旆、(?)。东汉时期开始孕育旗帜招降活动方式;北魏时期正式出现使用旗帜进行招降的活动;至少是在南宋时期,招降旗形成了自己的独立名号;明清时期招降旗的使用形成定制。招降旗曾在招降活动中扮演了鲜为人知的角色。
-
关键词
招降旗
种类
规制
-
分类号
E892
[军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