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Y对再生铝合金ADC12含Fe相演变的影响 被引量:13
1
作者 张树玲 靳艺 +3 位作者 陈炜晔 丁文捷 邱明坤 吴军 《热加工工艺》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41-45,共5页
采用中频感应熔炼炉添加了不同含量的稀土Y对再生铝合金ADC12进行了熔炼。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添加稀土Y对再生铝合金ADC12的凝固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分析了凝固组织中含Fe相的形貌演变及分布;分析了... 采用中频感应熔炼炉添加了不同含量的稀土Y对再生铝合金ADC12进行了熔炼。利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X射线衍射仪等分析了添加稀土Y对再生铝合金ADC12的凝固组织和相组成的影响;分析了凝固组织中含Fe相的形貌演变及分布;分析了再生铝合金的显微硬度和抗压强度。结果表明,稀土Y的加入改变了再生铝合金ADC12中含Fe相的形貌,主要是对β-Fe相起到了变质作用。随着稀土Y添加量逐渐增大,合金凝固组织中析出的β-Fe相由枝晶间偏析聚集到被熔断,尺寸变小,形貌由粗大的树枝晶变成细小的鱼骨状,偏析逐渐改善。当Y含量为0.5wt%时,含Fe相明显细化,组织中的β-Fe相由原来的条状、块状变为颗粒状,且分布均匀;当稀土Y含量增加到大于0.5wt%后,组织中的β-Fe相又由细小的短杆状转变为粗大的长针状。随着Y含量的增加,该合金的显微硬度和抗压强度均先增大后减小,当Y含量为0.5wt%时,合金的力学性能达到最佳:显微硬度为431 HV0.1、抗压强度为585 MPa,较重熔前的合金分别提高了30.2%和21.9%。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铝合金 ADC12 Y变质 含Fe相 力学性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封闭自动化铅酸电池破拆方案设计
2
作者 张佃平 李宏燕 +1 位作者 吴军 丁文捷 《电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05-508,共4页
针对铅酸电池破拆过程处于开放环境,造成酸液泄露和铅污染等问题,对铅酸电池结构进行分析,优化破拆工艺流程,实现拆解自动化。优化转盘布置方式、拆解分离设备,使拆解过程更紧凑,确保铅酸电池在整个拆解分离过程中处于全封闭环境,做到... 针对铅酸电池破拆过程处于开放环境,造成酸液泄露和铅污染等问题,对铅酸电池结构进行分析,优化破拆工艺流程,实现拆解自动化。优化转盘布置方式、拆解分离设备,使拆解过程更紧凑,确保铅酸电池在整个拆解分离过程中处于全封闭环境,做到酸液全回收,封闭环境空气循环处理,避免酸液泄露和铅污染。将铅酸电池夹持机构、电池打孔和锯切装置制成样机,进行验证。电池夹紧时的夹紧力可达5395 N,当打孔装置打孔钻转速为2500 r/min、进给速度为0.008 m/s时,打孔时间短、质量较高,效果最好,锯切装置选用左右形齿,前角15°,直径500 mm的圆形锯片,锯切过程稳定,符合预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酸电池 封闭 自动化 破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功能分析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破拆机设计
3
作者 李宏燕 蔡国振 +2 位作者 白璟琦 张佃平 吴军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53-58,共6页
针对废旧铅酸蓄电池拆解回收中存在机械化程度及拆解效率低,作业车间环境污染较高等问题,设计一种以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为拆解对象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破拆机。基于功能分析研究方法及铅酸蓄电池内部结构分析,确定铅酸蓄电池破拆工艺流程和... 针对废旧铅酸蓄电池拆解回收中存在机械化程度及拆解效率低,作业车间环境污染较高等问题,设计一种以汽车用铅酸蓄电池为拆解对象的废旧铅酸蓄电池破拆机。基于功能分析研究方法及铅酸蓄电池内部结构分析,确定铅酸蓄电池破拆工艺流程和破拆机的总体功能模型,并对铅酸蓄电池破拆机的驱动机构进行了分析;综合运用形态学方法建立废旧铅酸蓄电池破拆装置形态学矩阵,运用SolidWorks对破拆装置中的夹具机构、锯切机构等关键机构进行了仿真建模。设计的夹具机构以小型液压缸为动力源,采用四连杆平行夹紧机构,最大张开距离为178 mm,最小张开距离为133 mm;锯切机构采用直径为500 mm的左右齿型圆盘锯,选用Y132S-4型电机以V型皮带轮进行传动连接,利用丝杠滑轨组件实现刀具在水平面上X和Y方向的自由移动。设计的试验样机以锯片转速700 r/min,锯切进给速度5.0 mm/s进行锯切试验,结果表明,设计的破拆机能够实现废旧铅酸蓄电池上下壳体与电池腔体的破拆,使铅板与铅泥有效分离;切割后产生的塑料和铅粒颗粒物形态规则均匀,颗粒粒径在6~8 mm之间,在闭式负压箱内进行切割可有效降低铅粉污染,满足回收企业对电池的破拆功能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废旧铅酸蓄电池 破拆机 结构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